-
青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青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6月山西省眼科医院17~40岁青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51例(61眼)的病历资料,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年。结果:本研究中男15例(29.41%),女36例(70.59%),男女比例为1∶2.4。包括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1眼(34.43%),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0眼(65.57%)。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的视力较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提高且眼压控制明显。虹膜囊肿和瞳孔阻滞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发生率高。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房深度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较浅。46眼(75.41%)行小梁切除术,14眼(22.95%)行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1眼(1.64%)未行手术。术后并发症有前房积血、低眼压、脉络膜脱离、浅前房及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多发生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结论:青年闭角型青光眼因解剖因素在治疗时有其特殊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常伴有虹膜囊肿,晶状体比较厚,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常因为眼轴短,发病隐匿,术后容易引起并发症,尤其是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治疗效果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房穿刺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行前房穿刺所致眼压波动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者30例(30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5例药物无法控制眼压而行前房穿刺(穿刺组);另15例经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药物组)。两组患者眼压降至正常后均行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ECD、角膜厚度和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穿刺组ECD为(1 166.6±309.95)个/mm 2,较药物组ECD(2 034.7±261.23)个/mm 2明显减少( t=-5.46, P<0.05)。术后BCVA及角膜厚度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t=3.21,-4.01; P<0.05)。 结论: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间,反复前房穿刺可导致角膜内皮细胞大量丢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行白内障摘除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就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且药物保守治疗及前房穿刺不能稳定控制眼压患者41例(55眼),眼压(47.3±4.8)mmHg(1 mmHg=0.133 kPa),同时伴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所有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术前及术后3个月内行常规眼科检查,并获取角膜内皮相关指标,包括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中央角膜厚度(CCT)及变异系数(CV)等。手术前后各指标差值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术后第1天眼压为(16.7±3.7)mmHg,其中4眼眼压仍高[(24.9±2.2)mmHg]需药物控制,其余患眼眼压在正常范围内;术后3个月眼压为(15.7±3.1)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48, P<0.001)。术后ECD[(1 023±344)个/mm 2]明显较术前[(2 062±300)个/mm 2]下降( t=-22.75, P<0.001)。术后CV(33.5%±6.8%)明显较术前CV(22.7%±2.6%)增大( t=13.62, P<0.001)。手术前后患眼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改善( Z=-4.94, P<0.00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中或术后并发症。 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可快速有效控制眼压,但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合并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08年6月至2020年3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诊断中包含"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2432例患者479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单纯RP 2364例4679只眼(97.2%,2364/2432),RP合并青光眼68例115只眼(2.80%,68/2432 )。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对随访资料完整的40例RP合并青光眼患者67只眼进行分析,观察不同青光眼类型占比、logMAR BCVA、眼压等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式和治疗后眼压控制情况。以治疗后眼压≤21 mm Hg (1 mm Hg=0.133 kPa)为眼压控制;>21 mm Hg为眼压未控制。结果:随访资料完整者40例67只眼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5例7只眼(10.45%,7/67 ),闭角型青光眼(ACG)56例58只眼(86.57%,58/67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例4只眼(5.97%,4/67 );其中2例2只眼同时合并ACG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ACG 58只眼中,急性ACG 17只眼(25.37%,17/67 ),慢性ACG 21只眼(31.34%,21/67),可疑房角关闭2只眼(2.99%,2/67 ),晶状体脱位继发ACG 8只眼(11.94%,8/67),慢性ACG抗青光眼手术后人工晶状体移位5只眼(7.46%,5/67 ),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5只眼(7.46%,5/67 )。患眼logMAR BCVA 3.50、<3.50~>2.00、≤2.00~≥1.30、<1.30~>1.00、≤1.00~ 0.52、<0.52分别为9 (13.43%,9/67)、30 (44.78%,30/67)、7 (10.45%,7/67)、4 (5.97%,4/67)、11 (16.42%,11/67)、6 (8.96%,6/67)只眼,其对应平均眼压分别为(32.31±11.67)、(30.15± 14.85)、(28.17±13.19)、(31.50±17.25)、(18.71±8.85)、(14.12±4.25)mm Hg。67只眼中,行手术、单纯药物、周边虹膜激光打孔治疗分别为37 (55.22%,37/67)、18 (26.86%,18/67)、6 (8.96%,6/67)只眼;放弃治疗6只眼(8.96%,6/67 )。治疗后,眼压控制37只眼(55.22%,37/67 ),未控制19只眼(28.36%,19/67 ),失访11只眼(16.42%,11/67)。手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3只眼(8.11%,3/37),均为ACG患眼小梁切除手术后。结论:原发性RP患者青光眼发病率为2.80%,以ACG多见,常合并晶状体脱位或人工晶状体移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蛋白质组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不同眼压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ACG)患者房水蛋白的差异性表达,寻找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的可能机制,为青光眼性视神经保护的可能作用靶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通过简单随机抽样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期间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入院治疗的PAACG患者共88例(88眼)。根据PAACG患者的眼压将88个选定的样本分为2组:A组36个样本,眼压≥50 mmHg(1 mmHg=0.133 kPa);B组52个样本,眼压≤21 mmHg。以上样本被分为2个队列:发现队列(A组26个样本;B组37个样本)和验证队列(A组10个样本;B组15个样本)。分别通过数据独立采集(DIA)方法和平行反应监测(PRM)方法分析房水蛋白。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蛋白表达差异。 结果::本研究从发现队列的A、B组中63个房水样本中共检测出636个蛋白,去除默认蛋白后得到506个蛋白用于后续分析,其中51个蛋白在发现队列A、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0)。在这51个差异蛋白中,A组存在17个蛋白表达上调,B组存在34个蛋白表达上调。抽取上述51个差异蛋白中APOA2、TIMP1、LRP2和VASN进行PRM验证,结果显示这4个差异蛋白在发现队列及验证队列中保持一致。 结论::PAACG患者房水中差异蛋白的表达与炎症反应以及小梁网细胞外基质重塑、神经损伤相关,可能是导致青光眼患者眼压升高以及视神经损伤的重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青光眼患者人格特质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关联规则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人格特质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关联规律,为制定综合性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7~11月在南京市5家医院眼科就诊的117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调查对象(急性89例,慢性28例),使用A型行为类型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中文版与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运用Weka3.8.5软件中Apriori算法挖掘其关联关系。结果:(1)原发性急性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A型行为类型量表总分分别为(32.48±6.43)分、(27.54±6.49)分,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总分分别为(101.69±11.83)分、(97.79±7.78)分。(2)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与A型或偏A型人格(包括时间紧迫感特质、敌意情绪特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包括压力管理障碍、人际关系管理障碍、自身健康责任感良好、饮食营养摄入充足)存在正向关联关系(均支持度>0.1、置信度>0.6、提升度>1.0),而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与B型或偏B型人格(包括耐心、平和特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包括压力管理障碍、人际关系管理障碍、自身健康责任感良好、饮食营养摄入充足)存在正向关联关系(均支持度>0.1、置信度>0.6、提升度>1.0)。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与人格特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关系密切,其综合性治疗方案可采取心身并重的措施以及对患者进行分类健康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前节结构差异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急性发作眼的对侧眼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青光眼性损伤较轻眼的眼前节结构差异。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光眼门诊确诊为单眼急性发作的AACG患者的对侧眼(41只眼,F-AACG组)和不对称CACG患者损伤较轻眼(46只眼,F-CACG组)的临床资料。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图像上测量晶状体拱高(LV)、前房深度、虹膜厚度、房角开放距离、小梁虹膜夹角,分析两组眼前节结构特征和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F-AACG组患者年龄为(65±10)岁,F-CACG组患者年龄为(67±12)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F-AACG组的前房深度为(1.79±0.25)mm,距巩膜突750 μm处的虹膜厚度为(0.39±0.07)mm,距巩膜突500 μm处房角开放距离为(0.12±0.06)mm,距巩膜突500、750 μm处的小梁虹膜夹角分别为10.91°±5.23°、9.33°±5.02°,均低于F-CACG组[(1.99±0.34)mm、(0.43±0.05)mm、(0.15±0.07)mm、13.93°±6.33°、13.93°±6.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F-AACG组的LV为(0.99±0.44)mm,高于F-CACG组[(0.72±0.3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距巩膜突750 μm处的小梁虹膜夹角每减少1°(比值比为0.872,95%置信区间:0.794~0.958, P<0.01),LV每增加1 mm(比值比为14.138,95%置信区间:2.348~85.130, P<0.01),AACG的发生显著增加。 结论:与CACG损伤较轻眼相比,AACG急性发作眼的对侧眼周边虹膜厚度较薄,房角较窄,前房深度较浅,LV较大。LV和距巩膜突750 μm处的小梁虹膜夹角可能是AACG区别于CACG的重要结构参数。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72-67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闭角型青光眼隐匿性晶状体悬韧带异常发生率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ACG)患者隐匿性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发生情况和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20年1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拟接受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简称青白联合术)的ACG患者(ACG组,包括急性ACG亚组和慢性ACG亚组)及同期拟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根据术中连续环形撕囊时前囊膜是否出现皱褶等体征确定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状况,记录并比较组间和亚组间隐匿性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术前未能诊断)的比例及术前诊断率(非晶状体摘除术中诊断率)、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比例、人口学特征、中央前房深度(ACD)、眼轴长度、双眼ACD的差值(对侧眼ACD减去研究眼ACD),分析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双侧 t检验(正态分布数据两组间比较)、非参数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两组间比较)、 χ2检验(分类变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ACG患者(ACG组)104例(104只眼),其中急性ACG患者63例(63只眼),慢性ACG患者41例(41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117例(117只眼)。两组年龄( P=0.29)和性别( P=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ACG组ACD更浅( P<0.001),眼轴长度更短( P<0.001),双眼ACD差值更大( P<0.001)。ACG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比例为46.2%(48/104),明显高于对照组6.0%(7/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对照组全部为晶状体悬韧带松弛;ACG组以晶状体悬韧带松弛为主,占68.8%(33/48),断裂占31.3%(15/48)。急性ACG亚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比例为57.1%(36/63),明显高于慢性ACG亚组的29.3%(12/41)( P=0.006)。ACG组中术前根据裂隙灯显微镜和(或)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诊断晶状体悬韧带异常14例,隐匿性晶状体悬韧带异常占70.8%(34/48)。ACD≤2.0 mm的急性ACG患者及ACD≤1.9 mm的慢性ACG患者全部合并晶状体悬韧带异常。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双眼ACD差值大( P=0.025)和ACG类型(与对照组比较,急性ACG的 P<0.001;慢性ACG的 P=0.023)与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相关。 结论:隐匿性晶状体悬韧带异常在ACG患者中发生比例较高,临床有待寻找更为有效的非晶状体摘除术中诊断方法。在ACG患者尤其急性ACG患者中,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患者不少见,提示晶状体悬韧带异常可能与ACG的发病机制有关。ACD越小,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发生风险越大,双眼ACD差值大、急性和慢性ACG类型是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本文于2022年3月11日优先出版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出版平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就诊情况单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近3年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流行期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急性发作就诊人数变化特点及其与广东省新冠Omicron变异株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生态学研究。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2月至2023年1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因PACG急性发作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就诊日期分为2020年组(2020年2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2021年组(2021年2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和2022年组(2022年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收集基本临床资料、疾病史及新冠感染情况。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取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据。重点观察每周PACG急性发作就诊人数,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广东省新冠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间)PACG急性发作就诊人数及占比、发病特点、变化趋势及其与广东省每日新冠感染新增人数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方差分析、Bonferroni法、Kruskal-Wallis H检验、Fisher精确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纳入1 048例PACG急性发作患者资料,其中2020年组235例,2021年组274例,2022年组539例。2022年组每周PACG急性发作就诊人数为8(5,11)例,显著大于2020年组[(4.52±1.95)例, P<0.05]和2021年组[(5.27±2.76)例, P<0.05]。在2022年组中,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PACG急性发作就诊人数为199例,占2022年组36.9%,是2020年组和2021年组同期(12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的6.63和6.42倍,每周PACG急性发作就诊人数为(22.11±20.84)例;3个组同期双眼发病患者比例和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2022年组中接受电话随访的123例患者中,109例(88.6%)患者在急性发作前2(0,3)d有新冠感染相关病史。每日PACG急性发作人数自2022年12月增加,至12月23日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减少,与广东省同期每日新冠核酸检测阳性新增人数趋势相似。每日PACG急性发作人数与每日新冠核酸检测阳性新增人数呈正相关( r=0.84, P<0.001)。 结论: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广东省新冠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出现3年来最大PACG急性发作就诊高峰,与广东省新冠感染趋势存在时间方面的相关性,确切原因仍有待深入探讨。(本文已于2023年8月31日出版在中华眼科杂志官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高眼压持续时间对角膜内皮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高眼压持续时间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8年至2015年住院的APACG者26例(52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或药物治疗,眼压控制平稳。随访4~11年观察高眼压持续时间与角膜内皮及视力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年龄为(62.00±8.72)岁,平均住院时间(7.46±1.86)天。青光眼急性大发作期高眼压持续时间为(1.81±1.50)天,末次随访眼压均正常。末次随访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1 996.08±656.18)个/mm 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高眼压持续时间每增加1天,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薄4.55 μm,视野指数降低概率13.72%,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减少76.90个/mm 2。 结论:APACG患者高眼压持续时间的越长,视功能指标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损害越严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