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晶状体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夹持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初步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晶状体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夹持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青岛眼科医院行晶状体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夹持术治疗的28例(43只眼)儿童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并观察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眼压、人工晶状体位置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患者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布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28例患者年龄(7±4)岁(2~12岁);男性14例,女性14例。全部患者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均成功夹持于晶状体后囊膜撕开区。术后随访6.0~12.0个月(平均8.4个月)。除1例(2只眼)患者无法配合检查视力外,其余27例(41只眼)中最佳矫正视力<0.1、0.1~<0.3、0.3~<0.5、≥0.5术前分别有17、17、4、3只眼,术后分别有4、4、5、28只眼,患者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末次随访等效球镜度数为(0.21±0.74)D。3只眼术后1周出现药物相关性高眼压,停用糖皮质激素性眼药后随访眼压正常。随访过程中全部患者人工晶状体均稳定夹持于后囊膜撕开区。全部患者均未发现视轴区混浊,未见虹膜前、后粘连及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其他并发症。 结论:晶状体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夹持术治疗儿童白内障安全有效,可有效预防儿童白内障摘除手术后视轴区混浊的发生。(中华眼科杂志, 2020, 56: 343- 34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圆韧带囊肿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50岁,因“左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6个月”至解放军总医院就诊。患者于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髋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于久行、劳累时发作,休息后缓解,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口服双氯芬酸钠及外用膏药未见明显效果。患者门诊X线片示左侧髋臼外上缘骨质增生,关节面及关节间隙正常。左侧单髋关节MRI示左髋关节周围滑囊积液,圆韧带周围水肿(图1,红色箭头所指为圆韧带,绿色箭头所指为囊肿;图2)。专科检查:Tredelenburg征(-),左腹股沟中点压痛(-),“4”字试验(+),股骨滚动试验弱阳性,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mHHS)70分,国际髋关节结果工具评分(iHOT-12)56分。入院后行关节镜下左髋关节探查清理,见关节内增生,滑膜充血、水肿(图3,箭头示未破裂囊肿镜下观;图4);股骨头及髋臼软骨正常,髋臼上方盂唇撕裂,部分充血、水肿,嵌顿于关节间隙内。髋臼底圆韧带相连部出现一1.5 cm×1.0 cm囊性改变,穿刺针刺破囊肿可见棕色囊液流出,遂行圆韧带囊肿切除、髋关节成形、盂唇缝合术。圆韧带中有痛觉感受器和机械感受器,与本体感觉、疼痛感觉和关节的整体稳定性密切相关。圆韧带囊肿病理机制尚不清楚,考虑多由损伤所致。术中需将囊壁切除干净,以免囊肿复发。本例患者有反复的髋关节疼痛,MRI检查后提示左髋关节周围滑囊积液,圆韧带周围水肿,结合关节镜检查后确诊为左髋关节圆韧带囊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皮单通道显微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经皮单通道显微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0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无节段性腰椎失稳影像学表现的117例DLS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后改行显微镜与经皮通道系统联合应用下单通道入路腰椎后路椎管和神经根减压术治疗,术后随访6~50个月。分析患者术前1 d、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腰椎X线、CT、MRI复查情况,并于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117例患者中,实施单侧椎板切开单侧减压56例(47.9%),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61例(52.1%);实施单节段减压109例(93.2%),双节段减压8例(6.8%)。术中发生硬膜囊撕裂4例(3.5%),即刻予以封堵,术后无脑脊液漏发生。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发生明显的神经损伤,术后均未发生椎间隙感染或腰椎不稳。所有患者随访18(13,24)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由术前1 d的(5.96±0.85)分、术后1周的(1.75±0.61)分降至(1.01±0.59)分,腰椎ODI由术前1 d的(63.22±8.33)%、术后1周的(17.66±5.20)%降至(10.64±3.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为优46例(39.3%)、良66例(56.4%)、可3例(2.6%)、差2例(1.7%),疗效优良率为95.7%。 结论:对于术前无腰柱失稳证据的DLSS患者,经皮通道系统联合显微镜下单通道入路个体化实施单侧或双侧椎管内减压术,在有效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亦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脊柱内镜下腰椎管狭窄症减压手术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腰椎管狭窄症(LS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退变性疾病。在脊柱微创外科(MISS)理念的指导下,经过30余年的发展,脊柱内镜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ULBD)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该技术利用水介质,通过小切口实现对椎管的减压,并在保持脊柱稳定性的前提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然而,脊柱内镜下的椎管减压手术仍存在一些并发症,如神经损伤、硬膜囊撕裂、类脊髓高压反应和硬膜外血肿等。部分学者开始探索脊柱内镜机器人技术,以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对脊柱内镜治疗LSS的现状进行了总结,旨在让手术医师充分了解和认识这种手术方式,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的早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患者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63.45±4.76)岁(范围56~70岁),均为单侧手术,左膝5例、右膝6例,体质指数(23.20±2.02)kg/m 2(范围20.8~27.6 kg/m 2),病程(12.63±4.81)年(范围5~21年)。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级9例、Ⅲ级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均恢复髌骨轨迹,同时采用内侧滑膜瓣转位修复外侧关节囊。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活动能力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8.64±4.01)个月(范围24~36个月)。2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皮下脂肪液化,经换药后痊愈;2例出现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经抗凝治疗后血栓溶解。所有伤口均一期愈合。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63.18°±17.07°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104.55°±1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041, P<0.001);KSS评分由(38.00±6.78)分提高到(80.91±5.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472, P<0.001)。UCLA活动能力评分由(3.18±1.17)分提高到(6.73±1.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694, P<0.001);VAS评分由(6.09±0.94)分降低到(2.32±0.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600, P<0.001)。末次随访时无一例发生髌骨脱位或半脱位、膝关节伸膝装置撕裂或断裂,以及假体周围感染和松动。 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可获得满意的早期临床效果,术中采用内侧滑膜瓣转位可有效修复外侧关节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三明治"补片与单纯阔筋膜补片上关节囊重建治疗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三明治"补片与单纯阔筋膜补片上关节囊重建治疗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上关节囊重建手术的巨大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患者50例,根据重建上关节囊方式分为"三明治"组("三明治"补片作为移植物)和阔筋膜组(单纯阔筋膜作为移植物)。"三明治"组27例,男10例、女17例,年龄(65.6±5.7)岁(范围55~76岁),左肩6例、右肩21例。阔筋膜组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65.5±4.2)岁(范围56~72岁),左肩4例、右肩19例。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及术后2年评估相关临床及影像学指标,包括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肩关节活动度、肩峰-肱骨头间距(acromiohumeral distance,AHD)和上关节囊补片愈合情况。结果: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0.0±8.4)个月(范围26~54个月)。术后2年两组ASES、UCLA、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及AHD均较术前显著改善( P<0.05)。"三明治"组的ASES、UCLA评分、前屈、外旋和AHD分别为(90.1±8.7)分、(31.0±3.1)分、160.0°±21.3°、35.0°±9.0°和(6.4±1.5) mm,均高于阔筋膜组的(66.8±22.0)分、(23.0±8.7)分、124.8°±37.4°、29.0°±6.9°和(4.4±1.0)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前后"三明治"组ASES、UCLA评分、前屈、外旋和AHD的改善值分别为(58.0±11.8)分、(20.1±4.5)分、70.2°±31.4°、11.3°±7.3°和(3.0±1.6) mm,均大于阔筋膜组的(36.7±24.2)分、(12.7±9.2)分、33.7°±42.4°、7.2°±10.4°和(1.5±1.0)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三明治"组补片愈合率为93%(25/27),阔筋膜组为74%(17/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984, P=0.159)。术后阔筋膜组1例取阔筋膜处形成皮下血肿;2例末次随访时诉大腿取阔筋膜处存在不适感,但不影响行走。无一例发生感染、关节僵硬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三明治"补片与单纯阔筋膜补片上关节囊重建均可改善巨大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患者术后的肩关节功能及AHD,"三明治"补片愈合率较高,能更好的改善肩关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Alport综合征诊疗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23岁,2018年10月14日因双眼视物模糊3年于外院就诊,双眼裸眼视力0.5,最佳矫正视力右眼-0.25 DS/-0.50 DC×5=0.6,左眼矫正无助;眼压右眼13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2 mmHg;考虑诊断为"双眼视神经病变"。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检查示右眼正常,左眼异常。头颅MRI检查示左侧额叶少许脑缺血灶,双眼眼眶未见异常。未检测到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3个原发突变位点mtDNA11778、mtDNA14484和mtDNA3460,初步排除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及压迫性视神经病变。2019年6月29日患者于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眼前节照相示双眼晶状体前圆锥样改变(图1A,B);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证实双眼晶状体前圆锥(图1C,D)。角膜地形图检查示双眼角膜偏薄,右眼瞳孔中心、顶点和最薄点厚度分别为471、470和466 μm,左眼分别为471、471和466 μm,最薄点均在颞下方,角膜前表面和后表面较规则,两子午线曲率差异在正常范围(图1E,F)。右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六边形细胞比例分别为2 683.7个/mm 2和61%,左眼分别为2 552.7个/mm 2和70%。彩色眼底照相可见双眼黄斑周围点状色素改变(图2A,B);OCT血流成像(OCT angiography,OCTA)示双眼黄斑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不规则;右眼黄斑旁鼻侧、颞侧、上方和下方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密度分别为51.5%、46.3%、46.0%和44.1%,左眼分别为53.9%、51.3%、51.2%和50.6%;右眼鼻侧、颞侧、上方和下方黄斑旁视网膜厚度分别为321、242、275和253 μm,左眼分别为291、238、268和247 μm。双眼黄斑颞侧视网膜明显变薄,主要累及内层(图2C,D)。听力检测:右耳音平均听阈54 dB,骨导纯音平均听阈52 dB,左耳音平均听阈56 dB,骨导纯音平均听阈54 dB,提示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结合患者病史经查阅文献后初步考虑为Alport综合征。2019年7月11日尿常规检测显示红细胞148个/μl、血尿(++)、蛋白尿(+);尿渗透压+尿位相结果示尿红细胞总数明显升高,为49 500个/ml;尿蛋白定量为0.8 g/24 h。2019年7月25日于肾内科行右侧肾脏穿刺活检术,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特殊染色三项(PAS、PASM和Masson染色)显示部分肾小球球性硬化,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轻度增生伴局灶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略增厚,毛细血管襻基底膜染色不均一,少数肾小球球囊周纤维化,其内毛细血管襻缺血皱缩,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及颗粒变性,多灶状及片状萎缩,肾间质可见较多泡沫样细胞,多灶状及片状炎症细胞浸润伴纤维化,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刚果红、氧化刚果红、油红O染色均呈阴性(图3A~D);免疫荧光未见免疫复合物沉积;α1阳性对照正常;α3肾小球基底膜、肾小管基底膜表达缺失;α5肾小球包曼氏囊表达节段性缺失,肾小球基底膜、肾小管基底膜表达缺失(图3E~G);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示,肾小球基底膜厚薄不一,基底膜致密层增厚,部分呈撕裂状和蛛网状,足突弥漫融合,未见电子致密物沉积(图3H~J)。明确诊断:Alport综合征。患者尿蛋白/肌酐比明显上升,尿白蛋白增加,经过控制血压(苯磺酸氨氯地平片10 mg,每天1片)和护肾治疗(复方α-酮酸片,每次4片和尿毒清颗粒,每次5 g,均为每天3次)后尿蛋白/肌酐比和尿白蛋白均有下降。目前继续控制血压和护肾治疗,定期门诊复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关节镜下自体复合补片移植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腱重建上关节囊治疗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复合补片移植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腱重建上关节囊治疗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IMRCT)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蚌埠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IMRC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54~74岁[(62.6±7.3)岁]。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复合补片移植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腱重建上关节囊治疗。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肩肱距离(AHD)、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功能评分和肩关节主动活动度。末次随访时行肩关节MRI评估重建上肩关节囊和肱二头肌长头腱的完整性。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3~39个月[16(13,36)个月]。术后6个月,肩关节VAS、AHD、Constant-Murley评分和UCLA功能评分分别为2(2,3)分、(9.1±1.1)mm、(56.1±5.4)分、(19.7±2.8)分,均较术前改善[6(5,7)分、(5.1±1.2)mm、(37.9±2.2)分、(11.8±1.2)分]( P<0.05)。末次随访时,VAS、AHD、Constant-Murley评分和UCLA功能评分分别为0(0,1)分、(8.4±0.9)mm、(83.6±3.8)分、(28.2±2.3)分,均较术前改善( P<0.05)。末次随访时,VAS和AHD与术后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Constant-Murley评分、UCLA功能评分均较术后6个月进一步改善( P<0.05)。术后6个月,肩关节主动前屈、外展、外旋活动度分别为(134.6±13.5)°、(124.6±18.6)°、45(40,50)°,均较术前改善[(63.2±36.1)°、(65.0±23.1)°、30(20,40)°]( P<0.05)。末次随访时,肩关节主动前屈、外展、外旋活动度分别为(144.1±12.6)°、(139.6±15.4)°、60(45,65)°,均较术前改善( P<0.05)。末次随访时,肩关节主动前屈、外展、外旋活动度与术后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MRI显示10例患者重建上关节囊和肱二头肌长头腱完整。术后1年1例出现大结节吸收,1例冈上肌肌腱部分撕裂。 结论: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复合补片移植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腱重建上关节囊治疗IMRCT,可缓解肩关节疼痛、减少肱骨头上移、改善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减少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动力化与经典上关节囊重建治疗不可修复性后上型巨大肩袖撕裂的早期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动力化与经典上关节囊重建(superior capsule reconstruction,SCR)治疗不可修复性后上型巨大肩袖撕裂的早期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中心诊治的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患者29例,分别采用自体阔筋膜行动力化SCR(动力化组,14例)与经典SCR(经典组,15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和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采用标准正位X线片评价肩峰下间隙改善情况,于MRI上采用Sugaya分级评价自体阔筋膜移植物完整度,采用Goutallier分级评价脂肪浸润改变程度。结果:29例均获得随访,动力化组与经典组随访时间分别为(36.50±8.18)、(29.33±9.15)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和术前肩肱距离(acromiohumeral distance,AH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动力化组与经典组前屈(81.79°±36.14°和69.00°±40.19°, t=0.899, P=0.377)、外展[87.50°(71.25°,122.50°)和80.00°(45.00°,95.00°), Z=-1.400, P=0.172]和内旋[5.00°(5.00°,6.00°)和4.00°(1.00°,6.00°), Z=-0.871, P=0.400]改善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动力化组外旋改善程度大于经典组[(37.50°(30.00°,41.25°)和25.00°(15.00°,30.00°), Z=-2.285, 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力化组与经典组手术前后VAS[4.00(3.75,5.00)分和4.00(3.00,5.00)分, Z=-0.029, P=0.949)、ASES评分[(50.99±7.98)分和(46.47±13.73)分, t=1.074, P=0.293]、Constant-Murley评分[62.50(54.00,69.50)分和56.00(47.00,62.00)分, Z=-1.956, P=0.112]和UCLA肩关节评分[(20.21±3.53)分和(18.40±3.87)分, t=1.315, P=0.199]改善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动力化组末次随访AHD改善程度较经典组更高[(3.66±2.22) mm和(2.00±1.75) mm, t=2.247, P=0.033]。两组Sugaya分级在末次随访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370, P=0.747);动力化组末次随访Goutallier分级较术前改善( Z=-2.101, P=0.036),经典SCR组术前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700, P>0.05)。 结论:动力化和经典SCR治疗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均可显著改善肩关节功能;动力化SCR组在肩关节外旋活动度、AHD和冈上肌脂肪化改善方面优于经典SCR。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白内障摘除术中眼科手术导航系统撕囊环直径设定值漂移的测算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眼科手术导航系统中的撕囊环直径设定值与实际投影至晶状体表面的撕囊环直径的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基于Gullstrand眼模型,依据折射定律计算Callisto Eye眼科手术导航系统中通过角膜投射至晶状体平面上的撕囊口理论直径。在前房深度(ACD)为2.0~4.0 mm和角膜曲率为40~48 D范围变化时,计算设定为直径5.5和6.0 mm的撕囊环投射至晶状体平面后的撕囊环直径。另选取40例(40只眼)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40~85岁患者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其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并按ACD分为3组:A组(13只眼),ACD<3.0 mm;B组16只眼,3.0 mm≤ACD<3.5 mm;C组11只眼,ACD≥3.5 mm。术后1周拍摄术眼眼前节图像,利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实际撕囊口直径,并与设定值和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撕囊环直径分别设定为5.5和6.0 mm时,代入Gullstrand眼模型的角膜曲率43.05 D进行计算,发现ACD与投射至晶状体平面上的撕囊环直径均呈线性负相关( P<0.001);设定ACD分别在2.5、3.0和3.5 mm时,撕囊环直径分别设定为5.5和6.0 mm,角膜曲率与投射至晶状体平面上的撕囊环直径均呈线性负相关( P<0.001)。撕囊环直径设定为5.5 mm时,代入患者术眼的ACD及角膜曲率数据进行计算,系统投射至A、B、C 3个组术眼晶状体平面上的撕囊环直径分别为(5.09±0.05)、(4.97±0.05)、(4.91±0.07)mm;撕囊环直径设定为6.0 mm时则分别为(5.56±0.05)、(5.44±0.05)、(5.37±0.08)mm。术后1周,实际测量A、B、C组撕囊口直径分别为(5.44±0.20)、(5.27±0.28)、(5.25±0.41)mm,与理论计算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与设定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 结论:Callisto Eye眼科手术导航系统投射至晶状体表面的撕囊环直径较设定值存在缩减现象,其程度随ACD及角膜曲率的增加而增加,可达7.33%~10.4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