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AI/HFSA心导管有创血液动力学检查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和管理中应用的临床专家共识解读
编辑人员丨2023/8/6
心导管有创血液动力学检查,简称心导管检查,应用于临床已有70余年历史了,是了解心脏病理生理学机制的来源,也是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心血管疾病、监护观察心脏手术及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研究心脏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方法.心导管检查最先施行的是右心导管检查,继而发展为左心导管检查,在此基础上陆续出现了其他的介入性操作技术,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右心导管检查是将心导管沿静脉达右侧心脏各部和肺动脉及其分支,根据导管走行径路,观察各部位的压力及血氧含量,计算出心排血量、心排血指数及分流量等.左心导管检查是将心导管沿动脉逆行至左心室,可测定主动脉、左心室各部位压力,可对左心功能进行测定.近年来无创检查方法发展迅速,大大减少了有创检查的风险,但是心导管检查仍然是评估心血管疾病血液动力学状态的金标准.2017年5月,美国心力衰竭协会(HFSA)和心血管血管造影及介入学会(SCAI)在线发表了有关心导管有创血液动力学检查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共识文件[1]. 该共识定义了临床相关的血液动力学概念及如何进行评估,重点阐述了心导管检查的临床应用.该共识实用性强,详细介绍了不同临床情况下心导管检查的适应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在高危妊娠中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胎儿大脑中动脉(MCA)是胎儿大脑血流供应最丰富的血管,对反映胎儿脑部血液循环改变及血氧情况的变化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正常妊娠时,随着孕周增加,胎儿脑部发育逐渐完善,胎儿MCA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信号指标的变化呈抛物线模式.在高危妊娠中,胎盘功能不足、血管阻力增加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呈一定的相关性.MCA具有自身调节功能,当胎儿的内外环境出现变化时如缺氧等可导致MCA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而胎儿MCA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各项血流信号指标也呈异常的变化趋势.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胎儿MCA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母儿双方安全、无创、方便以及可重复性高,可用来反映胎儿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成为近年来临床评估胎儿生长发育和宫内安危状况的重要监测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WI技术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总动脉早期粥样硬化及心血管整体功能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超声瞬时波强(WI)技术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早期粥样硬化及心血管整体功能.方法 选取30例MHD患者(MHD组)及30名健康人群(对照组),分别行颈总动脉无创WI检查及常规超声检查,并将WI检测指标与血管回声跟踪(ET)指标及常规超声检测参数进行组间比较和参数间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组内比较:双侧颈总动脉WI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MHD组瞬时加速度波强(w1)、瞬时减速度波强(w2)、w1到w2的时间(w1-w2)、动脉弹性参数—颈动脉僵硬度(β)、血管的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W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wi)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MHD组的颈动脉顺应性(AC)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两组组内相关性分析:W1值与SBP水平呈正相关(r=0.32,P<0.01);W1值与PWVβ呈正相关(r=0.31,P<0.05).w1-w2与心率呈负相关(r=-0.45,P<0.01).结论 WI技术有可能在常规超声所测量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基础上能更为全面地量化评价MHD患者颈总动脉动脉硬化导致的动脉功能变化,并能进一步评价其左心室-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从而更为全面地反映MHD患者心血管系统整体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抗磷脂综合征伴May-Thurner综合征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类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所有脑血管病的0.5%~1%[1].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年轻人群(<45岁)、孕龄女性和儿童为主[2].成年人 CVST 的发病率约为1.3/10万[3],女性CVST 发病率约为男性的3倍[4-5].产褥期CVST 发生率较高,可达10/10万,约占所有CVST 的5%~20%[5-7].CVST 的病因以及危险因素范围广泛,涉及手术、遗传、肿瘤、感染等诸多方面[8-9].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原因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血管壁异常以及血液高凝状态相关[10].其中,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被证实是引起高凝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11].CVST 的常见症状包括头痛、癫痫发作、意识改变等,常见体征包括视盘水肿和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等[12-13].影像学检查是CVST重要的诊断手段[14],主要包括CT静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 CTV)、磁共振静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venography, MRV)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由于MRV具有无创性,可直接显示血栓累及的范围和程度,因此成为CVST 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随访的金标准[15-16].CVST 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病因学治疗、血管内治疗以及抗栓治疗,后者包括抗凝和静脉溶栓等[17].大多数CVST 患者预后良好,但重症CVST病死率可高达35%,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为具有容积效应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病灶所致小脑幕切迹疝[1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麻醉方式对骨折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围术期血管弹性、血流动力学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骨折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围术期血管弹性、血流动力学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90例骨折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对照组行全身麻醉.本研究对两组患者心输出量(CI)、心率(HR)、无创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外周血管阻力指数(PIRI)等无创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测定.同时对两组患者僵硬度系数(β)、血管弹性系数(Ep)、动脉顺应性(AC)等血管弹性指标进行测定.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检测患者的认知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PIRI、MA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I、CV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无创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β明显高于对照组,Ep、A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血管弹性指标存在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患者术前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术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加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相较于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方式对骨折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围术期的血管弹性、血流动力学以及认知功能作用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辅助经皮肺血管成形术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CTEPH)是反复肺动脉血栓栓塞引起肺动脉狭窄或闭塞,肺小动脉重构,导致肺动脉阻力增高和右心后负荷增加,最终导致右心功能失代偿甚至死亡,属于第四大类型的肺动脉高压. CTEPH预后差未经治疗患者3年生存率仅10%,中位生存期2.8年[1].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ulmonary endarterectomy,PEA)过去通常认为是首选治疗方法,但PEA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创伤性大,部分患者术后仍存在肺动脉高压.经皮肺血管成形术(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pulmonaryangioplasty ,PTPA)是近年来用于治疗CTEPH的新技术.文献报道PTPA能够明显改善CTEPH患者的症状和肺血液动力学,有望成为无法接受PEA患者的有效治疗策略[2-6].虽然PTPA创伤性小,但仍存在并发症,包括血管损伤、破裂及术后再灌注肺水肿等.为减少并发症、增加成功率,现引进了新的技术对病变进行实时精准评估,包括血管内成像及压力导丝等.现介绍1例CTEPH患者根据肺灌注检查结果确定治疗范围,术中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 OCT)结合压力导丝对病变血管进行形态学和功能学评估,最终成功实施PTPA,以提高对PTPA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体检人群中无创血流动力学、肢体动脉硬化度异常者血栓弹力图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中无创血流动力学及肢体动脉硬化度异常者的血栓弹力图(TEG)各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7月至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并行TEG检查的人群共1572人,其中行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查者722人,行肢体动脉硬化度检查者750人.用TEG 5000检测仪行快速检测,将体检结果异常者与正常者的凝血状态进行对照,检测K值、Angle角、MA值、ACT,对两组间TEG的各值进行比较,同时分析男、女间各值的差别.结果 在男性中,无创血流动动力学异常者相较于正常者的K值偏短、Angle角偏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女性中,两组间各参数均无显著差异;肢体动脉硬化度检查异常者无论男性或女性ACT值均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较男性Angle角大、K值低、MA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较男性更易出现血栓.在男性中,无创血流动力学异常者较正常者血液呈现高凝状态;但在女性中,两组人群体内的凝血状态相似.肢体动脉硬化度异常者较正常者无论男性或女性血液呈现高凝状态,TEG可用来观察结果异常者的凝血状态变化,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动态变化与CTP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CT灌注成像(CTP)观察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变化与CTP的相关性.方法 动态评定20例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行CT检查明确重型颅脑损伤诊断;并分别在外伤后或术后第2d、7d及14 d行CTP检查.分析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GCS评分与脑局部脑血流量(region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及血液通过组织的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之间的关系.结果 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GCS评分与CBF、CBV呈正相关,与MTT呈负相关.表明患者伤后GCS评分越高,脑组织缺血的程度越低.结论 CTP技术有助于了解颅脑损伤后局部脑组织血流灌注状况,rCBF、rCBV和MTT与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GCS评分存在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彩超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对无法进行肾移植的尿毒症患者而言,血液透析是肾替代疗法的主要方法,永久性血液透析通路被认为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 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为最理想的血透通路,其特点是寿命长,并发症发生率低[2] ,自体AVF中桡动脉-头静脉内瘘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3]. 国外有研究显示,自体AVF血透通路狭窄是最常见的并发症[4] ,随着内瘘使用时间的延长,内瘘狭窄致血透通路丧失功能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 如何早期准确发现内瘘狭窄是降低后续并发症和进行早期治疗的关键. 目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自体AVF狭窄检查的"金标准",但DSA有费用高、有创伤性、需要使用碘剂,对肾衰竭患者的毒副作用大等缺点. 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既可测量形态学上的内瘘情况,也可评估血流动力学情况,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5].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高频探头检测前臂自体 AVF 狭窄情况,探讨其在前臂自体AVF狭窄中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积极开展分娩过程中超声监护
编辑人员丨2023/8/6
尽管超声作为临床辅助检查的工具之一,并对母胎属于无创性检测,但临床中应用非常有限,本述评旨在倡导在产程母胎监测过程中,超声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1 超声对母体的监护作用妊娠过程中血液动力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3].产程是容易发生心功能不全的时期,尤其是对有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重度子痫前期、慢性肾病、重度贫血等产妇,更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如果产妇心功能不全,会造成低氧血症,一方面危及产妇的生命,另一方面会造成胎盘气体交换的障碍,直接引起胎儿缺氧,发生窘迫,导致胎死宫内、死产、新生儿窒息等,远期可以导致后代神经系统永久损伤.所以,产程中超声检查对母体的评估,主要是对产妇心功能的评估,适用于心悸、憋气、胸闷、喘憋、不能平卧等情况.一般需要由专业超声心动图检查医师完成,并配合内科等相关多学科的会诊,正确评估产妇的心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