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阈值识别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的时空格局变化和关键阈值识别对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建设和效益评价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已有研究主要关注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协同关系的变化,很少将生态恢复的阈值效应考虑其中.采用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构建的生态获益指数,评价了陕西省2000年和2020年净初级生产力、土壤保持和产水服务的协同供给能力;利用地理探测器和约束线方法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供给能力的主导影响因素和阈值特征.结果表明:与2000年相比,2020年陕西省净初级生产力、土壤保持和产水服务均有所增加,两两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总体表现为协同关系,但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供给能力明显增加,其中陕北中部和陕南西部提升最为明显.降水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供给能力的主导影响因素,他们对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供给能力的影响具有非线性效应和阈值特征.当NDVI在0.6-0.7之间或年降水量为1100 mm左右时,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供给能力达到最高,超过上述阈值后NDVI或降水对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供给能力的促进作用减弱.研究能够为生态恢复效益评价提供参考方案,为陕西省生态保护和恢复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封育年限对武夷山毛竹细根功能性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自然封育是培育森林资源重要且有效的途径,细根作为植物体重要的资源获取型器官,在森林群落发挥生态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明晰自然封育对毛竹细根功能性状的影响,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研究方法,以武夷山国家公园内正常经营和封育年限为3、5、10、15年和40年的毛竹林作为研究对象,揭示不同封育年限下毛竹细根功能性状的差异以及对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适应规律.结果表明:(1)封育年限对毛竹细根的功能性状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封育年限的增长,毛竹细根的比根长、比根面积、全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组织密度、碳氮比和碳磷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同其他封育毛竹林群落相比,封育10和15年的毛竹林群落中细根比根长、比根面积和养分含量得到显著提高.土壤层次和细根径级对细根功能性状同样具有显著影响.(2)毛竹细根功能性状间随封育年限的变化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比根长、比根面积、全碳含量、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彼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碳氮比、碳磷比和组织密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随着封育演替进程,毛竹林群落中土壤因子的变化驱动着细根功能性状发生改变,土壤容重同细根养分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碳磷含量与细根比根长和比根面积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养分含量与细根养分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自然封育促使毛竹细根通过自身表型可塑性合理权衡不同功能性状之间的资源配置,当封育10-15年,毛竹细根将更多养分集中于资源获取型性状的构建,吸收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生态功能较优,在封育10-15年后适当进行科学的人为经营活动有助于毛竹林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危妊娠护理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高危妊娠可能导致难产及或危及母婴者。与正常妊娠孕妇相比,高危妊娠孕妇具有更高危险性,增加了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对母婴预后或其家庭均具有较大负面影响。因此,对高危妊娠患者进行相关研究可针对性开展临床护理,以此改善母婴预后。分析高危妊娠发生因素,能够积极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对取得良好预后尤为关键。高危妊娠护理应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综合分析各因素风险,并权衡实施相关护理的利弊关系,体现干预的临床价值。本文从高危妊娠发生因素及发生特点、护理重要性及护理现状等角度对高危妊娠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积极抢救与学会放手间的抉择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医学的放手,不意味着能力的缺失,也不代表着技术的失败。而恰恰体现了科学和理智,情感和关爱的完美结合。当然积极救治,也不是强人所难,摸着石头过河。它代表着的是医生的缜密思考,权衡着对病人利与弊的关系,展现着医生的责任与担当。即使在今天科技无所不能的时代,医学也不是唯技术论。既要给积极救治留出空间,也有给那些技术不能治愈的疾病和衰老的病人更多的抚爱和陪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患者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目前对新辅助化疗全胃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开展本研究,旨在为临床上科学防范新辅助化疗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队列研究的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胃镜病理、超声内镜、腹部CT或PET-CT证实为进展期胃癌(临床分期为Ⅱ~Ⅲ期);(2)术前经多学科讨论评估适合行新辅助化疗;(3)术前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未合并其他肿瘤;(4)新辅助化疗完成后行全胃切除+D 2淋巴结清扫术。排除标准:(1)年龄<18岁或>80岁;(2)基础疾病较多,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级;(3)残胃癌,既往行胃部手术者;(4)临床病理资料缺失。根据以上标准,共收集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行新辅助化疗后全胃切除术的140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109例(77.9%),女性31例(22.1%),年龄(56.9±11.4)岁,体质指数(23.3±3.1)kg/m 2。新辅助化疗方案分别为SOX(替吉奥+奥沙利铂)、XELOX(希罗达+奥沙利铂)、SP(顺铂+替吉奥)、FOLFOX6(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及口服单药替吉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与临床病理及新辅助化疗相关因素的关系,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总体生存及无进展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并绘制生存曲线,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结果:全组有35例(25.0%)术后30 d内出现Clavien-Dindo分级≥Ⅱ级术后并发症,4例(2.9%)出现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Ⅲa级),分别为1例食管空肠吻合口漏,1例腔静脉血栓,1例胸腔积液;还有1例围手术期因感染性休克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 P=0.011)、新辅助化疗次数( P=0.027)、肿瘤长径( P=0.021)及术后病理有无血管侵犯( P=0.033)与新辅助化疗全胃切除术患者发生术后30 d内并发症有关(均 P<0.05),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方式与发生术后30 d内并发症无关( P=0.92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25 kg/m 2(OR=3.294,95% CI:1.343~8.079, P=0.009)与新辅助化疗次数<4次(OR=2.922,95% CI:1.217~7.016, P=0.016)是影响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有并发症与无并发症患者的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4.4%与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95);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7.4%与52.9%,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P=0.587)。 结论:对于体质指数高以及新辅助化疗次数较少的拟行全胃切除术患者,需注意权衡手术风险,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与术后并发症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肛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肛瘘是结直肠肛门外科专业领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数为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脓肿破溃或引流后形成。由于其病理变化的复杂多样性,部分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不乐观,甚至可能出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包括肛瘘迁延不愈或出现不同程度的排粪失禁等,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残疾。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临床指南工作委员会组织国内部分专家讨论编写本专家共识,建议在治疗前对肛瘘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包括瘘管造影、超声波检查、CT或MRI,目的在于准确判断肛瘘内口位置、瘘管走行方向及其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腺源性肛瘘确诊后均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可分为损伤括约肌的手术和保留括约肌功能的手术。前者包括肛瘘切开术、肛瘘切除术和肛瘘挂线术等;后者包括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直肠黏膜肌瓣推进修补术、肛瘘激光闭合术和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术等。建议临床上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或组合应用。生物可吸收材料包括肛瘘栓和纤维蛋白胶等,由于其具有保留括约肌功能和可重复应用等特点,亦推荐有条件和有经验的医生选择性应用。术后良好的伤口管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愈合,降低肛瘘复发率。由于肛瘘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和排粪失禁发生率,对部分病情复杂、反复手术和肛门功能已经受损的患者,在选择再次手术时一定要慎重,要权衡患者获益和排粪失禁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患共同决策过程中医生行为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医患共同决策过程中医生行为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8—9月选取北京市东城区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临床医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共同决策问卷医生版、医患关系量表、杰弗逊共情量表、医师信任患者量表进行调查。根据共同决策问卷医生版各条目进行潜在剖面分析,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临床医生共同决策行为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480名临床医生。潜在剖面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医生共同决策行为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分别为共同决策缺失组(17.3%,83人)、共同权衡不足组(52.5%,252人)、共同决策充分组(30.2%,145人)。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发展机会( OR=0.509, P=0.038)、工作年限( OR=1.103, P=0.019)、共情能力( OR=1.096, P<0.001)与医患信任( OR=1.053, P<0.001)是临床医生共同决策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医患共同决策过程中医生行为存在群体异质性,工作年限长、职业发展机会充足、共情能力高、医患信任程度高是其促进因素。未来可以此为靶点,从医院管理者与临床医生两个角度,规划改善提升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肠内营养及其联合治疗在成人克罗恩病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常合并营养不良,其营养支持首选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是诱导儿童CD缓解的一线疗法,但其在成人CD患者中的应用尚缺乏可靠数据支持。近年研究发现,肠内营养不仅可改善成人CD患者营养状况,还能通过多种机制诱导及维持CD缓解。基于良好的营养效能及安全性,肠内营养被列为成人CD患者的基础治疗手段,常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应用。然而,任何联合治疗均需权衡疗效与安全性的关系。该综述旨在描述肠内营养联合其他治疗方式在成人CD患者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并列举常见的临床应用场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骨科手术凝血相关并发症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退化,自我修复能力逐渐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尤其是与凝血功能、脑卒中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文章综述了老年患者凝血功能特点,骨科手术围手术期术中损伤、酸中毒、低体温、输血、体位等对凝血机制影响,预防骨科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老年患者骨折与脑卒中的关系,骨科手术预防血栓与麻醉之间的关系。提示临床医师在使用抗凝药进行血栓预防时应充分权衡血栓预防带来的获益与出血风险之间的利弊关系,选择合适的抗凝方案,最大程度地降低血栓性疾病与出血等相关事件的发生,以期减少此类疾患围手术期并发症和不良事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系统视角下对家庭健康促进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系统视角下,家庭是一个具有自组织能力的系统,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促进家庭健康需要系统治疗师尊重每位家庭成员对问题的看法和构建,帮助他们发现并激活自身资源。促进家庭健康也需要成员们积极推进家庭内的分享、共享模式,发挥家庭规则的积极作用,发展权威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促进子女心理健康。而家庭成员需保证不同子系统的边界的清晰和开放,尤其要维持夫妻子系统的稳固,并根据特殊情境对不同子系统的权利作出合理的权衡和选择,以减少冲突和维持良好的家庭功能。健康、理想的亲密关系应以"发展、变化、联系"的系统观视角诠释亲密、激情和承诺的内核。它能促进伴侣的个人成长;伴侣能共同审视这段关系的动态变化并不断调整,也能联系双方的原生家庭、生活环境等加深对彼此的理解和接纳。一段健康的夫妻关系还应包括"亲情"、对伴侣双方家族的承诺、对子女的承诺,平衡好核心家庭和原生家庭的利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