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是胃恶性肿瘤外科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已有近30年历史。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化及患者对美容需求的不断提高,单孔腹腔镜技术应运而生。自2010年首次报道单孔腹腔镜胃癌手术以来,其手术安全性逐渐得到了初步证实,但此结果仍需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单孔腹腔镜胃癌手术与传统腹腔镜胃癌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因此备受外科医师青睐。同时,由于单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长、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限制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推广。目前针对单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仍存在着难点、争议和困惑,本文将就此展开回顾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Parks手术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放射性直肠损伤(RP)是盆腔放疗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当RP出现梗阻、穿孔、瘘、顽固性直肠出血等严重晚期并发症时,需要手术治疗。由于放疗后腹盆腔可能广泛粘连,解剖层次消失,手术难度大,目前病变肠管切除术(尤其是腹腔镜下)在慢性RP(CRP)中的应用仍缺乏经验借鉴。本研究初步探讨腹腔镜Parks手术治疗CR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3年7月至2019年3月期间,因CRP晚期并发症行腹腔镜Parks手术的19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盆腔放疗后出现CRP严重晚期并发症,包括:重度顽固性便血(血红蛋白<70 g/L)、重度顽固性肛门疼痛(疼痛数字评分>7分)、直肠狭窄、直肠穿孔和直肠瘘;(2)术前行结肠镜、盆腔MRI和(或)胸腹盆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排除标准:(1)术前或术中诊断肿瘤复发;(2)腹腔镜探查后仅行造口术;(3)直肠癌新辅助放疗后;(4)病历资料不完整。Parks手术步骤:(1)腹腔镜探查:排除肿瘤复发,明确放射性损伤肠管范围,于肉眼判断近端无明显水肿增厚、无放射性损伤改变的近端乙状结肠处做标记。(2)腹部操作:打开乙状结肠直肠右侧系膜,离断肠系膜下动、静脉,向内侧头侧拓展Toldt间隙,游离左半结肠外侧,打开胃结肠韧带,充分游离脾曲,从后方、两侧及前方分离直肠至最低点,转会阴部操作。(3)会阴部操作:于病变下缘1 cm全层切开直肠壁,充分分离直肠周围间隙至与腹腔相通,将直肠及乙状结肠经肛门拖出,于肉眼评估正常肠管处切断,移除病变肠管,行结肠肛管吻合。(4)行保护性造口。对入组病例总结手术、并发症以及症状缓解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 ± s或 M( P25, P75)表示。 结果:全组19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3(50,56)岁,18例患者原发肿瘤为宫颈癌。因放疗致直肠阴道瘘9例,顽固性肛门疼痛9例(其中合并直肠深溃疡7例),顽固性便血合并直肠深溃疡1例。18例完成Parks手术,中转开腹1例。中位手术时间215(131,270)min,中位出血量50(50,10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2(11,20)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10例发生并发症,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Ⅲb级及以上者)3例,其中1例为直肠阴道膀胱尿道瘘导致盆腔感染、急性肾衰(Ⅳa级),是术后30 d内并发症;另有2例为造口脱垂并旁疝(Ⅲb)。7例出现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其中A级吻合口漏4例,吻合口狭窄3例。全组患者手术1年后CRP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5例实现造口回纳。结论:腹腔镜Parks术治疗CRP晚期并发症是安全可行的,能有效改善直肠症状;但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患者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目前对新辅助化疗全胃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开展本研究,旨在为临床上科学防范新辅助化疗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队列研究的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胃镜病理、超声内镜、腹部CT或PET-CT证实为进展期胃癌(临床分期为Ⅱ~Ⅲ期);(2)术前经多学科讨论评估适合行新辅助化疗;(3)术前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未合并其他肿瘤;(4)新辅助化疗完成后行全胃切除+D 2淋巴结清扫术。排除标准:(1)年龄<18岁或>80岁;(2)基础疾病较多,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级;(3)残胃癌,既往行胃部手术者;(4)临床病理资料缺失。根据以上标准,共收集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行新辅助化疗后全胃切除术的140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109例(77.9%),女性31例(22.1%),年龄(56.9±11.4)岁,体质指数(23.3±3.1)kg/m 2。新辅助化疗方案分别为SOX(替吉奥+奥沙利铂)、XELOX(希罗达+奥沙利铂)、SP(顺铂+替吉奥)、FOLFOX6(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及口服单药替吉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与临床病理及新辅助化疗相关因素的关系,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总体生存及无进展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并绘制生存曲线,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结果:全组有35例(25.0%)术后30 d内出现Clavien-Dindo分级≥Ⅱ级术后并发症,4例(2.9%)出现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Ⅲa级),分别为1例食管空肠吻合口漏,1例腔静脉血栓,1例胸腔积液;还有1例围手术期因感染性休克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 P=0.011)、新辅助化疗次数( P=0.027)、肿瘤长径( P=0.021)及术后病理有无血管侵犯( P=0.033)与新辅助化疗全胃切除术患者发生术后30 d内并发症有关(均 P<0.05),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方式与发生术后30 d内并发症无关( P=0.92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25 kg/m 2(OR=3.294,95% CI:1.343~8.079, P=0.009)与新辅助化疗次数<4次(OR=2.922,95% CI:1.217~7.016, P=0.016)是影响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有并发症与无并发症患者的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4.4%与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95);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7.4%与52.9%,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P=0.587)。 结论:对于体质指数高以及新辅助化疗次数较少的拟行全胃切除术患者,需注意权衡手术风险,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与术后并发症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管法治疗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透视下经鼻漏腔引流管置入联合空肠营养管置入治疗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于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12例经上消化道造影和CT明确为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的患者,在禁食水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透视下经鼻经漏口将引流管置入于漏腔内进行冲洗并持续负压引流,如无空肠营养管则经鼻在透视下一并置入空肠营养管,如已有空肠营养管则进行调管,将其尽可能深置。结果:12例患者全部成功置入经鼻漏腔引流管,并完成空肠营养管置入或调管,透视下经鼻漏腔引流管置管的时间为(22.0±6.4)min,透视下营养管置入或调管的时间为(20.0±7.9)min,未出现与置管相关的并发症。12例患者置管术后经过肠内营养及漏腔冲洗、持续负压吸引后平均17(10~31)d后,影像学检查示食管空肠吻合口漏愈合。结论:透视下经鼻漏腔引流管联合营养管置入,治疗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安全、微创而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眼眶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77岁,因"右眼眼胀,双眼视物重影半年余"于2022年12月就诊于济南明水眼科医院。既往无肿瘤病史,慢性胃炎史2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史20余年、肝囊肿病史11年、冠心病史10余年、结肠息肉切除术后11年余、小肠疝气术后3年余,无传染病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0.8,双眼视力矫正无助;眼压:右眼1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0 mmHg;双眼位正,眼球各方向运动未见明显异常;眶压:右眼(++);右眼上睑下垂,遮挡瞳孔上缘,瞳孔圆,直径约3 mm,光反射正常,晶状体混浊(++),玻璃体轻度混浊;裂隙灯显微镜下眼底检查:右眼视盘颞侧萎缩弧,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明,鼻下方及颞侧周边视网膜见出血点。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尿常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等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肢体导联低QRS电压。胸部X线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其内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眼眶CT示右眼眶眶顶部见类扁椭圆形略高密度阴影,横截面约1.7 cm×1.9 cm,CT值约40 Hu,相邻眶壁骨质结构未见明显破坏,上直肌受压移位。双侧眼球大小对称,球后视神经未见明显增粗(图1)。眼眶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强化示:右侧眼球略突出,右眼眶球后外上方可见团块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边界较清,增强扫面呈明显较均匀强化,大小约15 mm×21 mm,邻近视神经及上直肌受压、移位,左侧眼眶及内容物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2022年12月在全身麻醉下行右眼眶内肿物切除术,术中切除肿物送病理,术后甘露醇降眶压,激素减轻水肿。术后组织病理学提示(右眼眶内)低分化癌,呈深染小细胞样,呈巢团状分布(图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K-pan:(+)、Syn:(+)、S-100:(个别散在+)、Ki-67:(阳性细胞数约70%)、CD56:(+)、CgA:(-)、CK20:(-)、TTF-1:(+)、P16:(+)、P53:(+,突变型)、CD117:(+)、SMARCA4:(+)。综合以上结果,病理学诊断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CNEC)。术后常规抗感染,建议患者至肿瘤专科医院行全身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显像检查协诊及原发病灶转移情况。出院后随访,患者胸部CT示右肺上叶占位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性质不明,锁骨上区及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考虑转移癌可能性大,患者拒绝行穿刺活检及进一步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初步疗效分析(附9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8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由同一术者完成的9例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例;年龄56~78岁,平均65.6岁。复发性膀胱肿瘤7例,初发2例;6例既往曾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有膀胱部分切除术史。手术方法:均采用经脐单一切口4.5~5.5 cm,建立单孔机器人操作通道,安装达芬奇Si机器人手术系统1号、2号臂,采用镜头30°向上,在镜下依次行全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体外完成尿流改道。其中1例女性患者同时行子宫及阴道前壁切除。结果:9例手术均经脐单通道顺利完成,均未增加辅助孔,无中转普通腹腔镜或开放手术。尿流改道包括输尿管皮肤造口2例,回肠代膀胱5例,原位新膀胱2例。手术时间280~600 min,平均437.8 min;术中出血量100~450 ml,平均227.8 ml;无术中输血病例。术后肠道恢复时间2~4 d,平均3.1 d;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16 d,平均8.3 d;术后住院时间6~13 d,平均7.7 d。1例回肠代膀胱患者术后出现肠梗阻,予留置胃管、禁食等对症治疗后治愈,余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病理分期:T 2aN 0M 0期6例,T 2bN 0M 0期1例,T 3aN 3M 0期1例,T isN 0M 0期1例;手术切缘均为阴性,盆腔淋巴结清扫总数12~46枚,平均23.7枚。随访9~12个月,平均10.3个月。所有病例切口均愈合良好,无肾积水和输尿管狭窄,无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对于有经验的术者,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尿流改道术手术切口小、恢复快,短期肿瘤控制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4K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范围规范及技术标准解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腹腔镜胃癌切除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胃癌外科治疗领域,腹腔镜胃癌手术指征也在不断扩展。基于CLASS-01的研究结果,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已作为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推荐手术方式之一。随着胃上部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的比例逐渐上升。但是,由于肿瘤复发风险高和术后严重胃酸反流症状,近端胃切除术的手术指征越来越严格。考虑到腹腔镜的微创优势,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仍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众所周知,淋巴结清扫是标准胃癌根治术的关键步骤,根据日本胃癌协会(JGCA)胃癌治疗指南,近端胃癌根治术的标准手术方式为近端胃切除术联合D 1(第1、2、3a、4sa、4sb、7组淋巴结)或D 1+(D 1淋巴结+第8a、9、11p组淋巴结)淋巴结清扫。笔者就近端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范围进行阐述,并对腹腔镜近端胃癌淋巴结清扫技术标准进行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纯单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纯单孔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手术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基于倾向评分匹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纳入影像检查和病理诊断为早期远端胃癌、无远处转移、无严重心脑血管等疾病和实施胃癌根治术者;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非计划二次手术者及合并其他肿瘤者。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期间,行纯单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纯单孔手术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同期行常规5孔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常规5孔手术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由于发现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中,体质指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8±0.8)kg/m 2比(22.9±0.4)kg/m 2, t=2.456, P=0.017],故对两组患者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纯单孔手术组和常规5孔手术组经倾向评分匹配后,各有14例患者。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纯单孔手术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5孔手术组[(163.6±6.3)min比(133.9±4.4)min, t=3.866, P=0.001],但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6±0.2)d比(3.3±0.1)d, t=3.053, P=0.005]、引流管拔管时间[(4.5±0.8)d比(6.9±0.2)d, t=2.914, P=0.007]和术后住院时间[(6.7±0.1)d比(9.2±1.0)d, t=2.534, P=0.018]明显短于常规5孔手术组,纯单孔手术组术后第1天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1.86±0.29)分比(2.86±0.35)分, t=2.205, P=0.037]低于常规5孔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纯单孔手术组有4例患者术后未放置腹腔引流管,均安全康复。 结论:纯单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并在术后恢复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洪氏胰肠吻合一针法"理念的改良胰胃吻合在胰腺手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将基于"洪氏胰肠吻合一针法"理念的改良胰胃吻合应用于胰腺手术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2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44例采用改良胰胃吻合手术的胰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21例,中位年龄54岁,年龄范围18~70岁。总结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一般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4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29例,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11例,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1例,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腹腔镜手术胰胃吻合时间(15.4±1.0)min,开腹手术胰胃吻合时间(9.1±0.5)min。44例患者中术后发生A级胰瘘2例(4.55%)、胃排空障碍7例(15.91%),无B、C级胰瘘、胆瘘、胃肠吻合口瘘、腹腔感染、术后出血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结论:将改良胰胃吻合用于胰腺手术消化道重建安全可靠,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多模式改良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的单中心152例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Overlap吻合法是目前最受欢迎的腹腔内食管空肠吻合方法之一,但其在食管残端回缩、吻合器钉砧误入食管"假道"以及共同开口的关闭等方面仍存在挑战。本研究探讨对经典Overlap吻合法进行多模式改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2017年2月至2020年6月期间,由同一手术团队连续在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采用多模式改良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法的152例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多模式改良Overlap吻合法主要包括:(1)在确保肿瘤切缘安全的前提下(肿瘤近切缘距离≥3 cm),由左向右次全离断食管(保留宽度5~8 mm);标本入袋并移至右中腹,调整体位,通过标本重力对腹段食管进行充分牵引;(2)采用"三向牵引"胃管引导方式显露食管腔,确切置入吻合器钉砧,完成食管空肠侧侧吻合;(3)以3-0"倒刺线"自背侧向腹侧先"内进内出"单层连续缝合,后"外进外出"垂直褥式内翻连续缝合,关闭共同开口。对全组患者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围手术期结局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结果:152例患者男女分别为129例和23例,年龄(60.2±9.1)岁,体质指数为(23.2±3.1) kg/m 2;23例(15.1%)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全组患者肿瘤近切缘长度(3.3±0.3) cm,21例齿状线受侵,病理检查近切缘均为阴性。21例齿状线受侵,肿瘤近切缘长度(3.3±0.3) cm,病理检查近切缘均为阴性。手术近期结果:手术时间和吻合时间分别为(302.1±39.9) min和(29.8±5.4) min;估计失血量为(87.9±46.4) ml;术后住院时间为(12.3±7.3) d。术后Clavien-Dindo≥Ⅱ级并发症22例(14.5%),其中胰漏6例,通过充分引流、抑制胰腺外分泌及肠内营养支持等治疗顺利恢复;肺炎10例,腹腔感染3例,通过抗感染及物理治疗后痊愈;吻合口漏2例,1例因空肠Roux袢张力过高,侧侧吻合后空肠一侧开口过大所致,另1例则因术中发生"鼻胃管钉合于侧侧吻合处"的意外情况,均经充分引流、抗感染、营养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7 d发生Peterson疝并接受二次手术,终因大范围小肠坏死而死亡。 结论:多模式改良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法简化操作,降低了食管空肠吻合难度,是一种安全易行的食管空肠改良吻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