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阈值识别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的时空格局变化和关键阈值识别对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建设和效益评价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已有研究主要关注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协同关系的变化,很少将生态恢复的阈值效应考虑其中.采用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构建的生态获益指数,评价了陕西省2000年和2020年净初级生产力、土壤保持和产水服务的协同供给能力;利用地理探测器和约束线方法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供给能力的主导影响因素和阈值特征.结果表明:与2000年相比,2020年陕西省净初级生产力、土壤保持和产水服务均有所增加,两两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总体表现为协同关系,但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供给能力明显增加,其中陕北中部和陕南西部提升最为明显.降水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供给能力的主导影响因素,他们对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供给能力的影响具有非线性效应和阈值特征.当NDVI在0.6-0.7之间或年降水量为1100 mm左右时,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供给能力达到最高,超过上述阈值后NDVI或降水对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供给能力的促进作用减弱.研究能够为生态恢复效益评价提供参考方案,为陕西省生态保护和恢复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卒中后排便障碍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卒中后排便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营养状况、肠道菌落数及肛管直肠动力学影响.方法 将94 例卒中后排便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 例.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营养状况指标[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肠道菌落数指标[双歧杆菌、肠杆菌、乳杆菌计数及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含量]、肛管直肠动力学指标(直肠初始阈值、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排便感觉阈值)、临床症状评分(排便困难、排便频率、排便时间和腹胀评分)、便秘评分系统(constipation scoring system,CSS)评分及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PAC-QOL)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3.0%(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营养状况指标、SCFAs含量及双歧杆菌、乳杆菌计数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肠杆菌计数、各项肛管直肠动力学指标、各项临床症状评分、CSS 评分及 PAC-QOL 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营养状况指标、SCFAs含量及双歧杆菌、乳杆菌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肠杆菌计数、各项肛管直肠动力学指标、各项临床症状评分、CSS评分及PAC-QOL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卒中后排便障碍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肛管直肠动力学指标和临床症状,提升SCFAs含量,调节肠道菌落微生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候鸟活动对鄱阳湖苔草湿地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研究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判断土壤质量和认识养分之间的耦合关系.在湿地系统,关于候鸟活动对湿地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关系的影响仍缺乏了解.本研究选择典型候鸟栖息分布区域——鄱阳湖东湖苔草洲滩,基于候鸟大集群性特征和前期调查,将候鸟集群中心区域、边缘区域和临近天然草滩作为重度、轻度和无候鸟活动(对照)区,分析不同候鸟活动强度下0~100 cm剖面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及其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候鸟活动仅对0~30cm 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显著,候鸟轻度活动显著增加了 0~30cm 土层的SOC和TN,候鸟轻度和重度活动均显著增加了 0~30cm 土层的TP;无、轻度和重度候鸟活动下0~100 cm剖面土壤C/N分别为10.0、10.8和9.9,C/P分别为23.5、30.0和22.7,N/P分别为2.3、2.7和2.3,仅0~30 cm 土层的C/N、C/P和N/P在轻度候鸟活动下显著增加,而所有土层化学计量比在重度候鸟活动下均无显著变化.土壤化学计量比与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SOC、TN和TP等是候鸟活动下影响鄱阳湖湿地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的主要因子.综上,候鸟活动对鄱阳湖湿地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存在深度阈值(约30 cm),且这些影响多符合"适度干扰假说",研究结果为湿地与候鸟的保护提供了新的视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生态系统突变及其在寒旱区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展望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生态系统突变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超过临界值的干扰后,系统由一种状态急剧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尽管寒旱区常见的土地沙漠化、草地退化属于渐变过程,但当干扰持续时间或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阈值时也可能发生突变.研究生态系统突变对寒旱区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生态系统突变的内涵演变及预警研究的进展,分析了寒旱区常见的土地沙漠化和草地退化的问题,阐明了系统状态对不同胁迫的多种响应方式,提出了针对干旱荒漠区雨养人工固沙系统和高寒草甸演变过程及突变特点的研究框架.最后指出,未来需要甄别生态系统突变不同阶段的关键驱动因素,并确定相应阈值;重视极端气候事件诱发的水分限制型突变的发生机制和预警;推动突变研究成果在寒旱区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土壤化学计量失衡与微生物碳利用效率的联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长期放牧改变了草地生态系统的土壤资源可利用性和微生物生物量化学计量.研究放牧荒漠草原土壤化学计量不平衡与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的关系,有助于从微生物视角理解土壤碳动态.本研究依托2004年建立的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长期放牧实验平台,以围封禁牧为对照,设置重度、中度和轻度放牧处理,测定了 土壤有效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其获取的相关酶活性,并利用生态化学计量法对土壤微生物CUE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放牧抑制了土壤微生物CUE,降幅为1.0%~10.3%;土壤C∶N不平衡在中度放牧处理下显著增加20.6%,C∶P不平衡和N∶P不平衡在重度放牧处理分别显著增加20.7%和25.2%,这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更容易受N、P限制.土壤微生物群落通过调节元素阈值计量比和胞外酶的产生来维持自身化学计量平衡.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化学计量不平衡通过改变元素阈值计量比、微生物生物量化学计量和酶化学计量间接影响微生物CUE.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新生儿肺炎继发腹泻发生风险调查及其预测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调查新生儿肺炎继发腹泻发生风险,建立其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接诊的新生儿肺炎患儿432例进行研究.以7︰3比例将患儿随机分为模型组302例,验证组130例.收集可能影响新生儿肺炎患儿继发腹泻的相关因素,根据有无出现继发性腹泻将模型组患儿分为腹泻组与无腹泻组,比较2组患儿一般资料、疾病与治疗相关因素及实验室指标,以套索回归(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筛选变量后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以此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模型组30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中共有81例(26.82%)出现腹泻,根据LASSO回归结果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孕周、喂养方式、侵入性操作、抗生素联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微生态制剂使用情况、住院时间为新生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模型组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为0.779,95%CI为0.719~0.838,灵敏度为79.0%,特异性为63.8%;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1,95%CI为0.689~0.813,灵敏度为85.2%,特异性为54.3%.模型组与验证组校准曲线斜率为1,截距为0.000,模型曲线与理想模型基本拟合成对角线.H-L拟合优度检验(P>0.05).临床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当预测概率阈值为0.15~0.75时使用本研究模型预测新生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净获益最高.结论 新生儿肺炎患儿继发腹泻主要受出生孕周、喂养方式、侵入性操作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用于预测新生儿肺炎继发腹泻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与区分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秦巴山区生态系统服务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响应阈值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秦巴山区地处我国南北气候、生物区系的交汇地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理与生态价值,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确定生态系统服务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响应阈值是实现秦巴山区环境资源有效配置、管理政策科学制定以及生态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前提.在分析秦巴山区产水、固碳、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4项生态系统服务时空特征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聚类分析、方差分析和弹性分析对比不同植被类型和地形梯度下生态系统服务的异同进而分区计算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阈值.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产水、固碳、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服务整体提升且均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2)不同类型植被下,生态系统服务整体供应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草地和农田.不同地形变化下,除生境质量呈持续增长态势外,其他3项服务均出现了先提高后衰减的非线性趋势.(3)植被覆盖度对生态系统服务有促进作用,但超过一定阈值后这种作用会逐渐减弱.植被覆盖影响阈值在林地、草地和农田区分别为0.85、0.80和0.78;且该阈值随地形因子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本研究结果可以转变秦巴山区单纯依靠扩大森林面积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简单化生态保护模式,为构建分区管理、全面系统和动态平衡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体系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暴露生态学视角下绿地暴露健康效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城市绿地与居民健康福祉密切相关,绿地暴露所带来的多重健康效益已经成为耦合城市生态与健康科学的前沿热点议题.尽管绿地健康效应的综述研究并不鲜见,但是目前仍缺乏基于统一理论框架视角下对绿地暴露健康效益的系统综述.近期提出的暴露生态学作为一个耦合"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暴露-健康效应"框架体系,能够全面剖析、归纳已有绿地暴露健康效应研究,并指引未来相关领域研究发展.因此,研究在暴露生态学研究视域下,在主体-现实,客体-现实,主体-虚拟,客体-虚拟界面下进行了研究进展的综述分析,并指出了研究截面(尺度)单一、阈值研究与虚拟(及多感官)研究不足等问题.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1)构建跨时空、多尺度的绿地暴露测度模型,并量化绿地健康之间的因果效应;(2)构建阈值模型,分析健康促进的绿地暴露主体阈值与客体阈值;(3)探索绿地特征、暴露方式和剂量、多感体验对健康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相关领域前沿与不足的认识,也可以进一步促进暴露生态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1990-2020年三峡库区植被物候时空格局及其演变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核心区,三峡库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大使命.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在蓄水前后发生了较大改变,其变化能通过植被物候的变动体现,研究三峡库区植被物候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对于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借助动态阈值法提取物候参数,整合多源遥感物候参数提取结果,分析1990-2020年三峡库区植被物候时空格局;结合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与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定量分析三峡库区蓄水前后植被物候时空演变特征;运用地理加权回归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定量探究三峡库区植被物候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31年来,三峡库区植被的生长季开始时间(Start of Growing Season,SOS)主要出现在 60 DOY(Date of Year),生长季结束时间(End of Growing Season,EOS)主要出现在 301 DOY,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Growing Season,LOS)总体为248 d.在空间上,SOS与EOS均呈现出从库首至库尾逐渐提前的趋势,LOS的空间异质性较小.(2)库区植被物候表现出SOS提前、EOS推迟和LOS延长的特征,SOS提前的平均幅度为0.3 d/a,库首区域最为典型;EOS推迟的平均幅度为0.8 d/a,库尾区域尤为明显;LOS延长的平均幅度为1.7 d/a,库尾区域更加突出.植被物候对库区蓄水的响应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3)人为因素与间接人为因素(水位、人口和水域面积等)是影响库区植被物候时空分异的主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林火干扰下的树木生理及主要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4/6/22
随着全球逐渐暖干化,林火不仅驱动着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同时也影响树木的生理和生长.林火导致的热损伤引发树木一系列复杂生理响应.揭示火后树木生理的响应机制,对于进一步理解树木碳水关系和火后恢复生长限制,以及提高火后树木死亡预测准确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文从林火对树木的作用途径和方式着手,基于不同形式林火(树冠火、地表火、地下火)对树木各部分(树冠、树干、根系)造成的损伤,综述了林火对树木生理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以及火后树木生理与非生物和生物因素的互作关系.热损伤诱导的形成层、韧皮部坏死和木质部水力失衡是火后树木生理的主要响应机制,二者导致的两个生理功能限制——"碳饥饿"和水力失效——严重影响树木的碳水关系,也决定了火后树木是恢复生长还是延迟死亡.火后树木生理机制还与干旱、昆虫攻击和微生物入侵等其他因素密切相关.该文强调了对林火强度的定量分析和对植物组织死亡阈值的准确判断的迫切性,同时提出了探究火后树木生理与功能性状和其他因素的互作关系的必要性.精确评估树木生理机制间关系对于深入理解林火如何影响树木功能完整性极为关键,有助于完善林火风险评估和树木死亡模型预测.在未来气候暖干化驱动的高频、高强度林火发生背景下,对树木生理响应的深刻认识对于更好地研究火后生态系统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互关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