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氏导管应用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李氏导管应用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入选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具有CRT装置植入指征的患者。根据是否应用李氏导管将患者分为李氏导管组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CRT装置植入)。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获得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李氏导管是由李学斌医师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的冠状窦造影球囊导管(专利号:201320413174.1)。主要观察指标为CRT装置植入成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有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有效性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冠状窦造影时间、左心室电极植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左心室电极阈值、膈肌刺激。安全性指标包括冠状窦夹层、心包填塞和心包积液发生率。结果:研究共入选患者170例,其中李氏导管组90例,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男性占比,合并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占比,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Ⅰ、Ⅱ、Ⅲ级者占比,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束支传导阻滞者占比,术前QRS波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李氏导管组中植入CRT除颤器34例(37.8%),对照组为28例(3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10)。李氏导管组CRT装置植入成功率为100%(90/90),高于对照组的93.8%(75/80)( P=0.023)。李氏导管组的手术时间为57.0(52.0,62.3)min、完成冠状窦造影时间为8.0(6.0,9.0)min、左心室电极植入时间为8.0(7.0,9.0)min,对照组分别为91.3(86.3,97.0)、18.0(16.0,20.0)、25.0(22.0,27.7)min,李氏导管组均用时较短( P均<0.05)。李氏导管组患者X线曝光时间为15.0(14.0,17.0)min,亦短于对照组的32.5(29.0,36.0)min( P<0.001)。李氏导管组中无患者出现冠状窦夹层和心脏压塞,1例(1.1%)患者出现了膈肌反应,对照组中6例(6.7%)患者出现了冠状窦夹层,1例(1.1%)患者出现了心包积液,3例(3.3%)患者出现了膈肌反应,李氏导管组冠状窦夹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1)。李氏导管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左心室阈值分别为1.80(1.60,2.38)V/0.5 ms和1.80(1.60,2.40)V/0.5 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20)。 结论:使用李氏导管进行CRT装置植入可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冠状窦造影和左心室电极植入时间,减少术中X线暴露,降低冠状静脉夹层的发生率,临床效果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李虹治疗慢性咳嗽临证医案
编辑人员丨2023/11/4
李虹从事中医内科临床30余年,擅长化裁经方治疗慢性咳嗽.以典型临证医案为线,运用小青龙汤、大柴胡汤、半夏厚朴汤等经方,分享浙派中医舟山地区李氏内科临证学术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李氏内科从"风痰"论治感染后咳嗽
编辑人员丨2023/9/16
感染后咳嗽病因病机复杂,病势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质量.结合数十年临证经验,李氏内科认为"风痰"乃本病的核心病机,治法为祛风宣肺、化痰止咳,化裁古方"止嗽散"形成自拟验方"桑蝉止嗽汤"治疗感染后咳嗽,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李氏内科从“虚”论治眩晕临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总结李氏内科治疗眩晕病临证经验,提高中医治疗眩晕病临床疗效.[方法]归纳前人对眩晕病的认识,通过门诊跟师抄方,分析典型医案,总结李氏内科辨证施治经验,并以2则验案予以佐证.[结果]李氏认为眩晕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多因饮食不节、过劳、情志内伤等致脾肾亏虚,虚风内动.本病总属本虚标实,强调补虚为主.临床治以健脾补肾、敛肝熄风、活血化瘀,以自拟“眩晕六味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所举医案患者症状改善明显,证实拟法拟方有效,施治经验切实可行.[结论]李氏内科从“虚”论治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李永年治疗眩晕验案三则
编辑人员丨2023/8/6
李永年先生系舟山市李氏内科创始人,师从名医范文甫,李老概括眩晕病机为气血虚弱、脾弱肾虚和肝阳上亢三方面,治疗上也有独到见解.现举验案三则如下.案1 李某,女,32岁.1978年9月2日初诊:头晕近1月,面色淡少泽,纳少,时有胃脘痛,舌淡苔白,脉弦细.处方:党参20g,炒白术、白芍、葛根、麦芽、黄精各15g,茯苓、佛手各12g、柴胡、枳壳、当归各10g,炙甘草3g.7剂.水煎服.1978年9月9日二诊:药后头晕缓解,纳食增加,时晨起双眼睑稍浮肿,余同前.上方加黄芪15g,山药10g.7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李氏眩晕六味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属于中医学"眩晕"的范畴.历代医家多从风、火、痰、瘀、虚角度指明了眩晕的治疗大法,但因眩晕的病因不同,其治疗侧重点还是有所区别的.本文就李氏内科治眩晕经验方"眩晕六味汤"的临床疗效开展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白塞氏病的内科表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白塞氏病是土耳其皮肤病学家Behcet氏在1937年首先提出的,以反复发作的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和鹅口疮以及泌尿生殖器的溃疡为基本三特征的独立性疾病。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见于眼部、皮肤及口腔粘膜,故有关文献报告大多见于眼科、皮肤科及口腔科杂志。我国有关本病之报告首见于1957年南京地区齐氏报告之二例,武汉市李氏报告之一例,以后陆续见于眼科、皮肤科、口腔科杂志者有朱氏、林氏、陈氏等及汪氏报告的共计17例。内科文献或书籍则很少见到本病的记载,但据作者经验内科临诊中亦每可遇见本病;因国内许多内科医师对本病比较陌生,故易漏诊、误诊,如第二军医大学报告的1,961例长期发热分析中,1例多发性闭塞性脉管炎伴有发热,关节酸痛,反复咯血,最后咯血过多窒息死亡,似亦为本病表现有肺部脉管炎者。为此,兹将作者自1957年来所见的以内科症状为主的病例综合分析并结合文献略予讨论于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