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域医学视野下衢州雷氏医学形成与传承特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浙江衢州雷氏医学是当地主要的中医流派,发端于新安医派,迄今已传承200余年,但目前尚缺乏深入研究。引入地域医学视角,结合衢州地域特点,吸收当地社会史、环境史的研究成果,从雷氏医学著作、方志文献等史料入手,将其流派特点总结为:流派形成"三因制宜"、学术继承"承古融今"、传承方式"多元一体"、文化内涵"医儒相济"、流派特色"交融创新"。旨在为当今中医学术流派研究和中医传承工作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浙派中医妇科证治卵巢早衰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中医学上将卵巢早衰归于“闭经”“不孕”“绝经前后诸证”等月经病的范畴。浙派中医妇科擅长证治上述类似于卵巢早衰的月经病,尤其是萧山竹林寺女科、海宁陈木扇女科、宁波宋氏女科、杭州何氏女科等四大流派。笔者综述了浙派中医妇科四大流派证治卵巢早衰的特色和经验,可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朱丹溪情志学说的儒医思想脉络探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朱丹溪情志学说与儒学思想的深刻关联,阐明其独具儒医特色的思想脉络渊源,拓展丹溪学说的研究思路.[方法]结合朱丹溪所处时代的文化思想背景,通过文献研读与文化思想的综合分析,梳理朱丹溪情志学说与儒学思想的内在联系,阐发儒学对朱丹溪医学理论的深刻影响,探究朱丹溪儒医思想的发展构建过程,从儒学本体论、体用论、修养论三个层次阐述朱丹溪情志学说的儒医思想脉络.[结果]儒学作为重要的时代文化背景,影响了朱丹溪儒医思想的发展构建.朱丹溪继承并发挥儒学本体与大用、格致与修养、人心与情志的思想深意,倡立相火为情志本源,阐发六郁析情志病端,笃行修养指导情志调摄,构建了独具儒医特色的情志学说.[结论]朱丹溪情志学说体现出清晰的儒医思想脉络与源流特征,其援儒入医、创立新说的儒医风范,推动了后世儒医的发展,有益于情志病的诊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浅析《针灸资生经》治疗鼻部疾病的规律特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针灸资生经》治疗鼻部疾病的规律特点.[方法]通过梳理《针灸资生经》鼻部疾病的相关条文,系统整理归纳治疗鼻部疾病的腧穴数量、归经、特定穴属性及分布规律,并剖析鼻部疾病的病因病机、治法特点及作者经验.[结果]《针灸资生经》中治疗鼻部疾病共涉及66个腧穴,穴位总频次为153次.腧穴使用频率前3名分别是风门、口禾髎、龈交,应用最多的前3条经脉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和手阳明大肠经,特定穴以交会穴和五腧穴占比最多,且集中分布在头部和四肢部.鼻部疾病基本病机归结为正气亏虚、邪恋标实,强调治疗应以通为用,即通阳气以养心神、畅气机以通鼻窍、温经穴以调气血3个方面,并善用验方和医案增加真实性.[结论]《针灸资生经》反映了王执中治疗鼻部疾病的诊疗特色,体现出以通为用的学术思想.总结该书治疗鼻部疾病的规律特点,可为临床治疗鼻部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张景岳郁证论治谈对丹溪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探析明代浙江医家张景岳对朱丹溪治郁证经验的继承与发展.[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数据挖掘法,以《朱丹溪医学全书》《景岳全书》为蓝本,构建"郁证方药数据库",探究用药规律,并研读整理郁证相关内容,从理法方药各角度归纳比较二者临证经验.[结果]二者均认同气血结聚、升降失职的病机理论,然丹溪以脾胃为要,景岳以气机为关键.在临床辨证中,丹溪以病理因素为依据,将郁证分为气血湿食痰热六者;景岳吸收"六郁"理论,将郁证分为五气之郁和情志之郁.在用药上,丹溪从脾、肝、肺经入手,祛邪为要,理气为主,并辅以甘缓养阴;景岳用药,温补为主,又采丹溪之则,尤重滋阴,并以祛邪,故其用药攻补兼施,补益为主.[结论]朱丹溪与张景岳均认同致郁关键为气血怫郁.丹溪分郁证为六郁,以祛邪为要;景岳分郁证为五气之郁、情志之郁二类,攻补兼施,尤重滋阴.景岳在继承丹溪理论之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辨证论治体系.二者的郁证诊疗经验,可为当今郁证治疗提供范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浙派中医冯兆张诊治阳痿病学术思想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探索浙江医家冯兆张所著《冯氏锦囊秘录》中诊治阳痿病的学术思想,为阳痿病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冯氏锦囊秘录》中方脉阳痿篇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结合该书中其他篇章相关论述,对该书中治疗阳痿病的学术思想特色进行系统整理.[结果]冯氏推崇"命门"学说,尤其重视阴阳水火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其在方脉阳痿篇详细论述了阳痿病的病因病机,认为五脏受损可为病痿前兆,而多种原因引起的阴阳失调、郁火阻滞等均可导致本病发生.治疗上列举诸多方药,注重补益阴阳,且以丸剂为主,药物送服多以酒、姜汤、盐汤等,并记载了分时采用不同汤剂送服的方法及分节气服药的方法,颇具特色.[结论]冯氏对阳痿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论述颇详,认识特色鲜明,其学术思想对当今阳痿病的治疗亦具有现实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陈华教授分期辨治小儿变应性鼻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介绍陈华教授分期辨治小儿变应性鼻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和分析陈师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医案,根据陈华教授临证所谈以及本人的中医学术体会,探讨陈师分期辨治小儿变应性鼻炎的经验,并列举医案以验证.[结果]陈师认为,风、虚、痰、瘀是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病因,基本病机为风邪犯肺、痰瘀互结,将病程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于分期治疗中注重风邪,善用清宣祛风;重视脾胃,擅长健脾化痰;关注体质,运用温阳通窍;强调通络,常用活血化瘀.所列案例为小儿变应性鼻炎的典型医案,临证时在经验方小儿鼻炎通窍方基础上随证加减,于发作期疏风清热,缓解期补脾益肺,兼以通窍散结,疗效确切.[结论]陈华教授继承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分期辨治小儿变应性鼻炎,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增强患儿体质,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学习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夏永良基于升降散加减治疗视瞻有色医案4则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夏永良教授为浙派名中医,认为眼睛虽然是局部器官,但是眼病与全身疾病密切相关,"目赖五脏精气所养",视瞻有色为视网膜疾病,眼底疾病更是窥视全身情况的一个窗口,有很多值得眼科和内科医生深入学习和交流的交叉点,也是中医在眼科疑难杂症中发挥优势的重要切入点,治疗视瞻有色当由全身结合眼局部症状进行辨证,其病机不外乎郁、湿、痰.治此三证,"治气为要",气贵乎行而恶于滞,若运行不畅、逆乱,则可致郁、湿、痰,此三证进一步阻滞气机,则导致依赖气之运化的精微物质无法濡养于眼目.气的运动为气机,气机在于"升降调达",故选用升降散为其基本方,升清降浊,疏肝解郁,清热化湿,理气化痰.笔者有幸长期跟随夏永良教授学习,承师之术,悟师之道,现将临床以升降散为基本方,治疗视瞻有色的思路及经验整理总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从《伤寒论》少阴篇讨论阳虚阴盛证辨治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讨论《伤寒论》中阳虚阴盛证的病势、层次、治法及用药规律,探究并扩充阳虚阴盛证的辨治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结合后世医家的医论,明确阳虚阴盛证的病机及证候;从病理生理学角度,阐释阳虚阴盛证的机制;分析少阴篇中各版本条文的差异,论述病位、邪气性质、胃气、津液的不同,治法、主方、配伍的变化,归纳在少阴篇中隐含的辨治规律.[结果]阳虚阴盛证的辨治原则是"保胃气、存津液",可将其细分为太阴湿土病、少阴君火病、厥阴风木病.细致的望闻问切,并结合现代医学的病理生理基础能精确辨阳虚阴盛证.少阴为三阴枢机,少阴篇结构完整,能动态反映少阴发病、两阴合病或并病、三阴合病的相互变化过程.由条文可发现,病位由表入里,治法有灸焫、温经、温阳、通阳之别;病情由轻而重、痰饮有无,治法有散寒、散饮、利水之别;津液损伤程度不同,治法有救逆、救阴之别.[结论]从病理生理角度,能阐释中医主症的变化机制.辨治阳虚阴盛证时,应根据病位、邪气性质、胃气、津液择取方药,阳虚阴盛证的辨治规律对于其他证候的辨治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履巉岩本草》蜜蜂草的本草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考证《履巉岩本草》所载药物蜜蜂草的植物基原,挖掘其药用价值,并探讨《履巉岩本草》的价值.[方法]通过查阅古今本草文献、植物资源志要及实地考察等,从植物的形态特征、产地分布、性味功效以及药名考释等方面对蜜蜂草进行综合考证,并探讨蜜蜂草及《履巉岩本草》的价值.[结果]通过本草文献与植物学形态之对比,发现《履巉岩本草》蜜蜂草与今唇形科植物小野芝麻[Galeobdolon chinense(Benth.)C.Y.Wu]特征相符;实地考察发现小野芝麻在低海拔的路旁及疏林下广泛分布,符合《履巉岩本草》取材范围的生境;小野芝麻与蜜蜂草性味功效相近,主治用法相通;小野芝麻为草本植物,花叶具蜜香且全株密被柔毛,与蜜蜂体被绒毛相似,恰合"蜜蜂草"一名.[结论]小野芝麻的药用历史可追溯至1220年南宋时期的《履巉岩本草》之蜜蜂草,是治疗毒疮、外伤出血、肺结核等疾病的良药.《履巉岩本草》全书彩色药图精美生动,对该书的研究,既是为重续药史守正创新,更是对中医药文化精华的传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