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土壤水分是制约黄土丘陵区生态建设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因子,认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状况对该地区植被恢复和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研究采用EC-5土壤水分传感器,对黄土高原园则沟流域坡耕地、梯田、枣园和草地生长季内(5—10月)0~160 cm土壤剖面含水量进行连续监测,探讨这4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降水常态年和干旱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蓄水特征及垂直分布均存在差异.在2015年干旱年,梯田表现出良好的蓄水保墒效果,0~60 cm土层生长季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坡耕地、枣园和草地高2.6%、4.2%、1.8%(P<0.05),0~160 cm土层储水量分别比坡耕地、枣园和草地高43.90、32.08、18.69 mm.在2014年常态年,枣园0~60 cm土层生长季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坡耕地、梯田和草地低2.9%、3.8%、4.5%(P<0.05);在干旱年,0~160 cm土层有效水储量仅占土壤总储水量的35.0%.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均是表层(0~20 cm)与中层(20~100 cm)土壤水分的灰色关联度较大,且土壤水分变化态势的相似程度表现为梯田>草地>坡耕地>枣园.对于试验区内的坡耕地,可考虑改造为梯田,以提高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生态农业建设;而针对黄土丘陵区旱作枣园土壤缺水严重的现象,需采取适当水分管理措施以降低枣树自身耗水和其他无效耗水,实现枣园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延安市枣园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现状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 研究表明,2005—2016年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为减轻脑卒中疾病负担,我国2011年开展了《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针对性干预可改变危险要素,以达到减少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效果.截至目前,我国脑卒中防治工作已初显成效,缺血性及出血性脑卒中年龄标化死亡率2005、2016年分别下降了22.1%和37.0%.目的 分析延安市枣园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现状,为高危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及医疗建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延安市枣园社区2015年11月—2016年6月参与脑卒中筛查的居民2005例,采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制定的《脑卒中危险评分卡》对所有参与者进行初步评定,对评定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居民进行体质指数、血压、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检测.结果 社区居民危险要素前3位分别为缺乏运动、明显超重或肥胖、吸烟史.低危人群1592例(79.4%),中危人群166例(8.3%),高危人群247例(12.3%),其中危险要素≥3项者180例(9.0%),既往脑卒中史59例(2.9%),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8例(0.4%).且不同年龄社区居民脑卒中的危险分层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要素≥3项与既往TIA/脑卒中史高危人群年龄、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要素≥3项高危人群中血脂异常、缺乏运动、明显超重或肥胖者所占比例高于既往TIA/脑卒中史高危人群(P<0.05).不同性别高危人群中高血压、吸烟史、明显超重或肥胖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人群中男性危险要素前3位分别为吸烟史〔73.6%(81/110)〕、缺乏运动〔60.9%(67/110)〕、血脂异常〔51.8%(57/110)〕;女性危险要素前3位分别为高血压〔72.3%(99/137)〕、缺乏运动〔68.6%(94/137)〕、血脂异常〔62.0%(85/137)〕.结论 延安市枣园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为12.3%,脑卒中粗患病率为2.9%;缺乏运动、高血压、血脂异常是社区居民发生脑卒中的主要危险要素,既往有TIA/脑卒中史居民在血脂控制、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方面优于危险要素≥3项居民,所以应针对以上危险要素选取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植保无人机喷雾对枣树主要害虫防治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解植保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对枣园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在植保无人机喷施农药后,调查了对截形叶螨、枣瘿蚊的防治效果,结果发现:在供试飞行条件下,药后5d25%环氧虫啶(用药量为300 g/hm2)、70%吡虫啉(用药量为150g/hm2)对枣瘿蚊的防治效果最高,分别为87.73%和89.74%,两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均与22%噻虫?高氯氟(用药量为375 g/hm2)处理有显著性差异;药后13 d 30%乙唑螨腈(用药量为262.5 g/hm2)和45%螺虫?乙螨唑(用药量为105g/hm2)对不同方位枣树截形叶螨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98.64%和93.95%,两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与1.8%阿维菌素+20%双甲脒(用药量为345 g/hm2+525 g/hm2)有显著性差异;各处理雾滴覆盖密度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在生产中用植保无人机喷施25%环氧虫啶、70%吡虫啉、30%乙唑螨腈、45%螺虫?乙螨唑对枣园枣瘿蚊和截形叶螨能起到良好的防控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生草覆盖对枣园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两种有机碳组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探究生草覆盖对枣园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其两种有机碳分布的影响,选取山西省临县定位3年的枣园生草覆盖小区作为研究对象,对清耕(CK)以及黑麦草(RG)、苜蓿(AL)、自然生草(NG)3种不同生草覆盖区0-20 cm土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含量与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RG、AL与NG处理下土壤水稳性>0.25 mm团聚体含量(R0.25)与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均显著提高,其中,各生草处理下R0.25分别提高9.05%、2.08%、5.92%.生草覆盖显著提高了土壤及水稳性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且主要集中于1-0.25mm粒径中;RG与AL处理下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有机碳对总有机碳的贡献率分别提高了5.06%和0.77%,而NG降低了0.35%.RG及NG处理下土壤及大团聚体中颗粒有机碳(POC)、矿物结合有机碳(MOC)含量均显著增加,AL无显著效果;各处理中POC、MOC含量均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呈逐步增加的趋势,以<0.25 mm粒径为最多,且土壤及团聚体的MOC含量明显大于POC的含量.总之,生草覆盖有利于增加土壤与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以及大团聚体POC、MOC含量,能改善土壤稳定性及固碳能力,但不同草种模式间有差异;黑麦草综合效果较好,可在研究区进行推广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片突菱纹叶蝉感染枣疯植原体与Wolbachia的检测及系统发育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片突菱纹叶蝉Hishimonus lamellatus Cai et Kuo不同种群中枣疯植原体与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感染情况和Wolbachia在不同器官组织分布,明确枣园菱纹叶蝉中Wolbachia的感染类型和分类地位,为研究Wolbachia感染对枣疯植原体潜在介体叶蝉生物学及生态学影响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枣疯植原体和Wolbachia的基因特异性引物对片突菱纹叶蝉田间自然种群和实验室种群进行分子检测和鉴定.[结果]田间采集的片突菱纹叶蝉成虫植原体感染率在55%-61%之间,而Wolbachia感染率为3%-4%.田间采集的片突菱纹叶蝉自然种群经室内饲养,在1-4龄若虫中检测到Wolbachia,2-5龄若虫中检测到了植原体.片突菱纹叶蝉实验室饲养无植原体种群在其卵巢、卵和若虫中发现感染Wolbachia,在其唾液腺和消化道也检测到了Wolbachia,感染率在58%-100%之间.基于Wolbachia的wsp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片突菱纹叶蝉体内的2个Wolbachia株系同属于B大组,但不同于B大组其他株系,属于新株系wLam1和wLam2.[结论]片突菱纹叶蝉成虫采自田间种群可以感染枣疯植原体和Wolbachia,无植原体叶蝉实验室饲养种群成虫感染Wolbachia显著高于田间种群,片突菱纹叶蝉体内2个Wolbachia株系属于B大组.这一研究结果为Wolbachia作为介体叶蝉生物防治剂进一步利用提供了基础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粘虫板颜色和悬挂方式对枣飞象诱集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明确粘虫板颜色和悬挂方式对枣飞象Scythropus yasumatsui成虫的诱集效果,为枣飞象的科学监测和绿色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在陕北佳县枣园分别测定6种颜色粘虫板(黄绿色、黄色、深绿色、白色、红色、蓝色)、5种悬挂高度(0.4、0.8、1.2、1.6、2.0 m)、5种悬挂方位(正东、正南、正西、正北、正中)和4种悬挂密度(20、30、40、50张/667 m2)对枣飞象成虫的诱集效果.[结果]黄绿色粘虫板诱集效果最好,日均诱集数量7.3头/板,显著高于其它5种颜色(P<0.05),深绿色次之,白色、红色和蓝色诱集效果差异不显著,黄色粘虫板诱集效果最差,日均诱集数量1.8头/板,显著低于其它5种颜色(P<0.05).粘虫板不同悬挂高度对枣飞象诱集量由高到低依次为:0.8 m>0.4 m=1.2 m>1.6 m>2.0 m,悬挂高度为0.8m时日均诱集量最高,为8.3头/板,显著高于其它4种高度(P<0.05).粘虫板悬挂在正南方位,日均诱集枣飞象成虫数量显著高于其它4个方位(P.<0.05),正东和正中方位次之,西方和北方日均诱集量显著低于其它3个方位(P<0.05).相比于其它设置密度,20张/667 m2为最经济高效的悬挂密度.[结论]在枣园进行枣飞象监测和防控时,粘虫板颜色为黄绿色,悬挂高度为距离地面0.8 m,悬挂方位为正南方、悬挂密度为20张/667 m2的试验组合对枣飞象成虫诱集效果最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农田景观格局对南疆枣园传粉昆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明确新疆南疆地区农田景观格局对枣园传粉昆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2019和2020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共选取29个试验站点,通过陷阱诱集法获取中心枣园内传粉昆虫多样性数据,调查中心枣园周围半径2 000 m范围内土地使用信息,建立枣园传粉昆虫群落指数与景观变量之间的线性混合模型,使用基于赤池信息准则的多模型推论方法解析了景观变量对传粉昆虫群落指数的影响.[结果]2019和2020年南疆地区枣园周边500,1 000,1 500和2 000 m景观尺度范围内其他果园(苹果、核桃和梨等)和半自然生境(树篱、休耕地等)比例与枣园中传粉昆虫多度呈显著负相关.在500和1 000 m尺度内,小宗作物(小麦等)种植比例与枣园传粉昆虫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关系;1 000 m尺度范围内传粉昆虫物种丰富度随着边缘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各景观变量对枣园传粉昆虫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影响.[结论]在南疆地区,枣园传粉昆虫多度主要受周边其他果树与半自然生境比例的稀释作用影响而降低,而小宗作物种植比例可促进传粉昆虫物种丰富度增加.因此,农田景观格局对新疆荒漠绿洲过渡带农田生态系统中传粉昆虫种群发生产生了明显影响,这为南疆地区传粉昆虫的种群保育及传粉服务功能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陕西省枣疯病的潜在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枣疯病是我国枣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害在陕西枣区发病面积日益扩大,造成枣树成片死亡,对陕西的红枣产业构成严重威胁.本文旨在明确枣疯病在陕西省的风险等级,为枣疯病的管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和方法,从枣疯病发生现状、潜在危害性、寄主的经济重要性、定殖扩散的可能性以及风险管理的难度等5个方面,对枣疯病在陕西省的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综合评估.[结果]枣疯病在陕西全部枣区适生,在陕西省的风险综合评价值R=2.84,危险等级为Ⅰ级.[结论]枣疯病在陕西属于特别危险有害生物,对陕西红枣产业有很高的风险.根据其危险等级,提出应清除病原和严格检疫、加强枣园管理和防治媒介昆虫等管理对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