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 - 2018年中国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2004 - 2018年全国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了解布病发展趋势。方法:自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收集2004 - 2018年全国布病监测资料。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全国和各省份布病发病率趋势变化,总体趋势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进行估计;采用局部回归季节分解法分析全国和各省份布病季节特征;同时绘制各年龄发病率随年份变化热力图。结果:2004 - 2018年全国累计报告布病524 980例,死亡16例,发病率为2.61/10万,病死率为(3.05 × 10 -3)%。全国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APC = 11.58%,95% CI:7.91% ~ 15.25%, P < 0.001);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和陕西省未见明显变化趋势(均 P > 0.05);西藏自治区呈下降趋势(AAPC = - 55.19%, P < 0.001);其他省份均呈上升趋势(均AAPC > 0,均 P < 0.05)。全国发病高峰出现在4 - 6月;按省份划分,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福建省、安徽省发病高峰以4 - 8月为主,重庆市、上海市发病高峰出现在6 - 8月,其他省份发病高峰基本在4 - 6月。全国各年龄组均有布病病例报告,年龄分布呈倒"V"形;发病高峰出现在50 ~ 54岁年龄组(5.43/10万),其次为60 ~ 64岁年龄组(4.94/10万)。2004 - 2018年,发病率前3位年龄组由2004年的40 ~ 44、50 ~ 54和35 ~ 39岁转变为2018年的50 ~ 54、60 ~ 64和55 ~ 59岁。 结论:2004 - 2018年全国及大部分省份布病发病呈上升趋势,高发年龄逐渐向高年龄组转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激素对药物治疗欠佳的分泌性中耳炎短期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激素能否改善药物治疗欠佳的分泌性中耳炎的短期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经正规药物治疗2周症状缓解不明显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28例,年龄≥16岁,分为实验组(64耳)和对照组(64耳),实验组治疗方案为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鼻喷激素+口服黏液促排剂,对照组为鼻喷激素+口服黏液促排剂。治疗结束后2周和1个月复查,评估患者主观听力和耳闷等症状缓解情况,耳内镜观察鼓膜相及鼓膜活动度,声导抗检查记录鼓室压力图,纯音听阈测定记录气导及气骨导差(ABG)等用以评估疗效,ETDQ-7咽鼓管功能评分量表评估咽鼓管功能。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58/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50/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000, P=0.154)。ETDQ-7咽鼓管功能评分量表显示两组治疗后咽鼓管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治疗后实验组咽鼓管功能改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2, P=0.023)。 结论:对于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激素可有效改善其症状,甚至达到痊愈,从而避免鼓膜穿刺、鼓膜置管等有创治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护士逆境商、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应对方式与工作投入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应对方式在护士逆境商与工作投入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以期为护理管理者促进工作投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2月选取陕西省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512名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逆境商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工作投入量表简化版对其进行横断面调研。结果:护士逆境商、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方式和工作投入的总分分别为132.00(120.00,139.00)、27.00(23.00,29.00)、24.00(20.00,25.00)、27.00(25.00,35.00)分。护士逆境商、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方式与工作投入均呈显著正相关( r值为0.523~0.614,均 P<0.01)。自我效能感或积极应对方式的独立中介效应和两者的链式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3.6%、40.9%、15.9%。 结论:护士逆境商不仅直接影响工作投入,还通过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工作投入,研究提示管理者应关注护士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应对方式的提升,促进护士的工作投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母亲围孕期被动吸烟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母亲围孕期被动吸烟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陕西省开展的CHD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妊娠满28周至出生后7 d确诊为CHD的围产儿和妊娠<28周但经超声等检查确诊为CHD的胎儿;对照组为未发生任何出生缺陷的同时期新生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亲围孕期被动吸烟与子代发生CHD的关系,并进行亚组分析探索其稳定性。结果:共纳入2 259例调查对象,其中病例组695例,对照组1 564例。病例组中围孕期被动吸烟者占26.76 %,而对照组中仅占6.01 %。在控制了混杂因素后,围孕期被动吸烟者子代患CHD的风险是无被动吸烟者的3.32倍( OR=3.32,95 %CI:2.41~4.56)。该风险随着孕妇被动吸烟暴露频率的增加而增大:每周被动吸烟1~3 d的孕妇生育CHD子代的风险是无被动吸烟者的2.75倍( OR=2.75,95 %CI:1.62~4.66);而每周被动吸烟超过3 d的孕妇生育CHD子代的风险是无被动吸烟者的3.62倍( OR=3.62,95 %CI:2.48~5.29)。亚组分析显示,母亲围孕期被动吸烟和子代CHD的关系稳定。 结论:母亲围孕期被动吸烟是子代发生CHD的危险因素。孕妇应尽可能避免二手烟的暴露,防范被动吸烟的危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GCE基因突变致肌阵挛-肌张力障碍一家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SGCE基因突变致肌阵挛-肌张力障碍一家系的临床表型及SGCE基因突变特点,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9年8月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的肌阵挛-肌张力障碍一家系的临床资料,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并对家系成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及致病SGCE基因突变特点分析,总结临床特征。结果:该家系中先证者为46岁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痉挛性斜颈及持续四肢肌阵挛,全外显子测序检测到SGCE基因chr7:94229984处出现突变(c.1011delA),为国内外未见报道的移码突变。继之对8名家系成员进行Sanger法测序,在先证者大姐、二哥、侄孙均检出该同一位点的杂合突变,且都具有类似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等症状。先证者的二侄女、侄孙女亦为突变基因携带者,但未出现相应症状。结论:肌阵挛-肌张力障碍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肌阵挛和肌张力障碍,具有异质性及母本印记的特点。SGCE基因c.1011delA移码突变为该家系致病突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1 - 2020年陕西省咸阳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陕西省咸阳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态势,为进一步进行人间布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传染病监测系统》中2011 - 2020年陕西省咸阳市人间布病发病数据及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 - 2020年,咸阳市累计报告人间布病病例864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年发病率自2014年开始迅速上升,2019年最高,为5.79/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900.40, P < 0.001);咸阳市人间布病病例主要集中在奶山羊养殖县,累计报告病例571例,占66.09%;全年各月份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 - 8月份,占64.35%(556/864);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40 ~ 69岁,占68.29%(590/864);男女性别比为2.40 ∶ 1.00(610 ∶ 254);职业主要是农民,占83.45%(721/864),散居儿童、学生、幼托儿童等非职业人群的比例有所上升。咸阳市人群血清学总阳性率为3.14%(283/9 009),病原学培养出现变异型菌株。布病发病时间与诊断时间的间隔中位数为8 d。 结论:陕西省咸阳市人间布病呈现总体上升的流行趋势,需要引起重视,加大防控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复方杜仲健骨颗粒治疗大骨节病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复方杜仲健骨颗粒对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的治疗效果,为大骨节病患者治疗提供新的可选方案。方法:2022年,选择陕西省麟游县和永寿县临床确诊的KBD患者,依照随机分配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KBD患者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给予复方杜仲健骨颗粒(中药组)和布洛芬缓释胶囊+ 21金维他+硫酸软骨素(西药组)进行治疗,时长均为1个月。采用问卷调查、关节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分收集调查对象服药前、后临床资料,用于评价分析。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服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KBD患者218例,其中中药组167例、西药组51例。中药组男性94例、女性73例,年龄为(62.93 ± 6.72)岁;西药组男性18例、女性33例,年龄为(63.29 ± 7.02)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 = - 0.24, P = 0.813)。中药组KBD患者服用复方杜仲健骨颗粒治疗后,关节功能障碍量表中的关节休息痛、关节运动痛、晨僵、最大步行距离、下肢活动能力人数分布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变化(χ 2 = 37.93、29.64、50.40、13.57、25.25,均 P < 0.001)。服药1个月后,中药组显效13例、有效64例、无效90例,总有效率为46.11%;西药组显效0例、有效13例、无效38例,总有效率为25.4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8.62, P = 0.013),且中药组与西药组KBD患者在下肢活动能力(日常活动难度)改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 2 = 8.21, P = 0.017)。中药组和西药组KBD患者服药后,WOMAC量表中的关节疼痛、僵硬以及日常活动难度评分均低于服药前(中药组: Z = - 7.60、- 7.74、- 9.75,均 P < 0.001;西药组: Z = - 5.20、- 3.81、- 3.93,均 P < 0.001)。中药组和西药组KBD患者在日常活动难度和总积分方面的改善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Z = - 3.75、- 3.34,均 P < 0.01)。中药组KBD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中药组:29.34%,西药组:45.09%,χ 2 = 4.38, P = 0.036)。 结论:复方杜仲健骨颗粒对于KBD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KBD患者关节功能障碍,同时,在提高KBD患者活动能力,降低其日常活动难度等方面更具优势,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患者预后与脑血流分流的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所致急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LHI)患者预后与脑血流分流现象的关联性。方法:选择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82例MCA M1段闭塞急性LHI患者,均于入院早期时接受经颅患者多普勒检查,依据患者是否存在脑血流分流现象分为分流组(69例)及无分流组(113例),对两组患者院内死亡、发病后3、6和12个月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分流组比较,无分流组患者中线移位[41.6%(47/113)比15.9%(11/69)]、机械辅助通气[32.7%(37/113)比8.7%(6/69)]、院内死亡[26.5%(30/113)比8.7%(6/69)]以及发病后3个月[94.7%(107/113)比66.7%(46/69)]、6个月[72.6%(82/113)比46.4%(32/69)]、12个月[72.6%(82/113)比43.5%(30/69)]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是否存在脑血流分流现象是中线移位( OR=28.721,95% CI 1.933 ~ 35.807)、机械通气( OR=11.162,95% CI 1.625 ~ 17.029)、患者发病3个月( OR=20.052,95% CI 3.059 ~ 23.375)、发病6个月( OR=3.536,95% CI 1.164 ~ 10.784)、发病12个月( OR=4.412,95% CI 1.398 ~ 13.971)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 P<0.05)。 结论:脑血流分流与MCA M1段闭塞所致急性LHI患者的短期及长期预后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陕西省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疗状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陕西省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疾病特点和诊疗状况。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取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陕西省11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270例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出生胎龄将RDS患儿分为胎龄<34周的早期组175例、胎龄≥34周且<37周的中期组68例和胎龄≥37周的晚期组27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全部病例进行个案回顾,查阅病历填写"RDS调查表"。比较3组患儿的调查表情况,包括基本情况、围生期情况、治疗情况、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晚期组、中期组患儿出生体质量均大于早期组[2.85(2.55,3.20) kg比1.70(1.40,1.92) kg、2.33(2.04,2.64) kg比1.70(1.40,1.92) 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晚期组正规产检率低于中期组[51.9%(14/27)比76.5%(52/68), P<0.05]。161例(59.6%)RDS患儿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肺成熟,晚期组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率低于早期组和中期组[7.4%(2/27)比68.0%(119/175)、7.4%(2/27)比58.8%(40/68),均 P<0.05]。203例(75.2%)患儿经剖宫产娩出,晚期组和中期组的剖宫产率均高于早期组[88.9%(24/27)比68.6%(120/175)、86.8%(59/68)比68.6%(120/175),均 P<0.05]。晚期组的选择性剖宫产率高于早期组和中期组[59.3%(16/27)比24.0%(42/175)、59.3%(16/27)比36.8%(25/68),均 P<0.05]。晚期组母亲妊娠期高血压比例低于早期组、中期组[0(0)比22.9%(40/175)、0(0)比25.0%(17/68),均 P<0.05]。晚期组瘢痕子宫率高于早期组[22.2%(6/27)比4.6%(8/175), P<0.05]。中期组的RDS分级严重程度轻于早期组( P<0.05)。199例(73.7%)RDS患儿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其中有100例(50.3%)通过气管插管-PS-拔管技术给予PS治疗。中期组首剂PS使用时间晚于早期组[5.0(2.0,18.3) h比3.0(1.5,6.0) h, P<0.05]。225例(83.3%)RDS患儿于住院期间使用抗生素治疗,中期组抗生素使用率低于早期组[73.5%(50/68)比87.4%(153/175), P<0.05]。265例(98.1%)RDS患儿住院期间使用了辅助通气,中期组的辅助通气时长短于早期组[79(41,147) h比153(76,299) h, P<0.05]。中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早期组[0(0)比6.3%(11/175)],晚期组、中期组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均低于早期组[0(0)比9.7%(17/175)、1.5%(1/68)比9.7%(17/175)、0(0)比8.6%(15/175)、0(0)比8.6%(15/175)],而晚期组、中期组的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均高于早期组[25.9%(7/27)比4.0%(7/175)、14.7%(10/68)比4.0%(7/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不同胎龄RDS患儿在基本情况、围生期情况、治疗情况和并发症情况方面的表现均有不同。需重视并提高对不同胎龄RDS患儿的救治能力,提高RDS的防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尿白蛋白、AcA、补体C1q表达特点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进展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尿白蛋白、抗心磷脂抗体(AcA)、补体C1q表达特点与糖尿病肾病(DN)患者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疾病组),根据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率(UAER)将患者分为单纯性糖尿病(NA)组56例、早期肾病(MA)组39例、临床肾病(CN)组25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研究对象的尿白蛋白、AcA、补体C1q水平。分析尿白蛋白、AcA、补体C1q水平联合检测对MA组、CN组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疾病组患者的尿白蛋白、AcA、补体C1q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不同疾病进展患者的尿白蛋白、AcA、补体C1q水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336,11.003,9.654, P<0.05),经过两两比较,尿白蛋白、AcA、补体C1q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NA组、MA组、CN组;通过相关性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 r=0.871, P<0.001)、AcA( r=0.770, P<0.001)、补体C1q( r=0.443, P<0.001)水平与患者的疾病进展呈正相关。尿白蛋白、AcA、补体C1q水平联合检测诊断早期肾病、临床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ROC曲线分析发现联合检测诊断早期肾病和临床肾病的AUC最大,分别为0.778,0.822,诊断MA的尿白蛋白、AcA、补体C1q的截断值分别为55.33 mg/L,1.48 U/L,175.69 mg/L,诊断CN的尿白蛋白、AcA、补体C1q的截断值分别为105.52 mg/L,1.62 U/L,182.63 mg/L。 结论:尿白蛋白、AcA、补体C1q表达与DN患者病情进展呈正相关,可将以上指标作为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