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红芳基于"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辨证论治糖尿病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临床目前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手段.柳红芳教授中西医融会贯通,根据数十年临床经验,将"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理论应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以病统证审查病机,治疗全过程紧扣该病"精损络痹"的核心病机.临证运用熟地黄-黄芪-山茱萸角药填精补肾、平衡阴阳以平治于权衡,辨证审因使用黄连-金银花-鬼箭羽、川芎-鸡血藤-水蛭、佩兰-茯苓-泽泻、土茯苓-萆薢-大黄等角药多层次多途径通络除痹以去宛陈莝,达到全程延缓疾病进展、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柳红芳基于象思维视域论治肾性贫血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7/20
柳红芳认为肾性贫血的病因病机与肾精亏耗、肾阳不温、肾气亏虚、脾虚失运、精微难以化血密切相关.通过运用中医学取象比类的思维,柳红芳提出"薪火暖釜"造血模型,并结合对肾性贫血的现代认识,临证中灵活运用此模型.以填精益肾法为枢,柳红芳注重运用补肾通络、补中健脾、温肾助阳法辨证施治肾性贫血,疗效明显.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柳红芳教授从"伏邪"论治膜性肾病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膜性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起病隐匿,不断发展,与伏邪特性相一致.柳红芳教授根据多年经验总结,提出从"伏邪"角度论治膜性肾病的观点.膜性肾病以伏邪内生、肾精亏虚为基本病机,其中伏邪主要包括湿、痰、瘀、饮、浊、毒等,其中尤以湿、瘀为重;肾精亏虚为本,常伴肾络痹阻.治疗以补肾填精,祛邪通络为法,常用熟地黄、鹿角胶、山药、白花蛇舌草、水蛭等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柳红芳教授治疗痛风性肾病临床经验撷要
编辑人员丨2023/8/5
痛风性肾病是指嘌呤代谢紊乱导致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于肾脏引起肾损伤的一种疾病.柳红芳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热、浊、瘀为痛风性肾病发病的病理基础,脾肾阳虚为发病之本,强调标本兼治、补虚泻实,扶正以温补脾肾为主,攻邪以清热通络化浊为要.并遵从张景岳阴阳精气命门理论,善用大剂量熟地填补肾精,对治疗痛风性肾病导致的蛋白尿、血尿、血肌酐升高等效果显著.另附病案予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化湿降浊法治疗痛风性肾病验案3则
编辑人员丨2023/8/5
痛风性肾病(gouty?nephropathy,GN)又称高尿酸血症肾病,是指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髓质、间质或远端集合管所致的肾损害,目前现代医学针对本病仍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1].GN可归属于中医学"痹证""痛风""淋证""癃闭""关格"等范畴,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因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势成为研究热点.柳红芳教授根据痛风性肾病"清浊相淆,浊瘀伤肾"之基本病机提出以"化湿降浊法"治疗[2],临证效果较好,现择其治验3则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柳红芳运用"虚气留滞"理论治疗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总结柳红芳教授治疗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经验.认为"虚气留滞"是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的核心病机,存在于整个疾病发展的始末."虚气"指发病之本之脾肾亏虚、发病之根之真阴亏虚,"留滞"指痰浊、水湿、瘀血、湿热、热毒为发病的外在表现,属本虚标实、因虚致实之证."虚气"越虚、"留滞"越实,两者互为因果、互相胶着是本病缠绵难愈的核心因素.治疗主张固元扶正、开化通滞为本病的核心治则,提倡与激素联合应用,分期论治、攻补兼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柳红芳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柳红芳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柳教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出诊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用药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 共收集处方189首,涉及中药186种,其中以温、平药性为主,甘、苦、辛药味占比较大,归经多入肝、肾、脾经,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药物是熟地黄、山茱萸、黄芪、山药、白术,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组合依次为熟地黄-山茱萸、熟地黄-黄芪、山茱萸-黄芪等,挖掘出新处方4首.结论 柳教授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以填补肾精、祛邪通络为治疗大法,处方用药以补为主、攻补兼施,祛邪不伤正气,精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柳红芳运用填精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验案3则
编辑人员丨2023/8/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kidney?disease,DKD)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临床特征为持续性白蛋白尿排泄增加和/或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DKD现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发生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首要因素[1],因此延缓其病程进展刻不容缓.依据DKD临床症状,可将其归于中医学"消渴""水肿""肾劳""虚劳""关格"等范畴.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正式将DKD的中医病名确定为"消渴病肾病"[2].目前研究表明,中医治疗DKD疗效确切[3],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指标,控制血糖、血压及血脂水平[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柳红芳教授从三焦气化论治慢性肾脏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慢性肾脏病是肾病科常见难治性疾病,目前临床对该病缺少特效治疗方法.柳红芳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与三焦气化功能密切相关,提出慢性肾脏病"肾精亏损、命门火衰、三焦气化不利"的病机理论,治疗中强调通调三焦为原则,提出以巧用风药、燥升散通之法疏调上焦气化,以枢转气机、升清降浊之法运转中焦气化,以阴阳互济、精气互补之法温煦下焦气化,从而形成慢性肾脏病三焦论治体系,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柳红芳从伏邪辨治IgA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伏邪为IgA肾病的核心病机,病位为"邪伏少阴,发于少阳".其发病缘于正虚感邪,留滞化热,潜藏肾络,伺机而发,终致病程缠绵.外感与内生之伏邪常同时贯穿于整个IgA肾病病程,两相胶搏,互为因果.急性发作期以外感邪气为主,引动内生伏邪;慢性迁延期则伏邪内聚成巢,更易感外邪.基于此,遂确立了"清、透、补托"为核心治法,给邪气以出路,透达伏邪,在治疗中辨明轻重缓急,分期分层辨治,急性发作期以"清透"为主,慢性缓解期则注重"补托"之法的运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