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法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概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糖尿病基本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本病发生发展与热邪密切相关,而热邪有轻重虚实之不同,且常与湿、痰、瘀血等有形之邪胶结。临床运用中医治疗八法之“清法”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常获显著疗效,具体分为清泻法(清热泻火法),针对脏腑火热炽盛之证,代表方有大黄黄连泻心汤、龙胆泻肝汤;清利法(清热利湿法),针对湿热蕴结于脾胃、胃肠,阻滞三焦,代表方有葛根芩连汤;清化法(清热化痰、化瘀法),针对因痰邪致病,病程缠绵、复杂多变,或瘀血致病,病症繁多、病情较重者,临床运用自拟经验方者较多;清补法(清热补养法),针对糖尿病日久,火热之邪伤阴耗气者,代表方有白虎加人参汤、黄连阿胶汤、玉女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栀子在《伤寒杂病论》中配伍应用规律探讨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栀子在《伤寒杂病论》中共涉及经方10首,根据对其相关原文以及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对其配伍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仲景对栀子的用量较为稳定,为14~15枚不等,约12.6~19.5 g,皆取生品入汤剂.(2)所伍经方主治症状多以烦、热为主,病位多在上焦,涉及中下二焦,原文提示六经多在太阳、阳明及厥阴,病机皆突出郁热内结的特点.(3)栀子的配伍甚为灵活,基于中医治疗八法分析,其配伍组方规律体现在:①以清法为主,如代表方栀子豉汤,栀子配豆豉而成清宣里热基本药对;②清中兼下-栀子配厚朴、枳实或大黄以清热通腑,利湿退黄,有栀子大黄汤、枳实栀子豉汤等;③清中兼消——栀子配茵陈、黄柏以清消湿热,解毒退黄,有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等;④清中兼温——即栀子干姜汤中配入干姜,寒温并用,清热温中;⑤清中兼补——即栀子甘草豉汤中配入甘草,补益中气,标本兼顾;⑥清中兼和——即栀子生姜豉汤中配入生姜以调理气机,降逆和中.仲景运用栀子灵活巧妙,药简力宏,探析其配伍规律对现代用药组方思路颇具指导性及启发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阳热怫郁"理论论治带状疱疹思路探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常伴有剧烈疼痛.从中医学理论分析,带状疱疹可因外界湿热之邪侵袭郁阻体内而发病,也可因情志因素使湿热邪气郁结体内而发病,与刘完素提出的"阳热怫郁"理论相合,其主要病机离不开"郁",具体可分为:情志不畅,郁从中生;水湿困阻,郁而生热;血气虚衰,郁滞化热.治疗可参照"阳热怫郁"理论中的宣、清、通三法共用来开通郁结之阳热邪气,协调内外,恢复机体正常生理状态.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孟河医派学术思想浅析单兆伟应用"轻清灵动"法辨治脾胃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脾与胃同处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生长之本.脾胃病主要表现在气机升降、受纳腐熟、精微运化等功能的异常.孟河医派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体质差异,针对性选方用药.单兆伟辨治脾胃病证多用"轻清灵动"之法.轻法,用药轻缓,小方大义;善用食补,保养正气;轻松怡情,调养起居.清法,清热利湿,化痰祛瘀;清肝柔木,调畅脾胃;清心解郁,自我调节.灵法,药用灵活,阴阳平衡;巧用药对,配伍精当;法随证变,药随法参.动法,升降气机,调和上下;中焦补益,运脾为先;遵循周期,动静有时.诊疗脾胃病运用"轻清灵动"法贯穿始终,临床疗效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葛琳仪运用清法分期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7/6
总结葛琳仪教授运用清法分期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核心病机为肠腑湿热,提出治疗以清法为基础,立清化、清疏、清润、清养四法.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病机为肠腑湿热、气血壅滞、瘀毒蕴积,治以清化兼清疏为法,清化法常用白头翁汤配伍黄芩、马齿苋、蒲公英为基本方以清化湿热、凉血解毒止痢;同时配合清疏法,常用柴胡、醋香附、木香、枳壳、槟榔等理气之品,当归、侧柏叶、地榆炭等调血之品.缓解期病机为正气亏虚且肠腑湿热瘀毒余邪未尽,治以清养、清润为法,清润法主要针对阴津受损者,自拟清润益肠汤;清养法主要针对脾胃虚弱者,自拟清养健脾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伤寒瘟疫条辨》疫病证治特点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基于《伤寒瘟疫条辨》,从病因、病机、治法、用药组方、复病治疗等角度探讨杨栗山疫病证治特点.疫病因杂气由口鼻入三焦所致,病机是阳热怫郁,治疗疫病以逐秽为第一要义,轻者用清法,选用神解散、清化汤、芳香饮、大小清凉散、大小复苏饮、增损三黄石膏汤八方;重者用泻下法,选用增损大柴胡汤、增损双解散、加味凉膈散、加味六一顺气汤、增损普济消毒饮、解毒承气汤六方;升降散轻重皆可使用.杨栗山应用下法时不拘结粪,下不厌早.素体虚弱气、血、阴、阳严重不足者感受疫病须攻补兼施.杨栗山认为疫病出现表证如恶寒、发热、头痛、骨节痛者,非表有实寒,禁用麻黄、桂枝等辛温发汗的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涂晋文从热毒论治重症流行性感冒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5/18
总结涂晋文教授从热毒论治重症流行性感冒的临证经验.认为重症流行性感冒的主要病机为热毒壅肺,强调毒随邪入、热由毒生、变从毒起的病机过程,提出以温毒同治、多法联用为治则.临证结合卫气营血辨证,认为疾病早期病在卫分、气分,治宜以清热解毒、解表透邪、和解表里、泻下通腑等多法联用以祛热毒,常用自拟退热1号方加减;疾病进展期病在营血,治宜透热解毒兼以清营凉血,常用自拟退热 1号方合清营汤或犀角地黄汤加减;疾病后期阴液损耗、热毒伏于血分,治宜透热解毒兼以滋阴凉血,常用沙参麦冬汤合竹叶石膏汤加减.同时强调以清法、和法为要,祛邪勿伤正,遣方用药还需注意辨体施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李世增教授隔脏治疗法论治慢性胃炎的诊治规律及用药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案进行数据挖掘,从客观角度,验证及分析李世增教授运用隔脏治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诊治规律及用药特点.方法: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对2017年12月至2021年3月李世增老师门诊治疗慢性胃炎的207个处方进行数据挖掘,主要运用软件中"数据分析"模块中"统计分析""方剂分析""症状分析"功能,进行治法、用药及其组方规律分析.并基于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展示药物关联规则网络视图.结果:所有处方涉及治法40个,前5位按频次由多至少依次为健脾、和胃、疏肝、清化、养心.所有治法按涉及脏腑统计,14个治法涉及脏腑,统计其包含处方数发现从脾、胃论治最多,其次是从肝论治.207个处方中包含146味中药,用药频次≥50次的药物34个,其中炙甘草、连翘、太子参、白术、蒲公英、丹参、白豆蔻、佛手、延胡索、白芍使用频次>100次.处方中药物按四气分布以寒性药物最多;五味分布苦味最多;按归经分布以脾经最多;按药物功效分布前5类依次是补虚类、理气类、清热类、活血化瘀类、利水渗湿类.结论:李世增老师治疗慢性胃炎,以清法贯穿始终,归肺经、肝经药排第二、第三,体现"隔脏治疗法"选药特点,常用健脾、理气、清降的药物,体现"隔脏治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学术思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清法在重症肺炎中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2/3
重症肺炎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重大疾病,死亡率高,社会负担重.中医清法是重症肺炎常见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但清法包含的具体治疗措施较多,且尚无研究对清法治疗重症肺炎的机制进行系统梳理.本文总结了清法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和效应机制,指出了临床上常见的治疗重症肺炎的清法主要包括了清宣法、清化法、清下法、清补法,其机制与调节炎症因子、调节免疫失衡、调节肺肠轴、抗氧化应激、协同抑菌等有关.本文从清法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的角度出发,认为清法在辅助治疗重症肺炎中体现出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和优势,但中医药辨证论治的运用和机制研究仍较少.今后当创建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体系,推进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清法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非哺乳期乳腺炎(non-lactation mastitis,NLM)的病机尚不明确,现代医学以手术切除炎性部分为主要治疗方法,但创伤大,且术后呈现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NLM属中医学"粉刺性乳痈"范畴,"热毒"贯穿于整个病理过程,以"清热解毒"为代表的清法广泛用于该病的各个治疗阶段.对以清法治疗NLM的学术理论从治则治法的理论溯源、临床应用的辨证要点、选用药物几方面加以简要论述,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