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痴呆评定量表早期社区筛查阿尔茨海默病的效度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用于社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筛查的效度。方法:1 281名50岁以上社区自愿者(男性580人、女性701人)来院接受临床访谈、实验室检查和系列心理评估,其中包含CDR、简易老年人认知筛查问卷(brief elderly cognitive screening inventory,BECSI)、老年快速认知筛查量表(quickly cognitive screening scale for elderly,QCSS-E)、简明智能状况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核心神经认知测验(core neurocognitive test,CNT)。依据访谈和检查结果以及DSM-5标准进行诊断分类:认知正常623人、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570人和阿尔茨海默痴呆(dementia with Alzheimer's type,DAT)88人。结果:(1)50岁以上社区自愿者CDR总评分(CDR global score,CDR-GS)分布为:0分506人(39.5%)、0.5分688人(53.7%)、1分72人(5.6%)、≥2分15人(1.2%)。(2)不同CDR得分被试的BECSI分、QCSS-E分、MMSE分和CNT分存在组间差异( P<0.01)。在总样本或痴呆样本中,CDR总分(CDR sum of boxes,CDR-SB)和CDR-GS与BECSI分( r=0.577~0.639)、QCSS-E分( r=-0.586~-0.680)、MMSE分( r=-0.570~-0.764)和CNT分( r=-0.244~-0.357)显著相关( P<0.01)。(3)CDR-GS筛查DAT的准确率(95.8%)和特异性(99.8%)略高于CDR-SB(91.1%,92.0%),其敏感性(65.9%)低于CDR-SB(82.5%)。CDR-GS筛查MCI的准确性(72.6%)、敏感性(81.9%)、特异性(64.0%)与CDR-SB筛查指标接近(分别为72.1%,83.3%,61.8%)。 结论:临床痴呆评定量表可用于社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筛查,CDR-GS和CDR-SB计分各有优势,综合两者优势可提高筛查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痒疹的诊断及分型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慢性痒疹是独立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可能存在复杂的病因或合并症,诊断需要系统的流程,包括明确核心症状,全面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完善必要的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以及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慢性痒疹包括处理可能的病因和并发症,以及分阶梯式地控制瘙痒。该文主要综述慢性痒疹的临床诊断、分型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癌伴下腔静脉全程癌栓综合治疗完全缓解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 男性,38岁。因“双下肢水肿1个月,发现肝脏占位1周”于2021年4月20日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患者1个月前出现双下肢对称性水肿,进行性加重。1周前外院腹部超声检查、腹部增强CT检查和PET-CT检查结果提示肝脏6段占位伴下腔静脉癌栓,左侧腹内斜肌转移。既往慢性乙肝病史10年余,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否认手术史、输血史、冶游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后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肝右叶见低回声占位,考虑恶性可能性大。腹部增强CT检查结果显示:(1)肝脏6段占位性病变,考虑原发性肝癌;(2)肝右静脉、下腔静脉及双侧肾静脉近段充盈缺损、明显强化,考虑癌栓形成;(3)腹水(图1)。PET-CT检查结果显示:(1)肝脏6段占位,代谢明显升高,考虑原发性肝癌;(2)下腔静脉全程充盈缺损伴代谢升高,考虑癌栓形成;(3)左侧腹内斜肌(L3层面)见结节状异常高代谢,考虑转移。实验室检查: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均为阳性;乙肝病毒DNA为1.12×10 4 U/ml;AST为376.5 U/L,ALT为106.3 U/L;甲胎蛋白为87.43 μg/L。其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1)原发性肝癌,中国肝癌分期(China liver cancer staging,CNLC)-Ⅲb期;(2)慢性乙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脏肌周皮细胞瘤超声造影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39岁,因体检发现肝脏占位于我院就诊,无任何不适。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乙型肝炎e抗体(+);甲胎蛋白1.55 μg/L(≤7 μg/L)、癌胚抗原0.68 μg/L(≤5 μg/L)、CA19-9 3.93 kU/L(≤34 kU/L)、异常凝血酶原23.66 uAu/L(≤40 uAu/L),肝肾功能等均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血流储备分数与导丝血流储备分数诊断价值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血流储备分数(caFFR)与导丝血流储备分数(FFR)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医院行经导丝FFR检查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68例(血管数186支),将入选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及匹配的稳态主动脉压送至核心实验室,盲法下进行caFFR测定。根据年龄将入选患者分为非老年组(<65岁,93例)和老年组(≥65岁,75例),分析caFFR在非老年与老年组患者中与导丝FFR的相关性、一致性,并导丝FFR≤0.8作为研究参考标准,比较caFFR在两组间的诊断价值。结果:老年组患者caFFR与导丝FFR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r=0.796, P<0.01);caFFR在非老年组和老年组的诊断准确性91.9%比93.1%、敏感性91.8%比93.2%、特异性92.3%比93.0%、阳性预测值97.1%比91.1%、阴性预测值80.0%比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aFFR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非老年组为0.964,老年组为0.972,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00823,95% CI:-0.037~0.052; P>0.05)。 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caFFR与导丝FFR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一致性,诊断价值与非老年人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实验室监测在传染病预警中的应用及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流行,使全社会重新认识了传染病发生、流行及防控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即便是当前对传染病防范的认知、应对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已有历史上最好的基础。在传染病的监测预警中,研究和利用各类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相关因素的数据,以期在传染病发生的早期甚至发生前识别疫情信号,成为传染病防控研究的重要命题。病原体是传染病发生的原因,所以以病原学为核心的实验室监测是传染病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成了基于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的细菌性传染病实验室监测预警系统,其核心是识别病原、识别暴发、识别来源,在鼠疫、霍乱、流脑等细菌性传染病的早期发现、溯源和精准防控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期重点号围绕实验室监测在细菌性传染病预警和防控中的作用,从流行和暴发菌株特征分析、与流行病学调查的联合应用、与常规病例监测体系的融合等方面开展研究,体现了实验室监测在传染病风险评估和疫情调查中的作用,同时对实验室监测预警技术及应用场景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以期为推动我国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的跨越发展提供新思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疗大数据对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一种利用医疗大数据算法筛选临床数据库中能够用于评估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核心指标。方法:基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医联体朝阳急诊病房临床数据库,应用大数据检索技术,以数据库中老年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气、实验室指标集合数据,使用计算机语言Python批量计算出影响老年肺炎患者死亡的关键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实验室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本研究使用的筛选方法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入选265例患者,死亡64例,存活201例。取每例患者入院首次检测指标的数据,最终从472项指标中筛选出23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关键指标,包括:血常规指标7项、血气指标3项、肿瘤标志物指标3项、凝血功能相关指标4项、营养及器官功能相关指标6项。①肺炎死亡患者血气关键指标:51.6%(33例)的患者Cl -浓度为97~111 mmol/L,81.2%(52例)的患者血乳酸(Lac)为0.5~2.5 mmol/L,87.5%(56例)的患者H +浓度为0~46 mmol/L。②肺炎死亡患者血常规关键指标:46.9%(30例)的患者血红蛋白(Hb)为80~109 g/L,67.2%(43例)的患者血中嗜酸粒细胞比例(EOS%)为0.000~0.009,51.6%(33例)的患者血中淋巴细胞比例(LYM%)为0.00~0.09,50.0%(32例)的患者血中红细胞计数(RBC)为(3.0~3.9)×10 12/L,54.7%(35例)的患者血中白细胞计数(WBC)为(0.0~9.9)×10 9/L,48.4%(31例)的患者血中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为10.0%~14.9%,48.4%(31例)的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CRP)为0.0~49.9 mg/L。③肺炎死亡患者肿瘤标志物关键指标:76.6%(49例)的患者血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TPSA)为阴性(比值为0),92.2%(59例)的患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为0.0~11.0 μg/L,75.0%(48例)的患者糖类抗原125(CA125)为0~104 kU/L。④肺炎死亡患者凝血功能关键指标:68.8%(44例)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57~96 s,73.4%(47例)的患者D-二聚体为0~6 mg/L,93.8%(60例)的患者凝血酶时间(TT)为14~22 s,89.1%(57例)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的抑制率为0%~53%。⑤肺炎死亡患者营养及器官功能关键指标:92.2%(59例)的患者B型脑钠肽(BNP)为0,46.9%(30例)的患者前白蛋白(PA)为71~140 mg/L,90.6%(58例)的患者尿酸(UA)为21~41 μmol/L,75.0%(48例)的患者白蛋白(Alb)为10~20 g/L,93.5%(60例)患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比值)为0~0.9,84.4%(54例)的患者乳酸脱氢酶(LDH)为0~6.68 μmol/L·s -1·L -1。⑥ 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A和Lac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A可使死亡风险降低0.9%,Lac可使死亡风险增加69.4%;实验室指标与患者死亡预测模型预测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0,说明本研究使用的筛选方法效果较好,通过本研究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老年肺炎患者预后。 结论: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从急诊病房临床数据库中筛选出23项用于评估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核心指标,为临床评估老年肺炎患者预后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疆出血热病毒基因组抗原表位及其实验室检测价值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掌握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核蛋白(NP)和糖蛋白(GP)片段的精细抗原表位谱分布,明确优势抗原表位在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实验室检测中的价值。方法:2014—2021年在新疆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室将CCHFV YL04057株采用改良生物肽合成方法分段表达出由8个氨基酸组成的最小合成短肽,以CCHFV多克隆抗体或单克隆抗体14B7(IgM)或CCHFV阳性羊血清为抗体,用免疫印迹方法鉴定出NP和GP片段上具有抗原活性的最小抗原表位(BCE),并采用邻接法将获得的具有序列多态性的BCE与不同地区的CCHFV进行空间聚类,确定BCE组合方式与地理区域分布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建立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采用原核表达质粒(pET-32a、pGEX-KG)和带有不完整谷胱甘肽(GST188)标签的原核表达质粒(pXXGST-ST-1)构建和表达NP片段上6个不同肽段长度的优势抗原表位,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方法,以经免疫荧光法(IFA)鉴定的CCHF羊血清为对照,统计分析不同肽段长度的抗原表位重组蛋白与IFA检测结果的特异度、敏感度和总符合率。结果:CCHFV NP和GP片段共有30个具有抗原活性的BCE,其中NP片段抗原表位集中的核心中间片段NP 2(aa 170~305)有6个BCE,两端的NP 1(aa 1~200)和NP 3(aa 286~482)有9个BCE;GP片段的Gc(aa 1~558)和Gn(aa 533~708)片段有14个BCE和1个包含15个氨基酸的长抗原肽(AP),NP片段BCE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7.1%,GP片段对应的同源性为89.1%。在GP片段9个具有序列多态性的BCE中,由GnEc1、GnE2、GnE4、GcE3、GcE6和GcAP-4(Ap)6个组合BCE可将15株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CCHFV聚类成亚洲Ⅰ、亚洲Ⅱ、非洲Ⅰ、非洲Ⅱ和欧洲 5个地理类群。构建表达的PET-32a-NP(全长)、PGEX-KG-NP 2(aa 170~305)、pGEX-KG-NP 2-1(aa 235~275)、PGEX-KG-NP 2-1-1(aa 237~256)、pXXGST-1-NP 2-1-2(aa 250~265)和PGEX-KG-NP 2-1-3(aa 260~276)6个重组蛋白CCHFV NP兔多克隆抗血清(pAb)免疫印迹反应阳性,以33份经IFA CCHF检测的羊血清为参照,以NP 2和NP 2-1 2个片段构建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和总符合率最好,敏感度分别为73.4%(11/15)和66.7%(10/15),特异度分别为100%(18/18)和94.4%(17/18),总符合率分别为87.9%(29/33)和81.8%(27/33)。 结论:CCHFV NP和GP上分布着数量较多的具有抗原免疫活性的BCE,其中,优势抗原表位在CCHF实验室血清学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胎儿弯曲菌龟亚种中国分离株的种群结构、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胎儿弯曲菌龟亚种( Campylobacter fetus subsp. testudinum, Cft)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对本实验室2010—2022年收集的15株胎儿弯曲菌龟亚种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合GenBank公布的全球 Cft基因组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MLST-GrapeTree分析 Cft的群体遗传结构;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cgSNP)构建 Cft的系统发育树,rhierBAPS确定其种群结构;CARD、ResFinder及VFDB注释 Cft的耐药及毒力基因; E-test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参考CLSI-M45空肠/大肠弯曲菌药敏标准进行结果解释。 结果:基于基因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分析,共纳入全球41株 Cft基因组信息,其中人类来源24株,动物来源13株,未知来源4株。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4株人类来源菌株中,20株感染对象为黄种人,1例为白种人(配偶是亚裔),其余未知,差异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13株动物来源菌株均分离自爬行动物,包括龟类6株、蛇类4株、蜥蜴类3株。MLST分型显示,中国分离株以ST46为主要序列型,美国则以ST15为主要序列型;Grapetree显示,中国分离株的遗传多态性高于美国分离株;通过cgSNP及BAPS重建的系统发育发现全球 Cft构成6个种群,中国分离株呈散在分布且与动物源菌株亲缘关系密切;美国分离株相对较集中(SC3),且以ST15克隆传播为主;毒力基因分析显示,与鞭毛、糖基化系统及黏附素相关的毒力基因在 Cft中携带率为100.00%,而与侵袭性相关的Ⅳ型分泌系统 virB4、 virB9、 virD4因子及 tetO外排泵基因均存在于新发现的ST74中;15株中国分离株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 Cft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46.67%,对红霉素敏感性为100.00%。 结论:全球 Cft的群体结构呈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态性且感染人群多伴有基础免疫性疾病,其感染可能与食入或接触爬行类动物有关;本次研究发现的中国临床分离株主要流行型为ST46及新发现ST74型别,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现在与未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我国目前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影响HBV感染的进程和结局的因素主要包括病毒和宿主两个方面。在不断挖掘HBV感染经典诊断指标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乙型肝炎病毒DNA等新的临床意义的同时,更要关注新的指标如乙型肝炎病毒RNA、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等的应用价值与前景。随着组学概念的提出与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以组学的理念关注HBV感染,并整合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等,以达到精准诊断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