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沙江中游干流鱼类资源现状及梯级开发对其产生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在梳理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于2021年12月(枯水期)、2022年3-4月(平水期)、2022年7-8月(丰水期)对金沙江中游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以评估金沙江中游水电梯级开发对鱼类的影响.结果显示,调查共计采集鱼类47种,隶属于3目9科34属,其中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种、14种外来物种.金沙江中游干流可分为梨园-龙开口河段与鲁地拉-观音岩和金沙-银江河段3组,鱼类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0.05),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河段鱼类组成以土著亲流型鱼类为主,优势种为细鳞裂腹鱼(Schizothorax chongi)、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等裂腹鱼科鱼类及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鲁地拉、观音岩河段鱼类组成以土著亲流型鱼类与外来广适型鱼类为主,优势种为鲫(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鰲)(Hemiculter leucisculus)、短须裂腹鱼;金沙、银江河段鱼类组成以为静水、广适型的外来小型鱼类为主,优势种为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高体鳑鲏(Rhodeus sinensis).与历史资料相比,金沙江中游鱼类存在小型化及高原区系转变为平原区系趋势.研究补充了金沙江中游鱼类资源现状的基础数据,并提出保护建议,以期为该江段鱼类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Vortex模型分析金沙江水电开发对圆口铜鱼种群生存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研究金沙江梯级水电开发背景下圆口铜鱼种群生存力变化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Vortex模型在传统种群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种群年龄结构、繁殖体制、性比等因素,并考虑了环境、灾害、遗传等随机性对种群的影响,可模拟种群数量和生存力变化特征,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种群生存力分析模型.基于1981-2021年金沙江圆口铜鱼资源调查数据,采用 Vortex模型构建了金沙江中下游干流大规模水电开发前、后两个时期圆口铜鱼种群生存力分析模型,考虑了水电开发下,水温、流速等环境变化对圆口铜鱼种群的影响,对比了两个时期圆口铜鱼种群数量、结构及生存力等.结果表明:水电开发前,严重过度捕捞对圆口铜鱼种群产生了显著威胁,10年内种群数量下降了 12.5%,百年内种群内禀增长率为0.085,种群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较稳定,灭绝概率为1%;水电开发后,10年内种群数量下降了 42%,百年内种群内禀增长率降至-0.087,灭绝概率增大至36.1%,种群平均灭绝时间为83.7年,圆口铜鱼抵抗环境干扰的种群恢复能力降低,种群生存力受到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生态流量方法应用现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
水资源是制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直接影响了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生态流量(Ecological Flow)是保障流域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管理的重要指标.然而当前研究方法众多,尚未进行系统性梳理.以生态流量为出发点,归纳总结国内生态流量评估的最新进展,系统地对水文学法、水力学法、生境模拟法和整体分析法等四大类共17种方法进行对比总结,评述其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并根据国内流域的生态流量评估现状,建议在我国流域水系庞杂且气候、水文地质、下垫面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条件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选择生态流量评估方法.未来的生态流量研究和流域水生态管理应综合考虑气候、水文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依据生态流量目标制定、水利水电工程调度、生态流量监测、流域制度法规建设等方面系统性完善生态流量管理与研究,实现流域水资源的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小型水坝梯级开发对永宁河流域鱼类多样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永宁河是长江上游右岸的一级支流,其干、支流上共建有20余座小型水坝.为探究梯级水电站对鱼类多样性的影响,在永宁河流域设置共42个采样点,覆盖干支流及各个水坝,分别于2018年7月、10月和2019年1月、4月进行了四次鱼类资源调查.调查期间通过刺网、地笼、电捕等方法共采集到鱼类69种7332尾,隶属于4目13科54属,其中有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3种,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濒危和易危鱼类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鱼类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1种.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值较大主要为宽鳍鱲(Zacco platypus)、鲫(Carassius auratus)乐山小鳔鮈(Microphysogobio kiatingensis)等小型鱼类,29种鱼类的IRI值小于10;平均全长<10cm的鱼类有24种3620尾,平均体重<50g的鱼类有47种6493尾,鱼类规格较小,小型化严重.永宁河干流下游种类最多,多样性最高,干流中游鱼类数量最多.受自然环境以及水坝等的影响,永宁河的鱼类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水坝类型对鱼类多样性有显著影响;而季节对鱼类多样性影响不显著.无水坝阻隔河段鱼类多样性著高于低头坝和高头坝阻隔河段;夏季的短距离洄游鱼类种数显著高于冬季和春季,但由于数量较少对鱼类多样性的季节性变化影响不明显.各种结果表明水坝阻隔对永宁河鱼类多样性和时空分布存在明显影响,为保护受小型水电站影响河流的鱼类多样性,有必要修复重要鱼类栖息地,适当拆除部分小型水坝,并科学开展增殖放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流域水电开发对干热河谷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9/16
西南干热河谷是我国重要生态脆弱区和经济发展落后区,流域大型水电开发是干热河谷重要的人类干扰活动,对生态脆弱区的社会-生态系统造成极大影响.社会-生态系统演变的方向和规律具有复杂性和非线性变化,又涉及到生态保护修复、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需求,因此,亟待加强流域社会-生态系统演变和驱动机制方面的研究.通过总结当前研究的进展和不足,提出了加强生态系统演变的长期监测和分析、深入研究流域社会经济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完善流域生态资产价值评估和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流域社会-生态系统耦合理论与方法等对策建议,从而为脆弱生态区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梯级水坝运行对漫湾库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分布格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底栖动物是对水生态系统退化和生境条件改变最为敏感的生物类群之一,同时也是开展梯级水坝水生态系统变化和演替研究的指示生物.本研究以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水电梯级开发生态影响研究的热点地区澜沧江中下游为例,以澜沧江干流兴建的第一座水坝漫湾库区为研究区域,分别于2011和2016年开展底栖动物定点采样,并结合其蓄水前(自然河段,1996年)和单级水坝蓄水初期(1997年)的历史调研数据,全面分析了梯级水坝运行前后漫湾库区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分布格局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漫湾库区底栖动物群落的优势种组成逐渐由寡毛纲和昆虫纲种类演变为软体动物门类占绝对优势;沿库区生境的纵向梯度变化,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表现为升高的趋势,而静水区增加更为显著;对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的分析表明,静水区由掠食者和收集者占优势演变为滤食者类占绝对优势;梯级水坝运行后,采用生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2016年库区综合水质指标明显优于2011年.漫湾库区底栖动物群落的演变与上游梯级小湾水坝的调度运行及库区的水文状况和泥沙淤积情况密切相关,并随着梯级水坝的运行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长江上游青衣江支流周公河鱼类资源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解长江上游青衣江一级支流周公河的鱼类资源现状,于2015年4月-2016年2月对周公河18个采样点进行了5次调查,共采集鱼类4 924尾,隶属于3目8科27属34种.其中,鲤形目Cypriniformes 20属24种,鲇形目Siluriformes 6属8种,鲈形目Perciformes 1属2种;鲤形目中鲤科Cyprinidae鱼类最多,共15种,占总种数的44.12%.四川省重点保护鱼类有重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Racoma) davidi1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9种,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的鱼类有重口裂腹鱼(濒危EN)、齐口裂腹鱼S.(S.)prenanti(易危VU)和白缘(鉠)Liobagrus marginatus(易危VU).周公河现有分布的鱼类以小型种类为主,钝吻棒花鱼Abbottina obtusirostris和宽鳍鱲Zacco platypus为优势种.梯级水电开发可能对周公河鱼类资源造成了不利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知网数据库的我国近十年白蚁研究文献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近十年我国白蚁中文文献发表情况,展示我国白蚁研究现状,为我国白蚁行业的科学研究和事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知网数据库,对2008-2017年公开发表的文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检索,分类展示多个关注点的文献信息.结果 我国近十年白蚁文献量年均发表数量为87.1篇,核心期刊占比为25.5%,我国白蚁机构年均发表数量为36.3篇,核心期刊占比为11.3%;从文献的学科分布进行分析,文献集中在植物保护、预防医学与卫生学、林学、生物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科学与工程学等几个学科研究领域;从文献的研究层次进行分析,文献在自然科学中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行业技术指导3个方面占有很高的比例;从文献的来源分布进行分析,载文量最多的期刊为《中华卫生杀虫药械》,其次为《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和《应用昆虫学报》;从文献的主要发文机构进行分析,白蚁防治机构对发文的数量贡献度较高,但核心期刊贡献度较低;从文献的基金资助情况进行分析,白蚁机构获得相关基金资助的比例低.结论 通过分析我国近十年白蚁研究文献,展示了我国国内白蚁研究文献的整体状况,可为我国白蚁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祁连山张掖段水电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7年7月26日-8月13日,通过实地调研、样方调查、河水和土壤样品分析等方法,评估了祁连山张掖段水电站建设时间、占地面积、水电开发对水质、土壤及生态流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张掖段内水电站建设主要集中在2000-2008年;依据2017年统计数据计算26座水电站总占地面积为798.35 hm2,占祁连山张掖段面积(188×104 hm2)的0.042%,水电工程占地面积较小;祁连山张掖段水电站建设区域内植被盖度、生物量比原生植被分别低27.14%和236.8 g·m-2;水电站建设区域内水质、土壤状况良好,水电开发对水质、土壤的影响较小;2017年前祁连山张掖段水电开发导致生态水量下降并形成了156.76 km的减水河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水电梯级开发对河流生境质量及纵向连通性影响评价——以五布河和藻渡河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河流物理生境是维持河流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功能的关键因素.生境质量的好坏能反应河流健康的程度.以我国西南地区的五布河和藻渡河为例,采用河流生境调查方法(RHS)和树状水系连通性指数(DCI)定量评估水电梯级开发和水坝建设对河流物理生境质量和河流纵向连通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水电梯级开发后,五布河干流未受水坝明显影响河段、库区河段、减水河段分别为20.48、43.34、18.09 km,占总长度的25.0%、52.9%、22.1%.藻渡河干流河口至双河口段未受水坝明显影响河段、库区河段、减水河段分别为58.61、8.28、18.99 km,占总长度的68.2%、9.6%、占22.1%.水电梯级开发后,五布河干流河流片段由26个增至29个,藻渡河干流河流片段由2个增至5个.两条河流纵向连通性分别降低了7.8%和38.0%.五布河坝下减水河段生境质量降低14.1%,库区河段生境质量变化不明显.藻渡河减水河段生境质量与近自然河段无显著差异;两座坝后式电站库区河段生境质量明显低于近自然河段.水电梯级开发对两条河流物理生境的影响与水坝位置选择、建坝前的自然阻隔数量与分布、河流地貌特征、水电资源开发方式等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