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miRNA的差异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miRNA表达特征,探究与抑郁发作相关的差异表达miRNA。方法:将12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群养,正常饮水摄食,不给任何刺激。模型组大鼠孤养,并给予8种不可预知的慢性应激刺激28 d,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利用旷场实验检测大鼠的抑郁行为,运用miRNA 4.0 Array芯片技术筛选出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海马间差异表达miRNA,利用Fisher精确检验,筛选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miRNA,采用miRanda和TargetScan两个数据库对显著性差异miRNA分别进行靶基因预测,取两种预测结果的交集,对差异表达miRNA利用GO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注释,KEGG数据库进行信号通路(Pathway)注释。结果:miRNA芯片技术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得到25条差异表达miRNA,其中上调的miRNA有15条( P<0.05,FC>1.3),下调的miRNA有10条( P<0.05,FC>1.3)。这些miRNA的靶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调节、DNA模板化、蛋白质磷酸化、大脑发育、心脏发育等生物学进程( P<0.01)。Pathway分析显示,轴突导向和癌症通路的显著性水平最为显著,其次是AMPK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神经营养信号通路等抑郁发作的经典信号通路( P<0.05)。 结论: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miRNA表达谱发生明显改变,差异表达的25条miRNA主要参与了轴突导向、神经营养信号通路等抑郁发作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及癌症通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摄食训练同步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摄食吞咽训练同步颏下肌群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卒中后轻、中度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筛选标准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康复组(常规组)28例、摄食吞咽训练联合NMES组(联合组) 28例和摄食吞咽训练同步NMES组(同步组) 27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吞咽训练,在此基础上,联合组接受摄食吞咽训练联合颏下肌群NMES治疗(即摄食吞咽训练结束10 min后,再进行颏下肌群NMES治疗),同步组则在接受摄食吞咽训练的同时进行颏下肌群NME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后)采用吞咽障碍结局与严重度量表(DOSS )评估3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并记录其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感染情况和湿性嗓音例数。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DOSS分级均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同步组治疗后的DOSS分级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和联合组治疗后,而联合组治疗后的DOSS分级和总有效率亦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常规组和联合组分别出现6例和15例SAP病例,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同步组SAP例数只有2例,显著低于常规组和联合组,联合组SAP例数显著多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常规组、联合组和同步组的湿性嗓音例数分别为7例、21例和6例,即常规组和同步组的湿性嗓音例数显著少于联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摄食吞咽训练同步NMES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轻、中度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而单纯的摄食吞咽训练可能增加误吸和肺部感染的发生,影响康复训练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生态流量泄放对小水电坝下河段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泄放生态流量是修复小水电坝下减水河段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大型底栖动物对环境变化敏感,是水生生态系统修复效果的重要指示生物类群.2021年,在重庆市巴南区一品河、五布河上共选择8座典型小水电,调查减水河段前端浅滩(评估点)的流量、河流生境、水质、底栖动物,并与近自然河段浅滩(参照点)对比,以评价生态流量泄放后减水河段的生态修复效果,探究影响底栖动物群落恢复的生态机制.结果显示:只有1座小水电的泄放量完全达到设计值.未达标泄放量的达成度平均值为41.0%.评估点河道湿润率平均值为47.6%.评估点和参照点的水质并无明显差异.底栖动物密度、大多数评估点的水生昆虫生物量和丰富度指数均显著低于参照点,平均值分别为参照点的25.8%、24.5%、43.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指数与参照点无显著差异.评估点底栖动物以EPT昆虫(蜉蝣目、襀翅目、毛翅目昆虫)为优势,功能摄食类群以收集者和刮食者为优势,与参照点一致,但评估点各功能摄食类群密度普遍显著低于参照点.评估点底栖动物密度、丰富度、EPT昆虫密度与河道湿润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研究表明:泄放生态流量后,小水电近坝浅滩生境水质、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群落结构、功能摄食类群等与参照点无显著差异.底栖动物密度、水生昆虫生物量和丰富度、EPT昆虫密度等指标的恢复效果并不显著.减水河段的生态修复效果整体尚未达到预期.泄放量不足是阻碍底栖动物群落恢复的重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门德尔松手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究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门德尔松(Mendelsohn)手法对脑卒中后患者的吞咽障碍(post stroke dysphagia,PSD)的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了 46例患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3例,两组均给予基础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Mendelsohn手法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Mendelsohn手法联合双侧高频rTMS治疗.在治疗前与治疗3周结束后,分别对各组患者进行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ann assessment of swallow-ing ability,MASA)、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分级(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FOIS)及总有效率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使用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检查测量两组患者的舌骨上肌群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评估吞咽相关肌群运动功能.结果:经过3周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7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6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SA评分较组内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ASA评分、FOI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01),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ASA评分、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MS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但两组治疗后RMS值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侧高频rTMS联合Mendelsohn手法可改善卒中后患者吞咽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参杞强精颗粒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脾肾阳虚证大鼠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探讨参杞强精颗粒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脾肾阳虚证模型大鼠的影响以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5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雄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参杞强精颗粒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采用游泳力竭实验造成大鼠体力疲劳,慢性束缚应激造成大鼠心理疲劳,同时给予番泻叶煎煮液灌胃造成脾肾阳虚证候,构建CFS脾肾阳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按照各组剂量灌胃,连续给药21 d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胸腺和脾脏指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浓度以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MTT法检测脾脏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法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模型大鼠的体质量增长缓慢,精神萎靡,摄食水量减少,活动减少,便质稀软,力竭游泳时间减少,悬尾静止时间增加.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精神状态、体质量、摄食水量均显著改善,力竭游泳时间增加、悬尾静止时间减少(P<0.01或P<0.05);参杞强精颗粒各剂量组能显著提升大鼠胸腺和脾脏指数,提高IgG、Ig M、IgA浓度和IL-2、IL-6、IFN-γ的含量,显著提高脾脏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也能提高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CD4+/CD8+T比值,降低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参杞强精颗粒能显著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脾肾阳虚证大鼠免疫功能,缓解疲劳症状,且具有很好的免疫调节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气管切开套管对重症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观察气管切开套管对重症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40例行气管切开术的重症患者分别于气管切开套管拔管前48 h和拔管5 d后进行床旁吞咽功能评估[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以及吞咽肌电检测(颏下肌群和舌骨上肌群表面肌电图检测).结果 与拔管前比较,拔管后患者GUSS评分增加,FOIS分级提高(P<0.01),吞咽时颏下肌群和舌骨上肌群肌电振幅增加,肌电活动时间减少(P<0.05).结论 气管切开套管会影响重症患者吞咽功能的安全性,并且会阻碍吞咽时喉上抬相关肌肉的活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成都市小学生膳食摄入对肺功能的前瞻性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探讨小学生各食物组摄入对肺功能发育的前瞻性影响,为促进中国儿童肺功能的健康发育、预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21年1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893名成都市二至五年级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食物频率法收集调查对象过去1年各类食物摄入情况,并用三分位法将食物组摄入量从低到高分为T1、T2、T3组;2022年对调查对象进行随访获取肺活量等体检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与趋势性检验分析小学生各食物组摄入对肺功能发育的前瞻性影响.结果 男生中肺活量评分优良组摄入蔬菜[118.6(50.5,188.2)g/d]和奶及奶制品[200.0(73.3,250.0)g/d]高于肺活量评分非优良组[90.0(37.1,192.9),178.6(35.7,250.0)g/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98,-2.24);女生中肺活量评分优良组食用主食[391.1(273.6,511.4)g/d]少于肺活量评分非优良组[407.4(309.5,549.3)g/d],肺活量评分优良组摄入水产品[31.2(14.6,69.8)g/d]和奶及奶制品[215.0(107.1,250.1)g/d]高于肺活量评分非优良组[19.4(10.7,58.3),114.3(35.7,250.0)g/d],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值分别为-2.01,-3.33,-5.10)(P 值均<0.05).在调整能量、体质量指数Z评分(BMI-Z)、母亲文化水平、家庭平均月收入、居住环境是否有人吸烟、近 1周是否参加体育活动后,男生中蔬菜摄入T3组(OR=0.48,95%CI=0.27~0.86)、豆及豆制品摄入T2组(OR=0.52,95%CI=0.27~0.96)、奶及奶制品摄入T2组与T3组[OR值(95%CI)分别为0.54(0.31~0.93),0.52(0.30~0.90)]与肺活量非优良均呈负相关;女生中水产品摄入T3组(OR=0.52,95%CI=0.28~0.97)、奶及奶制品摄入T2组与T3组[OR值(95%CI)分别为0.44(0.25~0.76),0.33(0.19~0.59)]与肺活量非优良均呈负相关,红肉摄入T2组(OR=2.51,95%CI=1.37~4.67)与肺活量非优良呈正相关(P值均<0.05).经趋势性检验发现,在男生中随着蔬菜和奶及奶制品摄入的增加,有降低肺活量非优良的可能;在女生中随着奶及奶制品摄人的增加,有降低肺活量非优良的可能,而红肉摄人的增加会增加肺活量非优良的可能(t值分别为-1.13,-0.44;-3.03,1.95,P趋势值均<0.05).结论 奶及奶制品能降低小学生肺活量非优良的风险,蔬菜能降低男生肺活量非优良的风险,红肉会增加女生肺活量非优良的风险.应帮助儿童合理选择食物,以促进儿童肺功能的健康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三峡库区鱼类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物种的功能特征是联系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关键因素,开展功能多样性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为了解三峡库区鱼类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空间格局,作者于2019年和2020年对三峡库区库首秭归、库中云阳、库尾巴南及库首支流香溪河下游峡口、库中支流小江下游高阳、库尾支流嘉陵江下游合川等江段的鱼类进行调查,分析了鱼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从摄食、运动和繁殖3个方面探讨了鱼类功能多样性空间格局.在三峡库区及主要支流共采集到鱼类78种,隶属于6目15科56属.各江段以广适性和静水性鱼类为主,其中库首秭归和支流香溪河下游峡口、小江下游高阳江段的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和贝氏餐(Hemiculter bleekeri)等静水性鱼类相对丰度较高,库中云阳、库尾巴南和支流嘉陵江下游合川江段的蛇鮈(Saurogobio dabryi)和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等广适性鱼类相对丰度较高.非度量多维尺度(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e,NMDS)和Bray-Curtis相异性指数分析表明,秭归和嘉陵江下游合川江段群落结构差异最大,香溪河下游峡口和小江下游高阳江段群落最为相似.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在干流江段为:秭归<云阳<巴南,支流江段为:嘉陵下游合川<小江下游高阳<香溪河下游峡口.鱼类摄食、运动和繁殖相关的功能多样性在空间上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库首秭归江段的功能多样性最高,嘉陵江合川江段的功能多样性最低.总功能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变化趋势一致,在干流江段为:秭归<云阳<巴南,在支流江段为:嘉陵下游合川<小江下游高阳<香溪河下游峡口.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鱼类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提供本底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二科的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PSD)88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9例,年龄范围54~75岁,平均年龄65岁,病变部位为基底核2例,皮质2例,多发性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9例,年龄范围38~75岁,平均年龄59.01岁,病变部位为基底核7例,皮质14例,脑干21例,小脑2例,多发性32例.给予对照组传统的吞咽康复治疗(包括直接治疗以及间接治疗)和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治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表面肌电图(sEMG)、舌压计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FOIS评级、sEMG峰值、舌压均较治疗前有所增高(P<0.05),颏下肌群吞咽时程均有所减少(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很大程度的改善早期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其效果优于单纯的吞咽康复治疗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饲料中谷氨酸、谷氨酰胺和谷氨酸钠对鳜摄食、生长、胃肠及肝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30
为研究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和谷氨酸钠(MSG)对鳜(Siniperca chuatsi)摄食、生长及胃肠功能的影响,以鳜基础饲料为对照组(CON),分别添加0.2%和0.4%的Glu、Gln和MSG,命名为Glu-0.2、Glu-0.4、Gln-0.2、Gln-0.4、MSG-0.2和MSG-0.4六个处理组,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7.60±0.53)g的鳜56d.同CON相比,结果显示:(1)三种添加剂均显著提高摄食量,其中MSG组最明显;(2)Glu-0.2和Gln-0.2的增重率、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3)各添加组的胃蛋白酶活力和Glu-0.2、Glu-0.4、Gln-0.2的胃H+-K+-ATPase活力显著增强;(4)肠道中的胰蛋白酶活力在Glu-0.2显著提高,Na+-K+-ATPase活力在Gln-0.4无促进作用,其他组均显著增强;(5)Glu组、MSG组血浆中D-乳酸、内毒素含量和二胺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6)Gln组血浆AST和ALT显著升高,且肝细胞肿胀、空泡化明显增多;(7)Glu组和MSG组血浆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Gln组显著降低;(8)肠道微生物组成Glu-0.2的门水平软壁菌门(Tenericutes)、属水平索氏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丰度显著高于CON组.综上,Glu具有促进鳜胃酸分泌和胃肠消化吸收能力,增强肠道物理屏障,改善肠道菌群,促进生长;Gln能提升鳜胃肠功能,而机体抗氧化力、肝功能下降;MSG促进摄食和生长效果最佳,但对饲料转化无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