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2018年我国狂犬病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2016-2018年我国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掌握疫情变化规律,探讨相应的防控策略。方法:收集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2016-2018年狂犬病病例数据和11个国家监测点(湖南省、安徽省、贵州省、江苏省和山东省)以及国家统计局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6-2018年狂犬病疫情的分布特征,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6-2018年狂犬病疫情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和中部地区。高发季节为夏秋季,病例以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38∶1(1 114∶468)。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且发病曲线呈双峰型,中老年组发病高于青年组。狂犬病个案分析中,致伤动物以犬为主,占91.46%(439/480)。暴露程度以Ⅲ级暴露为主,占71.88%(345/480)。暴露后疫苗接种率仅为8.13%(39/480)。年龄、暴露程度、暴露部位、伤口处置、疫苗接种及被动免疫制剂注射可能是潜伏期的影响因素。结论:2016-2018年我国狂犬病疫情持续下降,且波及范围逐渐缩小,西北地区未出现传播病例。病例暴露后伤口处置率、疫苗接种率和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率均有所提高,但暴露后伤口处置规范水平有待提高。应重视高发省份及周边省份的疫情监管,加强暴露后相关医疗机构专业化处置能力培训,强化犬只免疫及管理工作,努力实现“2030年人和犬间狂犬病零死亡”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江苏省2011-2021年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以县(市/区)为单位,分析2011-2021年江苏省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时空分布特征,为江苏省肺结核防控策略的实施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1-2021年江苏省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登记数据。各县(市/区)常住人口数据来自于各设区(市)各年份江苏省统计年鉴。通过Geoda 1.18.0软件进行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其空间聚集性。采用SaTScan 10.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统计分析探讨时空聚集性,利用ArcGIS 10.7软件进行可视化作图。结果:2011-2021年江苏省共登记病原学阳性肺结核病例128 240人,年均登记率为13.99/10万,2017年后登记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趋势 χ2=63.49, P<0.001),病原学阳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趋势 χ2=3 710.86, P<0.001)。各年度Moran's I值为0.107~0.343,整体呈空间聚集性分布。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病原学阳性肺结核登记率各年均存在“高-高”聚集区,呈动态分布,多分布在江苏省中部及南部地区,其中2015年最多(7个),2011年最少(1个)。时空扫描分析共探索到4个时空聚集区域(均 P<0.001),其中一级聚集区覆盖3个县(市/区),分别为苏州市的常熟市、太仓市、相城区,聚集时间为2011-2015年;二级聚集区覆盖24个县(市/区),主要覆盖淮安市、宿迁市、盐城市等江苏省中、北部区域;三级聚集区覆盖26个县(市/区),四级聚集区为南京市高淳区,聚集时间为2017-2021年。 结论:江苏省2011-2021年病原学阳性肺结核登记率在县(市/区)水平整体存在明显时空聚集特征,聚集区域不仅包含经济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也包含经济发展较好的苏南地区,应根据不同地区具体情况,多措并举,采取针对性肺结核防控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南部地区子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基因型分布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南部地区子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基因型分布特征,为子宫颈癌预防和HPV疫苗接种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徐州市肿瘤医院和江苏省肿瘤医院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05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主要来自江苏省北部及安徽省南部地区,其中41~60岁患者347例(68.7%)。分析患者HPV感染情况和基因型分布特点。结果:505例患者中HPV总感染率96.6%(488/505),其中41~60岁患者占68.4%(334/488);单一感染率高于多重感染率[69.7%(352/505)比26.9%(136/505)]。不同临床分期患者HPV总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258, P<0.05),但感染率不随分期增加而上升。488例HPV阳性患者中,单一感染占72.1%(352/488),二重感染占17.4%(85/488),三重感染占6.2%(30/488),三重以上感染占4.3%(21/488)。352例HPV单一感染患者中,低危型感染占8.0%(28/352),高危型感染占92.1%(324/352),其中前3位感染高危HPV基因型分别为16、52和58型,共174例。136例HPV多重感染患者中,115例(84.6%)感染16、52、58型中的至少1种,其中16型合并其他型别感染者占53.7%(73/136)。 结论:江苏省北部及安徽省南部地区子宫颈癌患者高危HPV基因型感染率高,以16型最常见,这些地区接种九价疫苗预防子宫颈癌更有价值;41~60岁是HPV感染和子宫颈癌高发年龄,应加强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食管癌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采用空间流行病学方法,以县(市、区)为尺度,探索中国居民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为食管癌的防治工作提供本土化证据。方法:数据来源为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08—2019版《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2005—2016年食管癌发病率(粗率)和死亡率(粗率),采用Joinpoint模型进行时间趋势分析。选取2016年肿瘤登记地区作为空间特征分析的研究区域,共计487个县(市、区),覆盖27.6%的中国人口数。使用Arcgis 10.6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揭示空间分布特征,使用SaTScan 9.5软件进行空间扫描统计分析空间聚类特征,计算不同窗口下的对数似然比( LLR)和相对危险度( RR), LLR值最大的区域代表最有可能的聚类。 结果:2005—2016年中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016年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空间正相关性特征,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主要聚集在淮河流经的地区,一级聚集区(高发病率聚集区 LLR=6 374.41 ,RR=2.37, P<0.001)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的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和华中地区的河南省东部、河北省南部,二级聚集区(高发病率聚集区 LLR=1 971.19, RR=1.91, P<0.001)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四川省等中西部地区。 结论:2010年以来中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食管癌疾病负担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对于淮河流域等高危聚集区应因地制宜采取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明清常州法氏世医考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常州法氏自明末法世美迁居常州,历经十余世,成毗陵巨族。族中以儒医传世,多乐善好施、勤俭仁孝之士。族中名医辈出,自法世美而至征麟、公麟医名大盛,此后家族子弟克绳祖武,而有“法氏子孙”之誉。家族影响遍及常州武进及周边地区。更有诸如偿资救母子、移风易俗等医德故事传为美谈。惜晚清动荡,多位族裔及其家累世医著多遭兵燹,已难知其经验学术。今仅见《医学要览》1卷,存疑尚多,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洪涝韧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的耦合协调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5/25
厘清城市洪涝韧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耦合协调关系,可为城市防洪减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决策参考.综合运用基于麻雀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InVEST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在分析 2000-2020 年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洪涝韧性与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土壤保持和气候调节四种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格局基础上,尝试探索两者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洪涝韧性水平呈现"N"型增加趋势,并呈现"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空间格局,表明经济水平越高的城市展现出更强的洪涝韧性,经济是影响城市洪涝韧性波动的主要因素,而自然韧性成为城市洪涝韧性提升的关键短板;(2)生态系统服务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高植被覆盖的南部地区提供了更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从时间维度看其空间分布是稳定的,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服务总体呈向好趋势,土壤保持服务整体呈现倒"N"型增加,气候调节服务呈现微弱的下降趋势;(3)城市洪涝韧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的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内较为稳定,且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趋于一致,呈现"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弱"的趋势,生态系统服务较高的城市,表现出更好的耦合协调性,且随着生态系统服务的增加而改善.因此,长三角城市群有必要从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角度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促进城市洪涝韧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协调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7576张含丹参-当归药对的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了解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部院区/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以下简称"该院")含丹参-当归药对的门诊中药饮片处方情况,探究该药对的临床配伍应用规律,为该药对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 2020-2022 年该院使用丹参-当归药对的7 576 张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处方药味数、金额、疗程、涉及科室及病症、使用剂量、常用的配伍比例及配伍饮片等相关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 576 张含丹参-当归药对的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中,女性患者处方数约为男性患者处方数的 3.21 倍(5 776 张 vs.1 800 张),>30~40 岁患者居多.单张处方的中药饮片味数多集中在 16~20 味,开具的疗程均<30 d.丹参的使用剂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 10~15 g的处方有 6 490 张,占 85.67%;当归的使用剂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 6~12 g的处方有 6 608 张,占 87.22%.处方数排序居前 3 位的科室依次为国医堂、妇科及脑病科,治疗的病证以冲任失调、心脾两虚及气滞血瘀证为主.单张处方中丹参用量大于等于当归用量,丹参与当归的配伍比例以1∶1为多,高频配伍饮片为茯苓、川芎、炒白芍.结论:基于处方用药分析,该院含丹参-当归药对的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基本合理,为丹参-当归药对的使用剂量范围及配伍规律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江浙正常人月經初潮調查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著者們在1932—1934年間,在江浙兩省對於1345人,用直接詢問之法,調查經初年齡及需要事項,產婦科病人都除外,年齡調查到實足幾年幾月幾日,初經年齡或日或月.結果如下:1.平均初經年齡爲14.3或14.6歲;學生及教員早些,13.1或13.5歲,家政,工人農爲14.2或14.7歲.學生和一般人間的差異很明瞭,向來的報吿大都因爲多在女學生調查,所以本編成績比他們遲一些.2.從出生地看起來南部江蘇和浙江間沒有特別利害的相差.3.初經多在春季,這是和向來報吿相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我国黄芩生态适宜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了解黄芩的生态适宜性,筛选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预测黄芩在我国的适宜栽培区.方法 通过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收集黄芩药材231批次,记录采样点环境信息,应用最大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55个生态因子的综合分析.结果 降水量、植被类型及土壤类型对黄芩生长影响较大,黄芩适宜区主要集中在陕西东部、河北西部及承德大部、山西大部、北京西部、辽宁西部、山东中部与东部、江苏与安徽交界处、云南北部、四川东部与南部.结论 本研究对黄芩生态适宜区进行划分,研究结果可为黄芩栽培区域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GMPGIS系统和MaxEnt模型预测人参全球潜在生长区域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濒危贵重药材人参的适宜生境逐渐减少,研究其在中国和全球范围的适宜生长区,对人参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该研究收集371 个人参的分布点,使用21 个环境因子作为生态指标,利用GMPGIS系统,MaxEnt模型以及泰森多边形,分析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潜在适宜区.结果显示,影响人参的关键环境变量是最热季度的降水量(Bio18)和气温季节变化标准系数(Bio4).人参的适宜生境多位于中国、日本、韩国、朝鲜以及俄罗斯等"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高适宜生境多沿山脉分布在中国山东东南部、山西和陕西南部、江苏北部以及河南西北部.数据分析表明,当前人参种植基地选址均在高适宜生长区,泰森多边形结果显示,人参生产企业的地理区位不平衡,亟待优化.该研究可为人参的种植选址、科学引种、生产布局以及长期发展计划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