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PVDF柔性传感器的不同介质中冲击波波源测量与频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明确体外冲击波系统冲击头在不同介质界面产生的冲击波波源特征.方法 采用冲击气压可调的体外冲击波产生与信号采集实验系统,结合聚偏二氟乙烯(PVDF)柔性传感器,通过实验测量方法研究冲击头在不同介质(仿体组织、水和空气)界面产生的冲击波形,分析波源的时域特征和频谱特性.结果 在相同气压冲击下,冲击头在仿体界面和水界面产生的冲击波波形相似,二者与空气界面产生的冲击波波形存在较大差异,空气界面的正负压绝对值明显减小;不同介质中产生的冲击波频谱特性相似,都存在3个明显的峰值频率,仿体、水和空气中调制频率分别为12.2、8.5、7.2 kHz,载波频率基本无变化(82~83 kHz).不同气压冲击下,冲击头在同一介质界面产生的冲击脉冲波波形差异不大,冲击气压仅影响冲击波幅度,不影响峰值频率.随着冲击气压的增大,介质界面正负压绝对值增大,变化基本呈线性.结论 PVDF柔性传感器可以有效测量冲击波波源,不同介质界面产生的冲击波在时域和频域都存在一定差异,不能简单以空气或水中的冲击波传播特性代替生物组织中的传播特性.研究结果可以为冲击波设备的评估和临床冲击波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高功率微波辐射致大鼠和PC12细胞氧化损伤效应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高功率微波(HPM)辐射致大鼠及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效应,为HPM损伤模型的建立及防治药物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8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PC12细胞随机分为4组.采用S波段微波源,以平均功率密度分别为0、10、30和100 mW/cm2辐照各组,大鼠辐照时间15 min,PC12细胞辐照时间6 min.于辐射后6 h、1 d、3 d及7 d活杀大鼠并进行HE组织病理学染色和氧化应激指标比色法测量,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蛋白质羰基(PCO);细胞样品于24 h后进行活性氧(ROS)和Ca2+含量的流式细胞检测.结果 10、30和100 mW/cm2 HPM辐射后6 h~7 d可见大鼠海马神经元固缩深染,肝细胞不同程度变性肿胀,肝组织MDA和PCO含量明显增加,而GSH-PX和CAT活性明显下降;损伤效应程度随剂量升高而增大,随时间延长逐渐减轻;100 mW/cm2组辐射后24 h,PC12细胞ROS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一定条件的HPM辐射可致大鼠脑、肝及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且与剂量和时间有一定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种基于普通摄像头的光线自适应心率检测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在光线不均匀的情况下有效地提取出血液容积脉搏波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普通摄像头的光线自适应心率检测方法.该方法对人脸图像序列进行自适应伽马变换,消除光照等影响;从额头区域提取出脉搏波源信号,经小波滤波处理得到血液容积脉搏波;再经傅里叶变换分析估计出心率.通过Bland-Altman分析,表明该文使用的方法与电子血压计的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该文使用的自适应伽马变换消除了光照干扰的影响,心率的测量误差明显减小,完全能够满足日常心率监测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