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静脉多普勒模式对危重患者28 d肾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肾动脉阻力指数(renal resistive index, RRI)、能量多普勒超声(power Doppler ultrasound , PDU)半定量评分、肾静脉多普勒波形(renal venous Doppler waveform, RVDW)模式对危重患者28 d肾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并结合临床指标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本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住院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入ICU 24 h内行肾脏超声检查,获得RRI、PDU评分及RVDW模式结果,并记录行超声检查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管活性药物的类型和剂量、氧疗参数以及超声检查前6 h的尿量。入组28 d进行随访,记录存活/死亡及肾功能不全持续时间。依据28 d时肾功能情况分为2组:28 d肾功能正常组及28 d肾功能不全组。28 d肾功能不全定义为入ICU 28 d未能达到肾功能恢复。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28 d肾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基于与28 d肾功能不全独立相关的因素制定列线图模型。绘制生存受试者操作者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28 d肾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各指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s, 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最终共纳入187例危重患者,入组时无AKI者97例、AKI 1期48例、AKI 2期24例以及AKI 3期18例。28 d随访时,有16例患者仍存在肾功能不全,2例仍需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RVDW模式和入组时肌酐是28 d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影响因素。生存ROC曲线显示,RVDW模式对14 d肾功能不全[AUC=0.72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0.626-0.832, P<0.05]及28 d肾功能不全(AUC=0.771,95% CI:0.652~0.890, P<0.05)的预测价值略优于RRI及PDU,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基于RVDW模式和入组时肌酐的列线图模型预测14 d肾功能不全(AUC=0.918,95% CI:0.871~0.964, P<0.05)的表现最好,且AUC显著高于单独指标(均 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28 d肾功能不全(AUC=0.924,95% CI: 0.865~0.983, P<0.05)的表现也最好,且AUC显著高于除入组时肌酐外的其他单独指标(均 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28 d肾功能不全的最佳临界值为85.9,敏感度为81.2%,特异度为90.6%,约登指数为0.719。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列线图总评分>85.9及≤85.9两组的肾功能不全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0 d和22 d( HR=0.220,95% CI:0.129~0.376, P<0.001)。 结论:入院时血肌酐和RVDW模式是危重患者28 d肾功能不全的独立相关因素。基于这两个因素的列线图模型对28 d肾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优于单个肾内多普勒频谱指标和临床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七氟醚麻醉脑电图特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七氟醚全身麻醉下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特征的影响,寻找能反映艾司氯胺酮复合麻醉的麻醉深度指标。方法:收集2020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汉族患者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艾司氯胺酮组(K组)和对照组(S组)(每组5例),两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后30 min分别给予艾司氯胺酮(0.15 mg/kg)和等体积生理盐水。麻醉维持使用七氟醚吸入和瑞芬太尼静脉泵注。观察两组患者基本情况,采集两组患者麻醉全程的EEG数据,对艾司氯胺酮给药前后EEG的边缘频率、麻醉指数(anesthesia index, Ai)和相位幅值耦合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BMI及给药前后MAP、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K组EEG平均功率谱在给药后低频波功率降低、高频波功率略有增加,具体表现为给药后EEG边缘频率和Ai值较给药前明显增加( P<0.05);S组EEG特征在给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K组的边缘频率变化值和Ai变化值明显高于S组( P<0.05)。K组给药前后δ-α相位幅值耦合强度的变化与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能够改变七氟醚全身麻醉的EEG频谱特征,但并不显著影响临床麻醉深度,因此δ-α相位幅值耦合指标能较为合理地反映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麻醉的麻醉深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胎儿脉管性疾病的超声特征与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胎儿脉管性疾病的超声特征并进行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8月长沙市妇幼保健院诊断为脉管性疾病的31例胎儿,超声仔细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追踪随访,分析预后。结果:31例胎儿中,10例经引产后尸体解剖证实,21例经产后局部观察外观或手术与病理证实。其中静脉畸形肢体肥大综合征(KTS)4例(包括Parkes-Weber综合征1例),血管瘤3例,原发性先天性淋巴水肿1例,淋巴管瘤23例。31例病灶均与超声定位诊断吻合,其中头颈部9例,躯干部15例,上肢1例,下肢6例。3例胎儿病灶内有动静脉瘘血流频谱,28例胎儿病灶内无明显血流信号。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及随访对胎儿脉管性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胎儿脉管性疾病的预后与病变的部位、大小、对周围组织的影响以及病灶内血液的分流量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症患儿镇静镇痛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镇静镇痛是PICU重症患儿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已有许多主观镇静评估方法,但不同镇静药物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因此到目前为止,仍无公认的镇静评估金标准。基于国内外对重症患儿镇静镇痛的临床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对重症患儿镇静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展开综述,着重分析脑电双频指数和频谱熵等评估方法与重症患儿预后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线多普勒超声预测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反应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基线多普勒超声预测AS患者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12周后的炎症活动状态。方法:选取AS患者60例,比较治疗前后的一般临床特征,并行骶髂关节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多普勒参数,分析基线多普勒超声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评价其诊断效能。治疗前后参数比较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用配对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配对 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治疗前各超声指标与治疗前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所有统计检验均双侧,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AS患者治疗后患者总体评分[(1.4±1.0)分与(6.0±1.8)分, t=17.80, P<0.001]、夜间痛评分[(1.6±1.2)分与(5.7±1.5)分, t=15.80, P<0.001]、背痛评分[(1.9±1.3)分与(5.5±1.2)分, t=16.39, P<0.001]、晨僵时间[(12±6)min与(38±21)min, t=8.93, P<0.001]、BASDAI[(1.1±0.6)与(4.6±1.3), t=12.41, P<0.001]、ASDAS-CRP[(1.0±0.4)分与(3.7±0.9)分, t=22.01, P<0.001]及ASDAS-ESR[(1.0±0.7)分与(4.0±0.8)分, t=20.10, P<0.001]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彩色多普勒结果显示治疗后血流分级得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0.8)分与(3.9±1.1)分, t=12.86, P<0.001)],治疗后双侧骶髂关节均有血流信号的AS患者所占的比例为67%(40/60),低于治疗前87% (52/60),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51)。频谱多普勒示治疗后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大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0±17)cm/s与(19±8)cm/s, t=5.42, P<0.001;(1.55±0.69)与(1.00±0.45), t=0.45, P<0.001;(0.81±0.11)与(0.55±0.14), t=11.20, P<0.001)],舒张末期的流速(EDV)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6.7±2.5)cm/s与(6.3±1.9)cm/s, t=0.80, P=0.428]。基线多普勒超声参数与治疗前的临床指标显示PI及RI与AS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呈负相关( r=-0.49, P=0.005; r=-0.51, P<0.001),血流分级与BASDAI呈正相关( r=0.46, P=0.028),PSV、EDV与BASDAI无明显相关性( r=-0.12, P=0.176; r=0.03, P=0.756)。基线多普勒超声参数与ASDAS-CRP均有相关性( r=-0.45, P=0.012; r=0.29, P=0.048; r=-0.52, P=0.035; r=-0.76, P<0.001; r=0.61, P<0.001)。EDV与ASDAS-ESR无明显相关性( r=0.30, P=0.110),余超声多普勒参数与ASDAS-ESR均有相关性( r=-0.36, P<0.001; r=-0.54, P<0.001; r=-0.61, P=0.021; r=0.41, P=0.028)。以基线RI值为变量绘制受试验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根据ASDAS-CRP值确定治疗12周后AS有无活动性的诊断阈值为0.49,曲线下面积(AUC)为0.817,其中灵敏度88.1%、特异度61.1%、阳性预测值66.7%、阴性预测值86.1%。 结论:基线多普勒超声与临床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基线RI值对rhTNFR:Fc治疗后炎症活动状态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诊断胎儿三尖瓣口无挡畸形2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胎儿三尖瓣口无挡畸形(congenitally unguarded tricuspid valve orifice,CUTVO)的超声心动图典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南昌市第一医院经超声诊断,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胎儿CUTVO的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在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确诊CUTVO并有超声诊断结果的文献。对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文献检索获得CUTVO病例15例,加上本单位诊断的2例,共17例。17例中,16例为单胎妊娠,1例为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妊娠。17例胎儿中,三尖瓣完全缺如或发育不全10例,部分缺如7例。9例为合并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6例文献未描述并发症情况。(2)共6例误诊,其中4例产前误诊为胎儿Ebstein畸形,2例误诊为Uhl病和心肌致密化不全可能,引产后证实为CUVTO。共2例漏诊,其中1例为双胎输血综合征,另1例为肺动脉瓣狭窄。2例均为中孕期,右心增大不显著。(3)9例终止妊娠,其中7例引产后证实为CUTVO。8例继续妊娠至分娩,其中2例由于病情较重死亡,6例存活患儿产后超声检查均发现合并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三尖瓣成型术,术后1年内随访,三尖瓣中量返流;2例行三尖瓣机械瓣置换手术,术后三尖瓣少-中量返流;1例行改良Fontan术,术后心功能正常;1例未明确描述手术方式。CUTVO典型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为房室结构及与大动脉连接正常,三尖瓣瓣叶及乳头肌完全或部分缺失,三尖瓣口呈空洞样,血流来回往返,多普勒呈低速双向频谱。结论:CUTVO较典型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为三尖瓣叶缺失并中量或大量暗淡返流、返流频谱形态呈双向。检查时应注意多个切面动态观察,以减少漏诊和误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脑电分析技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是一种无创脑部活动测量技术,能够一定程度反映脑的功能状态,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深度监测。由于脑电量化指标在麻醉监测中存在缺陷,原始EEG的研究已重新成为热点。近年来,基于EEG的临床麻醉监测研究进展迅速,寻找更准确、更全面、更方便快捷的脑电活动评价方法是人们努力的方向。文章通过介绍脑电图谱分析(频谱分析、时频分析)、功能连接分析以及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分析方法的原理与特点,探究麻醉过程中的大脑状态变化,并强调脑电分析技术对临床麻醉监测的意义,对脑电分析技术及其在临床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眼眶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眼眶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1980年至2018年眼眶横纹肌肉瘤36例(36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年龄5个月~14岁,平均(6.54±3.79)岁。眶上象限为其好发部位。就诊的主要症状为眼球突出。B超检查,肿瘤显示为低或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探查,肿瘤内可见动脉频谱,血流丰富。28例行CT扫描呈软组织密度影,其中骨质破坏6例。10例行MRI检查,8例T1WI显示为中等或中等偏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36例中眶内容摘除4例,前路开眶切除肿物32例。病理学检查显示:亚型中胚胎型20例(55.6%),腺泡型9例(25.0%),多形型7例(19.4%)。结论:眼眶横纹肌肉瘤属高度恶性肿瘤,传统的B超、CT、MRI结合PET-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指导诊断、治疗,监测复发与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食管超声测量肺静脉血流频谱评估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左心房压力的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测量肺静脉血流频谱评估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左心房压力(LAP)的可行性。方法:全麻下行手术治疗且术中需进行LAP监测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5例,性别不限,年龄<3岁,ASA分级Ⅲ或Ⅳ级,心功能分级Ⅲ或Ⅳ级。术中通过经食管超声观察患儿左侧肺静脉血流频谱,于CPB停机后15 min时测量S波峰值速度(PV S)、D波峰值速度(PV D)、AR波峰值速度(PV AR)和舒张期肺静脉血流减速时间(DT D),计算S波与D波峰值速度比值(S/D比值),测量连续3个心动周期,取平均值。同时通过左房测压管测量LAP。PV S、PV D、PV AR、DT D、S/D比值与LAP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PV S、PV D、PV AR和S/D比值与LAP无相关性( r分别为-0.06、0.21、0.19、-0.38, P>0.05),而DT D与LAP呈负相关( r=-0.84, P<0.05)。 结论:经食管超声测量DT D可用于评估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LAP。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心动图参数与脓毒症患儿病情程度和生存情况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频谱(E/A)、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速度(E′)值与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和生存情况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治疗的120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小儿危重症评分将患儿分为轻度脓毒症组(71例)和重度脓毒症组(49例),依据住院28 d内的死亡情况将患儿分为生存组(86例)和死亡组(34例),另选取同期健康儿童120例作为对照组,开展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LVEF、E/A、E′值差异及其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生存情况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组患儿的LVEF、E/A、E′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轻度脓毒症组患儿的LVEF、E/A、E′值显著高于重度脓毒症组( P<0.05),生存组的LVEF、E/A、E′值显著高于死亡组( P<0.05);通过对患儿的LVEF、E/A、E′值与生存情况以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LVEF、E/A、E′值与生存情况、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P<0.05)。 结论: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E/A、E′值与脓毒症患儿的病情程度和生存情况呈正相关,可作为患儿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的依据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