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导管心内膜注射植入性海藻酸盐水凝胶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无应答心力衰竭患者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心力衰竭是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等几乎所有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针对终末期心力衰竭,药物及心脏辅助装置治疗作用有限,心脏移植手术存在供体不足与免疫排斥等问题.海藻酸盐水凝胶兼具力学支撑和诱导心脏组织再生修复功能,本中心于2021年3月开展了全球首例在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行经导管心内膜注射植入性海藻酸盐水凝胶治疗,进行了安全性及可行性的探索,研究结果表明治疗效果良好.鉴于在既往研究中已施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的心力衰竭患者均被排除在外,本病例报道1例经导管心内膜注射植入性海藻酸盐水凝胶治疗CRT-D无应答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情况,术后随访中患者就医次数较前明显减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可能拓展该项技术的应用适应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用于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用于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30 kg/m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50):鼻导管吸氧组(C组)和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组(T组)。C组经鼻导管吸纯氧8 L/min,T组连接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装置吸纯氧30 L/min。静脉注射负荷剂量丙泊酚1.5~2.5 mg/kg后,C组经鼻导管吸纯氧8 L/min,T组氧流量调整为70 L/min,随后开始胃镜操作。根据患者体征如呼吸加深、心率增快,甚至体动等,每次静脉注射丙泊酚0.2~0.5 mg/kg。记录胃镜检查时间、丙泊酚总用量和苏醒时间;记录T组术后5 min内和30 min内与通气相关不良事件(气道损伤和气压伤)发生情况。记录胃镜检查过程中与缺氧相关不良事件(亚临床呼吸抑制、缺氧和严重缺氧)发生情况和不良事件处理措施(增加通气氧流量、开放气道、面罩辅助通气和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使用情况。记录患者、操作者和麻醉医生的主观满意度评分。记录胃镜检查过程中体动、呕吐、反流、支气管痉挛和呛咳等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T组胃镜检查时间缩短,丙泊酚用量增加,亚临床呼吸抑制和缺氧发生率降低,开放气道使用率及面罩通气使用率降低,体动和呛咳发生率降低( P<0.05)。T组术后未见与通气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结论: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长期酒精摄入对小鼠小脑颗粒层场电位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小鼠长期酒精注射中毒模型,探讨长期酒精摄入对小鼠小脑皮层苔藓纤维-颗粒细胞感觉信息突触传递的影响机制。方法:20只6~8周龄的健康雄性ICR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和酒精摄入组(酒精组),每组10只。酒精摄入组每日腹腔注射浓度为20%的酒精,对照组则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周期均为28 d。注射结束后,在小脑的Crus Ⅱ区清除头皮及肌肉组织,去除颅骨,剥离硬脑膜,利用气体喷射装置在同侧触须垫30 mm处给予吹风刺激,寻找最大反应部位后,在小鼠脑表面灌流NMDA受体阻断剂[D-(-)-2-amino-5-phosphono-valerate,D-APV]、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阻断剂(JNJ16259685)及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每种药物灌流20 min,两种药物之间用人工脑脊液充分灌流直到波形恢复,期间通过膜片钳技术,记录小鼠小脑颗粒层电位波形的变化特点。采用Clampfit 10.3软件和SPSS 22.0软件对所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给予吹风刺激后酒精组小鼠颗粒层场电位反应的潜伏期(11.8±0.7)ms较对照组(10.1±0.2)ms显著延长( t=-8.041, P<0.05),N1的振幅(1.2±0.1)mV明显小于对照组(0.6±0.1)mV( t=-12.728, P<0.05)。与对照组比较,酒精组小鼠颗粒层场电位反应抑制性成分P1波形上升时间[(4.4±0.2)ms,(3.2±0.2)ms]、持续时间[(12.1±0.5)ms,(10.3±0.2)ms]、消退时间[(7.8±0.2)ms, (6.9±0.2)ms]、波形下面积[(7.3±0.2)ms,(4.3±0.2)ms]均显著升高( t=16.100,-11.840,-11.673,-35.576,均 P<0.05)。而两组小鼠刺激结束反应波形Roff波的振幅、波形半宽值、波形上升时间和衰减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909,-0.910,-0.789,1.462;均 P>0.05)。当酒精组小鼠脑表面灌流JNJ16259685时,给予的5个吹风刺激诱发场电位的振幅较给药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酒精组小鼠脑表面灌流D-APV后,吹风刺激诱发的场电位P1的振幅[(42.3±1.5)mV]较给药前[(101.1±0.9)mV]及洗脱后[(100.1±2.2)mV]均显著降低( t=106.762,-69.605;均 P<0.05),P1的波形下面积[(42.6±1.3)%]较给药前[(100.6±1.6)%]与洗脱后[(97.6±2.2)%]也显著减小( t=88.862,-67.791;均 P<0.05),且N2/N1比值(0.3±0.1)较给药前(0.4±0.1)与洗脱后(0.3±0.1)也明显降低( t=2.242,2.121;均 P<0.05)。对照组小鼠脑表面灌流NMDA后,P1的振幅[(110.7±3.2)mV]较给药前[(100.1±0.9)mV]与洗脱后[(102.0±1.7)mV]显著增加( t=-10.173,7.669,均 P<0.05),P1的波形下面积[(127.9±3.5)%]较给药前[(100.0±3.1)%]与洗脱后[(115.0±5.3)%]显著升高( t=-18.698,6.447,均 P<0.05),而且N2/N1比值(0.5±0.1)较给药前(0.3±0.1)与洗脱后(0.3±0.1)也明显增高( t=-5.669,5.669,均 P<0.05)。对照组小鼠脑表面灌流NMDA受体阻断剂D-APV后,面部吹风刺激诱发的场电位与给药前及洗脱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长期酒精摄入显著压制MF-GC兴奋性谷氨酸能突触传递,增强小脑皮层GABAA受体介导的抑制性反应,抑制性成分的增强依赖于NMDA受体,但不依赖于1型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种适用于多腔中心静脉导管的冲封管装置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研究表明多腔中心静脉导管若仅单一管腔封管易导致血液感染,多腔同时封管维护效果佳且不易堵塞。中心静脉导管冲管及封管专家共识中明确提出宜单手同时多腔冲封管规范操作,但多腔同时封管存在着操作封管难度大问题。当下将多个注射器捆绑静推式封管的护理操作存在动作操作性差、烦琐,连接口脱出的风险极大等不足,一种改良后的多腔中心静脉导管的封管装置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现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胰岛素类似物持续皮下输注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与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DI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北京积水潭医院2017至2021年收治的下肢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取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体重、体重指数、骨折部位、疼痛评分及分级、骨折距入院时间、2型糖尿病病程、入院实验室检查结果、入院后血糖控制方案和监测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根据患者围术期血糖控制方案分为CSII组和MDII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共有207例患者纳入分析,男性90例,女性117例;年龄(61±15)岁;体重指数(25.5±3.5)kg/m 2;CSII组102例,MDII组105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折部位,疼痛评分及分级,骨折距入院时间,2型糖尿病病程,入院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SII组患者空腹血糖达标时间、餐后2 h血糖达标时间以及2者同时达标时间均较MDII组短[(48.7±30.2)h比(78.7±44.5)h, P=0.003;(66.8±31.5)h比(93.3±47.6)h, P=0.001;(68.4±30.5)h比(96.3±48.1)h, P<0.001]。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同时达标时CSII组患者单位体重每日胰岛素总剂量和餐前总剂量均明显少于MDII组[(0.67±0.20)U/kg比(0.73±0.17)U/kg, P=0.030;(0.34±0.10)U/kg比(0.38±0.09)U/kg, P=0.004]。207例患者中,共17例患者发生23例次低血糖,发生率8.2%(17/207)。2组患者低血糖总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5/102)比11.4%(12/105), P=0.319],CSII组5例低血糖患者无一例发生第2次低血糖,MDII组12例低血糖患者中4例发生2次、1例发生3次低血糖。发生的其他药物不良事件包括过敏、全身水肿、皮下脂肪结节性增生和注射部位持续出血。CSII组有8例患者发生其他不良事件,其中装置故障5例,麻醉期间佩戴胰岛素泵、佩戴胰岛素泵进入磁场环境和佩戴胰岛素泵进入潮湿环境各1例。 结论:CSII治疗有利于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更快达标,可提供更多的低血糖纠正方式和时机。但实际使用中胰岛素泵需要更多的专业维护,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直肠癌术后性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性功能障碍是直肠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90%,男女比例相似。性功能由腹腔盆腔自主神经支配,直肠癌手术中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盆腔自主神经损伤后性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随着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直肠癌根治术的开展,术后性功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术后心理因素、肠造口、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和放疗可能会增加直肠癌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而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及侧方淋巴结清扫对术后性功能的影响尚存争议。基于多学科协作模式,应重视对患者及其伴侣的心理干预,临床上男性应用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真空负压吸引装置、经阴茎或尿道注射血管扩张剂,女性阴道局部应用雌激素及润滑剂等是直肠癌术后性功能障碍的有效治疗方式。另外,干细胞对治疗性功能损伤具有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氯胺酮雾化吸入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抑制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氯胺酮压缩雾化吸入联合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静脉泵注对芬太尼诱发呛咳及气管插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患者200例,ASA分级Ⅰ、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50例)。氯胺酮组(K组),全身麻醉诱导时先用压缩雾化装置吸入氯胺酮0.25 mg/kg;右美托咪定组(D组),全身麻醉诱导时先静脉泵注Dex 0.4 μg·kg -1·10 min -1;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组(K+D组),全身麻醉诱导时先压缩雾化吸入氯胺酮0.25 mg/kg,同时静脉泵注Dex 0.4 μg·kg -1·10 min -1;对照组(C组),雾化吸入生理盐水4 ml,并静脉泵注与D组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各组给药结束5 min后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 (5 s内注射完成),观察并记录2 min内芬太尼诱发呛咳的情况;监测并记录麻醉前(T 0)、预给药结束5 min后(T 1)、气管插管前(T 2)、气管插管后(T 3)、气管插管后1 min (T 4)、气管插管后3 min (T 5)的SBP、DBP、心率的变化;观察D组和K+D组患者严重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 结果:K组、D组、K+D组中芬太尼诱发呛咳的发生率低于C组( P<0.05),K+D组呛咳发生率低于K组和D组( P<0.05)。与C组比较,D组和K+D组T 1、T 3~T 5时SBP降低( P<0.05);与K组比较,D组和K+D组T 1、T 3~T 5时SBP降低( P<0.05);K+D组T 4时SBP高于D组( P<0.05)。与C组比较,K组T 1、T 5时DBP升高( P< 0.05),D组T 1、T 3~T 5时DBP降低( P<0.05),K+D组T 3~T 5时DBP降低( P<0.05);与K组比较,D组和K+D组T 1、T 3~T 5时DBP降低( P<0.05),C组T 1时DBP降低( P<0.05);K+D组T 1时DBP高于D组( P<0.05)。与C组比较,D组T 1~T 5时心率降低( P<0.05),K+D组T 1~T 2、T 4~T 5时心率降低( P<0.05);与K组比较,D组和K+D组T 1~T 5时心率降低( P<0.05);K+D组T 1时心率高于D组( P< 0.05)。D组和K+D组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全身麻醉诱导前应用氯胺酮雾化吸入联合Dex静脉泵注可更有效抑制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减轻气管插管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锁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超重患者全麻上肢手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锁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超重患者上肢手术的效果。方法:行手或腕部、前臂、肘关节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指数≥25 kg/m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30):喙突旁入路组(P组)和锁骨后入路组(R组)。P组和R组在超声引导下以0.2%罗哌卡因30 ml分别行锁骨后入路或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局麻药注射完毕后,每10 min进行1次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评估,持续时间30 min,综合得分≥14分为臂丛神经阻滞成功。阻滞成功后在喉罩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术毕采用舒芬太尼100 μg、曲马多800 mg和托烷司琼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行PCIA,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30 min,镇痛至术后72 h。术后48 h内肌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12 h。维持VAS评分≤3分,若VAS评分>3分时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100 mg补救镇痛。记录臂丛神经阻滞成功情况;记录显像时间、穿刺次数、穿刺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记录术后72 h内补救镇痛情况和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术后72 h取除镇痛装置后,记录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0分为不满意;1分为满意;2分为非常满意)。记录神经损伤、血管穿刺损伤、穿刺部位红肿、渗血、渗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2组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均为97%。与P组比较,R组穿刺次数减少,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延长( P<0.05),而显像时间、穿刺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补救镇痛率、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患者满意度和穿刺部位渗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均未见感觉神经损伤、血管穿刺损伤、穿刺部位红肿、渗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论:锁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超重患者上肢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种密闭式尿液收集及标本采集装置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前临床使用的集尿袋,在处理袋内尿液时,多直接用桶接取后放掉。在采集尿液标本时,通过不带针的注射器从导管上的标本采集口抽取,再注射到试管中。在上述操作过程中,尿液会较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当对传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护理时,其尿液中可能存在传染性微生物,医护人员面临职业暴露风险。鉴于此,笔者设计了一种密闭式尿液收集及标本采集装置,现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颈内动脉血流导向装置置入后不同稀释浓度等渗对比剂对高分辨C型臂CT图像影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在巴马小型猪颈内动脉置入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FD)后,给予不同稀释浓度的等渗对比剂对高分辨C型臂CT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9头3~4个月龄健康实验猪,分别在左侧颈总动脉内置入FD。对FD置入区域行高分辨C型臂CT扫描的同时,每头实验猪依次经动脉注射以生理盐水稀释为10%、12%、14%,16%及18%浓度的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320),每次总量为44 ml。由1名神经影像科医生和1名神经介入医生分别对后处理图像的质量(支架、血管壁和血管的显影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评分(1~3分,评分越低图像质量越好)。以血管内超声(IVUS)为标准,评估给予不同稀释浓度的对比剂获得的重建图像显示FD贴壁的准确性。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9头实验猪均成功置入FD。2名医生对后处理图像质量的评估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6, P<0.05)。给予稀释10%、12%、14%,16%及18%等渗对比剂进行高分辨C型臂CT扫描后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33±0.50)分、(2.06±0.39)分、(1.72±0.57)分、(1.11±0.32)分、(1.83±0.50)分( P<0.01);分别有4、6、8、9及7头实验猪能清晰显示FD的贴壁情况,IVUS证实9头实验猪的9枚FD均完全贴壁。术中3头实验猪给予对比剂时出现血管中度痉挛,给予肝素后好转。术后均未观察到穿刺点出血、血管夹层、血栓脱落等并发症。 结论:Tubridge FD置入后,给予16%稀释浓度的等渗对比剂进行高分辨C型臂CT扫描图像质量最优,均能清晰显示FD的贴壁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