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电生物反馈结合学习任务训练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结合学习任务训练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8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给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结合学习任务训练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12%,32/34)高于对照组(76.47%,26/34)(P<0.05).治疗后,2组β波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θ波、SMR波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Conners父母用量表(PSQ)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持续性注意力测试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结合学习任务训练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改善患儿注意力缺陷症状、脑电活动,疗效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和青少年社交能力缺陷与核心症状、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青少年的社交能力特征及其与核心症状、情绪和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门诊就诊的6~13岁ADHD患儿59名作为ADHD组,同时社区招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62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采用社会反应量表(social responsiveness scale,SRS)、SNAP-Ⅳ评定量表和长处与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评估两组被试的社交能力、核心症状及情绪和行为问题。使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非参数检验对比分析两组之间社交能力、情绪和问题行为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ADHD组社交能力与其核心症状、情绪和问题行为等之间的关联,使用广义线性回归分析ADHD组性别、年龄、智商、核心症状、情绪和问题行为对社交能力的影响。结果:ADHD组患儿SRS总分[65(42,83)分]及社交知觉[10(8,13)分]、社交认知[13(9,19)分]、社交沟通[19(11,29)分]、孤独症样行为[9(5,14)分]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TD组[38(27.5,59.5)分,7(4,12.5)分,8(6,15)分,12(6.5,20)分,4(2,11)分]( Z=-2.97,-2.75,-2.41,-3.01,-2.64,均 P<0.05)。ADHD组患儿SDQ困难总分及影响因子、情绪、多动、品行、同伴交往分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TD组( Z=-5.80,-6.89,-2.82,-8.59,-2.52,-3.81,均 P<0.05)。ADHD组患儿SRS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与SNAP-Ⅳ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均呈正相关( r=0.33~0.71,均 P<0.05)。SRS总分、社交沟通量表得分与SDQ困难总分、影响因子、情绪、多动、品行、同伴交往分量表得分( r=0.29~0.65,均 P<0.05),社交知觉与困难总分、多动、同伴交往分量表得分( r=0.56,0.32,0.45,均 P<0.05),社交认知、孤独症样行为分量表得分与困难总分、影响因子、情绪、同伴交往分量表得分( r=0.27~0.55,均 P<0.05),社交动机分量表得分与困难总分、情绪、多动、品行、同伴交往分量表得分( r=0.29~0.55,均 P<0.05)均呈正相关;SRS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与亲社会行为分量表得分( r=-0.63~-0.49,均 P<0.05)均呈负相关。SRS总分受到性别、年龄、对立违抗、情绪、多动、同伴交往( B=0.05~0.23,均 P<0.05)正向影响,亲社会行为分量表( B=-0.07, P<0.05)负向影响。 结论:ADHD儿童常常存在明显的社交能力缺陷,与核心症状、情绪和问题行为均有明确相关,危险因素为对立违抗、情绪、同伴关系,保护因素为亲社会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卡通游戏式健康教育联合团体辅导在儿童难治性多发性抽动症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卡通游戏式健康教育联合团体辅导干预应用于难治性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难治性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儿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团体辅导干预,联合组在观察组基础上联合卡通游戏式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量表(SNAP-Ⅳ)、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CS)、中文版-韦氏儿童智力测验系统(C-WISC)评分、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GTSS)和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评价3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4周后,3组患儿心理障碍、意识状态、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均有改善,联合组SNAP-Ⅳ(21.29±5.15)分、Y-BOCS(12.93±3.53)分、YGTSS(25.47±4.09)分、ISLQ(48.77±8.81)分,均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PHCCS(54.07±6.48)分、C-WISC(97.23±5.94)分,均高于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卡通游戏式健康教育联合团体辅导可有效改善难治性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临床症状,缓解其情绪与心理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森林父母培训方案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庭的初步干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新森林父母培训方案(new forest parenting programme,NFPP)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及家庭的干预效能,探索该方案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童心理发育行为门诊确诊的22例ADHD儿童及其22例亲密养育人,根据亲密养育人的个人意愿分为试验组( n=11)和对照组( n=11),对试验组进行每周1次、为期8周的NFPP干预。采用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SNAP-Ⅳ评定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Swanson Nolan and Pelham,version Ⅳ scale-parent form,SNAP-Ⅳ)、Weiss功能缺陷评定量表父母版(Weiss functional impairment rating scales-parent report,WFIRS-P)评估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核心症状及社会功能损害的改善情况。试验组采用中文版父母养育胜任感评定量表(China parenting sense of competence scale,C-PSOC)、育儿方式和维度问卷(parenting styles and dimensions questionnaire,PSDQ)评估NFPP干预前后ADHD家庭亲密养育人的育儿效能和育儿方式的改善情况。干预结束后对试验组的11例ADHD儿童的亲密养育人进行关于ADHD疾病诊疗相关知识、养育态度及事实养育行为的半开放性访谈。使用SPSS 26. 0分析数据,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配对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干预后,试验组SNAP-Ⅳ量表总分[(4.01±1.05)分,(2.79±0.94)分; t=2.875, P<0.05]、对立违抗分量表评分[(1.27±0.34)分,(0.70±0.33)分; t=4.043, P<0.05]、WFIRS-P的家庭[(0.92±0.47)分,(0.56±0.26)分; t=2.246, P<0.05]和生活技能维度评分[1.1(0.9,1.3)分,(0.6(0.5,0.8)分; Z=-2.013, P<0.05]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试验组SNAP-IV量表中注意缺陷、冲动/多动、对立违抗3个维度和SNAP-IV总分的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均 P<0.05)。(2)干预后,试验组C-PSOC量表中育儿效能感维度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 P<0.05);干预后,试验组PSDQ问卷自评和他评中权威型育儿方式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均 P<0.05),专制型育儿方式、放任型育儿方式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均 P<0.05)。(3)半开放性访谈结果显示:试验组ADHD儿童的亲密养育人对NFPP干预持积极态度,且均能全程参与为期8周的干预治疗,并将所学的养育技巧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持续提升养育效能;经过NFPP干预后,ADHD儿童的亲密养育人对ADHD疾病、ADHD儿童行为特征等知识了解加深;在干预内容中,时间管理、沟通技巧和行为预测等模块易于掌握且有效。 结论:NFPP可显著改善ADHD儿童的核心症状,提高其亲密养育人的育儿效能感并改善其育儿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型神经纤维瘤病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在导致特征性皮肤、骨骼、外周神经系统等病变之外,以智力下降、视空间功能障碍等为代表的诸多认知域障碍是该疾病的重要特征。目前研究认为,神经纤维蛋白表达缺失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增加和多巴胺水平失调是认知障碍发生的重要基础。药物是NF1认知障碍的主要治疗方式,他汀类药物对部分认知障碍的改善功能仍具有争议,而哌醋甲酯对合并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症状的NF1患者疗效确切。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的、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在内的多种治疗方法正日益得到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共患高功能孤独症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执行功能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共患高功能孤独症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执行功能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ADHD共患高功能孤独症(ADHD-HFA组)患儿65例,单纯ADHD儿童(ADHD组)165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84名。采用Rey复杂图形测试、连线测试、Stroop色词命名任务测试空间工作记忆、转换能力和抑制功能。结果:(1)Rey复杂图形的即时结构、即时细节、延时结构、延时细节得分ADHD组[(2.1±1.9)分和(7±5)分和(2.1±2.0)分和(7±5)分]、ADHD-HFA组[(2.0±2.0)分和(7±6)分和(2.0±2.1)分和(6±5)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3.4±2.0)分和(10±5)分和(3.4±2.0)分和(10±6)分](均 P<0.05);ADHD组[(171±8) s和(27.40±0.82) s和(52.29±1.62) s]和ADHD-HFA组[(197±11) s和(29.7±1.1) s和(58.6±2.1) s]的数字-字母连线时间、Stroop2试、Stroop4试时间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35±18) s和(22.4±1.9) s和(38.7±3.8) s](均 P<0.05)。(2)在中下智商群体,ADHD组[(30±8) s]和ADHD-HFA组[(34±9) s]的Stroop3试时间比健康对照组[(20±4)s]多(均 P<0.05);中等智商群体,ADHD组[(19±5) s和(24±8) s]在Stroop1和Stroop3用时多于健康对照组[(16±3) s和(19±4) s](均 P<0.05);中上智商群体,ADHD-HFA组[(20±8) s]的Stroop1耗时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5±4) s]( P<0.05)。(3)ADHD-HFA组的注意不集中得分与数字-字母连线错误数显著正相关( r=0.275、0.329,均 P<0.05),ASSQ条目1得分与Rey复杂图形即时结构、即时细节、延时结构得分显著负相关( r=-0.358、-0.326、-0.306,均 P<0.05),条目4与Stroop4错误数显著正相关( r=0.296, P<0.05),条目22得分与颜色干扰用时显著正相关( r=0.279, P<0.05)。 结论:ADHD-HFA展示了与ADHD相似的空间工作记忆、转换和抑制功能缺陷,ADHD-HFA组在执行功能一些领域受损可能与ADHD症状和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症状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使用视听整合连续测试(integrated visual and auditory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IVA-CPT)评估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三种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疗效及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完成60次以上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的ADH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前IVA-CPT结果将所有患儿分为三种亚型:注意力缺陷型( n=21),冲动多动型( n=11),混合型( n=30)。采用SPSS 23.0比较三种亚型在训练前后症状改善的组间差异。 结果:(1)在反应控制方面(共9个项目),注意缺陷组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多动冲动组在视、听控制力、控制力总分、听觉谨慎商、听一致性、视觉谨慎商、视一致性的治疗前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后(均 P<0.05)。混合组在视、听控制力、控制力总分、听觉谨慎商、视一致性、在视觉谨慎商治疗前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后(均 P<0.05);在注意力方面(共9个项目),注意力缺陷组在听注意力、听警觉、视注意力、注意力总分、视警觉和视速度治疗前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均 P<0.05)。多动冲动组在视注意力、注意力总分、视注意力商、听注意力和视速度上治疗前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均 P<0.05)。混合组除听速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8个项目治疗前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后(均 P<0.01、听注意力商 P<0.05)。(2)经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后,三组的治疗前后IVA-CPT评分改变量分别在视觉控制力[(-2.76±24.39)分,(19.55±19.94)分,(12.93±25.30)分]( F=3.932, P=0.025)、控制力总分[(2.38±20.77)分,(21.27±15.86)分,(15.43±25.69)分]( F=3.158, P=0.050)、注意力总分[(18.43±27.44)分,(11.36±11.40)分,(26.23±18.41)分]( F=4.692, P=0.016)、听警醒[(20.23±42.65)分,(6.55±10.20)分,(33.63±36.30)分]( F=7.160, P=0.002)、视警醒[(19.48±28.55)分,(5.27±10.62)分,(33.27±28.26)分]( F=10.876, P<0.001)、视注意力商[(-2.24±23.67)分,(14.45±13.79)分,(12.83±21.91)分]( F=3.669, P=0.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LSD事后比较发现,在视觉控制力、控制力总分两个项目上,注意力缺陷组的治疗前后变化均显著低于冲动多动组(均 P<0.05)以及混合组(均 P<0.05)。在注意力总分、听警醒、视警醒三个项目上,冲动多动组的治疗前后变化均显著低于混合组( P=0.050, P<0.05, P<0.01)。在视注意力商上,注意缺陷组的治疗前后变化均显著低于冲动多动组和混合组(均 P<0.05)。 结论:脑电生物反馈对不同亚型ADHD患儿均存在临床疗效,但疗效有差异,应在标准TBR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亚型患儿制定个性化的脑电训练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认知功能特点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三种亚型的行为问题和认知功能的特点,分析其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使用韦氏儿童智力测验(Wechsler children′s intelligence test,C-WISC)、SNAP-Ⅳ父母评定量表(SNAP-Ⅳ parental rating scale,SNAP-Ⅳ)、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Conners parental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和12项在线认知功能测试评估门诊ADHD患儿。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亚型ADHD患儿的行为问题和认知功能差异及其智力水平、PSQ、SNAP-Ⅳ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PSQ问卷结果显示ADHD-C型[(1.11±0.59)分,(1.59±0.58)分,(1.62±0.50)分]在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均高于ADHD-I型[(0.64±0.27)分,(1.01±0.54)分,(1.09±0.32)分]和ADHD-HI型[(0.75±0.35)分,(1.22±0.58)分,(1.05±0.38)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9.374,7.644,15.176,均 P<0.05);在学习问题方面,ADHD-C型[(2.01±0.55)分]高于ADHD-I型[(1.66±0.58)分]高于ADHD-HI型[(1.16±0.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1.709, P<0.05)。在认知功能方面,三组患儿的语言理解能力、数字推理能力、序列关系和短时记忆能力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734,7.192,7.822,8.646,均 P<0.05)。两两比较显示,ADHD-HI型[4.00(4.00,5.00),5.00(4.25,6.00),5.00(4.00,7.00)]的语言理解能力、数字推理能力和序列关系优于ADHD-I型[3.00(2.00,5.00),3.00(2.50,6.00),4.00(3.00,5.50)],而ADHD-HI型[5.00(4.00,6.00)]和ADHD-C型[5.00(4.00,6.00)]的短时记忆能力优于ADHD-I型[4.00(3.00,5.00)]。ADHD患儿的智力水平和空间认知能力、序列关系、瑞文推理测验、短时记忆广度、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呈正相关( r=0.25~0.57,均 P<0.05);患儿的学习问题和心身问题与数字理解能力均呈负相关( r=-0.26,-0.25,均 P<0.05)。 结论:不同亚型ADHD患儿的行为问题和认知功能存在差异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药物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以社交障碍和受限的重复刻板行为为基本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AS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没有公认的药物可用于改善ASD核心症状。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其情绪问题和不当行为,以利培酮、阿立哌唑为代表的非典型二代抗精神病药是处理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常用药物。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癫痫、胃肠道症状与睡眠障碍等共患病在ASD儿童中常见,哌甲酯、托莫西汀是治疗ASD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首选药物。目前仍有一些药物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需要有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存在治疗抵抗因素的单症状性夜遗尿儿童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比存在治疗抵抗因素[隐性脊柱裂、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遗尿家族史、便秘、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的单症状性夜遗尿患儿与无治疗抵抗因素的遗尿患儿在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遗尿门诊就诊的510例单症状性夜遗尿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基线情况、治疗抵抗因素相关测评指标、遗尿频次评估指标以及治疗周期和治疗结局。依据数据类型使用 t检验、χ 2检验及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510例患儿中,无治疗抵抗因素434例,为对照组;存在治疗抵抗因素76例,为抵抗组,包括合并隐性脊柱裂21例、ADHD 18例、遗尿家族史15例、便秘14例、腺样体/扁桃体肥大8例。两组患儿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抵抗组就诊时夜间遗尿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01),且常需使用多种治疗手段( P<0.001)。治疗效果方面,抵抗组需更长治疗时间( P<0.001),且治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01),仅隐性脊柱裂患儿治疗结局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存在治疗抵抗因素的单症状性夜遗尿患儿症状重,治疗周期长,治愈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