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和青少年社交能力缺陷与核心症状、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青少年的社交能力特征及其与核心症状、情绪和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门诊就诊的6~13岁ADHD患儿59名作为ADHD组,同时社区招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62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采用社会反应量表(social responsiveness scale,SRS)、SNAP-Ⅳ评定量表和长处与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评估两组被试的社交能力、核心症状及情绪和行为问题。使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非参数检验对比分析两组之间社交能力、情绪和问题行为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ADHD组社交能力与其核心症状、情绪和问题行为等之间的关联,使用广义线性回归分析ADHD组性别、年龄、智商、核心症状、情绪和问题行为对社交能力的影响。结果:ADHD组患儿SRS总分[65(42,83)分]及社交知觉[10(8,13)分]、社交认知[13(9,19)分]、社交沟通[19(11,29)分]、孤独症样行为[9(5,14)分]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TD组[38(27.5,59.5)分,7(4,12.5)分,8(6,15)分,12(6.5,20)分,4(2,11)分]( Z=-2.97,-2.75,-2.41,-3.01,-2.64,均 P<0.05)。ADHD组患儿SDQ困难总分及影响因子、情绪、多动、品行、同伴交往分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TD组( Z=-5.80,-6.89,-2.82,-8.59,-2.52,-3.81,均 P<0.05)。ADHD组患儿SRS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与SNAP-Ⅳ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均呈正相关( r=0.33~0.71,均 P<0.05)。SRS总分、社交沟通量表得分与SDQ困难总分、影响因子、情绪、多动、品行、同伴交往分量表得分( r=0.29~0.65,均 P<0.05),社交知觉与困难总分、多动、同伴交往分量表得分( r=0.56,0.32,0.45,均 P<0.05),社交认知、孤独症样行为分量表得分与困难总分、影响因子、情绪、同伴交往分量表得分( r=0.27~0.55,均 P<0.05),社交动机分量表得分与困难总分、情绪、多动、品行、同伴交往分量表得分( r=0.29~0.55,均 P<0.05)均呈正相关;SRS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与亲社会行为分量表得分( r=-0.63~-0.49,均 P<0.05)均呈负相关。SRS总分受到性别、年龄、对立违抗、情绪、多动、同伴交往( B=0.05~0.23,均 P<0.05)正向影响,亲社会行为分量表( B=-0.07, P<0.05)负向影响。 结论:ADHD儿童常常存在明显的社交能力缺陷,与核心症状、情绪和问题行为均有明确相关,危险因素为对立违抗、情绪、同伴关系,保护因素为亲社会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海马齿状回NALCN在小鼠社交行为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海马齿状回(DG)钠离子渗漏通道(NALCN)在小鼠社交行为中的作用。方法:雄性野生型C57BL/6小鼠39只,6~8周龄,体质量18~22 g。取3只小鼠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海马DG NALCN和神经元核抗原(NeuN)共表达情况。余36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18):对照组(C组)和NALCN基因敲减组(KO组)。KO组于海马DG注射NALCN腺相关病毒,C组注射对照病毒。病毒注射后3周行三箱社交实验和旷场实验。行为学测试结束后,麻醉下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病毒注射位置,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海马DG NALCN及其mRNA表达。 结果:小鼠海马DG NALCN和NeuN存在大量共表达,提示NALCN在海马DG神经元广泛表达。与C组比较,KO组海马DG NALCN及其mRNA表达下调,社交新奇偏好缺失( P<0.05),社交能力及旷场实验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海马DG NALCN参与小鼠社交记忆的调控,其表达下调可导致小鼠社交新奇偏好缺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听力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是导致儿童听力损失最常见的非综合征性听力障碍之一,患儿听力具有迟发性、渐进性或波动性下降的特点,且在发病前常存在一定的诱发因素,如果首诊年龄较晚会影响儿童言语发育乃至影响以后正常的学习及社交能力。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方法终止LVAS患者耳聋进展,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干预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是诊断LAVS的"金标准",但由于各种原因,其不能作为儿童的常规筛查手段,特征性听力学表现和基因检测是进一步诊断的基础。本文就LVAS听力学特点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精神康复政策1995年至2023年回顾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精神康复,即促进因精神障碍导致功能严重损害个体的痊愈和社会回归,提升其生活质量,使之有能力按照自己的需求开展学习、工作和社交,实现个人价值。本文通过分析总结1995年8月至2023年4月国内国家级和省市级精神康复政策的发展历程,发现精神康复日渐受到重视,相关政策涵盖范围有所拓展、体系不断完善、内容日趋具体,但仍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连续性问题以及社会偏见等挑战。未来尚需健全精神康复体系、加强理论研究、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加大公众疾病教育力度,以推动国内精神康复领域的全面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学生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系统偏好与其自主学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系统的性能、功能和推荐方式的偏好,以及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构建有效的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工具提供参考。方法:以某医科大学大一至大三医学生482人为研究对象,使用电子版自主学习量表及自制医学教育学习资源推荐系统的性能、功能及推荐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研。使用SPSS 26.0进行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医学生信息资源推荐系统的性能、功能及推荐方式偏好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 结果:医学生对于学习资源推荐系统的学习性[(4.35±0.58)分]、准确性[(4.32±0.62)分]和时效性[(4.32±0.62)分]具有较高的需求和偏好。对于推荐系统的功能方面,在社交功能中的关注[(4.10±0.71)分]、分享[(3.94±0.82)分],在交互功能中的搜索[(4.35±0.59)分]、反馈[(4.09±0.73)分]、发表[(3.80±0.88)分]都得到了较高的评分。对于推荐方式偏好,基于学科联系[(4.07±0.66)分]、基于时间线[(4.02±0.74)分]等方面得分更高。与自主学习相关性较高的有信息资源推荐系统的时效性( r=0.367)、社交属性( r=0.361),以及基于类似人群维度( r=0.316)。 结论:医学生对学习资源推荐系统的各类性能、功能和推荐方式较为熟悉且态度积极,具有学习资源推荐系统构建及相关资源平台建设的认知基础。该系统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推进医学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孤独症谱系障碍默认网络与任务正激活网络交互的共激活模式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默认网络关键节点共激活模式异常及其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在多中心、大样本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集ASD脑影像公开交换数据库(Autism Brain Imaging Data Exchange,ABIDE)中筛选被试者,包括ASD患者354例(ASD组)、健康对照者446名(对照组),采用共激活模式分析方法分析ASD默认网络关键节点(内侧前额叶)的共激活模式特征及其与默认网络内部其他节点、任务正激活网络之间的交互异常。采用网络分离指数(network dissociation index,NDI)评估网络内与网络间功能分离的程度,并以NDI为特征采用多变量支持向量回归方法对ASD临床症状进行预测,组间比较采用双样本 t检验。 结果:内侧前额叶处于激活状态时,ASD组默认网络楔前叶的激活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t=-4.21, P<0.01),而突显网络的背侧前扣带回和眶额-脑岛联合区的激活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t=2.93、2.61,均 P<0.05)。且相较于对照组,ASD组默认网络内的NDI显著升高( t=3.63, P<0.01),默认网络(内侧前额叶)与突显网络(背侧前扣带回与眶额-脑岛联合区)间的NDI则显著降低( t=-2.97、-3.31,均 P<0.01)。将NDI作为特征放入支持向量回归模型中,可预测ASD的社交、言语缺陷及疾病严重程度( r=0.191、0.216、0.186,均 P<0.01)。 结论:静息态下ASD患者内侧前额叶的共激活模式存在异常,默认网络内部的功能整合协同能力下降,并且与任务正激活网络的功能分离程度也降低,这种异常的网络功能模式与临床症状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HIE)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随访2年)该院儿科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10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RNTM)将其分成两组,A组(53例)采用循证护理干预,B组(51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各项住院指标与护理前、护理后6、12、18个月的MDI、PDI和Gesell评分。结果:①护理前两组MDI、P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B组护理后6、12、18个月的MDI、PDI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护理前A、B组语言、运动、适应能力、社交等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B组护理后语言、运动、适应能力、社交等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HIE的临床治疗中使用EBN对提高患儿的语言、运动、适应能力、社交等均有良好的帮助,应用价值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手机等电子产品暴露与儿童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手机等电子产品暴露与儿童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对前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健中心接受发育检查的0.5~6.0岁218名儿童(排除神经系统、精神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及早产儿童)进行发展测评,并收集儿童手机等电子产品暴露相关信息。采用 χ2检验和 Fisher′ s精确概率法分析儿童各领域发展与手机等电子产品暴露之间关系,采用二分类 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各领域发育的影响因素。 结果:0.5~0.9岁儿童精细动作异常与接触最晚时间有关( P<0.05)。1.0~2.9岁儿童的适应性、语言、社交自理异常及3.0~5.9岁儿童语言异常均与接触时长有关(均 P<0.05);1.0~2.9岁儿童的语言、社交自理异常及3.0~5.9岁儿童适应性、语言、社交自理异常均与接触用途有关(均 P<0.05)。二分类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运动受到接触时长的影响( OR=1.868, P<0.05);精细动作受到母亲文化程度、接触最晚时间的影响( OR=1.722、2.355,均 P<0.05);适应性受到母亲文化程度、儿童看护者、接触时长、接触最晚时间的影响( OR=1.711、2.866、1.895、1.650,均 P<0.05);语言受到接触时长、接触最晚时间、接触用途(电话或视频电话、早教或学习)的影响( OR=2.348、1.806、0.328/0.350,均 P<0.05);社交自理受到母亲文化程度、接触时长、接触用途(电话或视频电话、早教或学习)的影响( OR=1.647、2.678、0.307/0.363,均 P<0.05)。 结论:手机等电子产品暴露对儿童发展的不利影响应引起社会关注,应严格控制低龄儿童电子产品暴露时长、预防手机等电子产品对儿童神经系统和发育的不良影响;对于已经受到影响的儿童,应及时纠正相关习惯和行为,以免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斯金纳"式健康教育改善天疱疮患者社交回避、复发恐惧及生活质量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斯金纳"式健康教育改善天疱疮患者社交回避、复发恐惧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6例天疱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均分为观察组("斯金纳"式健康教育)及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各38例。比较两组干预4 w后疾病认知程度,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4 w后复发恐惧程度、社交回避〔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ESCA)〕、生活质量〔皮肤病生活质量(DLQI)〕。结果:干预4 w后,观察组疾病认知程度高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4 w后,观察组复发恐惧、SADS、DLQI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ESCA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 P<0.05)。 结论:"斯金纳"式健康教育能够改善天疱疮患者社交回避情况,降低对疾病复发的恐惧,提高自护能力及疾病认知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家庭功能对首发脑梗死患者康复期情绪-社交孤独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家庭功能对首发脑梗死患者康复期情绪-社交孤独的影响,以确定护理干预策略。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首发脑梗死患者共160例为研究对象,借助一般资料问卷调查患者相关信息,采用情绪-社交孤独量表、家庭关怀度问卷进行评价,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首发脑梗死患者康复期情绪-社交孤独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经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首发脑梗死患者康复期情绪-社交孤独的影响因素,据此确定护理干预策略。结果:首发脑梗死患者康复期情绪-社交孤独评分为(26.58±6.25)分,家庭关怀度问卷评分为(7.42±1.45)分;单因素分析显示,首发脑梗死患者康复期情绪-社交孤独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学历状况、职业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卒中后遗症、日常活动能力、与照顾者关系、自尊水平、社会支持( 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首发脑梗死患者康复期情绪-社交孤独量表4个分量表与家庭关怀度问卷5维度均呈负相关性( r=-0.337~-0.195,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首发脑梗死患者康复期情绪-社交孤独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年龄≥60岁、离职或退休、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日常活动能力较差、自尊低水平、社会支持低水平、家庭关怀度( P<0.05)。 结论:家庭功能与首发脑梗死患者康复期情绪-社交孤独呈负相关性,且患者康复期情绪-社交孤独影响因素复杂,临床应积极开展护理宣教,强化护理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