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22年山东省成人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山东省2018—2022年18岁以上人群成人疫苗接种情况。方法:通过山东省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收集2022年全省预防接种单位数据及2018—2022年间18周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信息个案,描述性分析成人疫苗接种单位的分布和成人接种疫苗品种,计算接种总量及接种率。结果:2022年底,山东省共有提供成人疫苗接种的预防接种单位3 948家,每万人拥有成人预防接种门诊0.36家。2018—2022年,开展了人用狂犬病疫苗(RabV)、流感疫苗(InfV)、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乙型肝炎疫苗(HepB)、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enACYW135)、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戊型肝炎疫苗(HepE)、重组带状疱疹疫苗(RZV)、破伤风疫苗(TV)、流行性出血热(HF)疫苗共计11类成人疫苗的接种,接种总量为4 005.69万剂,平均0.1剂/(人·年);RabV、InfV、HPV疫苗分别占接种总量的31.48%、22.57%和15.93%。2018—2022年,成人疫苗年均增长率为56.55%;RabV 和TV5年累计接种剂次分别为15.90剂/100人和0.21剂/100人;InfV年均接种率为2.28%;HPV疫苗、HepB、PPV23、RZV累计全程接种率分别为12.44%、1.61%、0.52%和0.17%。20~<30岁年龄组RabV和TV 5年累计接种剂次为29.19剂/100人和0.43剂/100人;70~<80岁年龄组InfV和 PPV23接种率分为9.08%和1.27%;50~<60岁年龄组RZV接种率为0.11%;20~<30岁年龄组HPV疫苗接种率为18.09%;18~19岁年龄组HepB、MenACYW135、MMR、HEV接种率分为6.21%、9.55%、2.65%和2.83%。结论:山东省成人疫苗接种品种较少,普及面窄,接种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病毒和病毒病转录组学方法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性感冒、埃博拉出血热等病毒性疾病呈现愈演愈烈、愈发愈快的趋势。为保障人民健康和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研究病毒的致病机理与宿主免疫调控机制,解析病毒与宿主的基因表达调控规律,监测病原病毒与防治病毒病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转录组测序是一类在RNA水平上关注基因在特定时空状态下表达特征的技术,是分析差异基因表达和研究mRNA差异剪接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进步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的成熟,转录组学研究向着低成本、低技术门槛的方向发展,逐渐从理论研究领域向临床实验室过渡,改变着临床工作人员对病毒与病毒病的传统认知,被越来越多的用于病毒转录机制、病毒与宿主的免疫互作、追踪疾病进展以及抗病毒药物研发等方面研究。本文主要对宏转录组的技术流程、常用软件以及病毒与病毒病方向的应用场景进行综述,并对细胞群转录组、单细胞转录组、单细胞核转录组以及空间转录组的方法与应用进行简要介绍,以期为病毒转录机制研究与病毒病的防控提供方法学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3年10月全球传染病疫情概要
编辑人员丨2024/1/13
2023年10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72种,涉及236个国家和地区.除流行性感冒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36个)、猴痘(115个)、登革热(38个)、麻疹(28个)和疟疾(15个).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人感染H5N1禽流感(52.3%)、拉沙热(17.2%)、白喉(10.8%)、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9.2%)和西尼罗热(7.6%).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登革热、麻疹、霍乱和白喉.亚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猴痘、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和登革热;非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猴痘、拉沙热、白喉、疟疾、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美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猴痘和登革热;欧洲主要流行西尼罗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21世纪以来全球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 分析2000-202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研究现状,客观反映国内外HFRS的发展动态与未来趋势.方法 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以"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汉坦病毒"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并对2000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研究从作者、机构、关键词、热点词、时间线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 共纳入5 599篇中文文献和3 331篇外文文献,WOS数据库的HFRS的发文数量变化趋势总体呈现正向增长的趋势(R2=0.78),CNKI中关于HFRS的发文数量随年度的变化趋势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R2=-0.95).2017年之后,WOS收录的文献数量高于CNKI,2017年分别为 173 篇、169 篇,2018 年 144 篇、140 篇,2019 年 214 篇、138 篇,2020 年 164 篇、134 篇,2021 年 194 篇、124 篇,2022 年 143 篇、109篇.国内文献的主要研究机构分别是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6篇)、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1篇)等,国外的研究机构则集中于赫尔辛基大学(269篇)、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142篇)等;国内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白雪帆(41篇)、王志强(35篇)等,国外的学者Vaheri A(170篇)、Kruger DH(102篇).结论 相比国外研究集中于HFRS的遗传多样性、病毒分型、临床症状等主题,国内的研究热点集中于疫情监测、临床治疗、预测及优质护理等方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及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甚至急性肾损伤为主要表现.流行性出血热合并肠梗阻的报道较少,本文报告了一例流行性出血热伴急性肾损伤、肠梗阻患者.病例资料患者:男,69岁,因“恶心、呕吐伴排气、排便减少3d”于2016年4月22日入院.入院前3d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困难,排气次数减少,伴发热,无寒战,体温最高达39.4℃,伴纳差、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头痛、头晕等,自服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范围,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氨曲南、左氧氟沙星治疗,症状无缓解,仍间断发热,遂就诊于我院,行立位腹平片提示“肠梗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起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的病原学检测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2014年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一起流行性出血热(E H F)疫情的病例血清标本及患者居住地周围捕获的动物鼠的鼠血、鼠肺组织开展汉坦病毒病原学检测及病毒的分子进化研究.方法 采用汉坦病毒IgG和IgM抗体检测试剂对2例患者及56例密切接触者开展血清学和核酸检测.对于核酸阳性的标本进一步分型确定其基因型别.在此基础上,对M片段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并构建进化树.结果 2份送检的患者血清Ig M抗体均为阳性,所有密切接触者血清Ig M和Ig G均为阴性,汉坦病毒核酸全部为阴性;在捕获的8只鼠标本中,3只鼠检出汉坦病毒核酸,阳性率为37.5%,基因分型结果为汉城型(S E O)型.M片段测序及系统发生情况表明该地鼠携带的汉坦病毒位于汉城病毒(SEOV)所在的支系,进化上同武汉分离株WuhanRf02、江西分离株JiangxiXinjianRn-07-2011D亲缘关系最近.结论 通过对病例标本及居住地动物鼠进行病原学检测与分析,发现该次出血热疫情很有可能是由SEO型汉坦病毒经鼠造成向人传播.因此,通过加强对该地区汉坦病毒宿主动物的监测对于EHF的防控十分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7-2018年全国冬春季重点传染病疫情形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2017-2018年全国冬春季重点传染病疫情形势,为进一步做好冬春季重点传染病监测与防控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 根据我国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流感专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等监测数据,对2017年截至第50周(12月17日)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判.结果 截至2017年12月17日,全国法定传染病总体报告发病、死亡水平较2016年同期分别上升0.6%、8.0%.全国已进入流感流行季节,全国流感疫情持续上升,南北方流感可能出现更多病例和暴发事件;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暴发疫情较2016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上升,疫情报告起数比同期(120起)增加182%,主要由诺如病毒暴发引起;流行性出血热报告病例数较多的省份为陕西、山东、黑龙江、辽宁、湖南;预计近期各地再报告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可能性较高;部分地区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和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报告病例数上升幅度较大.结论 预计2017-2018年冬春季我国的传染病疫情仍将有所上升,需重点关注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出血热、肺结核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形势,做好疫情监测报告及暴发疫情处置,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积极做好人群的健康宣教与风险沟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肠内营养干预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又被称作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国主要是由黑线姬鼠与褐家鼠所携带的汉坦病毒所致.而我国是HFRS重灾区,由HFRS导致的病死率正在逐年升高.HFRS患者常具有炎症反应、血小板下降、器官损害以及蛋白尿等临床症状,医师根据上述症状发生程度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危重和非典型性型,其中重型以及危重型HFRS患者病情进展最快,病死率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眼底改变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出血、肾脏损伤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又称为肾综合症出血热,是种动物源性传染性疾病.流行性出血人发病急,病情重,且诊断难度大,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了患者生命健康.由于汉坦病毒的多嗜性,发病后会对机体内多种器官功能造成损伤,同时具有全身毛细血管、小血管广泛损伤等病理基础,患者在病情进展中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眼底改变,本次研究通过对2015年以来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眼底改变的临床热点及预后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分层体温管理联合循证护理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临床多见于青壮年人群.流行性出血热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将其分为发热、低血压性休克、少尿、多尿、恢复等五个分期[1-3],本组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6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探讨分层体温管理联合循证护理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