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皮瓣在四肢复杂创伤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d-LCFA)为蒂的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皮瓣在四肢复杂创伤修复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8月至2017年12月,采用以d-LCFA为蒂的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1例,其中车祸伤4例,机器绞伤2例,摔伤2例,犁田机绞压伤1例,重物砸伤1例,轮辐伤1例。所有创面均宽大(缺损大小为10.0 cm×9.0 cm~20.0 cm×18.0 cm)且合并不同程度的感染,清创后留有不同程度的死腔。设计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皮瓣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充深部死腔,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覆盖浅表宽大创面。分别于术后1、3、6、9、12个月随访,记录皮瓣的外形、颜色、质地以及伸膝功能和感染复发情况。结果:受区术后均未出现血肿和继发感染。术后8例皮瓣顺利成活,供区一期愈合;1例因术中穿支蒂机械牵拉损伤,术后皮瓣发生部分坏死,予以患肢同侧d-LCFA嵌合穿支皮瓣修复;1例皮瓣术后发生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皮瓣完全成活;1例修复手部创面术后皮瓣出现部分坏死,予以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后随访2~32个月,平均10.2个月,所有皮瓣颜色、质地良好,皮瓣供区仅留线形瘢痕,伸膝功能无影响。结论: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皮瓣减少了对供区的损害,简化了血运重建操作,提升了受区修复质量,是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可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交腿桥式供血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伴有主干血管缺损的小腿感染性创面7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交腿桥式供血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修复伴有主干血管缺损的小腿感染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兵器工业521医院创伤骨科收治小腿大面积感染性创面需行皮瓣移植修复的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3~50岁,平均37岁,致伤原因:车祸伤5例,机器挤压伤1例,重物砸压伤1例,经清创、敏感抗生素使用控制感染后修复创面,软组织缺损面积11.0 cm×15.0 cm~20.0 cm×32.0 cm,均经血管造影检查或CDU检查证实胫前动脉损伤6例,胫后损伤1例,患肢仅余胫前动脉或胫后动脉单一动脉供血,且损伤的动脉无法作为皮瓣移植供血动脉,采用交腿桥式供血的游离ALTPF修复,即在吻合皮瓣血管蒂时对血管蒂供区采用VSD敷料覆盖,延期至血管蒂断蒂时将胫后动脉及皮管回植,皮瓣切取面积13.0 cm×17.0 cm~22.0 cm×32.0 cm(单侧ALTPF 6例,双侧ALTPF 1例)。供区张力不大的2例直接拉拢缝合,张力较大无法直接缝合的5例行植皮修复。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并发症情况,并定期采用门诊复诊、微信、上门随访等方式进行随访。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修复,并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本组皮瓣全部成活,一期愈合6例,1例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伴浅表感染,经换药治疗后愈合,愈合时间14~36 d,平均17.9 d,断蒂时间为皮瓣修复术后3~4周,平均3.6周。皮瓣及血管蒂供区愈合良好,经CDU证实健侧胫后动脉通畅,患侧肢体功能恢复满意,健侧肢体功能良好。结论:交腿桥式供血的游离ALTPF修复伴有主干血管缺损的小腿感染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加强肌肉骨骼超声质量控制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加强肌肉骨骼超声(MSKUS)的质量控制,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方法:分析医院MSKUS应用现状,建立MSKUS设备管理制度,加强设备的质量控制,加强人才培养,并与功能检查科开展应用MSKUS技术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比较MSKUS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检查准确性.结果:通过建立MSKUS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及采取相关举措,超声设备的故障发生率较之前下降98%,检查准确率接近100%,操作失误率明显降低;MSKUS对于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检查准确性与MRI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费用低于MRI,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结论:通过加强MSKUS设备的管理及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能够促进超声设备管理的不断完善,扩大MSKUS设备的应用范围,有效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早期内固定联合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前臂Gustilo ⅢB、ⅢC型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早期内固定联合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前臂GustiloⅢB、ⅢC型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2年7月至2016年10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45例Gustilo ⅢB、ⅢC型前臂开放性骨折患者资料,男26例,女19例;年龄20 ~ 61岁,平均41岁;GustiloⅢB型20例,ⅢC型25例;骨折AO分型:A型8例,B型21例,C型16例;创面大小4 cm×3 cm ~ 36 cm×8 cm.一期内固定+二期穿支蒂皮瓣移植治疗33例,二期内固定联合穿支蒂皮瓣移植治疗12例.受伤至二期皮瓣覆盖时间为5~20 d,平均12d.其中股前外侧皮瓣36例,背阔肌皮瓣5例,上臂外侧皮瓣4例.结果 45例皮瓣均成活,其中2例背阔肌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后期切除后行植皮,1例股前外侧皮瓣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积极探查后远端约5 cm坏死.12例出现创面浅表感染,无深部感染及骨感染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 ~ 36个月,平均18.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皮瓣感觉恢复,其中S2 8例,S3 29例,S4 8例.5例供区瘢痕增生明显,其余40例无明显瘢痕增生.骨折愈合时间4~ 14个月,平均8.6个月;其中2例患者出现骨不连,于术后8个月行取自体髂骨植骨术.按Anderson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5例,良21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为80.0%.结论 早期内固定联合穿支血管蒂皮瓣修复前臂Gustilo ⅢB、ⅢC型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可以缩短治疗周期,早期功能锻炼,减轻患者痛苦,恢复肢体的外观及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改良肩后方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肩胛骨骨折多见于高能量损伤.由于肩胛骨位置深在,周围有丰富肌肉、血管、神经等软组织包绕,手术显露、复位及内固定较为棘手.目的:探讨经改良肩后方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12月至2017年6月,采用改良肩后方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患者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20~78岁,平均46.7岁.按照Hardegger肩胛骨骨折分型,肩胛颈累及肩胛冈或肩胛骨体部骨折17例,肩盂骨折7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采用Neer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术后随访8个月至5年,平均30.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20周,平均10.8周;术后合并切口浅表感染2例,经口服抗生素切口愈合;无深部感染、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物失效及骨折不愈合.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优17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7.5%(21/24).结论:经改良肩后方入路允许同时显露肩胛骨腋缘、肩胛颈、肩盂关节面、肩胛冈及肩胛骨脊柱缘,骨折显露充分、安全,复位、内固定方便,创伤小,患者功能恢复满意,治疗复杂肩胛骨骨折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Taylor空间支架结合计算机辅助闭合复位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Taylor空间支架(Taylor spatial frame,TSF)治疗胫腓骨骨折中,术后应用计算机辅助闭合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9月采用TSF治疗的30例胫腓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复位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5例,TSF外固定术中采用切开复位)和试验组(15例,TSF外固定术后l~3d采用计算机辅助闭合复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致伤原因、骨折AO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拆除外固定架时间;拆除外固定架后3个月,参照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治疗最终效果评价标准评定患肢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 16个月,平均14个月.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拆除外固定架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发生外固定架针道浅表感染2例(两组各1例),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骨折延迟愈合1例(对照组),创伤性关节炎2例(两组各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0,P=0.543).两组患者软组织缺损创面均Ⅰ期愈合.拆除外固定架3个月后,参照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治疗最终效果评价标准评定患肢功能,试验组优3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0.0%;对照组优3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73.3%;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17,P=0.821).结论 与术中切开复位相比,TSF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采用计算机辅助闭合复位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长时间手术所致风险,减少骨折端血运破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戴架时长,减轻患者痛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肌骨超声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肌骨超声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共40例,均给予所有患者行肌骨超声检查和MRI检查,分析肌骨超声特异度、诊断符合率、敏感度,比较肌骨超声检查和MRI检查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符合率.结果:40例患者经肌骨超声检查后其中肌腱损伤为32.50% ;软组织水肿为30.00% ;肌肉损伤为15.00% ;半月板损伤为22.50% ;以手术治疗结果为金标准,肌骨超声诊断灵敏度为80.00% ,特异度为75.00% ;MRI检查肌腱损伤、软组织水肿、肌肉损伤、半月板损伤符合率分别为92.31% 、91.67% 、83.33% 、88.89% ;肌骨超声检查肌腱损伤、软组织水肿、肌肉损伤、半月板损伤符合率分别为100.00% 、83.33% 、83.33% 、44.44% .其中肌骨超声检查半月板损伤例数小于MRI,组间差异检验值为(x2 =4.00,P<0.05)其余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采用肌骨超声检查,利于为治疗人员提供有效合理的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浅表软组织创伤性损伤肌骨超声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浅表软组织创伤性损伤肌骨超声表现特点,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浅表软组织创伤性损伤患者,均行肌骨超声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分析肌骨超声表现特点,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性.结果:肌骨超声诊断准确83例,8例实性肿块类均混合性回声区形态不规则,并且边界模糊,无血流信号;46例囊性肿块类,其中滑囊炎损伤处皮下呈现浅筋膜层囊性没有回声区或者是关节腔液性暗区,部分呈现血流信号,膝关节脂血症患者关节积液分层,腱鞘囊肿患者肌腱旁或邻近无回声肿块,具有明确囊壁,后方发现回声增强,半月板囊肿患者从半月板往外膨出的相应无回声区,皮下软组织水肿患者软组织增厚肿胀,并且脂肪小叶高回声,皮下血肿、肌间血肿、肌内血肿患者损伤部位高/低/无回声区,具有清晰边界;31例软组织撕裂,其中肌腱部分撕裂患者局部变薄,回声呈现连续性部分中断变化,内发现裂隙样低回声,并且延伸至肌腱表面,韧带撕裂患者患侧韧带出现弥漫性肿胀增厚改变,结构紊乱,并且回声减低,韧带具有丰富血流信号,半月板撕裂患者均匀半月板回声之中点或者条状低/高回声;3例神经损伤,尺神经变细,横截面变小,具有少量血流信号;肌骨超声与MRI对实性肿块、囊性肿块、肌腱撕裂、韧带撕裂、神经损伤检查准确性比较无明显差异;MRI对半月板撕裂检查准确性明显高于肌骨超声;肌骨超声与MRI检查灵敏度、特异度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肌骨超声具有可动态、无创安全及可重复强等优点,检查浅表软组织创伤性损伤与MRI准确性相当,但对半月板撕裂准确性不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肌骨超声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采用肌骨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接诊的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行肌骨超声、MRI检查并采取相关治疗.结果 50例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经肌骨超声诊断:肌肉损伤18例,肌腱损伤15例,韧带损伤9例,半月板损伤8例,后经MRI检查或相关治疗后得到进一步证实.结论 肌骨超声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具有可重复性强、无创等优点,可作为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首选诊断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关于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研究相对较少,如何降低术后感染率和切口不愈合风险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目的:分析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行手术治疗的206例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患者,男130例,女76例,年龄21~87岁,平均(48.1±17.5)岁.术后3个月内发生浅表或深部感染的19例为感染组,其余187例为非感染组.对感染组患者的病原菌类型进行分析.记录所有患者发生SSI的潜在危险因素:①患者相关: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等合并症;②创伤相关:损伤机制、骨折分型、软组织损伤程度、有无张力性水泡及是否合并脱位等;③手术相关:受伤至手术时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分级、手术时间、内置物类型、术中出血量、缝合方法及术后石膏固定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SSI的影响因素.结果:SSI发生率为9.2%(19/206),感染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94.7%(18/19),吸烟史(P=0.034)、手术时间延长(P=0.046)和术后未行石膏固定(P=0.021)是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术后发生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患者,劝告患者术前术后戒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早期阶段石膏固定或有利于减少SSI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