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海域代表性海产品中污染物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为更好地了解广东沿海海域海产品中污染物的基本污染情况、污染特征、动态变化,并对广东沿海居民摄入各类海产品中重金属的危害进行风险评估,建立专门针对广东沿海海域各种海产品中重金属污染情况的数据库.方法 依托广东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以及风险评估的工作平台,并重点补充海产品中甲基汞和无机砷的相关监测检测数据,利用Access软件建立包含铅、镉、总砷、总汞、铬、镍、铜、甲基汞、无机砷等污染物的广东海域代表性海产品污染物数据库,并利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初步建成了广东海域代表性海产品污染物数据库,迄今收集到13 999条相关物质的信息,并随着信息的增加,内容将同步更新.结论 通过描述性统计、污染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发现,重金属在软体类动物富集最为严重,但食用该海域的海产品还是安全的,政府在海洋污染整治方面仍需继续加大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底栖有孔虫对海洋重金属污染响应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海洋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并受人类活动影响巨大,有孔虫作为一种高敏感、低成本的指示生物,在开展海洋环境污染指示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海洋重金属污染环境中有孔虫的生态指示应用及响应机理研究.已有研究表明,在人类活动影响为主导的重金属污染海域有孔虫个体和种群均出现显著响应,分别表现为个体形态畸形,种群分异度降低、耐受种比例增加等特征,微体生物实验与超微结构研究也提供了相应佐证.但在自然环境压力较大(如高盐、强水文动力环境)的海域,上述响应特征需谨慎应用,可通过历史时期的溯源研究区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金属离子对海洋微生物脲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从南海海绵Dysidea avara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产弱碱性脲酶菌株Bacillus atrophaeus C89,为探究其在海洋环境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在人工海水体系中研究Hg2+、Cu2+、pb2+和Cd2+四种重金属离子对脲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四种重金属离子的浓度与脲酶抑制率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当仅有单一重金属离子存在时,各重金属离子对脲酶活性的抑制效应顺次为Hg2+>Cu2+>Cd2+>pb2+;当有多种重金属离子同时存在时,联合抑制效应与抑制率较高的重金属离子接近,且不同组合存在不同的协同或拮抗效应,Hg2+、Cu2+、Cd2+呈现协同效应,而Pb2+表现出一定的拮抗效应.与刀豆脲酶对比发现,海洋微生物脲酶在pH和盐度等方面具有更高的耐受性,更适用于海洋环境重金属离子的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汞离子传感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所有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重金属离子中,Hg2+是最常见的一种.在大气沉降和海洋环流的作用下,Hg2+进入淡水或海洋.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最终给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实现Hg2+的快速、灵敏检测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环境中Hg2+的来源、转化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以Hg2+与荧光分子、纳米粒子、脱氧核酶、抗体、蛋白质、转基因微生物等不同物质相互作用的性质为分类依据,综述了目前主流的Hg2+的检测方法,为实现Hg2+的快速检测提供方法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碳氮同位素技术研究重金属在春季江苏近海食物网中的累积
编辑人员丨2023/8/6
江苏近海自古以来是我国重要的渔业基地之一.近年来,随着沿海城市工业的发展,江苏近海局部地区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目前,对重金属在江苏近海食物网中的传递和累积过程尚不明晰.本研究于2017年5月在江苏近海通过渔业资源调查采集生物样品(包括大型藻类、双壳类、头足类、腹足类、甲壳类和鱼类).在应用碳氮同位素构建食物网结构的基础上,量化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分析多种重金属元素在食物网中的累积规律.同位素测定结果显示,江苏近海生态系统中主要存在两条能量传递途径:即以毛蚶等为初级消费者的浮游食物链和以沟纹矍螺为初级消费者的底层食物链,以底层食物链占优势;8种元素在海洋生物体内含量的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Zn>Cu>As>Cd>Cr>Pb>Ni>Hg,总体来说,元素富集水平最高的是双壳类,最低的是鱼类;大多数生物体内的As含量超标,双壳类和口虾蛄的Cd、凤鲚的Cr及密鳞牡蛎的Zn、Cu、Cr均超过水产品安全标准;在浮游食物链中,Zn、Cd和Ni显著生物减小,在底层食物链中,Hg显著生物放大,其他元素在食物网中未见明显变化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铜或镉胁迫对海洋青鳉生理生化指标及产卵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研究海水中不同浓度重金属胁迫对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生理生化的影响,探讨与分析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为海洋重金属污染的生物监测提供参考.按海水水质标准分别设定铜(Cu)和镉(Cd)离子各3个浓度梯度,测定海洋青鳉中乳酸(LA)、乳酸脱氢酶(LDH)、睾酮(T)、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产卵量的动态变化.海洋青鳉中的LA含量随铜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随镉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LDH活性在铜胁迫下变化不大,而随镉胁迫时间的延长略有上升;T含量在短期铜胁迫下有所升高,但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显著下降趋势,却随镉胁迫浓度升高及胁迫时间延长而上升;FSH与LH含量随铜胁迫浓度增加呈显著下降,随镉胁迫浓度增加呈先降后升趋势,两者的含量变化与T的动态密切相关.与此同时,随铜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浓度的增加,青鳉的产卵量也呈显著下降趋势.综合表明,铜或镉胁迫均能显著影响雌性青鳉的LA含量,增加能量消耗,进而影响性激素水平,最终影响到产卵量,但两类离子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一定浓度的铜或镉胁迫会导致海洋青鳉鱼体内生理生化的变化,且存在两性差异性,雌鱼对铜或镉胁迫的响应敏感强,可选择雌鱼开展相关污染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东惠州3类海洋经济物种体内重金属含量分析和健康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5
海洋渔业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经济物种体内重金属含量直接影响到人们身体健康.利用2018年春季惠州市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样品,分析了贝类、甲壳类、鱼类等3类27种海洋经济物种体内重金属Cu、Pb、Cd的含量特征,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SFI)、金属污染指数(MPI)和目标危险系数(THQ)分别进行了重金属污染水平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估,并探讨了海洋经济物种体内重金属的来源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18年春季,惠州海域3类海洋经济物种体内重金属元素含量由大到小皆为Cu>Pb>Cd.不同类海洋经济物种对同种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有明显差异,方差分析显示,贝类体内Cu含量显著高于鱼类,Cd含量显著高于甲壳类和鱼类.(2)惠州海洋经济物种体内3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u与Pb、Cd显著正相关,反映其具有同源性和类似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3)SFI值反映,3类海洋经济物种体内Cu含量为正常背景值水平,Pb含量为轻度污染;贝类、鱼类体内Cd含量分别为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值得引起重视.MPI值由大到小为贝类>甲壳类>鱼类.整体说明,不同海洋经济物种体内重金属含量特征对生存环境质量有明显响应.(4)根据《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NY 5073-2006),从1996年到2018年春季,惠州海域海洋经济物种体内Cu含量稳定,无超标样品;甲壳类、鱼类体内Pb、Cd含量超标需引起关注.(5)3类海洋经济物种的THQ值皆<1,由大到小顺序为贝类>甲壳类>鱼类,对人身健康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微藻修复稻田污染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微藻是一类在我国陆地、海洋环境中分布广泛、营养丰富、光合利用度高的重要藻类资源,由于其生长速率快、营养成分均衡、细胞脂质含量高的特点以及出色的医疗保健功能,目前被人们大力推广培育.由于微藻在净化稻田内污水、修复稻田生态系统等方面有很大潜力,故研究其在稻田污染的修复应用尤为重要.文章就国内外微藻对于氮、磷等营养成分的利用、吸收和富集重金属、有效降解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以期为微藻在稻田内的大规模培育以及进一步发挥微藻对稻田污染与环境污水的原位修复提供依据与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我国药用海洋生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检测、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药用海洋生物作为传统药物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生物种类繁多,生物活性显著并且在抗肿瘤、抗病毒、抗凝血、镇痛抗菌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治疗上有着突出的成效等优点.近年来,随着人类对海洋生物的不断探索,在其中还发现了许多具有特定生物活性和药用前景的海洋有机物,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极大重视,并将药用海洋生物称作解决人类健康问题的“新希望”.然而,由于现代化工业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对药用海洋生物资源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也阻碍了海洋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威胁着人类健康.鉴于此,该文首先介绍了药用海洋生物发展趋势及重金属污染现状,重点阐述了适用于药用海洋生物中重金属的分析技术与化学脱除技术,以期为海洋药物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控制和海洋药物的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海洋酸化对微藻关键生理过程的调控机制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CO2通过海气界面进入海洋,打破原有海水碳酸盐平衡进而造成海洋酸化(OA).OA会影响海水和海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进而对生活在海洋表层的浮游藻类生理过程产生显著调控作用.海洋微藻作为海洋中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其生理功能与过程的正常进行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OA对海洋微藻光合固碳、钙化过程、固氮作用3个关键生理过程的调控作用和具体机制,总结了OA条件下,环境因素(如太阳辐射、温度、营养元素)对微藻生理过程和生长的影响,以及OA通过改变典型海洋污染物(如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微塑料)的环境行为而对微藻生理过程的调控作用.最后,结合研究现状,对未来需要开展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本文为进一步了解OA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提供了重要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