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癌根治术标本的规范化外科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进展期胃癌规范化诊治流程中,标准根治手术与准确的病理报告之间存在一个易被忽视的关键环节——标本的规范化外科处理,即标本离体到病理医师处理之间由外科医生对标本的解剖、固定、取材和记录的过程。规范这个过程,方能准确反映淋巴结详细的分布和数目,明确胃癌术后的病理分期,制定辅助治疗方案,精准地显示术中淋巴结清扫的范围,保障手术的规范化实施,包括整体清扫原则( en bloc)等,同时为后期相关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迄今,我国尚缺乏完整统一的胃癌根治术后标本外科处理的规范及标准。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牵头,联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胃肠病学专业委员会,由《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组织,召集国内胃癌研究领域的数十位专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我国国情,历经近两年的反复研究讨论和多次修改,制定了本专家共识,具体指导胃癌标本规范化外科处理前的注意事项、基本要求和胃癌标本处理流程,包括离体标本处理时间、胃标本的处理和资料归档以及淋巴结分组取材、分拣及其精拣记录等操作环节,旨在对胃癌进行规范化诊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术后标本的外科处理规范化标准化,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胃癌外科的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胃癌根治术后标本规范化外科处理的现状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胃癌根治术后标本规范化外科处理是胃癌规范化诊疗的重要环节。其能反映标本中淋巴结的准确数目和详细分布,为术后精准、规范的病理报告奠定基础;同时可以评估出术中清扫淋巴结的范围、切缘的安全性、手术是否规范(是否执行 en bloc整块清扫原则)等,是手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也能为后期相关研究提供精准的研究样本,而且还是年轻外科医师临床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胃癌术后标本的外科处理需要规范的内容包括标本处理人员、处理流程、切缘送检、淋巴结分拣、标本剖开后的测量、生物标本的留取、记录数据的保存等。推广胃癌根治术后标本规范化外科处理,可促进广大医疗机构胃癌外科诊疗同质化,进一步推动我国胃癌外科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淋巴结区域分拣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与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淋巴结区域分拣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外科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术的307例患者,根据手术标本淋巴结的处理方式分为分拣组(123例)和未分拣组(184例)。结果:分拣组淋巴结总检出数目、阴性淋巴结检出数目较未分拣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6.74±13.08)枚比(16.80±4.87)枚, t=9.381, P<0.001;(25.65±13.25)枚 比(16.04±4.87)枚, t=8.979, P<0.001];分拣组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目较未分拣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9±2.28)枚 比(0.76±1.34)枚, t=1.589, P=0.113]。分拣组共52例发生转移,其中10例出现跳跃转移现象。分拣组跳跃转移与非跳跃转移患者的肿瘤位置、TNM分期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淋巴结区域分拣提高了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标本总淋巴结、阴性淋巴结、阳性淋巴结的检出数目,保证了分期的准确性,明确了阳性淋巴结位置以及跳跃转移情况,为结直肠癌预后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胃癌术中纳米碳分区示踪对提高淋巴结分拣数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术中纳米碳示踪有助于胃癌淋巴结清扫并可以增加淋巴结检出数目,但传统纳米碳示踪方法示踪范围较小,区分能力有限。本研究探讨纳米碳分区示踪在胃癌淋巴结分拣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海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行D 2根治切除并在术中进行纳米碳示踪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排除术后病理分期为T 1~2、Borrmann Ⅳ型胃癌、远处转移、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以及临床病理资料不全者。共18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13例,海南省肿瘤医院68例),根据不同纳米碳示踪法,分为分区示踪组(89例)和传统示踪组(92例)。传统示踪组在肿瘤边缘正常浆膜0.5 cm处取上、下、左、右4个注射点行浆膜下注射纳米碳0.1~0.3 ml;分区示踪组在其基础上,同时在幽门上胃右动脉入胃第一分支处、幽门下胃网膜右动脉入胃第一分支处、胃小弯胃左动脉入胃第一分支处和胃大弯胃网膜左动脉入胃第一分支处浆膜下各注射纳米碳0.1~0.3 ml。观察分区示踪法对各部位淋巴管和各组淋巴结的显示情况,比较两组黑染淋巴结数、淋巴结黑染率、检出淋巴结总数、阳性淋巴结总数、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度。 结果:分区示踪组与传统示踪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分区示踪组黑染淋巴结数为多于传统示踪组[中位数:25.0枚比13.5枚, Z=-7.158, P<0.001];淋巴结黑染率为高于传统示踪组[(70.8±12.0)%比(47.1±15.7)%, t=11.399, P<0.001]。分区示踪组检出淋巴结总数和阴性淋巴结总数均高于传统示踪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总数:(37.5±11.5)枚比(29.6±11.8)枚, t=4.581, P<0.001;阴性淋巴结总数:(31.3±12.5)枚比(24.9±11.1)枚, t=3.621, P<0.001]。分区示踪组与传统示踪组的阳性淋巴结总数[中位数:4.0枚比3.0枚, Z=-1.485, P=0.137]、淋巴结转移率[78.7%(70/89)比72.8%(67/92),χ 2=0.834, P=0.361]和淋巴结转移度[中位数:11%比10%, Z=-0.483, P=0.629]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纳米碳分区示踪法较传统示踪法可通过提高淋巴结黑染率,增加淋巴结检出数目,提高胃癌分期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外淋巴结分拣技术在胃癌手术标本处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回顾性分析86例胃癌患者D 2根治术后体外淋巴结分拣的临床资料,淋巴结分拣工作主要可以提高第4sb、4d、6、7、8、9组淋巴结的检出率。术后标本淋巴结的详细分布及检出数目能够反映术中的淋巴结清扫情况和明确病理分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胃癌精细淋巴结分拣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研究胃癌根治术外科医生进行淋巴结精细分拣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胃癌根治术的2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成淋巴结精细分拣组和整块送检组,比较两组在淋巴结检出数量、阳性淋巴结数量、阴性淋巴结数量、阳性淋巴结比例等有无差异,并按pT分期、pN分期、pTNM分期进行亚组分析,比较淋巴结精细分拣组和整块送检组在不同亚组获取的淋巴结总数、阳性淋巴结数量有无差异.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胃切除范围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精细分拣组检出的淋巴结数目显著多于整块送检组(P<0.05),淋巴结精细分拣组阳性淋巴结比例显著低于整块送检组(P<0.05),pT分期、pN分期、pTNM分期相同时,淋巴结精细分拣组检出的淋巴结数目均显著超过整块送检组(P<0.05).结论 外科医生进行胃癌标本的淋巴结精细分拣能显著增加获取的淋巴结数量,提高胃癌分期的准确性,更精准地指导术后的治疗和随访,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多功能淋巴结分拣操作台在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结分拣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评价多功能淋巴结分拣操作台在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结分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行胃癌D2根治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多功能操作台进行分拣,对照组则使用普通操作台进行淋巴结分拣,对比两组完成分拣工作需要的时间和淋巴结的检出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 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淋巴结分拣所需的时间(远端胃,25.3?min;全胃,35.6?min)明显低于对照组(远端胃,35.6?min;全胃,42.8?min),两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观察组的平均淋巴结检出数目(53.3枚)也高于对照组(46.4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功能淋巴结分拣操作台应用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结分拣工作可缩短分拣所需时间,在检出的淋巴结数目上也有所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重视胃癌微创手术的规范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微创手术的规范化对于提高微创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非常重要.在胃癌微创手术规范化实践中,术前规范诊断是前提,需扬长避短综合运用多种诊断策略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术中规范操作是核心,规范操作应遵循有循证医学证据基础的专家共识或指南;术后规范管理是关键,淋巴结规范分拣、并发症和随访等数据准确记录及胃癌专病数据库为手术质量评价提供了客观信息.建立微创手术培训体系和完善相关准入制度有利于胃癌微创手术的规范化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加强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手术的质量控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第5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手术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范围做了较大修订,《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癌诊疗指南(2018.V1)》也就相关内容进行修订.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淋巴结清扫范围,由手术医师在离体标本按照淋巴结分组进行淋巴结分拣,病理报告中按照不同分组分别报告检出淋巴结数目及转移数目,是保障胃癌根治手术质量的关键.标准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是影响术后病理学分期准确性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分拣淋巴结数目>30枚才能满足分期、避免分期偏移.外科医师的经验、培训及手术量是决定手术质量的决定因素.胃癌治疗中心化以及医院内专业化是全面提高胃癌根治手术质量的捷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腔镜远端胆管癌根治术中的腹腔淋巴结清扫
编辑人员丨2023/8/6
淋巴结转移是远端胆管癌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随着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用于远端胆管癌根治术中,探讨腹腔镜远端胆管癌根治术中淋巴清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系统已于2018年1月在全世界推广应用,为远端胆管癌淋巴结清扫提供了新的推荐意见.笔者就腹腔镜远端胆管癌淋巴结清扫中区域淋巴结获取数目和阳性淋巴结数目的临床意义、淋巴结清扫中“en-block”流程、膜解剖指导下的淋巴结清扫、淋巴结清扫过程中的经验技巧、外科医师术后参与淋巴结分拣及远端胆管癌术后辅助治疗进行深入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