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开灵滴丸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及对血清EGF IL-1β VCAM-1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清开灵滴丸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及对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白介素-1β(IL-1β)、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接诊的120例慢性咽炎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通过简单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地塞米松磷酸钠+庆大霉素雾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开灵滴丸治疗,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和EGF、IL-1β、VCAM-1变化,并比较不良反应和3个月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55%(58/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1%(46/58)(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TNF-α、CPR、IL-6均明显比对照组低[(94.52±13.89)ng/L vs(21.37±17.43)ng/L,(13.42±1.68)mg/L vs(22.30±2.93)mg/L,(110.27±14.19)ng/L vs(158.33±19.34)ng/L](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1β 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血清EGF、VCAM-1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IL-1β明显低于对照组,EGF、VCAM-1明显比对照组高[(82.37±8.90)pg/mL vs(114.06±12.17)pg/mL,(4.42±0.72)μg/L vs(3.37±0.68)μg/L,(8.19±1.40)ng/mL vs(5.68±1.06)ng/mL](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9.68%(6/62)和8.62%(5/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随访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患者中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5.26%(2/38),对照组有7例复发,复发率为25.00%(7/28),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咽炎患者中使用清开灵滴丸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疾病恢复,短期内复发率低,其内在机制可能和调节血清EGF、IL-1β、VCAM-1的表达相关,且安全性高,值得应用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清开灵滴丸质量控制方法的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优化并完善清开灵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清开灵滴丸中的黄芩苷进行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清开灵滴丸中金银花及其所含绿原酸、栀子所含栀子苷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检测器同时测定清开灵滴丸中胆酸和猪去氧胆酸的含量,色谱柱为Phenomenex Gemini 110 C18 (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甲酸(68∶ 17∶ 15),流速为1.0 mL·min-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开灵滴丸中栀子苷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Eclipse XDB-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10∶ 90),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8 nm.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开灵滴丸中黄芩苷的含量,色谱柱为同栀子苷含量测定;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7∶53∶0.2),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5 nm.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重现性好.猪去氧胆酸、胆酸、栀子苷和黄芩苷进样量分别在0.505 0~6.312 μg、0.515 ~6.440 μg、0.029 12 ~0.582 4μg和0.109 2~1.092 μg内与峰面积(或峰面积对数)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5%、101.6%、98.61%和99.77%,RSD分别为1.7%、1.5%、1.42%和0.79%.结论 提高后的质量标准分析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且毒性较小,能更全面有效控制清开灵滴丸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经典名方及中成药治疗慢性咽炎疗效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运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经典名方及中成药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20年10月份的中成药及经典名方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随机平行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标准筛选并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iew Manger 5.3软件进行纳入研究筛选流程图的制作以及质量评价,运用Stata14.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7项RCT研究,涉及7个经典名方,9个中成药,共3 924个病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方面,麦门冬汤>新癀片>十味龙胆花颗粒>补中益气汤>金莲清热泡腾片>黄连阿胶汤>金嗓利咽丸>口炎清颗粒>半夏散及汤>养阴清肺汤>清开灵滴丸>会厌逐瘀汤>一清胶囊>双黄连>猪肤汤>蓝芩口服液;咽痛、咽养改善情况方面,口炎清颗粒>会厌逐瘀汤;干咳改善情况方面,会厌逐瘀汤>口炎清颗粒;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清开灵滴丸>蓝芩口服液>金莲清热泡腾片;复发率方面,猪肤汤>会厌逐瘀汤>双黄连>清开灵滴丸.结论 经典名方及中成药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低,可明显改善慢性咽炎患者咽痛、咽痒、干咳等症状,其中麦门冬汤在慢性咽炎的治疗上有巨大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