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转录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探究清眩润目饮治疗干眼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转录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探究清眩润目饮(QRY)治疗干眼(DE)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干眼动物模型对QRY的药效和关键靶点进行实验验证.方法:运用RNA高通量测序(RNA-seq)技术检测干眼小鼠与正常小鼠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数据库筛选QRY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将二者重叠获取关键靶点后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药物-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并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自动物实验开始每7 d对小鼠行Schirmer Ⅰ试验(S Ⅰ t)、泪膜破裂时间检测(BUT)、角膜荧光染色试验(FL)检查;HE染色观察小鼠角膜组织病理变化;ELISA、Western blot、qRT-PCR验证小鼠角膜组织中核心靶点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获得DEGs共2 234个、QRY有效成分233个及相关靶点457个,获得关键靶点64个,GO与KEGG分析结果提示QRY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通过PPI网络筛选出白介素-6(IL-6)等19个核心靶点;QRY组的S Ⅰ t、BUT、FL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有差异(均P<0.05);HE染色结果示模型组角膜上皮细胞分层紊乱且角膜形态发生改变,QRY组可以改善角膜粗糙及分层紊乱的情况,形态接近空白组;ELISA、Western blot、qRT-PCR 结果示 QRY 组的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蛋白和mRNA表达对比模型组都呈现出下降趋势.结论:清眩润目饮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联合发挥作用,利用槲皮素等主要成分对IL-6、IL-1 β、TNF等靶点进行调控,从而抑制AGE-RAGE/TNF/IL-17等信号通路以实现对干眼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清眩润目饮对干眼模型鼠眼表炎性因子IFN-γ、IL-17、MMP3、MMP9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对雌性C57BL/6J小鼠进行干眼造模,给予中药清眩润目饮治疗,观察其对眼表炎性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7(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雌性C57BL/6J 小鼠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中药组)、D组(玻璃酸钠组),每组20只.B、C、D组进行干眼造模,C组给予18 mg/(kg·d)的中药灌胃处理,每天2次;D组给予0.1%玻璃酸钠滴眼液,每天2次.实验结束后取小鼠的泪腺、角膜,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FN-γ、IL-17、MMP3、MMP9水平.结果 在小鼠泪腺组织中,与B组比较,C组IFN-γ及IL-17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MMP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B组比较,D组IFN-γ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在小鼠角膜组织中,在小鼠角膜组织中,与B组比较,C组MMP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B组比较,D组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清眩润目饮能够有效下调干眼模型鼠眼表炎性因子IFN-γ、1L-17、MMP3、MMP9水平,减轻干眼眼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清眩润目饮颗粒治疗糖尿病干眼患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探讨清眩润目饮颗粒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糖尿病干眼患者临床疗效及眼表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糖尿病干眼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眩润目饮颗粒制剂口服.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干眼评分、泪膜破裂时间、泪液中的炎性因子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入组90例,其中试验组44例,对照组46例.试验组因患者中途退出脱落2例,对照组因患者中途退出原因脱落3例,最终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42和43例.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12%和8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干眼症评分分别为6.15±1.58和3.06±0.51,泪膜破裂时间(BUT)评分分别为7.18±1.68和8.06±2.01,基础泪液分泌量(SIT)评分分别为7.18±1.68和8.06±2.01,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干眼症评分分别为4.67±1.26和1.23±0.36,BUT评分分别为8.69±2.06 和 10.23±2.66;SIT 评分分别为 8.09±1.35 和 10.23±1.96.试验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5例/43例),试验组患者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0%(5例/4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眩润目饮可以辅助改善糖尿病干眼患者的干眼不适症状,并且相对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清眩润目饮治疗兔蒸发过强型干眼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清眩润目饮对蒸发过强型干眼模型兔的作用机制和疗效.方法:将25只雄性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高剂量清眩润目饮组、低剂量清眩润目饮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改良睑板腺口灼烧法制备兔蒸发过强型干眼模型;造模后,高、低剂量组每天分别予27. 2mg/kg、6. 8mg/kg的清眩润目饮灌胃,模型组每天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1滴,1 次/d点双眼,各组连续给药28d.各组分别在实验前第14d、实验前第7d、造模后当天、造模后第7d、造模后第 14d,对全部实验兔行 Schirmer Ⅰ试验(SchirmerⅠ test,SⅠt)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测定.造模后15d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动物,制备兔角结膜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兔角膜组织形态变化;采用 ELISA 法检测兔角结膜中TNF-α、IL-1、IL-6的浓度含量.结果:(1)BUT、SⅠt:造模后7d,西药组、高、低剂量清眩润目饮组的BUT、SⅠt较造模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P<0. 05) ;西药组、高、低剂量清眩润目饮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2) TNF-α、IL-1、IL-6:ELISA法检测显示,模型组兔角结膜中的TNF-α、IL-1、IL-6浓度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西药组和高、低剂量组兔角结膜中的TNF-α、IL-1、IL-6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 ,且高剂量组作用优于西药组. (3)病理组织学检查:造模后14d,空白对照组角膜上皮分层好,基底部细胞排列呈柱状,靠近角膜上皮呈鳞状改变,结膜可见完整的上皮层和结膜下组织层,杯状细胞排列紧密;模型组角膜上皮层细胞数减少甚至剥脱缺失,基质层分层紊乱,结膜上皮细胞层不规则脱失,杯状细胞大量减少;西药组、高剂量组兔角膜形态接近正常组,结膜杯状细胞数量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清眩润目饮可以通过下调蒸发过强型干眼兔角膜和结膜中TNF-α、IL-1、IL-6的表达而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眼表症状,增加泪液分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清眩润目饮对蒸发过强型干眼模型鼠角结膜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清眩润目饮对蒸发过强型干眼模型鼠角、结膜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清眩润目饮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2组采用纤维电针改良的灼烧器直接灼烧模型鼠睑板腺开口造模;清眩润目饮组予中药清眩润目饮灌胃qd,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qd,连续灌胃28 d.各组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即刻、造模后4w行角膜荧光素染色(CFS)、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量检查(SIT).造模后28 d处死动物,并进行角、结膜炎性因子水平及相关蛋白含量测定及用光镜观察角、结膜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1) CFS、BUT、SIT:造模后4w,清眩润目饮组的CFS评分、BUT、SIT均优于模型组(P<0.05),且结果与同期空白对照组接近(P>0.05).(2)各组大鼠结膜组织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表达量比较:模型组大鼠IL-1β、IL-6、TNF-α较空白对照组大鼠数值明显升高(P<0.01);清眩润目饮组较模型组IL-1β、IL-6、TNF-α降低(P<0.01);清眩润目饮组较空白对照组,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3)各组大鼠结膜组织TLR4和MYD88蛋白表达量比较:模型组大鼠TLR4、MyD88蛋白较空白对照组大鼠数值明显升高(P<0.01);清眩润目饮组较模型组降低(P<0.01).(4)病理组织学检查:空白对照组实验鼠角、结膜组织内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清眩润目饮组实验鼠角、结膜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的表达,中药清眩润目饮组角、结膜炎性细胞表达明显弱于模型组.结论 清眩润目饮可以减轻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蒸发过强型干眼角、结膜的炎性反应,降低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的含量,影响TLR4、MyD88蛋白质在角、结膜中的表达,其对干眼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此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杨倩基于浊毒理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杨倩教授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与情志不疏或饮食不节密切相关,肝郁脾虚为病之本,浊毒内蕴为病之标,其发病部位在大肠,涉及脾胃、肝胆、肺肾等多个脏腑,治宜疏肝健脾、化解浊毒,临证采用疏肝理脾化浊方加减治疗,大便秘结者,加用麻子仁、枳实等润肠通便、行滞通闭;大便溏泄、黏滞不爽者,重用茯苓,加仙鹤草、薏苡仁等清热祛湿、健脾补虚;若口干、心烦、肛门灼热等,加栀子、石膏、知母等清热滋阴、宁心补津;若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者,加酒萸肉、黄精等滋肾填精、补气养血.杨倩教授主张“一病一方”,辨证要精细,用药需灵活,不可固守验方而一成不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姚靖运用养阴清热法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型干眼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姚靖教授指出肺、脾两脏功能失调是导致睑板腺功能障碍型(MGD)干眼发病的主要病因,由此创立"养阴清热法"用于治疗MGD干眼.养阴清热法以养阴润肺生津、清热健脾祛湿为主要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包括清眩润目饮内服及外用熏目、针刺治疗、太阳穴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养阴清热法能够有效改善MGD干眼患者眼部症状及全身症候.本文将从病因病机、方药组成、针刺治疗、验案举隅等方面对姚靖教授采用养阴清热法的中医理论内涵及临床应用进行介绍,以期能够指导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数据挖掘中药治疗干眼的文献计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分析中药治疗干眼的研究趋势和用药特点,为进一步开展干眼的治疗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中药治疗干眼的临床研究文献.由2位医师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全文阅读,提取文献的时间、期刊源分布、中药方剂、单味中药、中药方剂应用方式等关键信息.采用Endnote X 9.0去除重复文献,应用Excel 2017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频数统计.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最终纳入文献368篇.共涉及中药方剂162个,给药方式9种;中药238味;被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录并发表与中药治疗干眼相关文献的期刊共134种.(2)时间分布:发文量排在前5位的年份分别为2020年(59篇,16.03%)、2017年(49篇,13.32%)、2018年(45篇,12.23%)、2015年(39篇,10.60%)、2016年(37篇,10.05%).(3)方剂应用频次:使用频次≥4次的方剂共20个,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杞菊地黄汤(29次,7.88%)、逍遥散(10次,2.72%)、除风益损汤(9次,2.45%)、清眩润目饮(9次,2.45%)、桑白皮汤(9次,2.45%).(4)方剂给药方式频次:给药方式频次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口服(269次,73.10%)、熏蒸法(56次,15.22%)、口服+熏蒸法(22次,5.98%)、离子导入法(12次,3.26%)、口服+热敷法(3次,0.82%).(5)中药使用频次:使用频次≥50次的中药共19味,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菊花(213次,57.88%)、枸杞子(195次,52.99%)、麦冬(190次,51.63%)、甘草(149次,40.49%)、生地黄(146次,39.67%).(6)期刊源分布:期刊发文量排名前5位的是《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3篇,6.25%)、《新中医》(17篇,4.62%)、《光明中医》(15篇,4.08%)、《实用中医药杂志》(12篇,3.26%)、《四川中医》(12篇,3.26%).结论 中药治疗干眼发表的文献数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中药治疗干眼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