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压氧联合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9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联合组采用高压氧联合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在术后7、14、90、180 d对患者进行住院或门诊随访。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定,并计算临床优良率。采用简化马克吉尔疼痛问卷(SF-MPQ)评估患者不适程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0的表达水平。应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水平。记录2组患者术后咀嚼肌无力、面部感觉减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VAS、SF-MPQ评分均明显降低( P<0.01);联合组治疗后7 d和180 d VAS、SF-MPQ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联合组治疗后14 d和180 d临床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7、14、90 d咀嚼肌无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联合组患者在治疗后14、90 d面部感觉减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IL-4、IL-10和NSE水平明显降低( P<0.01);联合组患者治疗7 d后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4、IL-10和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高压氧联合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起效快、维持时间长,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及不适程度,并能降低患者面部感觉减退程度和咀嚼肌无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人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人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48例采取经皮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并作为对照组,另48例采取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并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疗效。比较两组在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3年和5年的疼痛和手术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评分。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疼痛缓解评分、手术并发症严重程度评分及总体疗效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年、3年和5年,观察组和对照组疼痛严重程度分别是[(0.55±0.39)分和(0.94±0.61)分, t=7.572, P=0.011],[(0.81±0.61)分和(1.19±0.83)分, t=7.513, P=0.012]和[(1.13±0.65)分和(1.55±0.91)分, t=7.837, P=0.010]分;手术并发症严重程度分别是[(0.39±0.28)分和(0.67±0.49)分, t=7.290, P=0.014],[(0.65±0.37)分和(0.94±0.55)分, t=7.353, P=0.013]和[(0.80±0.35)分和(1.13±0.64)分, t=7.475, P=0.012]分;总体疗效为两类疼痛和手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评分,分别是[(0.72±0.35)分和(1.33±0.56)分, t=7.701, P=0.009]分,[(1.21±0.49)分和(1.78±0.70)分, t=7.580, P=0.011]分和[(1.46±0.55)分和(2.24±1.03)分, t=8.026, P=0.007]分;观察组上述三项评分在1年,3年和5年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对于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确切、疼痛缓解持续时间长、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颌下-卵圆孔入路穿刺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经颌下-卵圆孔入路穿刺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第Ⅲ支病变导致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三叉神经第Ⅲ支病变导致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0例,采用经颌下-卵圆孔入路20例,采用Hartel前入路20例.两组均在三维CT定位下穿刺卵圆孔,定位成功后,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结果 两组术后各有1例治疗无效,有效率均为95%,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和其他神经损伤.两组手术时间大致相同(P>0.05).术后6个月随访,疼痛缓解效果相同(P>0.05).结论 三维CT定位下,经颌下-卵圆孔入路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第Ⅲ支病变导致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且可弥补Hartel前入路方法的局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T引导下三叉神经周围支射频热凝术联合阿霉素介入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三叉神经周围支射频热凝联合阿霉素介入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应用CT引导下三叉神经周围支射频术联合阿霉素介入治疗的10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疼痛强度: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以VAS评分降低作为疗效评价标准:优,降低≥75%;良,降低50%~74%;差,降低<50%.结果 103例中,疗效优97例,良3例,差3例;优良率为97%.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三叉神经周围支射频术联合阿霉素介入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止痛效果好,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圆孔外口穿刺路径射频热凝治疗上颌神经痛的 临床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X线引导下经典和改良圆孔外口穿刺行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上颌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间我科室收治的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病人,采用入院顺序单双号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采用侧方入路经下颌骨髁突冠突间切迹上穿刺圆孔外口,行上颌神经温控射频热凝术.B组采用改良侧方入路,经下颌骨冠突与上颌骨之间穿刺圆孔外口,行上颌神经温控射频热凝术.观察病人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中期疗效及复发率进行随访.结果:80例病人治疗后疼痛均明显缓解,与治疗前比较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明显下降(P<0.01),两组病人术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有两例穿刺不成功,改为B组方法穿刺后成功.B组病人均顺利穿刺成功.结论:侧方入路经下颌骨冠突与上颌骨之间穿刺圆孔外口是一条可行的穿刺入路,是侧方入路经下颌骨髁突冠突间切迹上穿刺圆孔外口的改良和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D打印导板辅助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第2支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3D打印导板辅助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第2支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2例采用射频温控热凝治疗的原发性第2支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临床随访研究,其中32例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穿刺(导板组),20例采用常规经翼腭窝穿刺(常规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穿刺操作时间、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术后即刻疼痛程度(VAS),采用巴曼神经学研究所分级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情况.随访时间为1年,观察疗效.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疼痛均明显缓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板组患者的穿刺操作时间、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BNI分级标准,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导板辅助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第2支三叉神经痛,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导航辅助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15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是突发、短暂、严重、反复发作的疼痛.PTN 患者多生活在恐惧和不可预知的痛苦中,这严重影响 了他 们的 生 活 质 量[1].2015 年专家 共 识[2]指 出 PTN 外 科 手 术 方 式 有 多种,包括经皮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经皮穿刺 Meckel's 球 囊 压 迫 术 (PBC)、Meckel's囊 甘 油 注 射、伽 马 刀 治 疗 及 显 微 血 管 减 压 手 术(MVD).Tatli[3]等回顾 多 篇 文 献 后 认 为,PBC 与MVD 的疗效相近、优于其 他 方法.现将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从 2018 年 01 月到 2018 年 09月收治的 15 例行导航辅助 PBC 治疗 PTN 的病例,总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立体定向射频温控热凝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立体定向射频温控热凝术(PRF)与微血管减压术(MVD)在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效果对比.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患者,实验组患者实施立体PRF,对照组患者实施MVD,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两组患者术后24h、48h及72h疼痛度进行比对,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最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对比其疾病复发率.结果:(1)术后24h和48h实验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72h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对照组的显效率高于实验组;(3)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4)远期随访显示两组疾病复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PRF和MVD治疗三叉神经痛均安全有效,其中PRF治疗创伤小、术后疼痛度低、并发症少,推荐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可选择PRF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致视力丧失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皮穿刺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面肌抽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