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左心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对心肌灌注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STEMI患者108例,分为溶栓后早期PCI组(65例)和直接PCI(pPCI)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PCI术后1 d及出院前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应用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估PCI术后1 d及出院前心肌灌注情况。结果:溶栓后早期PCI组及pPCI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溶栓后早期PCI组及pPCI组患者出院前与PCI术后1 d相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溶栓后早期PCI组与pPCI组相比出院前及PCI术后1 d LVEF差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PCI术后1 d相比溶栓后早期PCI组及pPCI组出院前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升高(均 P<0.05)。溶栓后早期PCI组与pPCI组相比出院前与PCI后1 d LVGLS差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溶栓后早期PCI组与pPCI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房容积(LAV)、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血流速度比值(E/A)、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的平均值(Em)及E/Em在PCI术后1 d及出院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MCE显示,与PCI术后1 d相比,溶栓后早期PCI组与pPCI组在出院前MCE评分指数明显减低(均 P<0.001)。与PCI后1 d相比,溶栓后早期PCI组在出院前心肌灌注正常(nMVP)比例升高,心肌灌注延迟(dMVP)及心肌微循环障碍(MVO)比例降低(均 P<0.05)。与PCI后1 d相比,pPCI组出院前nMVP比例升高,dMVP比例降低(均 P<0.05),MVO比例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急性STEMI患者采用溶栓后早期PCI和直接PCI均可以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心肌灌注,溶栓后早期PCI在改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心肌灌注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再灌注策略的选择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再灌注治疗的策略选择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河北省49家医院在2016年1月至12月经急诊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救治资料及3年随访结局。入选发病12 h内经静脉溶栓治疗(ITT)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EMI患者。对比ITT组与PPCI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首诊至再灌注开始时间(ITT患者记为FMC2N,PPCI患者记为FMC2B)、血管再通率、住院病死率、1年病死率及3年病死率;并分析不同再灌注开始时间(FMC2N≤30 min、FMC2N>30 min、FMC2B≤120 min、FMC2B>120 min)ITT与PPCI的疗效及预后。结果:最终选择1 371例经ITT或PPCI治疗的STEMI患者,其中ITT组300例,PPCI组1 071例;实际随访1 055例(ITT组205例,PPCI组850例),随访率为79.4%。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既往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TT组首诊至再灌注开始时间短于PPCI组〔min:63(38,95)比95(60,150), U=-9.286, P=0.000〕,但均明显长于指南标准时间。与ITT组相比,PPCI组血管再通率较高〔95.5%(1 023/1 071)比88.3%(265/300), P<0.01〕,住院病死率较低〔2.1%(22/1 071)比6.7%(20/300), P<0.01〕,而1年病死率及3年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3%(45/850)比4.4%(9/205),9.5%(81/850)比9.3%(19/205),均 P>0.05〕。在不同再灌注开始时间ITT组和PPCI组中,FMC2N>30 min组血管再通率最低,住院病死率最高。两两比较显示,FMC2B≤120 min组、FMC2B>120 min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FMC2N>30 min组〔95.5%(654/685)、95.6%(369/386)比88.0%(220/250),均 P<0.008〕,住院病死率显著低于FMC2N>30 min组〔2.0%(14/685)、2.1%(8/386)比7.6%(19/250),均 P<0.008〕,而4组间1年病死率( χ2=2.507、 P=0.443)及3年病死率( χ2=2.204、 P=0.5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发病12 h内的STEMI患者应及早行再灌注治疗;与ITT相比,PPCI梗死动脉开通率高,住院病死率低,对1年、3年病死率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及风险评分系统预测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3
背景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风险大,指南指出准确的早期危险分层对STEMI患者PCI术后MACEs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风险评分系统包括年龄、血肌酐和射血分数(ACEF)评分、心肌梗死溶栓(TIMI)评分、Zwolle评分、首次心肌梗死血管成形术(PAMI)评分、使用控制阿昔单抗和装置的研究以降低晚期血管成形术并发症(CADILLAC),然而哪种风险评分系统更适用于预测STEMI患者PCI治疗远期预后尚无定论.目的 分析我国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Es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比较我国目前常用的ACEF、TIMI、Zwolle、PAMI、CADILLAC五种风险评分系统对其远期MACEs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16 年 6 月—2020 年 6 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成功完成首次PCI术的 687 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与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入组后均采用ACEF、TIMI、Zwolle、PAMI、CADILLAC风险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出院后通过电话及门诊复查方式随访患者,每年随访 1 次,随访时间截至 2023 年 8 月,主要记录随访期间患者MACEs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Es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不同风险评分系统诊断MACE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风险评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687例STEMI患者接受了PCI术,随访过程中 44 例患者因基本资料数据缺失过多被剔除,最终纳入 643 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 37(25,49)个月.至随访结束共有 134 例发生MACEs,发生率为 20.8%.MACEs组和非MACEs组年龄、住院时间、Killip分级、脑利钠肽前体、纤维蛋白原、贫血、左心室射血分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瓣膜返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延长(OR=1.071,95%CI=1.012~1.134,P=0.018)、血肌酐升高(OR=1.018,95%CI=1.006~1.030,P=0.003)、纤维蛋白原升高(OR=1.226,95%CI=1.066~1.409,P=0.004)为患者发生MACEs的危险因素,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OR=0.980,95%CI=0.960~1.000,P=0.045)、瓣膜轻度返流(OR=0.377,95%CI=0.151~0.938,P=0.036)和中度返流(OR=0.164,95%CI=0.051~0.522,P=0.002)为患者发生MACEs的保护因素.MACEs组的ACEF、TIMI、Zwolle、PAMI、CADILLAC风险评分系统得分均高于非MACEs组(P<0.05).绘制 5种风险评分系统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发生MACEs的ROC曲线,5 种风险评分系统对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Es的预测价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时间、血肌酐水平、纤维蛋白原、左心室射血分数、瓣膜返流状态是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发生MACEs的影响因素.ACEF、TIMI、Zwolle、PAMI、CADILLAC五种风险评分系统均能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Es的发生,但从区分度和灵敏度方面考虑推荐使用CADILLAC评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下期要目预告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基于VBM分析经前期焦虑障碍前扣带回皮层灰质结构的改变;CT"李琦岛征"联合血清 TGF-β1 、ICAM-1 、NLR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Dyke-Davidoff-Masson 综合征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锥形束 CT 与多层螺旋CT对听骨链病变显示能力的比较分析;原发性肺淋巴瘤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CT表现;胸膜凹陷征预测结节型肺癌脏层胸膜侵犯价值;不同病理级别囊腔型肺腺癌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8 例影像表现并 2 例动态分析;校正血流储备分数值对心肌桥导致心肌功能改变的诊断价值;基于CT血管成像对症状性股浅动脉闭塞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因素研究;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肾体积减少的流体力学研究;基于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所构动态对比增强MRI 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乳腺癌 HER-2 表达的研究;基于门脉期CT影像组学列线图早期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胆囊少见肿瘤的MRI 表现及文献复习;MR 扩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对比增强MRI评价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价值;基于 MRI 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疗效预测研究;原发性肝脏透明细胞癌的CT及MRI影像表现;CT术前评估在卵巢癌多学科联合会诊中的作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隐匿性 Lis-franc韧带损伤的MRI表现;基于影像学探讨股骨头坏死塌陷与坐骨股骨撞击相关关系;强直性脊柱炎 MRI 信号强度增高椎间盘的相关研究;CT在股骨头坏死手术指导及效果评估中的应用观察;强直性脊柱炎全脊柱低剂量CT和MRI征象分析;通气控制高分辨率CT 诊断毛细支气管炎小气道病变的价值;"混凝土"式子宫动脉栓塞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治疗中的价值;留置pigtail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腔静脉滤器内血栓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肺空洞性病变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研究;载药微球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续贯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认知护理干预对儿童MRI 检查图像质量的影响;基于 Murray 定律的布-加综合征血管风险评估研究;基于IDEAL技术抑制钴铬合金口腔修复体 MRI 伪影;儿童腹部自由呼吸下的三维增强T1 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激发序列图像质量优化;第 3 代双源CT自动管电压技术联合高级模拟迭代重建算法在支气管动脉成像的应用研究;3 代双源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70 kV 下阶梯低流速注射方案的可行性;脑微出血影像及临床研究进展;钇 90 经动脉放射栓塞在肝癌中的应用价值;基于 CT 影像组学在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面肌痉挛患者脑结构及功能MRI研究进展;新形势下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本科生脑血管疾病介入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联合早期PCI在STE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探究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联合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2 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1 例.对照组患者予以PCI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PCI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与心肌灌注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1)]水平、ST段回落情况[ST段回落指数(STR)]及近期出血时间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TIMI心肌灌注分级高于对照组(P<0.05),无复流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LVEF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LVEDV 及LVESV、TNF-α、IL-6 及ICAM-1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T段完全回落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联合早期PCI能降低无复流率,提高TIMI心肌灌注分级与心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瑞替普酶溶栓后转运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出血风险.方法 选择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瑞替普酶组为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由其他海岛医院经瑞替普酶溶栓后转运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28例患者,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未溶栓转运行急诊PCI的26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和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1月通过心脏彩超检测各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值(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 瑞替普酶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82.14%)显著高于对照组(11.54%,),瑞替普酶组的LVEF值高于对照组,而LVEDD值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组(21.43%)的术后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19.23%)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后早期PCI能有效开通血管,减少转运途中时间延误造成心肌损伤及心梗后并发症,且出血风险小,适用于交通不便地区及首次医疗接触(FMC)至PCI治疗时间大于120分钟的医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电图改变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电图改变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的9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前与手术后1h心电图检查结果,将ST段回落<50%的36例患者设为回落不良组,剩余T段回落≥50%62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之前和手术之后12h心肌梗死溶栓试验治疗(TIMI)血流分级,比较术后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Em)及二尖瓣环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Am),计算Em/Am,对比术后3个月6min步行试验.结果:手术前两组心肌梗死患者TIMI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12h对照组心肌梗死患者TIMI血流分级显著优于回落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落不良组心肌梗死患者术后6个月LVD显著高于对照组,回落不良组心肌梗死患者术后6个月LVEF、Em/Am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落不良组心肌梗死患者术后3个月6min步行试验步行距离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指标是反应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功能恢复状况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和氧化应激反应及心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氧化应激反应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6月在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85例(介入组)与静脉溶栓治疗84例(对照组).观察2组在治疗后半个月及6个月肌钙蛋白Ⅰ(cTnⅠ)、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LVEF及症状体征等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6个月,介入组NT-proBNP、LVEF、症状体征改善评分优于对照组[(227.2±52.5)ng/L vs (443.3±59.2) ng/L、(44.7±6.2)% vs (38.2±5.3)%、(5.7±1.4)分vs (10.4±2.7)分,P=0.000].治疗后半个月,介入组cTn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15±0.29)μg/L vs (2.41±0.36) μg/L,P=0.000],2组SOD、GSH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2组SOD、GSH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介入组的半年再住院率为23.53%,总体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再住院率高达46.43%,总体有效率仅为71.43%,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利于降低体内氧化应激反应,逆转左心室重构,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减少再住院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冠状动脉血流持续减少或中断,所导致的心肌细胞缺血坏死.AMI做为冠心病中的急危重症,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早期、快速地再灌注治疗是改善AMI患者预后的关键,包括药物溶栓、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随着介入技术不断的进步、临床经验的积累,药物支架的改进,介入治疗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措施.回顾国内外大量临床试验可以发现,对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获益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PCI术后继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继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早期行PCI的117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4小时内是否继发IRI将其分为IRI组(48例)和非IRI组(69例),对比两组患者各检测指标.结果 IRI组患者平均年龄、吸烟者占比、高血压患者占比、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reatine kinase-MB,CK-MB)、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高敏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e troponin T,hs-cTNT)、乳酸脱氢酶1(lactate dehydrogenase-1,LDH-1)、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冠状动脉狭窄率均显著高于非IRI组(P<0.05),IRI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均显著低于非IRI组(P<0.05).BNP、CK、CK-MB、hs-cTNT、TC、TG、LDL、冠状动脉狭窄率均是STEMI患者早期PCI术后继发IR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N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其余依次为冠状动脉狭窄率、CK-MB、CK、hs-cTNT、TC、TG、LDL.结论 BNP、CK、CK-MB、hs-cTNT、TC、TG、LDL、冠状动脉狭窄率是STEMI患者早期PCI术后继发IRI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