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可地尔与rh-proUK联合PCI术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经靶向导管注入尼可地尔与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效果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成功进行PCI术的237例CTO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将经靶向导管注入尼可地尔联合PCI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尼可地尔组(n=78),将经靶向导管注入rh-proUK联合PCI术治疗的患者纳入rh-proUK组(n=78),将经靶向导管注入尼可地尔与rh-proUK联合PCI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联合组(n=81).比较3组微循环指标[靶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校正TIMI血流帧数(cTFC)]、心肌损伤指标[肌酐、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Ⅰ)]、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情况[心肌灌注定量分析常数(k)]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联合组TMPG 3级占比高于尼可地尔组、rh-proUK组,cTFC低于尼可地尔组、rh-proUK组(P<0.05);术后24h联合组CK-MB、肌酐、IcTnⅠ、NT-proBNP均低于尼可地尔组、rh-proUK组(P<0.05);术后3个月 联合组LVEF高于尼可地尔组、rh-proUK组,LVED 低于尼可地尔组、rh-proUK组(P<0.05);术后7d联合组基础态、负荷态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k值高于尼可地尔组、rh-proUK组(P<0.05);3组术后6个月、12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靶向导管注入尼可地尔与rh-proUK联合PCI术治疗CTO患者可促进术后心肌微循环改善,有助于缓解术后心肌损伤、恢复心功能,改善远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成功一例及治疗策略思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静脉桥血管急性闭塞所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19年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静脉桥血管急性闭塞所致的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男性,58岁,12年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因急性下壁STEMI 4 h再次入院,即刻给予阿司匹林0.3 g嚼服,替格瑞洛180 mg口服,肝素注射液4 000 U静脉注射,给予重组尿激酶原50 mg静脉溶栓。通过观察胸痛症状的缓解、心电图ST段回落、心肌酶峰前移判定溶栓成功,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原位冠状动脉及桥血管病变情况,制定进一步治疗策略,心脏超声检查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随访1年,观察有无心绞痛发作及心血管事件。结果:溶栓1 h时成功,急性下壁STEMI后第8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罪犯血管为升主动脉-大隐静脉-右冠状动脉,全程弥漫性病变,大量血栓影,原位冠状动脉左主干弥漫性60%狭窄,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开口完全闭塞,回旋支近段完全闭塞,给予强化抗栓治疗14 d,好转出院。患者急性STEMI后第41天,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主动脉-大隐静脉-右冠状动脉内血栓影消退,心脏超声显示左心室舒张内径53 mm、射血分数55%,给予改善生活方式,强化药物治疗,心肌梗死后1年,患者无心绞痛发作,能胜任日常工作和生活。结论:对于CABG术后>10年的患者,原位冠状动脉慢性闭塞,发生静脉桥血管闭塞所致急性STEMI时,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符合尽早再灌注治疗的原则,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共纳入河南省人民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81例,采用尿激酶或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患者随访至溶栓后1个月,根据溶栓后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溶栓后出血组69例与未出血组212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发病至溶栓时长、吸烟、收缩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NIHSS与GCS评分等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长、溶栓前凝血酶原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溶栓前GCS评分、溶栓后24 h GCS评分是患者溶栓后出血的独立相关因素( OR=23.318、0.238、17.099、4.561、0.004、0.258, P=0.038、0.021、0.038、0.027、0.006、0.04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长是预测患者溶栓后出血的重要因素(AUC=0.833、0.795、0.714,均 P=0.000)。 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较差、急性脑梗死时间较长则患者溶栓后出血的风险明显增高,应重点关注并尽早进行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病例04(2024):新生儿肢体动脉血栓溶栓治疗2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本文报道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分别于2023年4月和2022年8月收治的2例局部留置针后发生腋动脉血栓形成的超低/极低出生体重儿。病例1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治疗前于左侧腋下留置动脉留置针1枚,当日出现左上肢皮肤青紫和桡动脉搏动减弱,超声检查明确左侧腋动脉血栓形成。予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和输注血浆后血液循环仍未改善,并出现左上肢活动减少和桡动脉搏动消失,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开始溶栓后6 h可触及桡动脉搏动,停止溶栓,继续低分子量肝素抗凝2周。患儿1岁8月龄时左手握持力较右侧减弱,功能基本保留。病例2患儿生后17 d发生晚发型败血症,留置腋动脉留置针1枚,次日出现左上肢肤色苍白和肱动脉及桡动脉搏动消失,血管超声提示左侧腋动脉血栓形成。予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抗凝治疗,加用尿激酶溶栓。溶栓后第6天超声检查未见血栓样回声。患儿1岁8月龄时患侧上肢发育及运动未见明显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其出血程度、血浆纤溶因子及血管再通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采用冠状动脉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recombinant human prourokinase for injection,rhPro-UK)对患者出血程度、血浆纤溶因子及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选取唐山市工人医院治疗的124例STEM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3例,对照组61例。均采取血栓抽吸,对照组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射25 μg/kg的替罗非班,观察组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射20 mg的rhPro-UK,之后两组均行急诊PCI治疗。记录两组STEMI患者的出血程度、心肌微循环指标、血浆纤溶因子变化、血管再通情况、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磷酸肌酸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 MB,CK-MB)峰值(184.64±21.47)U/L及CK-MB峰值时间(14.32±2.02) h显著低于对照组[(258.94±31.64) U/L)、(16.58±2.09)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345、 t=6.123, P均<0.001);观察组治疗后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human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0.85±0.28) kU/L显著高于对照组(0.74±0.24) kU/L,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human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0.16±0.05) kU/L较对照组(0.32±0.08) kU/L显著下降( t=2.345, P=0.021; t=13.401, P<0.001);ST段完全回落观察组77.78%(49/63)明显高于对照组54.10%(33/61)( Z=7.758; P=0.005),ST段无回落观察组4.76%(3/63)明显低于对照组19.67%(12/61)( Z=6.480; P=0.011)。观察组治疗后7 d的LVEDD(49.37±3.14) mm、14 d的LVEDD(48.34±3.03) mm、7 d的LVESD(33.19±2.23) mm、14 d的LVESD(32.05±2.23) mm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7 d的LVEDD(50.64±3.03) mm、14 d的LVEDD(49.66±2.83) mm、治疗后7 d的LVESD(34.86±1.73) mm、14 d的LVESD(33.74±1.9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01);治疗后7 d的LVEF(56.32±4.97)%、14 d的LVEF(59.23±5.11)%、治疗后7 d的CI(3.65±0.22) L/(min·m 2)、14 d的CI(3.76±0.21) L/(min·m 2)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7 d的LVEF(54.46±4.87)%、14 d的LVEF(57.18±4.33)%、治疗后7 d的CI(3.48±0.25) L/(min·m 2)、14 d的CI(3.56±0.24) L/(min·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01)。 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冠状动脉注射rhPro-UK较替罗非班可进一步改善总出血率、血管再通率,显著改善血浆纤溶因子、心肌微循环及心功能,为治疗STEMI患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主动脉夹层误诊为脑梗死溶栓后急诊手术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男,61岁。因“右下肢进行性无力伴麻木5 h,溶栓后确诊主动脉夹层1 h”于2021年11月15日入住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既往高血压史10年,近日未规律服用降压药及检测血压。患者于入院5 h前出现右下肢进行性无力伴麻木,遂就诊于当地医院卒中中心,颅脑 CT 未见出血,查体右上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4级,余神经系统查体阴性。颅脑核磁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左侧额叶异常信号,左侧大脑前动脉远端狭窄,基底动脉重度狭窄。3 h前查体见右上肢肌力正常,右下肢肌力下降至2级,伴有疼痛不适,持续不能缓解,考虑急性脑梗死加重,予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患者右下肢肌力进一步下降至1级,末梢皮温下降,足背动脉未触及,行超声心动图及四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主动脉夹层可能性大。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证实为主动脉夹层表现(Debakey I型,见图1),肠系膜上动脉局部闭塞,右侧髂内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闭塞。为手术治疗急转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入院查体:体温36.3 ℃,脉率6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05/52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醒、双侧瞳孔正常,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胸腹部查体无异常;右下肢肌力1级,右下肢浅感觉减退,皮温低,足背动脉未触及,余神经系统查体阴性。术前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27.7 s,国际标准化比值2.27,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1.9 s,纤维蛋白原0.32 g/L,D-二聚体17.97 mg/L。积极输注冷沉淀、血浆及人纤维蛋白原对症治疗后复查凝血功能:PT 16.6 s,国际标准化比值1.5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3.6 s,纤维蛋白原1.72 g/L。急诊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支持下行右冠状窦成形+主动脉根部成形+升主动脉置换+孙氏手术治疗,术中出血量约1 500 mL,予以自体血回输并大量血制品输注,术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心脏射血分数(EF)50%左右,血压控制尚可,尿量正常,右侧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术后右股部及小腿肿胀进行性加重,血管超声检查提示腹主动脉及右股动脉血流尚可,足背动脉血流量较前明显减弱。实验室检查肌红蛋白持续升高至3 000 μg/L,考虑再灌注损伤引起右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11月17日予外科手术切开减张治疗,术中见肌肉缺血水肿并部分坏死,术后血压80/40 mmHg,EF 40%,肌酐持续升高至497 μmol/L,并出现无尿,考虑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合并分布性休克,予去甲肾上腺素1.0 μg·kg -1·min -1联合肾上腺素0.5 μg·kg -1·min -1抗休克、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清除肌红蛋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11月21日患者意识转清,心率90~110次/min,平均动脉压70~85 mmHg,尿量10 mL/h左右,肠鸣音未闻及,腹胀明显,左下腹压痛及反跳痛。结合术前主动脉CTA检查提示肠系膜上动脉局部闭塞,不除外缺血性肠病及消化道穿孔可能。复查腹腔CTA提示:肠系膜上动脉重度狭窄(见图2)、肠系膜下动脉远端闭塞、腹腔膈下游离气体(见图3)、降结肠、部分乙状结肠可见肠壁积气(见图4),考虑缺血性肠病、肠穿孔。急诊行结肠部分切除+横结肠造口术。术中见降结肠下段、乙状结肠、直肠上段达腹膜反折上约1.5 cm处肠壁散在片状坏死灶并穿孔(见图5),左下腹及盆腔可见大量浑浊腹腔积液。予大量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并留置引流管。术后血流动力学难以维持,去甲肾上腺素2.0 μg·kg -1·min -1、垂体后叶素2 U/h、肾上腺素1.0 μg·kg -1·min -1持续泵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EF28%,膀胱腹压检测35 mmHg以上,考虑脓毒性休克、脓毒性心肌病、腹高压综合征。建议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及开放腹部刀口减压治疗,患者近亲属拒绝,最终循环难以维持于2021年11月25日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使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对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不同给药方式对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8月至2022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一集团军医院收治的行急诊PCI治疗的132例STEMI患者,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A组66例为将导丝通过冠状动脉病变、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后分别注射rhPro-UK,B组66例为导丝通过冠状动脉病变后一次性注射rhPro-UK。对比两组患者PCI手术情况、靶血管灌注情况[校正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帧数(CTFC)、TIMI血流分级]、心肌灌注情况[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90 min ST段回落率(STR)、无复流/慢血流(NR/SF)的发生率]、心脏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罪犯血管分布、插管方式及支架植入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A组TIMI血流分级3级比例高于B组[99.97%(64/66)比87.88%(58/66)];治疗后两组CTFC均降低,且A组低于B组[(23.49 ± 4.27)帧比(27.14 ± 4.83)帧]( P<0.05);治疗后A组TMPG 3级比例显著高于B组[95.45%(63/66)比83.33%(5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A组STR显著高于B组[95.45%(63/66)比83.33%(55/66)]( P<0.05);治疗后A组NR/SF的发生率低于B组[3.03%(2/66)比14.29%(1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LVEDV、LVE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LVEF均提高,且A组高于B组[(71.08 ± 6.38)%比(66.24 ± 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A组MACE发生率低于B组[6.06%(4/66)比13.64%(9/66)]( χ2 = 2.13, P = 0.144),A组发生微出血2例,小出血1例,B组发生微出血4例,小出血3例,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行PCI的STEMI患者,分次注射rhPro-UK较一次性注射rhPro-UK能更好地改善心肌灌注,降低MACE发生率并有效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后PⅢNP、suPAR表达水平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经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后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ⅢNP)、可溶性尿激酶受体(suPAR)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收治的124例老年CHF患者为CHF组,选取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血清PⅢNP、suPAR水平检测;其中CHF组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并于治疗前后(Day 0、Day 5、Day 9、Day 14)检测PⅢNP、suPAR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NYHA分级]。比较两组血清PⅢNP、suPAR表达水平,不同心功能分级CHF患者LVEF、PⅢNP、RVEDV、suPAR、LVRI;分析CHF患者治疗前后LVEF、PⅢNP、RVEDV、suPAR、LVRI变化,以及血清PⅢNP、suPAR水平与LVEF、RVEDV、LVRI及NYHA分级的相关性。结果:CHF组PⅢNP、suPAR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均 P<0.05)。不同NYHA分级CHF患者PⅢNP、suPAR表达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CHF患者不同治疗点(Day 0、Day 5、Day 9、Day 14)的PⅢNP、suPAR、LVRI、RVEDV、LVEF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ⅢNP、suPAR、LVRI、RVEDV均降低,LVEF均升高。Pearson分析显示,CHF患者的血清PⅢNP、suPAR水平与LVRI、RVEDV、NYHA分级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均 P<0.05)。 结论:PⅢNP、suPAR可用于CHF患者疾病诊断,可反映患者心功能损伤及病情进展,而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可降低患者血清PⅢNP、suPAR表达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重组人尿激酶原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血栓性疾病,其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在多个新技术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介绍了rhPro-UK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动脉血栓形成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rhPro-UK在这些疾病中表现出良好的溶栓效果和安全性,尤其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心肌再灌注,改善心功能,且不增加出血风险。针对脑血管病,rhPro-UK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安全性也较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rhPro-UK相较于尿激酶显示出更优的溶栓效果和安全性。对于动脉血栓形成和生物支架方面,rhPro-UK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疗效,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超声介导的载药溶栓系统在rhPro-UK治疗中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对于rhPro-UK未来的研究重点将会更加集中在新技术的开发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腺苷与逆向精确溶栓对急诊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患者心肌灌注和短期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内联合应用腺苷与逆向精确溶栓治疗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患者心肌灌注和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氧化应激水平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唐山弘慈医院和唐山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9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98例。观察组于冠脉内联合应用腺苷注射液与逆向精确溶栓(溶栓方案:重组人尿激酶原+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冠脉内逆向精确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即刻TIMI 3级、TMPG 3级占比和校正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并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 d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水平和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即刻TIMI 3级、TMPG 3级占比[分别为87.76%(86/98)、90.82%(89/98)]明显高于对照组[68.37%(67/98)、71.43%(70/98)],cTFC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cTnI、CK-MB、MYO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均 P<0.05),且观察组血清cTnI、CK-MB、MYO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SOD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均 P<0.05),MDA、LPO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均 P<0.05),且观察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MDA、LP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MACCE发生率为4.08%(4/98),低于对照组[12.24%(12/98), 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3.27%(13/98),与对照组[11.22%(11/9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冠脉内联合应用腺苷与逆向精确溶栓治疗能有效减轻STEMI急诊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患者的心肌损伤和机体氧化应激水平,改善心肌灌注,减少MACCE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