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全叶绿体基因组分析的栽培黄草乌基源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为探究云南伤科用毒性药材黄草乌(Radix Aconitum Vilmoriniani)栽培品质量的影响因素,该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 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来自10个不同栽培基地黄草乌样品的叶绿体基因组展开测序,经过对测序数据的组装、注释,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展开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10个栽培品的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55 744~155 937 bp,大单拷贝区和小单拷贝区分别为86 363~86 548 bp、16 921~17 007 bp,反向重复区大小为 26 170~26 236 bp,均注释到 131 个基因.(2)序列鉴定出60~73个SSR位点,基因组比较分析发现,10个栽培品叶绿体基因组显示出一定的扩张,并在其中发现了 trnK-UUU-trnQ-UUG等变异热点区域.(3)基于2个数据集的系统发育分析均表明,JS-1-4、QJ-1-2、LX-1-3、LJ-3-2 与黄草乌(Aconitum vilmorinianum)亲缘关系较近;LQ-1-3、GJ-1-3、NL-1-3、DC-2-2 和滇南草乌(A.austroyinnanense)关系较近;基于全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LJ-4-3与马耳山乌头(A.delavayi)亲缘关系近,LJ-1-2与宾川乌头(A.duclouxii)的亲缘关系较近;而基于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LJ-4-3与西南乌头(A.episcopale)亲缘关系近,LJ-1-2则与苍山乌头(A.con.tortum)关系较近.综上认为,黄草乌的栽培种植存在种源混杂的客观问题,主要有黄草乌和滇南草乌两种植物,个别栽培基地还掺混了乌头属(Aconitum)的其他物种,这可能是黄草乌栽培品质量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滇南乌头中C19二萜生物碱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采用硅胶、反向硅胶、Sephadex LH-20及MCI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和方法对滇南乌头Aconitum austroyunnanense进行化学成分研究, 并利用1H-NMR, 13C-NMR和MS等波谱学方法并结合文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该植物地下根的95%乙醇提取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8个C19二萜生物碱, 分别鉴定为14α-benzoyloxy-13β, 15α-dihydroxy-1α, 6α, 8β, 16β, 18-pentamethoxy-19-oxoaconitan (1) , N-deethylaconitine (2) , spicatine B (3) , leucanthumsine A (4) , acofamine B (5) , macrorhynine B (6) , aconitilearine (7) 和ambiguine (8) .其中,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比色法对部分生物碱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人类肿瘤细胞系A-549, Hep G2, He La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IC50<20μmol·L-1)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雪上一枝蒿中毒所致的心律不齐
编辑人员丨2023/8/6
雪上一枝蒿为民间用以治疗劳伤的单方,在西南数省,流传颇广,但在滇南本草及本草纲目两书中,都没有关于此药的记载。清代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曾有简单的记述,略称:“李××久客西垂,言巴里坤出一种药,生深山中,一枝茁土,气味如蒿,……活血解毒,去一切积滞,沉痼阴寒等疾……”。据了解此生药产于云南,经王进英氏等研究确定原植物为毛茛科乌头属的一种(Aconitum anthora L.)。关于其药理及毒性作用,李化民氏等及王进英氏等曾作了初步研究,总括起来其作用有以下几方面:①有高度的副交感神经刺激作用,表现在肠胃道方面为流涎、呕吐等,在循环方面则为使窦房结受到抑制,因而使心率变慢,或使窦房结失去其控制心室搏动的作用,使血压下降;②另一方面对心肌则有直接刺激作用,使心跳加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