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茵陈水提物对多药耐药蛋白3基因突变致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茵陈水提物对多药耐药蛋白 3(MDR3)基因突变导致的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①将人原代培养肝细胞应用体外细胞培养、CRISPR/Cas9 慢病毒感染、MDR3 突变基因导入等技术处理后,比较 1%脂肪乳诱导处理前(0)和处理后 16、32、48 h不同时间点肝细胞上清液中肝胆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汁酸(TBA)]的水平,确定构建MDR3 基因突变PNAC肝细胞模型脂肪酸诱导所需的时间.②将人原代培养肝细胞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MDR3 基因野生型组、MDR3 基因突变组、茵陈水提物干预组.空白对照组只用培养液处理,MDR3 基因野生型组应用慢病毒感染融入野生型MDR3基因和培养液培养,MDR3 基因突变组应用慢病毒感染慢病毒导入MDR3(c.485T>A、c.2793insA、c.1031G>A、c.3347G>A)突变基因和培养液培养,茵陈水提物干预组应用慢病毒感染导入MDR3 突变基因和培养液培养的基础上,加入 100 g/L茵陈水提物预处理,然后将 4 组肝细胞分别加入 1%脂肪乳诱导处理,处理时间为构建MDR3 基因突变PNAC肝细胞模型脂肪酸诱导所需时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 4 组肝细胞上清液中肝胆生化(ALT、AST、TBil、DBil、IBil、TBA)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组肝细胞编码MDR3、胆盐输出泵(BSE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蛋白(ABCB4、ABCB11、ABCC2、ABCC3、ABCC4)和TNF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和MDR3基因野生型组比较,MDR3基因突变组在经1%脂肪乳诱导处理前和处理后16h肝细胞上清液中肝胆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IBil、TB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 1%脂肪乳诱导处理 32h和 48 h MDR3 基因突变组肝细胞上清液肝胆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IBil、TBA)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确定构建MDR3 基因突变PNAC肝细胞模型脂肪酸诱导所需的时间为 32 h.与MDR3 基因突变组比较,茵陈水提物干预组肝细胞在脂肪乳处理后 32h肝细胞上清液中肝胆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TBA)水平均明显降低[ALT(ng/L):148.3±2.3 比 164.9±7.0,AST(ng/L):2767.4±78.8 比 3239.4±107.1,TBil(μmol/L):7.6±0.2比13.6±0.3,DBil(μmol/L):1.8±0.1比5.7±0.2,TBA(μmol/L):3.4±0.2比6.7±0.1,均P<0.05];空白对照组、MDR3 基因野生型组、MDR3 基因突变组和茵陈水提物干预组肝细胞编码MDR3、MRP2、MRP3、MRP4 的ABCB4、ABCC2、ABCC3、ABCC4 基因mRNA表达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F基因mRNA在MDR3基因突变组呈高表达(2-??Ct:1.258±0.200比1.001±0.052),茵陈水提物干预组呈低表达(2-??Ct:0.387±0.247 比 1.258±0.2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DR3 基因突变组比较,茵陈水提取物干预组肝细胞编码BSEP的ABCB11 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明显增高(2-??Ct:2.955±0.479 比 1.333±0.529,P<0.05).结论 茵陈水提物对MDR3 基因突变导致的PNAC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与拮抗炎症反应,降低TNF基因的mRNA表达和改善编码BSEP的ABCB11 基因的mRNA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造影诊断炎症型肝细胞腺瘤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炎症型肝细胞腺瘤(inflammatory hepatocellular adenoma,I-HCA)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9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28例I-HCA患者28个病灶的CEUS表现,观察其动脉期增强方式、达峰时增强的均匀性、包膜下增强血管影及病灶内部灌注缺损区的显示情况。将所有病灶分为最大径>5 cm组(9个)和最大径≤5 cm组(19个),并比较两组病灶CEUS表现的差异。结果:28个I-HCA病灶在动脉期均表现为高增强,其中39.3%(11/28)呈整体增强,39.3%(11/28)呈向心性增强,21.4%(6/28)呈离心性增强,25.0%(7/28)的病灶呈不均匀增强,10.7%(3/28)的病灶内见灌注缺损区,64.3%(18/28)的病灶见包膜下增强血管影。最大径>5 cm组的病灶动脉期不均匀增强( P=0.020)和内部灌注缺损区( P=0.026)比例较高,但两组在增强方式、包膜下增强血管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门脉期及延迟期分别有42.9%(12/28)和57.1%(16/28)的病灶呈低增强。以CEUS"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高增强或等增强"为依据诊断良性病变,准确性为42.9%(12/28)。以CEUS"动脉期高增强、包膜下增强血管影、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高增强或等增强"中的任意一种征象为I-HCA的诊断依据,准确性提高至71.4%(20/28)。 结论:CEUS对炎症型肝细胞腺瘤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WNT1诱导信号通路蛋白1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WNT1诱导信号通路蛋白1(WISP1)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功能定位及治疗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C57BL/6J小鼠购于北京维通利华公司,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5组,每组10只,正常组喂养普通饲料,通过喂养高脂高胆固醇饲料14周制备NASH小鼠模型,在造模过程中分别腹腔注射IgG单克隆抗体,0.1 g/kg WISP1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0.2 g/kg WISP-1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为IgG、低剂量WISP1抗体组和高剂量WISP1抗体组,每周2次,连续给药14周。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糖水平。苏木精-伊红(HE)、糖原(PAS)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小鼠肝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0、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水平。检测肝组织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水平,活性氧(ROS)荧光染色检测肝组织中活性氧含量;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肝组织WISP-1、乙酰辅酶a合成酶(ACS)蛋白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肝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AMPK(p-AMPK)、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PCG-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AST、ALT、血糖水平高于正常组[(245.01±57.57) U/L比(37.28±4.23) U/L、(218.96±55.27) U/L比(49.81±10.57) U/L、(25.73±2.29) mmol/L比(8.06±0.51) mmol/L, P<0.01];模型组病理表现为肝细胞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多处坏死灶;模型组小鼠肝组织炎症因子(IL-10、IL-6、IL-1β、TNF-α)mRNA水平高于正常组(7.49±059比1.00±0.38、5.57±3.22比1.00±0.59、4.86±3.86比1.00±0.34、10.18±3.24比1.00±0.17, P<0.01);MDA含量高于正常组[(3.75±0.40) nmol/ml比(2.22±0.24) nmol/ml, P<0.01],GSH、SOD活性低于正常组[(0.22±0.06) ng/ml比(0.49±0.15) ng/ml、(2.19±0.23) pg/ml比(4.59±0.22) pg/ml, P<0.01],ROS含量高于正常组(4.91±0.31比1.00±0.12, P<0.01);同时PGC-1α、ACS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组[(2.19±0.084比1.00±0.09、(62.97±2.38)%比(26.72±0.73)%, P<0.01],CPT1表达低于正常组(0.55±0.01比1.00±0.13, P<0.01)。低、高剂量WISP1抗体组小鼠血清AST、ALT、血糖水平低于模型组[(65.53±25.85)、(53.49±12.22) U/L比(245.01±57.57) U/L,(73.93±23.670)、(60.88±23.38) U/L比(218.96±55.27) U/L,(20.07±2.03)、(16.46±3.71) mmol/L比(25.73±2.29) mmol/L, P<0.01],低、高剂量WISP1抗体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炎症细胞浸润、坏死程度降低,低、高剂量WISP1抗体组小鼠肝组织IL-10、IL-6、IL-1β、TNF-α mRNA低于模型组(2.98±0.31、2.579±0.22比7.49±1.57,1.83±0.35、2.53±0.32比5.57±1.03, 1.62±0.24、1.52±0.34比4.86±1.33,2.63±0.56、2.12±0.37比10.18±2.31, P<0.05),高剂量WISP1抗体组小鼠MDA含量低于模型组[(1.83±0.694) nmol/ml比(3.70±0.50) nmol/ml, P<0.01],GSH、SOD活性高于模型组[(0.45±0.12) ng/ml比(0.22±0.06) ng/ml、(5.50±0.98) pg/ml比(2.19±0.40) pg/ml, P<0.01],活性氧含量低于模型组(0.51±0.06比4.91±0.31, P<0.01)。低、高剂量WISP1抗体组PGC-1α、ACS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1.22±0.16、1.07±0.05比2.19±0.08,(33.50±3.45)%、(35.38±3.65)%比(62.97±2.38)%, P<0.01),p-AMPK、CPT1表达高于模型组(2.61±0.363、2.47±0.36比1.04±0.14,1.23±0.23、1.27±0.03比0.55±0.01, P<0.01)。 结论:抗WISP1治疗能通过激活AMPK通路,介导PGC-1α/CPT1通路改善NASH小鼠肝脏脂质代谢,减少炎症和脂质过氧化,促进肝细胞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prague-Dawley大鼠肝细胞的作用和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Sprague-Dawley(SD)大鼠肝细胞的作用和调控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72只,体质量255~315 g,鼠龄49~56 d,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AP模型组( n=24,制备SAP模型)、罗格列酮组( n=24,SAP模型制备后静脉注射罗格列酮)、假手术组( n=24,仅注射生理盐水,不制备SAP模型)。模型制备后6、12、24 h取材,每批处理8只。HE染色观察肝组织改变,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浓度。Western印迹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的表达。 结果:SAP模型组及罗格列酮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IL-1β、IL-6、AST、ALT、LDH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罗格列酮组6、12、24 h IL-1β分别为(226.5±52.1)ng/L、(458.2±82.3)ng/L、(556.4±83.4)ng/L,ALT为(158.3±39.2)U/L、(235.0±44.6)U/L、(298.4±56.6)U/L,低于SAP模型组(443.5±62.3)ng/L、(622.6±78.3)ng/L、(789.1±105.7)ng/L、(198.4±42.5)U/L、(253.8±47.0)U/L、(337.2±60.1)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罗格列酮组各时间点AST、LDH也低于SAP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HE染色罗格列酮组炎症、出血、坏死改变优于SAP模型组。罗格列酮组6、12、24 h STAT3的表达分别为(0.22±0.03)、(0.30±0.04)、(0.31±0.06),低于SAP模型组(0.28±0.04)、(0.38±0.05)、(0.4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罗格列酮组12、24 h JAK2、HMGB1的表达也低于SAP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能改善SAP大鼠肝细胞损伤和炎症程度,可能通过调节JAK2/STAT3通路发挥这种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
编辑人员丨2024/6/1
原发性肝淋巴瘤( primary hepatic lymphoma , PHL)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肿瘤,在恶性淋巴瘤中所占比例<1%,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 ,其他类型包括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 MALT )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 2 ].PHL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0 .016%, MALT 淋巴瘤占 PHL 的2%~4%[ 3 ].MALT 淋巴瘤是一种低度恶性淋巴瘤,1983年由Isaacson 和Wright 首次描述[4] ,最常发生于胃,其他常见发病部位包括唾液腺、皮肤、眼眶、结膜、肺、甲状腺[ 5 ].MALT淋巴瘤通常发生在缺乏淋巴组织的区域,因慢性炎症,感染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结外出现淋巴细胞的增生,长时间的淋巴细胞增生最终可导致淋巴细胞向恶性克隆的方向发展[ 6 ].原发性肝脏MALT淋巴瘤的诊断非常具有挑战性,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容易被误诊为胆管细胞性肝癌或肝细胞性肝癌,影像学检查可作为诊断的辅助方法,确诊还需依赖肝脏穿刺活检.原发性肝脏MALT淋巴瘤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慢性炎症、肝炎、肝硬化及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有关.2020年8 月我们收治1 例原发性肝脏MALT淋巴瘤,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下期要目预告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糖尿病纹状体病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CT血管成像联合CT灌注成像参数和血清生物学对卒中复发事件的预测价值;MR 3D-ASL、DWI联合 MGMT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假性进展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产前MRI对胼胝体缺如及颅内伴随异常的评价;高分辨率MRI对椎动脉夹层致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评估;鼻腔鼻窦不同类型小圆细胞肿瘤CT及 MRI表现;能谱CT定量分析对肺黏液性和非黏液性腺癌的价值研究;竖脊肌CT参数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影像组学鉴别诊断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人工智能辅助下高分辨率CT对亚实性结节样早期肺腺癌浸润程度的预测价值;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发生微循环阻塞的危险因素研究;乳腺 MRI简化序列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乳腺MRI全序列在非钙化表现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MR扩散加权成像序列表观扩散系数值变化预测原发性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预后的价值;基于MRI的肝表面结节曲率值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估的价值;超声与CT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多层螺旋CT联合血清炎症指标动态列线图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急性钝性或穿通性肠管损伤的CT征象分析;经阴道超声与斜轴T2WI对子宫骶韧带深部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Likert和EPE grade评分对前列腺癌包膜外侵犯的诊断价值;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恶变的影像学表现分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扭伤及慢性损伤的MRI定量分析及与关节镜的对照研究;手足骨巨细胞瘤影像学征象分析;对于X线难以鉴别的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人工智能预测模型的构建;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评估痉挛型脑瘫儿童胼胝体形态学改变;肛门直肠畸形骶椎侧位片与正位片测量骶骨指数的相关性研究;MRI正中矢状面对儿童胼胝体径线的测量研究;C臂CT导引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中特制体表栅栏的应用价值;肺结节同期活检联合微波消融策略的实施;个体化弹簧圈栓塞在肾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小剂量测试法结合可变螺距技术在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评价;俯卧位优化体位在甲状腺CT检查中减少带状伪影的初步研究;3.0T甲状腺TSE T2WI Fast Dixon、Dixon和BLADE序列的比较研究;基于Cuda的改进体绘制算法在CT血管图像三维重建的应用价值;影像组学在结直肠癌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研究进展;深度学习评估椎体骨折影像学研究进展;MR T2 mapping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静息态功能MRI动态分析方法在癫痫中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近年来,关于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在肿瘤中的研究已成为热点话题,尤其是在黑色素瘤、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等肿瘤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血管生成和肿瘤侵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类型,而关于NLRP3炎性小体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仍争议不断.因此,本文就NLRP3炎性小体在HCC进展过程中的潜在影响以及在抗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认为NLRP3炎性小体可以作为HCC患者的有效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毒性病理诊断实验室诊断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我国毒性病理诊断实验室的毒性病理诊断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由中国毒理学会毒性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组织开展毒性病理诊断实验室间比对活动,制作9例消化系统病变的数字切片作为比对样品,各参加毒性病理比对活动的机构(以下简称"参比机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诊断,对各参比机构进行单个病例结果评价和总体结果评价.结果 全国共有24个省和直辖市的74家机构156名病理诊断人员参加比对活动;参比机构数量地区分布以华北、华南和华东地区居前3位,平均每个参比机构配备2名病理诊断人员;其中初级、中级和高级职称人员分别有15、70、46人.单个病例结果评价中,对寄生虫性肝囊肿、小肠腺癌、胰腺结节性多动脉炎病例诊断结果的"优秀"率最高,分别为97.3%、95.9%和89.2%;对十二指肠腺炎症、结肠黏膜固有层泡沫细胞聚集、肝细胞腺瘤病例诊断结果的"不满意"率最高,分别为67.6%、40.5%和32.4%.参比机构总体评价为"优秀"及"满意"等级者分别占78.4%和21.6%.各参比机构配备的病理诊断人员数量对总体评价成绩和单个病例(肿瘤性病变)成绩均有影响(P<0.05),而参比机构的类型、地区分布和病理诊断人员的职称等级均对诊断能力无影响(P>0.05).结论 参比机构对此次实验室间比对活动的消化系统病变的诊断能力较优;参比机构配备的病理诊断人员数量是其诊断能力的影响因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DNA识别受体AIM2和cGAS相关的HBV感染体外模型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构建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和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相关的HBV感染肝细胞模型,为研究DNA识别受体在肝细胞内固有免疫的炎症作用提供媒介.方法 从4种细胞系中筛选出AIM2和cGAS相对表达高的细胞系.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稳定过表达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的该细胞系.超离和纯化的方法获取高纯度高HBV病毒量的血清液,用该血清培养细胞系,3 d后通过罗氏PCR方法测定细胞上清HBV病毒量,ELISA方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结果 Western blot及rtPCR结果显示4种细胞系中7721细胞系的AIM2和cGAS均高表达,其中AIM2的mRNA在各细胞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A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构建稳定过表达NTCP的7721细胞系后,感染病毒3 d后细胞上清可检测出HBV病毒和HBsAg阳性,HBeAg阴性.结论 HBV感染的7721细胞系构建成功,可利用该细胞系进行AIM2和cGAS在肝细胞内固有免疫相关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与炎症型肝细胞腺瘤的MRI表现和鉴别诊断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与炎症型肝细胞腺瘤(Ⅰ-HCA)的MRI表现,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FNH(21个病灶)和10例Ⅰ-HCA(12个病灶)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比较两者MRI平扫及动态增强各期的信号特征、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动态增强强化特点.结果 Ⅰ-HCA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较FNH多见,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形状、中央瘢痕、坏死囊变、T2WI信号、DWI信号、门静脉期及平衡期信号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WI病灶与肝脏信号比值以及平衡期病灶与肝脏信号比值,FNH明显低于Ⅰ-HCA(P<0.05).诊断Ⅰ-HC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3及0.7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NH多表现为分叶状,可见中央瘢痕,T2WI、DWI及平衡期呈等信号;而Ⅰ-HCA多表现为类圆形,可见坏死囊变,T2WI及DWI呈高信号,元等信号,平衡期多持续强化为高信号,同时结合肝胆特异期为低信号有助于Ⅰ-HCA与FNH的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