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亡通路基因的遗传变异与直肠癌患者术后同步放化疗不良反应相关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焦亡通路关键基因的遗传变异与直肠癌患者术后同步放化疗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抽取2005年1月至2015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347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前的外周血,提取DNA,采用Sequenom MassARRAY方法检测焦亡通路中的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半胱天冬酶1(CASP1)、CASP4、CASP5、CASP11、消皮素D (GSDMD)、消皮素E(GSDME)和含Nod样受体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共8个关键基因的43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htSNP)的基因分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tSNP基因型与直肠癌患者术后同步放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结果:347例患者术后接受持续5周的术后同步放化疗,发生中重度骨髓抑制101例(29.1%),发生中重度腹泻156例(45.0%),发生中重度放射性皮炎66例(19.0%)。手术方式、病灶距齿状线距离与直肠癌患者术后同步放化疗发生中重度腹泻和放射性皮炎有关(均 P<0.01)。CASP4基因的rs11226565( OR=0.41,95% CI:0.21~0.79)、rs579408( OR=1.54,95% CI:1.03~2.29)和rs543923( OR=0.63,95% CI:0.41~0.98)3个遗传变异位点与中重度骨髓抑制发生有关;CASP11 rs10880868( OR=0.55,95% CI:0.33~0.91)和GSDME rs2954558( OR=1.52,95% CI:1.01~2.31)与中重度腹泻发生有关;GSDME rs2237314( OR=0.36,95% CI:0.16~0.83)、GSDME rs12540919( OR=0.52,95% CI:0.27~0.99)和NLRP3 rs3806268( OR=1.51,95% CI:1.03~2.22)与中重度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有关。其余35个htSNP位点与直肠癌患者术后同步放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无关(均 P>0.05)。 结论:焦亡通路相关基因CASP4、CASP11、GSDME和NLRP3的遗传变异与Ⅱ~Ⅲ期直肠癌患者术后同步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发生有关,可能是直肠癌个体化治疗的潜在遗传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通过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调控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对胰腺癌恶性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AIM2稳定过表达的胰腺癌细胞株BxPC-3和PANC-1,并分别通过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AIM2的mRNA及蛋白水平。通过BrdU增殖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周期实验检测过表达AIM2对胰腺癌细胞株功能的影响。通过转录组测序探究AIM2在胰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并进行验证,使用基因表达差异分析评估多组样本之间的差异,组间差异采用 t检验分析。 结果:慢病毒转染可成功构建AIM2稳定过表达的胰腺癌细胞株。BrdU增殖实验结果表明,BxPC-3和PANC-1细胞LV-AIM2-OE组的增殖能力显著低于LV-NC组(吸光度值:0.502±0.006比0.543±0.005、0.956±0.032比1.235±0.091, t=5.568、2.903, P<0.05);划痕及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AIM2后BxPC-3、PANC-1细胞的迁移[(51.960±4.347)%比(43.070±3.546)%、(33.380±1.562)%比(37.950±2.441)%, t=1.584、1.578, P>0.05]及侵袭能力[(66.730±2.588)个比(60.800±1.506)个、(119.900±4.410)个比(112.900±2.461)个, t=1.981、1.399, P>0.05]不受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显示,BxPC-3、PANC-1细胞株LV-AIM2-OE组的早期凋亡[(6.073±0.206)%比(2.825±0.111)%、(5.230±0.247)%比(4.165±0.385)%, t=13.890、2.425, P<0.05)]以及总凋亡[(16.420±0.662)%比(10.650±0.169)%、(25.920±0.829)%比(20.710±2.697)%, t=8.441、2.116, P<0.05]比例均显著高于LV-NC组,并且AIM2过表达后可改变细胞周期分布。转录组测序(RNA-Seq)结果显示,BxPC-3和PANC-1细胞LV-AIM2-OE组中蛋白激酶B(Akt)3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蛋白印迹结果显示,LV-AIM2-OE组的磷酸化Akt(p-Akt)蛋白水平显著低于LV-NC组(0.647±0.027比1.451±0.030、0.408±0.019比0.978±0.026, t=19.810、17.650, P<0.001),并且人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水平显著高于LV-NC组(0.908±0.099比0.627±0.013、1.231±0.027比0.557±0.016, t=2.810、21.820, P<0.05)。 结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调控AIM2过表达BxPC-3和PANC-1胰腺癌细胞株的生物学功能,从而抑制其增殖能力,促进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周期分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压氧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性治疗大鼠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处理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模型大鼠脑组织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调控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PF级雄性SD大鼠9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DEACMP组、HBO组,每组30只。DEACMP组和HBO组大鼠依照静态吸入染毒法建立DEACMP模型。每组大鼠又分为染毒前及染毒后3、7、14、21 d 5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各组大鼠染毒前后的学习和空间记忆能力。利用ELISA、Western blotting实验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及脑组织中NLRP3、衔接蛋白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以及caspase-1蛋白的表达水平;TUNEL实验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DEACMP组和HBO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 P<0.05),平台象限活动时间明显缩短( P<0.05),血清IL-1β和IL-18水平明显降低( P<0.05)。与DEACMP组比较,HBO组逃避潜伏期和平台象限活动时间从染毒后第7天开始明显改善( P<0.05),血清IL-1β和IL-18水平明显降低( P<0.05)。与Sham组比较,DEACMP组大鼠脑组织中NLRP3、ASC、AIM2以及caspase-1表达水平和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提高( P<0.05);与DEACMP组比较,HBO组上述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水平均明显提高( P<0.05)。 结论:HBO通过阻断NLRP3炎症小体活化抑制DEACMP引起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一氧化碳中毒造成的脑组织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EB病毒感染中DNA识别通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在人群中普遍易感,其感染可累及血液、呼吸、泌尿、消化、神经等全身多个系统,亦在相关肿瘤、自身免疫病等疾病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作为一种DNA病毒,EBV可被固有免疫应答中的DNA识别受体感知,触发下游一系列免疫应答。DNA识别通路由DNA感受器、接头分子及下游效应信号组成。双链DNA感受器主要包括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样受体(absent in melanoma 2-like receptors,ALRs)、环状GMP-AMP合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cGAS)等;接头分子主要是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和含有caspase招募结构域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ASC);下游免疫效应主要包括Ⅰ型IFN、炎性小体及促炎细胞因子等。作为一种疱疹病毒科的双链DNA病毒,EBV可触发宿主复杂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尤其是多种DNA识别受体介导的通路,在宿主免疫防御及病原体免疫逃避等方面均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以DNA感受器为线索,全面总结近年来DNA识别信号在EBV感染中的活化作用、调控机制及临床相关性,以进一步理解EBV感染后宿主的固有免疫应答,为EBV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免疫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炎性小体在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重,腹主动脉瘤的患病人数也明显增多。目前对于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手段仍比较单一,还是以手术干预为主。对于一些比较早期的、无症状的动脉瘤的治疗是我们现阶段比较关注的方向。炎性小体作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有许多研究证明其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炎性小体与腹主动脉瘤发病之间的关系,有望为其未来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NLRP)-3、黑色素瘤缺乏因子(AIM)-2等炎性小体的基本结构、在腹主动脉瘤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在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生物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晚期肢端黑色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生物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模式在晚期肢端黑色素瘤(A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9年9月收治的1例合并盆腔软组织、淋巴结转移的右足A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72岁,确诊为右足恶性黑色素瘤伴盆腔软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经恩度+替莫唑胺+顺铂序贯白细胞介素(IL)-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干扰素(IFN)-α三因子转化治疗6个周期后,患者于2020年6月12日行肿瘤病灶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肿瘤病灶沉积黑色素,并包含大量坏死细胞,提示术前转化治疗获益明显。目前随访27个月,未见肿瘤进展。结论:对于缺乏手术指征且不耐受免疫或靶向治疗的晚期AM患者,生物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有临床价值。明确诊断和评估疗效关键依靠病理结果,且手术仍是晚期AM患者实现肿瘤根除的关键手段,因此,患者在成功减瘤达到手术指征时应及时行肿瘤切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AIM2炎症小体在噪声接触导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噪声接触导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中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的作用。方法:于2023年4月,将1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噪声组,每组8只。噪声组大鼠置于50 cm×50 cm×40 cm的透明箱子中,每天施加声压级100 dB(A)的白噪声4 h,连续30 d。对照组大鼠置于相同的箱子中,环境噪声<60 dB(A)。30 d噪声接触完成后,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检测AIM2、胱天蛋白酶-1 (Caspase-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海马组织中Iba-1和GFAP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双染测定AIM2与Iba-1或GFAP的共定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噪声组大鼠在第3、4、5天的逃避潜伏期分别增加了16.29、17.71、20.26 s。第6天噪声组大鼠停留在目标象限的时间[(7.25±2.27)s]和穿越平台的次数[(1.13±0.64)次]明显低于对照组[(15.64±3.99)s和(4.25±2.12)次]( P<0.05)。噪声组大鼠海马齿状回(DG)区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27.00±2.65和43.33±5.51)明显高于对照组(14.67±3.06和20.00±4.58)( P<0.05),且细胞胞体变大、分支数量增加且变粗。噪声组大鼠海马的炎症因子裂解(Cleaved)-IL-1β和Cleaved-IL-18的蛋白表达水平(1.55±0.19和1.74±0.12)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11和1.00±0.13)( P<0.05)。噪声组大鼠海马的AIM2、Cleaved-Caspase-1和ASC蛋白表达水平(1.19±0.09、1.34±0.07和1.14±0.01)高于对照组(1.00±0.07、1.00±0.14和1.00±0.06)( P<0.05)。噪声组大鼠海马中AIM2与Iba-1或GFAP共定位细胞数量(28.67±4.04和40.67±5.13)明显高于对照组(15.67±4.04和17.67±3.79)( P<0.05)。 结论:噪声接触可能会激活大鼠海马神经胶质细胞中的AIM2炎症小体,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引起神经炎症损伤神经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黑素瘤缺乏因子2炎性体在风湿免疫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黑素瘤缺乏因子2(AIM2)属于HIN-200蛋白家族中的一员,是一种细胞质DNA感受器,在固有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IM2识别来源于病毒、细菌或宿主本身的双链DNA(dsDNA)后组装为炎性体,介导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与细胞焦亡,在抵抗病原体感染的免疫保护中起重要作用。但AIM2对胞质中dsDNA的错误识别会导致效应细胞因子过度释放,介导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比如银屑病、SLE、SS、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和炎症性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炎症小体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AIM2)炎症小体是位于胞质内的多聚蛋白复合物,由AIM2、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ASC)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组装而成,识别病原微生物感染或细胞损伤的信号,结合双链DNA,启动固有免疫应答,进而引起炎性反应。近年来,随着对各类炎症小体研究的不断深入,AIM2在肾脏领域中的重要作用被不断认识。本文主要针对AIM2炎症小体在肾脏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归纳总结AIM2参与炎性反应相关的调节机制以及与肾脏疾病之间的联系,以期为肾脏疾病的干预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负调控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抑制细胞焦亡促进直肠癌放疗抵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促进直肠癌细胞发生放疗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提取结直肠癌数据库Gse 139255进行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分别检测大肠癌细胞(HCT116、RKO、SW480、HT29)IGF-1R、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IL-18的mRNA表达水平。对照射剂量2Gy时细胞存活分数(SF2)值区分的放疗敏感细胞HCT116和放疗抵抗细胞SW480分别进行过表达Lv-IGF-1R及敲低si-IGF-1R实验。采用克隆形成、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实验检测细胞活力及凋亡,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蛋白的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IGF-1R在放疗抵抗人群中高表达(14.96±9.23比22.19±9.97, t=2.888, P<0.01),表达量与预后呈负相关。放疗抵抗细胞HT29(4.36±0.26, t=21.530, P<0.01)、SW480(5.14±0.23, t=29.680, P<0.01)和放疗敏感细胞HCT116(2.83±0.16, t=17.980, P<0.01)、RKO(2.68±0.18, t=14.950, P<0.01)中IGF-1R表达高于正常结直肠细胞FHC,放疗抵抗细胞明显高于放疗敏感细胞,mRNA表达水平与放疗抵抗呈正相关。不同梯度X线辐照下,过表达IGF-1R增加放疗敏感HCT116细胞的克隆形成数目,提升细胞活力(73.3±3.89比58.18±3.06, t=5.160, P<0.01),减少细胞凋亡率(7.58±0.93比13.42±1.08, t=7.097, P<0.01);反之,敲低IGF-1R减少放疗抵抗SW480细胞的克隆形成数目,减弱细胞活力(49.35±3.91比76.13±4.26, t=8.032, P<0.01),增加细胞凋亡率(14.52±1.17比10.02±0.86, t=5.356, P<0.01)。放疗抵抗细胞SW480、HT29中凋亡相关Caspase-3蛋白水平分别为0.19±0.03, P<0.01和0.11±0.05, P<0.01,SW480、HT29细胞的焦亡相关Caspase-1蛋白水平分别为0.25±0.05, P<0.01和0.21±0.03, P<0.01,均低于HCT116和RKO细胞组。辐照后的放疗敏感细胞HCT116和放疗抵抗细胞SW480的IL-1β mRNA(4.26±0.23, t=23.730, P<0.01;3.94±0.24, t=20.560, P<0.01)和IL-18 mRNA(3.69±0.21, t=21.310, P<0.01;3.87±0.23, t=20.890, P<0.0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接受辐照的对照组。过表达Lv-IGF-1R的HCT116细胞仅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蛋白水平(0.58±0.07, t=7.890, P<0.01)显著低于对照组,敲低si-IGF-1R的SW480细胞仅AIM2表达量(3.24±0.13, t=27.100, 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IGF-1R在直肠癌细胞中高表达,与放疗抵抗患者预后呈负相关。IGF-1R抑制胞内AIM2炎症小体表达,降低Caspase-1活性,介导细胞抗焦亡作用,促进放疗抵抗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