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三角锚复位钳与点式复位钳在髓内钉治疗长斜形或螺旋形胫骨远端骨折中的复位效果:一项前瞻性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比较三角锚复位钳和点式复位钳在髓内钉治疗长斜形或螺旋形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58例患者资料.根据术中复位方式,分为点式复位钳复位组(n=26)和三角锚复位钳复位组(n=32).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末次随访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参加了1年以上随访.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及受伤机制的构成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角锚复位钳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明显低于点式复位钳组(P<0.05),而骨折复位质量则高于点式复位钳组(P<0.05),其余围术期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三角锚复位钳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踝关节功能也优于点式复位钳复位组(P<0.05).两组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三角锚复位钳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 使用三角锚复位钳可以提高骨折复位质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有所减少,局部未见明显感染增加,是一种有效、可靠的复位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侧卧位有限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AO-A2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观察侧卧位有限切开点式复位钳辅助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AO-A2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6-2021-12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20例AO-A2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于股骨大粗隆顶点向近端切开3~5 cm后向远端延长至股骨大粗隆外侧,切开深筋膜后钝性分离股外侧肌直至触及骨折端,将点式复位钳一端沿骨皮质前方进入,钩住骨折近端内侧皮质或股骨距维持,助手将患肢外展牵引解除骨折端嵌压后屈髋30.内旋、内收放置,将点式复位钳另一端固定于骨折远端外侧皮质后钳夹固定,然后进行置钉操作.结果 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4 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内固定断裂、螺旋刀片穿出、感染、骨折不愈合、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17例骨折解剖复位,3例骨折良好复位.术后4例新发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经抗凝治疗后血栓消失.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3.5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76~96分,平均88.1分;优7例,良11例,可2例.结论 侧卧位有限切开点式复位钳辅助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AO-A2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操作方便,可以提高骨折复位质量并有效维持骨折复位,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同时不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Hoffa骨折合并髌骨脱位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病例报道69岁女性患者,2017年1月因车祸后伤感右膝部疼痛,膝关节不能伸直1h入院,于我院行X线片提示右股骨外髁骨折伴右髌骨向后方脱位(见图1),门诊拟"右Hoffa骨折伴髌骨脱位"收入院.查体: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精神好,心肺腹部无异常,右膝关节肿胀、畸形,弹性固定于屈曲70°位,右小腿皮肤感觉正常,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入院后急诊在腰麻下行右髌骨脱位复位术,术中用点式复位钳夹住髌骨中段,向远端、前方牵拉并伸直膝关节使髌骨复位,遂进行右膝关节前后抽屉试验及内外翻试验检查,检查结果为阴性.术后X线片提示髌骨已复位(见图2).CT检查提示右股骨外髁冠状面骨折(见图3).MRI提示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外侧半月板撕裂.完善相关检查后于2017年1月6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股骨外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点式复位钳辅助复位在PFNA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使用点式复位钳辅助复位在PFNA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运用疗效.方法:2014年6月-2018年7月,我科完成运用PFNA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212例,其中有31例系术中闭合复位困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男性13例,女性18例:年龄61-92岁,平均78岁,根据EVANS分型:II型2例,III型4例,IV型15例,V型10例,采用前外侧辅助小切口微创切开,使用点式复位钳夹持辅助复位,再行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复查DR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25-60分钟,平均手术时间为35分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00-250ml,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50ml.患者DR片复查情况良好,随访3-18个月,平均6.5个月,骨折均完全愈合,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显示,优18例,良10例.结论:对于术中闭合复位困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三维CT可很好的预测,采用髋部前外侧辅助小切口,使用点式复位钳夹持复位,可以达到满意的复位固定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预断式钛质带孔克氏针联合钛缆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预断式钛质带孔克氏针联合钛缆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与手术操作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12诊治的30例髌骨骨折(AO/OTA分型中45-A、45-C型),切开复位骨折后,大巾钳夹持临时固定,将钛质带孔克氏针平行髌腱方向穿针固定骨折断端,带孔端在髌骨近端,将钛缆近端横向穿入克氏针的孔眼,8字形环绕穿入克氏针远端,钛缆卡扣置于髌骨上极,限制压力拉紧钛缆.若骨折较为粉碎,可用钛缆同时行髌骨环扎固定.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10~22)个月.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皮肤刺激、神经血管损伤、克氏针退出、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骨折在12~18周内获得愈合.末次随访时采用B(o)stman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8例,良2例.结论 AO/OTA分型中45-A、45-C型髌骨骨折可采用预断式钛质带孔克氏针替代普通克氏针、钛缆替代钢丝作为张力带进行内固定治疗,固定确切,术后患者即可进行康复训练,减少并发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尼斯结技术间接复位治疗髌骨横形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尼斯结技术间接复位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5例髌骨横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复位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侧别、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使用2号缝合线穿过股四头肌腱和髌腱以构建尼斯结,收拢缝线间接复位远端和近端骨折块,依靠尼斯结的滑动加压和自稳定功能形成髌骨前侧张力带作为临时固定;对照组则使用点状复位钳直接钳夹骨折块复位及临时固定.两组复位后均使用克氏针钛缆作终末固定.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t=-2.165,P=0.041),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4,P=0.612).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16个月,平均14.4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9,P=0.760).对照组1例患者术后1d出现软组织刺激症状,未予以特殊处理,术后2个月症状消失.两组患者术后12周随访时骨折均愈合,随访期间无钛缆松动、断裂及腱性组织钙化等并发症出现.末次随访时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6,P=0.932);研究组有1例80岁女性患者因股四头肌萎缩、打软腿、爬楼梯受影响等因素评定为良(27分),余24例患者均评定为优.结论 尼斯结技术间接复位用于治疗髌骨横形骨折能够减少手术时间,并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一种新型的组合式下胫腓联合复位夹具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索用于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新型复位工具,以降低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发生率.方法 初步观察腓骨目标骨段解剖形态,然后测量目标骨段外侧面不同截面的曲线饱满值(RHO值),统计分析获得最佳拟合值,使用该数据3D打印络合座.将络合座、万向装置、环式复位钳组装便为组合式下胫腓复位夹具.最后观察组合式复位夹具与干性腓骨的贴合情况.结果 目标骨段截面形态多数呈椭圆形和逗点形,少数呈三角形和四边形.RHO值与性别、侧别无显著性差异.组别间样本对于截面RHO值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观察络合座与干性腓骨目标骨段外侧面贴合情况,良好组占比90%以上,优秀组占比63.3%.结论 新型的组合式下胫腓联合复位夹具与干性腓骨服帖性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及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夹板式骨折复位钳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1/1/16
目的:探讨夹板式骨折复位钳在四肢骨干闭合复位类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长骨骨折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医务人员双手骨折复位和骨折位置维护,观察组采用夹板式骨折夹复钳复位和骨折位置维护,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医务人员X线曝光次数、手术时间、复位时间)、预后效果(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复位时间短于对照组,医务人员X线曝光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无骨不连、骨骺损伤、畸形愈合,无明显肢体过度生长及短缩等严重并发症,但观察组感染、伤口渗出、皮缘坏死、血肿、关节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夹板式骨折夹复钳应用于四肢骨干闭合复位类手术治疗中,可缩短手术时间及复位操作时间,减少医务人员X线曝光次数,促进术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操作简单等特点,临床骨折复位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