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合激光技术联合多点微量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烧伤患儿增生性瘢痕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脉冲染料激光(PDL)和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UFCL)联合多点微量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烧伤患儿早期红色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及自身前后对照方法。2019年2月—2020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6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后早期红色增生性瘢痕患儿,其中男32例、女35例,年龄1~12岁。患儿均采用复合激光技术(PDL和UFCL)联合曲安奈德治疗(以下简称联合治疗),间隔2个月后,行第2次联合治疗。分别于首次联合治疗前和末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由医师和患儿家属采用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评估患儿瘢痕情况。于末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统计患儿家属对疗效的满意度并计算总体满意率。记录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数据行配对样本 t检验。 结果:末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医师对患儿瘢痕的厚度、血管分布、色泽、表面粗糙度、质地、范围及总体评价的POSAS评分以及患儿家属对患儿瘢痕的颜色、疼痛程度、瘙痒程度、硬度、厚度、形状大小及总体评价的POSAS评分均明显低于首次联合治疗前( t值分别为17.32、16.73、15.00、14.91、19.62、28.74、29.83,17.43、20.52、29.01、28.82、24.91、20.30、42.13 ,P<0.01)。末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分别有62(93%)、3(4%)、2(3%)名患儿家属对疗效表示非常满意、满意、较为满意,总体满意率为97%(65/67)。末次联合治疗后6个月,所有患儿创面均未出现瘢痕增厚、感染。 结论:复合激光技术联合多点微量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烧伤儿童早期红色增生性瘢痕可改善瘢痕的外观及质地,减轻患儿瘢痕疼痛和瘙痒,且不良反应少,患儿家属对疗效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负载银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水凝胶对兔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负载银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的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MA)水凝胶对兔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制备含不同浓度甲基丙烯酸酐(MA)的低浓度MA明胶(GelMA)材料、中浓度GelMA材料和高浓度GelMA材料,加入光引发剂后分别制得低浓度GelMA水凝胶、中浓度GelMA水凝胶和高浓度GelMA水凝胶。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检测前述3种浓度GelMA材料的氢核磁共振谱并根据波谱图计算其取代度,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检测前述3种浓度GelMA水凝胶的三维微观结构及孔径,样本数均为9。根据前述筛选出的MA浓度合成含10种浓度银的GelMA(含银GelMA)溶液,将每种浓度的含银GelMA溶液均分为3份,加入光引发剂后分别暴露于紫外光下持续20、25、35 s,制得相应的含银GelMA水凝胶。采用胶原酶降解法测定不同光交联时间含银GelMA水凝胶降解12、24、36、48 h的降解剩余率及彻底降解所需时长,样本数为5。测定前述筛选出光交联时间下含10种浓度银GelMA水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反映其抑菌能力,样本数均为5。以与含最低浓度银(即不含银)GelMA水凝胶抑菌圈直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的含银GelMA水凝胶为有抑菌活性。选取具有抑菌活性的且载药浓度最低的含银GelMA水凝胶,采用FESEM检测其三维微观结构及孔径,采用能谱仪检测其内部银元素的存在情况,样本数均为9。将冻干单纯GelMA水凝胶和冻干含银GelMA水凝胶分别浸没于磷酸盐缓冲液中24 h,通过称重法计算并比较2种水凝胶的溶胀率,样本数为5。根据预实验及前述实验结果,制备含银和rh-bFGF的GelMA水凝胶(简称复合水凝胶)。大体观察复合水凝胶的外观,并采用FESEM检测其三维微观结构与孔径。取30只4~6个月龄、雌雄各半日本大耳兔,在其背部制作深Ⅱ度烧伤创面。以兔头侧为基准,将脊柱左侧创面作为复合水凝胶治疗组,右侧作为纱布对照组,2组创面分别作相应处理。观察伤后3、7、14、21、28 d创面愈合情况;记录伤后7、14、21、28 d创面愈合面积并计算其愈合率,样本数为30。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低浓度GelMA材料、中浓度GelMA材料及高浓度GelMA材料的取代度,差异明显( F=1 628.00, P<0.01)。低浓度GelMA水凝胶存在疏松、不规则三维空间网状结构,孔径为(60±17)μm;中浓度GelMA水凝胶的三维空间网络、孔径大小均较均匀规则,孔径为(45±13)μm;高浓度GelMA水凝胶的三维空间网状结构致密、层次混乱,孔径为(25±15)μm。3种GelMA水凝胶孔径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20, P<0.01),选取(MA)中浓度为后续材料制作浓度。相同光交联时间下的含不同浓度银GelMA水凝胶的降解性基本一致;20、25、35 s光交联时间下含银GelMA水凝胶降解12 h的降解剩余率分别为(74.2±1.7)%、(85.3±0.9)%、(93.2±1.2)%,降解24 h的降解剩余率分别为(58.3±2.1)%、(65.2±1.8)%、(81.4±2.6)%,降解36 h的降解剩余率分别为(22.4±1.9)%、(45.2±1.7)%、(68.1±1.4)%,降解48 h的降解剩余率分别为(8.2±1.7)%、(32.4±1.3)%、(54.3±2.2)%;20、25、30 s光交联时间下含银GelMA水凝胶彻底降解所需时间分别为(50.2±2.4)、(62.4±1.4)、(72.2±3.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82.40, P<0.01),选取25 s作为后续光交联时间。低浓度至高浓度的10种含银GelMA水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依次为(2.6±0.4)、(2.5±0.4)、(3.2±0.4)、(12.1±0.7)、(14.8±0.7)、(15.1±0.5)、(16.2±0.6)、(16.7±0.5)、(16.7±0.4)、(16.7±0.6)mm,基本呈浓度依赖性升高趋势,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28.70, P<0.01),与含最低浓度银GelMA水凝胶相比,其他有抑菌活性的含低浓度至高浓度银GelMA水凝胶的抑菌圈直径均明显增大( t值分别为26.35、33.84、43.65、42.17、49.24、55.74、43.72, P<0.0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12.1±0.7)mm的含银GelMA水凝胶具有抑菌活性且载药浓度最低,选取该含银浓度为后续材料制作浓度。含银GelMA水凝胶的微观形貌为规律的趋于平行线性的条索状结构,孔径为(45±13)μm,且含有银元素。浸没24 h,含银GelMA水凝胶的溶胀率与单纯GelMA水凝胶相近( P>0.05)。复合水凝胶呈无色清亮透明状;其三维结构为规则、均匀的网格状,内部存在细丝网状结构,孔径为(40±21)μm。伤后3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可见大量坏死组织及渗出物;纱布对照组兔创面可见散在结痂,亦可见少量坏死组织及渗出物。伤后7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已明显缩小,纱布对照组兔出现创面存在与纱布粘连情况。伤后14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红润、可见肉芽组织生长;纱布对照组兔创面基底呈苍白色、血运差。伤后21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完全愈合,纱布对照组兔创面出现愈合趋势。伤后28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部位可见新生毛发,纱布对照组兔仍残存椭圆形创面。伤后7、14、21、28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愈合率均明显大于纱布对照组( t值分别为2.24、4.43、7.67、7.69, P<0.05或 P<0.01)。 结论:中浓度GelMA水凝胶在溶胀性、可降解性方面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筛选出的含银GelMA水凝胶具有抑菌活性且载药浓度最低,制得的复合水凝胶可明显缩短兔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例粉尘爆炸致特重度烧冲复合伤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18年1月3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1例交联聚维酮粉尘爆炸致特重度烧冲复合伤并发急性肾损伤的21岁男性患者。针对患者的病情,落实下列护理措施:烧伤休克期合并急性肾损伤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期间,加强液体出入量管理、防范低体温和非计划下机;针对创伤性气胸做好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实施低潮气量、低呼气末正压的通气策略;感染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期间优化监护室环境消毒、做好多黏菌素B药物护理。经过71 d综合治疗和护理,患者康复出院。本病例提示,针对特重度烧冲复合伤患者的肾功能、肺功能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和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该类患者的治愈率,并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改良内上蒂倒T形切口乳房缩小上提术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内上蒂倒T形切口乳房缩小上提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整形美容(烧伤)外科,采用改良内上蒂倒T形切口完成的乳房缩小上提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使用手持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探查并标记胸廓内动脉第2~4穿支血管的穿出点,根据穿支位置设计含至少2条穿支的内上蒂,蒂部宽度为6 cm左右;术中将蒂部向外上方旋转,将乳头乳晕复合体(NAC)向上移位,塑造较饱满的乳房上极,下皱襞处切除多余皮肤形成倒T形切口。术后对NAC血运情况、乳房形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随访。应用Canfield Mirror 7.1.1软件通过侧位照片测量术前和术后6个月左、右侧乳房形态数据,包括乳房总面积、乳房最大突出度、乳房上极突出度、乳房下极高度、乳头提升高度5个指标;采用BREAST-Q量表调查患者术前和术后6~12个月乳房满意度、社会心理健康度、性健康度及身体健康度,每个维度总分均为0~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和健康度越高。应用SPSS 2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 ± s表示,术前和术后乳房形态数据(前4个指标)、BREAST-Q量表评分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56例女性患者,年龄(32.0±6.7)岁,体重指数(29.1±5.7) kg/m 2。术前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探查显示,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上蒂穿支缺如和明显变异的情况。术中去除乳房体积为890~1 800 ml,平均1 250 ml,内上蒂平均宽度为5.4 cm(4.0~7.0 cm)。术后随访时间(13.3±2.5)个月,所有患者NAC血供佳,乳房形态良好,患者对手术效果均非常满意。术后有1例发生切口周围血清肿,3个月内自然缓解;2例切口轻微裂开,经换药后愈合良好;其余患者均恢复较好,无皮瓣坏死、血肿等并发症发生。乳房形态数据比较结果:术后左、右侧乳房总面积均小于术前( P均<0.05),乳房最大突出度、乳房下极高度均大于术前( P均<0.05);乳房上极突出度均大于术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左、右侧乳头提升高度分别为(6.30±1.84)、(6.52±1.66) cm。术前和术后BREAST-Q量表调查均完成的患者有44例,评分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术后乳房满意度[(50.30±10.30)分vs. (83.20±6.02)分]明显提高( t=5.17, P=0.008),社会心理健康度[(56.20±17.20)分vs.(89.70±2.70)分]也明显提高( t=5.09, P=0.010),但性健康度和身体健康度评分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术前使用手持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明确穿支位置,据此设计改良内上蒂倒T形切口行乳房缩小上提术,既能保障NAC血运,避免因血管变异而发生缺血坏死,同时又可以最大程度减少蒂部宽度,增加蒂部旋转的灵活性,获得较佳的乳房塑形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用序贯激光治疗烧伤患儿早期增生性瘢痕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强脉冲光与二氧化碳激光序贯治疗烧伤患儿早期增生性瘢痕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及自身前后对照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14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患儿,其中男82例、女63例,年龄1~12[3(2,6)]岁。患儿均首先采用强脉冲光治疗(无麻醉/静脉-吸入复合麻醉),间隔1个月治疗1次;至瘢痕充血程度减轻时改行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表面麻醉/静脉-吸入复合麻醉),间隔3个月治疗1次,共治疗3次。首次强脉冲光治疗前(以下称首次治疗前)及末次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后3个月(以下称末次治疗后),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行瘢痕评分,采用Antera 3D ?相机测量瘢痕充血程度(以血红蛋白水平表示)。统计本组患儿强脉冲光治疗次数,强脉冲光和二氧化碳激光单次治疗时间、采用的麻醉方式及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时间。末次治疗后,采用李克特量表标准评定医患双方疗效满意度。记录治疗期间患儿的不良反应。对数据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配对样本 t检验。 结果:本组患儿末次治疗后的瘢痕VSS评分中的色泽、血管分布、厚度、柔软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首次治疗前( Z=-6.05、-10.34、-9.84、-9.28、-10.43, P<0.01)。本组患儿末次治疗后瘢痕血红蛋白水平为1.86±0.24,明显低于首次治疗前的2.27±0.32( t=17.65, P<0.01)。本组患儿共行强脉冲光治疗411次,每人(2.8±0.6)次,单次治疗时间35(20,45)s,无麻醉治疗392次(95.38%)、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治疗19次(4.62%),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时间6(5,8)min;二氧化碳激光单次治疗时间5(3,10)min,表面麻醉治疗364次(83.68%)、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治疗71次(16.32%),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时间10(8,15)min。末次治疗后,医方和患方的疗效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3±0.7)、(3.8±1.0)分。5例患儿强脉冲光治疗后发生水疱,水疱液引流后自然愈合;1例患儿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后皮肤局部发生感染,皮肤红肿伴脓性渗出物,经皮肤消毒+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后好转。所有患儿均无炎症性色素沉着、瘢痕增生加重、红疹等皮肤不良反应或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应用强脉冲光与二氧化碳激光序贯治疗烧伤患儿早期增生性瘢痕可明显改善瘢痕外观和质地,医患双方满意度较高,不良反应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复合镇痛在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小儿烧伤后增生性瘢痕中的应用效果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复合镇痛在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UFCL)治疗小儿烧伤后增生性瘢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18年4月—2020年3月,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9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39例,男19例、女20例,年龄35(21,48)个月]、全身麻醉+利多卡因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42(22,68)个月]、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38(26,52)个月]以及应用全身麻醉+利多卡因+布洛芬栓的三联用药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42(25,60)个月],各组患儿在行UFCL治疗瘢痕时分别采用对应的镇痛方案,并针对患儿治疗过程进行全程综合护理。分别于首次麻醉清醒后0(即刻)、1、2、4 h,采用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对患儿瘢痕进行疼痛程度评估。首次麻醉清醒后4 h疼痛评估结束后,采用自制的镇痛满意度调查表对患儿或其家属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并计算满意率。首次术后2 h内,观察并记录患儿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嗜睡等发生情况。首次治疗前和末次治疗结束后1个月,选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患儿瘢痕情况进行评估并计算两者的差值。对数据行LSD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首次麻醉清醒0 h,全身麻醉+利多卡因组、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和三联用药组患儿的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单纯全身麻醉组( P<0.01),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和三联用药组患儿的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全身麻醉+利多卡因组( P<0.01),三联用药组患儿的FLACC评分明显低于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 P<0.01)。首次麻醉清醒1、2 h,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和三联用药组患儿的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单纯全身麻醉组和全身麻醉+利多卡因组( P<0.01),三联用药组患儿的FLACC评分明显低于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 P<0.01)。麻醉首次清醒4 h,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和三联用药组患儿的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单纯全身麻醉组和全身麻醉+利多卡因组( P<0.01)。首次麻醉清醒后4 h,4组患儿或其家属对镇痛效果的满意率分别为79.49%(31/39)、85.37%(35/41)、87.80%(36/41)、97.92%(47/48),三联用药组患儿的满意率高于单纯全身麻醉组、全身麻醉+利多卡因组、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麻醉清醒后术后2 h内,4组患儿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总体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0.05)。4组患儿首次治疗前、末次治疗结束后1个月瘢痕的VSS评分及两者差值的组间总体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在UFCL治疗小儿增生性瘢痕中进行三联用药镇痛的效果良好,患儿或其家属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高,且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其他镇痛方案类似,推荐临床中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复合皮移植结合系统康复治疗儿童烧伤后腘窝周围大范围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复合皮移植结合系统康复治疗儿童烧伤后腘窝周围大范围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4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后腘窝周围大范围瘢痕挛缩畸形患儿,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11岁,瘢痕挛缩畸形病程10个月至9年,瘢痕均位于腘窝周围,右侧腘窝10例,左侧腘窝5例,双侧腘窝2例,腘窝周围瘢痕导致膝关节伸直角度仅为95°~115°。术中彻底松解瘢痕挛缩,恢复关节活动度,并形成继发创面范围10 cm×8 cm~20 cm×13 cm,Ⅰ期术中彻底松解瘢痕挛缩后,创面覆盖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2~3 d,Ⅱ期行大张自体刃厚头皮与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复合移植修复腘窝周围创面。术后8~10 d更换敷料查看皮片成活情况,皮片成活1周后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12个月有序的膝关节功能训练。术后植皮区及边缘瘢痕增生明显予以强脉冲光与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的序贯治疗5~7个疗程。结果:15例患儿皮片成活良好;1例患儿因移植自体头皮部分移位形成创面,1例患儿肢体移植皮片下血浆肿形成,经开洞引流,这2例病例经3周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随访6~36个月,皮片弹性及外观接近中厚皮片效果,膝关节挛缩患儿可完全伸直至180°,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供皮区无瘢痕形成及脱发现象发生。结论:复合皮移植结合系统康复治疗儿童烧伤后腘窝周围大范围瘢痕挛缩畸形效果较好,避免了因取自体皮片供区遗留瘢痕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复方维生素B12软膏Ⅱ号对动物皮肤刺激性和过敏性反应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皮肤放射性损伤合并创伤称为"皮肤放创复合伤".因其致伤因素复杂多样(除辐射因素外,还存在创伤、烧伤、冲击伤等多重复合伤),具有创面迁延难愈的疾病特点[1-2].因此,皮肤放创复合伤治疗相关的研究一直是创伤和放射医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3].近来研究发现,维生素B12对皮肤创伤,尤其是放射性损伤具有一定改善作用.前期研究发现,损伤性创面吸收维生素B12后可以促进皮肤中RNA的合成,加速伤口愈合,减轻放射性灼伤所致的红斑[4-5].本团队前期针对皮肤放创复合伤开发了复方维生素B12软膏Ⅱ号(商品名:实尔新),然而对复方维生素B12软膏Ⅱ号刺激性与致敏性方面的研究仍有所欠缺.因此,本实验拟在通过观察豚鼠皮肤重复接触复方维生素B12软膏Ⅱ号后机体免疫系统反应在皮肤上的表现,以明确其对豚鼠皮肤的刺激性和致敏性,并评价其临床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代谢组学在重伤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5/11
代谢组学是危重病和创伤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是近年来广泛用于疾病代谢紊乱的基因解析、分子标志物筛选和诊断等方面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本篇综述总结和概括了国内外近年来创伤性脑损伤、外伤失血性休克以及严重烧伤等重伤诊治的代谢组学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实时监测重伤患者伤后不同阶段的代谢变化,发现重症临床诊治不同的新靶点和生物标志物,优化临床实践中的诊治策略;展望了对烧冲复合伤的当前代谢组学研究问题和挑战,以及多组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的同步发展,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胸部爆震伤3例救治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4/3/2
战争、恐怖袭击中爆炸性武器(如炸药、燃料空气炸弹及航弹等)爆炸、日常工业生产和生活突发爆炸事件(如瓦斯爆炸、煤气爆炸等)产生的冲击波、高能碎片、热能等作用于机体发生的冲击伤、烧伤、吸入性损伤等多因素复合性损伤统称为爆震伤[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