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爆震伤临床救治指南(2023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肺爆震伤已成为现代战创伤中主要伤类,具有外轻内重、病情发展迅速及早期病死率高等特点。其伤情复杂,多发伤和复合伤多,目前无有效的防护材料,少有精准的出血检测仪器和轻便的监测转运设备等,各临床医疗中心没有标准的救治规范,国内外缺乏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指南,从而导致肺爆震伤的病死率较高。因此,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军内外胸外科和创伤外科等相关领域的专家,综合有效证据和临床一线救治经验,共同制订《肺爆震伤临床救治指南(2023版)》,就肺爆震伤的定义和特点、院前诊断和救治及院内救治等提出16条推荐意见,为各级医院开展临床救治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胸部爆炸伤紧急救治临床指南(2022年)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胸部爆炸伤是现代战伤和恐怖袭击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之一,也是爆炸伤中致死率最高的伤类之一,大部分严重胸部爆炸伤患者死于受伤早期和院前转运途中,故对其紧急救治特别重要。目前普遍存在治疗不规范、疗效差异大等问题,且临床上缺乏胸部爆炸伤救治规范。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针对胸部爆炸伤的分型、院前急救和院内治疗的关键技术和处置策略制订本指南,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体外膜肺氧合与呼吸机治疗重度肺爆震伤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体外膜肺氧合(ECMO)与呼吸机治疗重度肺爆震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医学院附属东南医院)收治的37例重度肺爆震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4例;年龄26~50岁[(36.3±11.1)岁]。胸部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IS)为3~5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ECMO治疗16例(ECMO组)。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呼吸机治疗21例(呼吸机组)。比较两组治疗前30 min、治疗后2,4,6 h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氧分压(PaO 2)、血乳酸(Lac)]、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指数(CI)、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同时比较治疗后7 d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及病死率。 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48个月[(33.6±8.2)个月]。两组内治疗后2,4,6 h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30 min明显改善( P均<0.05),且ECMO组治疗后4,6 h较治疗后2 h仍持续改善( P均<0.05),而呼吸机组改善不明显( P均>0.05)。两组间治疗前30 min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治疗后2,4,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ECMO组治疗后7 d机械通气时间为(3.2±1.2)d,住ICU时间为(5.4±1.3)d,APACHE Ⅱ评分为(14.1±3.3)分,病死率为12.5%(2/16),与呼吸机组的(5.1±1.6)d、(7.6±1.6)d、(10.2±2.6)分、28.6%(6/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对于重度肺爆震伤患者,与呼吸机治疗相比,ECMO治疗可快速和持续改善患者的顽固性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胸部爆震伤后氧化应激反应对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胸部爆震伤后氧化应激反应对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C57BL/6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15只)和胸部爆震伤组(45只),胸部爆震伤组又分为伤后1、3、7 d进行后续实验。采用自主研发的爆震伤装置制备胸部爆震伤小鼠模型。采用Toklu评分评价行为学改变;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价空间记忆能力变化;HE染色观察额叶皮层和海马区病理学变化情况;组织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检测额叶皮层和海马区ROS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评估额叶皮层和海马区氧化应激丙二醛(MDA)和环氧化酶2(COX2)变化情况。结果:胸部爆震伤组伤后 1 d Toklu评分为(6.7±2.1)分,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2.0±0.0)分、胸部爆震伤组伤后3 d的(2.7±1.2)分和伤后7 d的(2.0±0.0)分( P均<0.01);胸部爆震伤组伤后3、7 d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Morris水迷宫试验结果表明,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3 d的潜伏期分别为60.1(60.1,60.1)s、60.1(56.3,60.1)s,显著长于空白对照组的10.1(3.9,18.3)s( P均<0.01);胸部爆震伤组伤后7 d的潜伏期为60.1(30.5,60.1)s,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3、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空白对照组额叶皮层和海马区锥体细胞形态规则,细胞核呈深染并清晰可见,细胞质均匀。胸部爆震伤组伤后各时间点额叶皮层出现不同程度的锥体细胞坏死,海马区细胞质强烈嗜酸细胞增多。胸部爆震伤组伤后3 d额叶皮层ROS水平为(10.43±0.36)RFU/mg,伤后7 d为(2.91±0.35)RFU/mg,较空白对照组的(0.70±0.01)RFU/mg显著升高( P<0.05或0.01);胸部爆震伤组伤后3 d额叶皮层ROS水平显著高于伤后1 d的(2.13±0.65)RFU/mg和伤后7 d( P均<0.01),伤后7 d的额叶皮层ROS水平与伤后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胸部爆震伤组伤后3 d海马区ROS水平为(5.39±0.79)RFU/mg,伤后7 d为(5.65±1.17)RFU/mg,较空白对照组的(0.73±0.06)RFU/mg和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 d的(2.33±0.02)RFU/mg显著升高( P均<0.01);胸部爆震伤组伤后3 d的海马区ROS水平与伤后7 d比较、空白对照组海马区ROS水平与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额叶皮层与海马区之间ROS表达水平比较,胸部爆震伤组伤后3、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空白对照组与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3、7 d额叶皮层MDA水平分别为0.73±0.04、0.83±0.04、0.99±0.06,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56±0.04( P<0.05或0.01);胸部爆震伤组伤后7 d额叶皮层MDA水平与伤后1、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伤后3 d与伤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3、7 d额叶皮层COX2水平分别为2.93±0.02、4.82±0.15、4.76±0.06,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1.93±0.06( P均<0.01);胸部爆震伤组伤后3、7 d额叶皮层COX2水平与伤后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伤后7 d与伤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3、7 d海马区MDA水平分别为0.92±0.11、0.83±0.03、0.68±0.03,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49±0.03( P均<0.01);胸部爆震伤组伤后7 d海马区MDA水平与1 d和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伤后3 d与伤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3、7 d海马区COX2水平分别为0.88±0.06、0.87±0.06、0.80±0.06,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37±0.04( P均<0.01);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3、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额叶皮层与海马区之间的MDA表达水平比较,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空白对照组与胸部爆震伤组伤后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额叶皮层与海马区之间的COX2表达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 结论:胸部爆震伤后小鼠短时期内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反应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认知相关的额叶皮层损伤重于海马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胸部爆震伤3例救治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4/3/2
战争、恐怖袭击中爆炸性武器(如炸药、燃料空气炸弹及航弹等)爆炸、日常工业生产和生活突发爆炸事件(如瓦斯爆炸、煤气爆炸等)产生的冲击波、高能碎片、热能等作用于机体发生的冲击伤、烧伤、吸入性损伤等多因素复合性损伤统称为爆震伤[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兔胸部爆震伤后急性期左心功能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分析胸部爆震对左心室功能和心肌应变的影响.方法 将50只雌雄不限的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成4组,其中未爆震实验兔作为正常组(n=5),将剩余实验兔置于特定的半封闭爆破环境中,用瞬发电雷管按照不同的距离爆炸,制作轻、中及重度胸部爆震伤的动物模型,标记为A、B、C组(每组15只).对各组实验兔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检测左心室功能变化,采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各节段的纵向应变(L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实验兔爆震伤后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左心室前壁、前间隔及侧壁LS较正常组减低(P均<0.05);B、C组左心室EF、FS及各节段LS均低于正常组相应指标(P均<0.05).C组EF、FS及各节段LS均低于A组(P均<0.05);B、C组比较EF、FS无明显差异,但C组基底段和中间段的前壁、侧壁及心尖段的侧壁LS低于B组(P均<0.05).结论 胸部爆震伤后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更早、更敏感地反映实验兔心脏各节段功能的变化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利用简易三通管路建立大鼠肺爆震伤模型的实验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目前肺爆震伤模型复杂、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材料不易获得.文章探索一种简易、安全、可重复性好的大鼠一级肺爆震伤模型. 方法 将16只SD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肺爆震伤组.对照组大鼠仅氯氨酮(120 mg/kg),腹腔注射,胸部脱毛,肺爆震伤组大鼠充分麻醉后,胸部脱毛,放进异径三通管道固定仅充分暴露胸部,给予气动型模拟爆破装置调节至0.4 Mpa,距离约2.5 cm以胸骨正中平行线与左右腋前线交点为靶点分别爆破,先爆破右侧胸部,2 min后待呼吸恢复爆破左侧胸部,伤后6 h时处死大鼠,观察肺部病理、肺含水量、动脉血气分析、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 结果 所有爆震伤大鼠胸部外观均未见明显损伤.37.5%(3/8)伤后5 min内出现一过性紫绀表现1 h内恢复,爆震当场62.5%(5/8)大鼠出现10~20 s短暂呼吸暂停,6 h后逐渐恢复.肺爆震伤组肺组织W/D、血清IL-6和肺组织IL-6浓度[(4.97±0.37),(68.13± 59.40)pg/mL,(487.04±30.57)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62±0.07),(16.27±5.08)pg/mL,(172.74±35.0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爆震伤组PaO2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肺爆震伤后病变肺组织可见点状和片状出血,呈红色肝样变,显微镜下可见肺间质明显增厚,肺泡萎陷,肺间质和肺泡内红细胞、水肿液渗出,肺间质血管可见气体栓塞. 结论大鼠经过简易三通管路爆震后肺部具有一级肺爆震伤的经典病理、病理生理表现,该建模方法简便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胸部爆震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爆震伤所致胸部创伤的临床特征和救治方法,提高对胸部爆震伤的认识及处理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2000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5例胸部爆震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2例,女性23例;年龄18~55岁,平均42.6岁;致伤原因:化工厂爆震伤16例,锅炉爆震伤11例,煤气罐爆震伤23例,粉尘爆震伤5例,地下矿井爆震伤10例.血气胸22例,心包积液3例,纵隔血肿15例,肋骨骨折28例;合并烧伤46例,复合肺吸入性损伤38例,腹部脏器损伤12例,颅脑损伤5例.对胸部损伤情况、影像学资料、治疗措施及预后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13例患者入院时神志模糊、52例神志清楚,受伤至入院时间为(3.16±0.78)h,其中42例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胸部X线(或)CT检查结果显示:毛玻璃样改变7例,肺段或肺叶性实变23例,弥漫性实变35例.胸腔闭式引流术15例,开胸止血8例,肺叶修补6例,肺叶切除术3例,膈疝修补4例,胸部巨大缺损重建5例,开胸探查并内固定胸壁12例,气管、支气管断裂修复2例,胸腹联合探查7例.21例并发肺部感染,32例发生休克;死亡3例,存活62例,存活患者随访6个月无死亡病例.结论 胸部爆震伤外轻内重,复合伤及并发症多,伤情复杂,临床救治难度较大,及时、有效地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稳定在胸部爆震伤救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肺爆震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爆炸伤无论是在军事方面,还是在工业生产或民用方面都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爆炸产生强大的冲击波超压,对机体造成的损伤称为原发冲击伤或爆震伤.肺组织容易压缩,同时肺组织存在气液界面,因此更容易损伤,压缩或剪切力导致肺组织的破坏,并继发出血和水肿.肺爆震伤常缺乏外观可见的胸部伤口,早期症状和体征不一定很明显,其特有的肺部病理生理特点,给常规的液体复苏和机械通气带来挑战,导致救治困难,病死率高.本文将对肺爆震伤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类型烧伤患者胸部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烧伤患者的胸部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南阳南石医院影像科行胸部CT检查的79例烧伤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资料, 探讨不同类型烧伤患者的胸部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结果 大面积单纯体表烧伤患者的胸部影像主要以肺部感染、肺水肿及胸腔和 (或) 心包积液为主;吸入性损伤患者的胸部影像主要以肺水肿、肺部感染、肺实变或不张为主;肺爆震伤患者的胸部影像除肺栓塞及皮下和 (或) 纵隔气肿较为少见外, 肺水肿、肺部感染、肺实变或不张、皮下和 (或) 支气管异物、气胸、胸腔和 (或) 心包积液及肋骨骨折均较为多见, 且尤以肺水肿及肺部感染最为多见, 表现为病情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结论 不同类型烧伤患者的胸部影像具有一定差异, 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和掌控, 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