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蛹期高温对稻纵卷叶螟种群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蛹对高温的敏感性,为利用蛹期高温预测种群发展趋势提供生物学指标和模型.[方法]对稻纵卷叶螟1-5日龄蛹分别在37,39和41℃下进行1次性1-7 h的热击,对1日龄蛹在37,39和41 ℃进行1-7 h/d持续2和3 d的多次热击,并以一直饲养在27℃下的蛹为对照组,测定热击处理组和对照组蛹羽化率、蛹历期、每雌产卵量及卵孵化率;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蛹羽化率、蛹历期、每雌产卵量及卵孵化率与热击时长的关系模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5日龄稻纵卷叶螟蛹分别受37,39和41℃高温1次性热击1-7 h后,随着热击温度的升高蛹历期延长,蛹羽化率、每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降低;在相同的高温下,随着热击时间的增长蛹历期呈线性延长,蛹羽化率、每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呈线性下降,并且变化率在各日龄处理间基本相同;37或39℃热击后,1日龄蛹组的蛹历期长于3-5日龄蛹组的,但前者的蛹羽化率低于后者.1日龄蛹在37和39 ℃下多次热击后蛹历期随日热击时间的增长而缩短,在41 ℃下仅2d内的热击有该趋势,3d内7 h/d的热击延长了蛹历期;蛹羽化率、每雌产卵量及卵孵化率均随日热击时长的延长而线性降低,并且降低幅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在热击2和3 d间无显著差异.37,39和41 ℃下2和3 d,日热击时长每延长1 h蛹羽化率将分别降低3.25%,4.95%和7.49%,每雌产卵量分别减少5.02%,7.80%和10.82%,卵孵化率分别降低2.20%,3.31%和5.05%,说明热击显著抑制了种群的发展.[结论]稻纵卷叶螟蛹对高温较为敏感,热击影响其发育、存活和繁殖力,可根据蛹期高温及持续时长预测稻纵卷叶螟种群的数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妇科肿瘤患者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体验与应对方式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了解我国妇科肿瘤患者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症状体验及应对方式,从而为进一步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4-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使用神经毒性化疗药物的12名有CIPN症状的妇科肿瘤患者为访谈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现象学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 11名患者出现麻木,但症状出现时间、具体部位、顺序、严重程度不一.9名患者出现疼痛,包括局部膝盖、胳膊、手腕、指尖以及全身疼痛,对疼痛的表述不仅有酸痛、骨痛,还有针扎感、过电感、电击感等.其他症状还包括异物感、蚂蚁移动感、灼热、痒痒以及睡眠、排便的改变.CIPN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涉及家务劳动、活动锻炼和工作社交三方面.CIPN使得患者减少或免于家务劳动;肢端麻木尤其是脚部麻木,影响患者活动锻炼的频率、时长,严重者不能走路.CIPN给患者造成了痛苦体验,使其放弃工作,影响与家人、朋友的日常沟通.患者应对CIPN的方式包括按摩、揉搓、泡脚、药物,但效果不尽相同.结论 妇科肿瘤患者CIPN症状体验不一,肢端麻木和疼痛常见,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和社交.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CIPN症状,提供有效信息支持,强化同伴支持作用,通过多科协作,为患者提供CIPN有效应对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