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通常表现为持续的疼痛及感觉异常,严重时可能出现振动感和关节位置感丧失、自主神经和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能是化疗药物诱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之一。本文从5个方面综述了不同化疗药物导致的不同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包括如神经元线粒体形态异常、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激活及其相关钙失衡、线粒体生物能量学功能失调、氧化应激及轴突线粒体转运异常等。避免或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是预防或减轻CIPN的主要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替雷利珠单抗致周围神经病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62岁男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接受免疫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替雷利珠单抗200 mg静脉滴注、第1天+紫杉醇脂质体240 mg静脉滴注、第2天+奈达铂120 mg静脉滴注、第2天,21 d为1个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病情部分缓解;之后改为替雷利珠单抗200 mg静脉滴注、第1天+替吉奥口服早40 mg、晚60 mg第1天至第14天,21 d为1个周期,共治疗1个周期。末次治疗后(免疫联合化疗第98天),患者出现亚急性肌无力、感觉障碍及腱反射减退,神经传导和肌电图检查结果示四肢周围神经损伤。考虑为替雷利珠单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钴胺和维生素B 1等治疗,9 d后肌无力症状改善,痛温觉有所恢复。此后未再采用免疫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腺癌患者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乳腺癌现已成为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作为乳腺癌化疗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严重时会对患者的治疗结局和生命质量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化疗致乳腺癌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影响因素、评估工具及干预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护理人员完善乳腺癌患者症状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益气温经通痹"中药外洗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经验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1
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的发生率逐年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化疗治疗效果.中医药治疗CIPN具有极大的潜力,但缺乏以病机为核心的理论指导.本文从"虚、毒、瘀"角度出发,提出CIPN 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以气血亏虚为本,毒瘀互结为标,二者互为因果,共同致病;总结其治疗思路重点在于"益气温经通痹",采用中药外洗的方式治疗CIPN,安全有效,并附验案一则,以期为CIPN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从"针引阳气"理论探讨针灸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针引阳气"为治疗"血痹"的原则,是采用针法振奋、鼓舞、推动卫阳之气,激发人体正气以抵御外邪的一种方法.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属于"血痹"范畴,其轻症病在营卫,可卧针浅刺,针引阳气,通阳行痹治之,取穴以四肢局部腧穴为主;而CIPN重症,患者多素体虚弱,为"不荣则痹"合并"不通则痹",治疗当益气扶阳、固本培元,同时兼取四肢局部腧穴以畅通经脉、和营通痹,临床可结合艾灸、电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妇科肿瘤患者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体验与应对方式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了解我国妇科肿瘤患者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症状体验及应对方式,从而为进一步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4-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使用神经毒性化疗药物的12名有CIPN症状的妇科肿瘤患者为访谈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现象学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 11名患者出现麻木,但症状出现时间、具体部位、顺序、严重程度不一.9名患者出现疼痛,包括局部膝盖、胳膊、手腕、指尖以及全身疼痛,对疼痛的表述不仅有酸痛、骨痛,还有针扎感、过电感、电击感等.其他症状还包括异物感、蚂蚁移动感、灼热、痒痒以及睡眠、排便的改变.CIPN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涉及家务劳动、活动锻炼和工作社交三方面.CIPN使得患者减少或免于家务劳动;肢端麻木尤其是脚部麻木,影响患者活动锻炼的频率、时长,严重者不能走路.CIPN给患者造成了痛苦体验,使其放弃工作,影响与家人、朋友的日常沟通.患者应对CIPN的方式包括按摩、揉搓、泡脚、药物,但效果不尽相同.结论 妇科肿瘤患者CIPN症状体验不一,肢端麻木和疼痛常见,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和社交.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CIPN症状,提供有效信息支持,强化同伴支持作用,通过多科协作,为患者提供CIPN有效应对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大麻二酚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16
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toxicity,CIPN)一直是肿瘤化疗当中不可回避的不良反应之一,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与化疗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相关,但目前临床上没有可以有效预防其发生的药物.大麻二酚在神经保护方面具有优秀的潜力,例如多发性硬化症、阿尔兹海默症等,并且在多种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毒性中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治疗及预防作用,且不影响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活性.本文综述了大麻二酚通过多种机制预防及治疗CIPN,例如内源性大麻素系统、抗氧化应激、保护线粒体、激活5-羟色胺受体1A(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 1A,5-HT1A)、辣椒素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subfamily V member 1,TRPV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等,并且对其可能存在的其他机制进行推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评估工具的汉化及信效度检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引进和翻译国外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评估工具,并验证其在我国癌症患者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评估中的信效度.方法 经过翻译、回译和文化调适确定中文版问卷,便利抽样260例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试调查.通过高低分组比较、条目与总分的相关、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来进行量表的项目分析,并检验问卷的信效度.结果 项目分析未有条目删除,各条目区分度较好,各条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2~0.70(P<0.01);除了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对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存在轻微地板效应外,其余分量表和总量表都不存在地板效应和天花板效应.总量表及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0.94,重测信度为0.89~0.93.在患者症状体验部分,提取出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3.61%;在对日常生活影响部分,提取出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7.46%.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各分量表模型的适配度良好.同时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结论 中文版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评估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评估中国癌症患者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护士对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评估及管理知信行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调查肿瘤相关科室护士对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评估及管理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明确护士评估CIPN的障碍因素及提高相关知识的途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09名护士进行调查.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确护士对CIPN评估知、信、行的影响因素.结果:护士对CIPN评估及管理知识(9.16±1.93)分,态度(27.96±6.65)分,行为(25.84±12.48)分,分别占满分的57.3%、77.7%和53.8%;护士对CIPN评估及管理实践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是否经过相关培训和职称.评估CIPN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不知道怎样进行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68.9%)、不知道如何获取合适的评估问卷(57.9%)、不知道如何评估(55.7%)等.护士较倾向的可以提高CIPN相关知识的途径为科室组织进行理论学习(76.4%),其次为专业学习班(71.2%).结论:护士对CIPN评估及管理知信行较差,管理者需要提高护士对CIPN的重视,积极开展以CIPN基本知识、评估、护理预防、指南解读为主要内容的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工作,探索适合我国患者且便于临床应用的CIPN评估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近十年国内使用中医药治疗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解中医药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者通过对近10年国内外使用中医药治疗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高,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明显,往往影响化疗疗效;在临床研究方面,缺少严谨的RCT试验,虽临床研究较多,但质量不高,中医药治疗手段繁多,缺乏系统研究.今后,可加强中医药治疗针对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及机制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