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国勤治痰经验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痰作为常见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李国勤主任辨证治痰重视厘清阴阳寒热,主张从痰之源头辨证,四诊合参,顾及脾肾;强调痰邪与他邪共同存在,辨识血瘀、热壅、气滞等,并对病位做出判断,采用不同的逐邪方式,因势利导,故取效迅速.本文总结李国勤主任治疗痰证的经验方法,有助于拓宽临床医生治疗痰证相关疾病的诊疗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国医大师张磊从气血津液辨证治疗热郁头痛
编辑人员丨2024/6/8
国医大师张磊教授将郁热头痛分为郁热表证、郁热里证,从气血津液辨证治疗热郁头痛.其治疗头痛郁热表证选方用药以"辛散轻清"为主,以宣散表邪、恢复气机出入正常为主,临床常用经验方谷青汤,选奇汤、芎芷石膏汤、清空膏、川芎茶调散、川芎散等加减化裁也为其常用方,多用羌活、防风、白芷等风药.热郁里证头痛为气、血、津液郁滞于脏腑,郁久化热,灼热上扰清窍所致.气壅于内宜清宜泄,头痛合并阳明里热炽盛者,可加石膏,肠道燥屎内结者可用承气汤、大柴胡汤;气滞血瘀宜疏宜和,可用逍遥散、小柴胡汤、散偏汤、镇肝熄风汤等加减治疗;痰热内郁宜消宜导,对于痰热头痛者多以温胆汤、涤痰汤治之;瘀热内结宜行宜下,常用川牛膝、大黄以引血、引热下行.此外,张老师认为,久病瘀阻经络宜通络和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基于络病理论探析突发性耳聋辨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2/3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属难治性疾病.基于"络病"理论分析可知,本病基本病机为气血失调致耳内络脉血行瘀阻、窍络壅塞.临证应遵"络以通为用"之理,治疗以化瘀通络贯穿始终,并根据病证之不同分而治之:因外感邪气致聋多为络脉损伤,其病机为风热灼络、络损致聋,治宜祛风清热、活血通络;因脏气逆乱致聋多为络脉郁滞,其病机为气机郁阻、瘀滞窍络,治宜顺气开郁、化瘀畅络;因久病脏衰致聋多为络脉空虚,其病机为气血耗伤、络虚不荣,治宜益气补虚、养血充络.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证候和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的临床文献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6
目的 观通过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的现代临床文献,探讨IPF中医证候和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四大数据库在线检索IPF相关文献,筛选中医证候信息明确且资料完整的临床研究类文献,提取中医证候、病性类证候要素及病位类证候要素信息,建立数据库,通过频数分析、关联规则等统计方法,分析IPF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证候要素分布及组合情况、病性类证候要素关联情况.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 51篇.IPF中医证候分布以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痰热壅肺证、肺肾气虚证等最为常见.提取病性类证候要素 14 个,其中实性证候要素 10 个,以痰(23.46%)、血瘀(22.84%)、热(火)(17.28%)最为常见;虚性证候要素4 个,以气虚(43.38%)、阴虚(40.22%)最为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组合形式有11 种,2 个实性证候要素组合(72.00%)、1 个虚性证候要素+1 个实性证候要素组合(65.71%)最为多见.病性类证候要素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证候要素组合 27 种,"气虚—阴虚""痰—热"组合支持度最高,此证候要素组合最为常见;置信度与提升度均最高的病性证候要素组合为"痰—血虚""痰—湿".提取病位类证候要素 8 个,主要分布在肺(36.34%)、肾(22.04%)、脾(19.89%)、肺络(16.67%).8 个病位类证候要素组合中以单一病位证候要素最为常见,病位为肺(30.20%),其次二病位证候要素组合,病位为肺+肾(8.90%).结论 IPF中医证候复杂,证候要素以气虚、阴虚为发病之本,痰、血瘀、热(火)为标,多种证候要素常相兼致病,病位主要在肺、肾,兼及脾、肺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方祝元分期辨治快速型心律失常之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9/23
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发病率高,有进展为恶性心律失常而引起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岐黄学者方祝元教授认为快速型心律失常核心病机为"气虚血瘀",治疗以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为本,基本方选自拟养心舒脉方.方师临证根据病情进展分3期辨治本病:早期责之气血不调、营卫不和,治以益气活血、调和营卫,在养心舒脉方基础上适增调和营卫药物;中期病机多为瘀热相搏、血脉壅滞,治以化瘀活血、清热凉血,在养心舒脉方基础上合用化瘀清热药物;瘀热相搏易伤气阴,后期以气阴两伤、心神失养为主,治疗重在益气养阴、调脾安神,可减量或去牡丹皮、丹参、莪术等,加用调养心脾药物.针对本病不同时期病机要点以药平之,方获佳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基于对百余年现代名老中医诊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的文献分析,研究肺心病病因病机及证素分布组合规律,为丰富肺心病病因病机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已有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心病文献研究数据库》,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病因、病机频次频率统计分析.结果:肺心痛常见病因有体虚、痰、内因、六淫、外寒、久病等.病机以气虚、阳虚、痰饮停肺、肾阳虚、痰热壅肺较为常见.证素有18个,病性证素以痰、气虚、阳虚、热、血瘀较为常见;病位证素以肺为主,涉及心、脾、肾、肝、心神、表.证素组合以两证素和三证素常见,两证素组合中痰+肺、阳虚+水停出现频率较高,三证素组合中痰+热+肺、气虚+心+肺、气虚+肺+肾出现频率较高.病性证素常见组合为痰+热、痰+饮,病位均在肺.结论:现代名老中医对肺心病病因病机的见解与目前教材及专著大体一致,尚可见病因疫毒、病机肝气郁滞在以往专著中少有报道,近年来有学者高度重视,有待进一步挖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章永红教授谈《内经》形精之“补”与肿瘤之“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祖国医学防治肿瘤历史悠久,认为肿瘤的发生多因人体正气虚损后,外邪六淫之气乘虚而入,导致机体阴阳失衡、脏腑失调、气血失和,出现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热毒等复杂的病理变化,久积而成.故肿瘤常为慢性消耗性疾病,多呈虚证或虚实夹杂证,正气亏虚是形成肿瘤的内在根据.补法是中医八法之一,也是中医防治肿瘤的重要手段.临床上常见攻补兼施单纯中药或配合手术、放化疗抑制肿瘤,缓解症状.然而补虚并非一味滥施补药,用之不当,或有壅滞之嫌、助邪之弊,适得其反.章永红教授系江苏省中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江苏省名中医,从事中医药防治肿瘤研究几十余载,学验俱丰.章教授以《内经》“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为补虚之法,肿瘤临证之时常能事半功倍,收效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陈宝贵治疗胃脘痛验案赏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为总结陈宝贵教授治疗胃脘痛临证经验,从气阴两虚、气滞血瘀;土虚木乘、上热下寒;胃热壅盛、气津不足;气阴两虚、肝郁气滞、胃气上逆;中焦虚寒等数则验案入手,分析其独特用药方法以及取得显效之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体质学说探析感染后咳嗽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从体质角度对感染后咳嗽进行分析阐述.感染后咳嗽可分为风邪留恋、夹杂他邪,正虚邪恋、本虚标实,正气已虚、变生他病三期;人之体质可分为偏阳质、偏阴质、阴阳平和质三种.风邪留恋、夹杂他邪期阳质者表现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阴质者表现为风寒恋肺、凉燥伤肺,阴阳平和者表现为风邪恋肺;正虚邪恋、本虚标实期阳质、阴质之人皆可因病机演变表现为肺肾阴亏、脾肾阳虚;正气已虚、变生他病期可见痰湿壅肺、痰热郁肺、阴虚痰恋、气虚血瘀、痰瘀互结等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张赤志教授治疗慢性肝炎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张赤志教授系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为第一批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对治疗各种肝病有其独到的见解,笔者跟师学习中,略有感悟,现将张师诊治慢性肝炎经验整理如下.1 对慢性肝炎病因病机的认识慢性肝炎一般属于中医“肝着”、“胁痛”、“郁证”、“黄疸”、“鼓胀”等范畴,对于慢性肝炎,张师认为,多为内蕴湿热,邪伏血分,或感受疫毒等,致使肝失疏泄,气血壅滞.肝主疏泄、藏血,如肝疏泄失职,则气机壅滞,进而血瘀.肝气抑郁,气血凝滞,传之与脾,从而致脾气不运,纳呆乏力.肝脾在功能上密不可分,肝主疏泄,协调脾胃的升降,并疏利胆汁,使得胆汁顺利进入肠道,从而帮助脾胃消化及对精微物质的吸收功能,当肝气郁结,土不得疏,可引起脾的功能失司,脾的气血生化及运化功能失常,使得肝血不得滋养,又可加重肝的病变.肝体阴而用阳,受邪日久,易耗伤阴液,肝肾同源,肝阴不足易致肾阴亏耗,或素体阳虚者,湿邪易从寒化,致使脾肾阳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