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泉微生物驱动的氮循环研究进展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8/6
热泉微生物是驱动热泉氮(N)循环的主导力量,开展热泉生态系统中驱动氮循环微生物种群构成及其与环境响应的研究,对于探索热泉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命进化、生物修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综合阐述了热泉生态系统驱动氮循环的功能微生物(如固氮菌、氨氧化菌、厌氧氨氧化菌、反硝化菌、异化硝酸盐还原菌)在系统发育学上的分布、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活性及其与环境因子(如温度、pH)的相关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热泉生境中驱动氮循环微生物未来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五大连池火山区天然矿泉水源古菌分布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揭示古菌在五大连池火山区天然矿泉水源中的分布规律.方法 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五大连池火山区天然重碳酸和偏硅酸矿泉水源中古菌的群落组成.结果 研究发现,五大连池火山区3处天然矿泉水源中包含Woesearchaeota、Thaumarchaeota、Euryarchaeota和Diapherotrites四大门类,其中Woesearchaeota丰度最高.南、北饮泉水源样品在物种分类和丰度上距离较近,与二龙泉相距较远.结论 五大连池天然矿泉水源中含有丰富的古菌资源,类群多样且丰度较高,显著异于报道较多的海洋、湖泊、热泉等水生环境,该研究为今后探讨微生物群落在火山区矿泉环境中的生态规律奠定了科学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嗜酸嗜热浸矿微生物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人们对浸矿菌的研究不断加深,嗜热嗜酸菌的浸矿潜力及在微生物冶金中的作用和地位得到认识,利用嗜热菌对矿石进行高效浸出已成为微生物冶金领域的研究重点.嗜热微生物包括中度嗜热微生物和极端嗜热微生物,主要栖息于热泉、工厂高温废水排放区以及火山口等高温环境中.本综述总结了嗜热浸矿微生物种类,分析了嗜中温菌和极端嗜热菌等嗜酸菌种的生长习性、利用的能源物质、浸矿能力等,并进一步介绍了嗜热嗜酸微生物在高温生物冶金中的发展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热泉地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陆地热泉是一类典型的极端生命-环境互作的地质系统,是我们认识生命与环境协同演化的天然实验室.然而,受限于有限的研究手段,热泉中仍存在大量未解密的微生物“暗物质”.这种困境随着技术的革新得到了改善,尤其是近几年来基于组学、探针和同位素标记的多元化检测手段在嗜热微生物多样性的挖掘、新物种和新代谢途径的发现以及嗜热微生物对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调控和响应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使得热泉极端微生物和地质环境内在联系的研究也成为地质微生物学研究的热点.立足于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将简述常用于热泉地质微生物学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手段的发展,重点总结其在挖掘热泉微生物多样性和热泉微生物的环境功能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贵州省某热泉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及不同温度胁迫下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贵州省某未开发热泉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及在不同温度胁迫下细菌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R2A培养基,分别置于70、65、60、55、50、45、37以及25℃下对热泉细菌进行培养,涂布法对所培养细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最大拟自然法法构建16s rRNA系统发育树,比较不同温度胁迫下,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的差异.结果:共分离得到243株可培养细菌,归属于25个种、20个属、5个纲以及3个门;在属间水平上,α-变形菌纲细菌的多样性最为丰富;在菌株数量上,α-变形菌纲属于优势类群;不同温度培养下,所得到的优势菌不同,在60、55、50、45、37以及25℃6种培养温度下分离出的菌株在群落分布上呈现明显的差异,37℃细菌群落多样性最丰富.结论:该热泉中微生物多样性丰富,未发现的新类群;温度对群落的组成有显著影响,温度可能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深海极端微生物菌群及代谢产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积的四分之三,它不仅是生命的起源,而且还孕育了各种极端微生物.它们存在于海洋极端环境中,如热液喷口、热泉、咸湖和深海层等,由于生境太过恶劣,一度被认为是生命的禁区.随着人类对深海极端环境微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探索到那里具有丰富的菌群资源和具有潜在价值的天然生物活性产物.这些极端微生物能够适应极高温、极低温、高压、高盐、高放射性和极度酸碱性等极端环境,具有特殊的生物多样性、遗传背景和代谢途径,能够产生各种具有特殊功能的酶类及其他活性物质,展现出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研究海洋极端微生物对探索生物多样性、新资源开发利用及对地球生物学研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通量测序分析云南腾冲热海热泉微生物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云南腾冲热海热泉中蕴含着丰富的极端微生物资源.[目的]揭示云南腾冲热海热泉中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差异,发掘酸性热泉中铁、硫氧化功能微生物.[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处热泉15个水体样品中微生物16S rRNA基因V4-V5区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3处热泉中共获得578 061条有效序列,聚类为141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包括19个门66个属.鼓鸣泉(GMQ)、蛤蟆嘴(HMZ)、黄瓜箐(HGQ)3处热泉均以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为主.从属水平分析,碱性热泉鼓鸣泉(GMQ)和中性热泉蛤蟆嘴(HMZ)分别注释到37、32个属,优势属均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热棒菌属(Pyrobaculum).酸性热泉黄瓜箐(HGQ)共注释到20个属,优势属为酸杆菌属(Acidibacillus)和酸硫杆状菌属(Acidithiobacillus),此外,具有铁、硫氧化潜力的菌属有喜酸菌属(Acidicaldus)、硫化芽孢杆菌属(Sulfobacillus)、硫化叶菌属(Sulfolobus)及生金球菌属(Metallosphaera)等,进一步通过硫氧化培养基分离获得了这些菌属中的纯菌株.[结论]云南腾冲热海热泉水体中蕴含丰富的微生物资源,热泉间微生物物种组成差异明显;酸性热泉中存在多种具有潜在铁、硫代谢功能的菌种;未分类类群、非培养类群丰度很高,尤其是蕴藏着可观的古菌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嗜酸硫杆菌在工农业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嗜酸硫杆菌(属)(Acidithiobacillus spp.)能够氧化亚铁、硫或还原性无机硫化合物(reduced inorganic sulfur compounds,RISCs)获得能量,固定二氧化碳,是一类典型的嗜酸性化能自养微生物.嗜酸硫杆菌广泛分布于酸性矿水、热泉等酸性环境中,是地球生态系统硫和铁元素循环的主要推动者.嗜酸硫杆菌独特的生理代谢特征和极端环境适应性,使其广泛应用于生物浸出领域.本文综述了嗜酸硫杆菌的生理代谢特征和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机制,阐述了嗜酸硫杆菌在工农业中的应用,讨论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嗜酸硫杆菌在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为嗜酸硫杆菌在生理代谢、环境适应和工农业应用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和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滇藏热泉arxA基因型厌氧砷氧化原核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究滇藏地区热泉沉积物微生物及arxA基因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统计学的分析方法,针对3个滇藏地热区的22个样点,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及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沉积物微生物群落主要门类及其丰度占比为Chloroflexi(21.27%)、Deinococcus-Thermus(17.25%)、Aquificae(13.39%)、Proteobacteria(9.27%)、Acetothermia(8.3%)、Bacteroidetes(4.96%)与 Crenarchaeota(4.57%);具有arxA基因的微生物主要门类及其丰度占比分别为Proteobacteria(64.87%)、Bipolaricaulota(9.55%)、Deinococcus-Thermus(6.42%)与 Crenarchaeota(4.05%);不同地热区优势种群有所差异,主要受温度、pH值、砷浓度、总溶解固体(TDS)及海拔等因素的影响,Mantel检验呈显著相关性(P<0.001).[结论]沉积物中具有arxA基因的微生物主要以Proteobacteria为主;不同地热区受到不同环境因子及地理隔离因素的影响,优势群落存在一定地理分布差异;然而,其中具有arxA基因的微生物与pH值无相关性,主要受控于海拔、砷浓度、TDS与空间因素等,体现了此类微生物生理代谢特征的差异性与特殊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