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贯消毒方法在医用空气加压舱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医用空气加压舱的感染风险因素,探讨序贯消毒方法在高压氧舱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高压氧科空气、地面、物品等感染危险因素,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并序贯应用;每月进行高压氧舱内空气、物体表面微生物培养,以监测消毒效果,连续监测5个月。结果:高压氧科空气、物体表面菌落数符合医用氧舱卫生学标准。结论:全面评估医用空气加压舱的感染风险因素,采用序贯消毒方法,可控制传染源,切断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保证高压氧治疗的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目标性监测联合集束化管理对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陪护人员隔离护具使用率及手卫生合格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目标性监测联合集束化管理对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陪护人员隔离护具使用率及手卫生合格率的影响。方法: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从2019年7月开始对呼吸道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陪护人员开展目标性监测联合集束化管理,实施管理前收治呼吸道多重耐药感染50例为实施前组,实施目标性监测联合集束化管理后收治呼吸道多重耐药感染为51例实施后组。将实施前后6个月患者陪护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隔离用具使用率、环境消毒情况及手卫生合格率进行比较,分析目标性监测联合集束化管理对医院感染防控的价值。结果:实施后5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陪护人员感染例数明显低于实施前13例( P<0.05);实施后组陪护人员戴口罩(94.11%)、穿隔离衣(80.39%)、戴手套率(98.03%)均高于实施前组(70.00%、62.00%、7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0.027、4.911、9.683,均 P<0.05),实施后组陪护人员手卫生(82.35%)、物体表面(76.47%)、空气合格率(78.00%)均明显高于实施前组(64.00%、58.00%、6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4.341、3.915、5.450,均 P<0.05)。 结论:目标性监测联合集束化管理可有效控制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陪护人员感染情况,提高隔离护具使用率及手卫生合格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疗机构场景下高能脉冲紫外线消毒设备消毒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医疗机构场景下高能脉冲紫外线消毒设备消毒效果。方法:分别通过现场试验和实验室试验进行消毒效果评价。其中,现场试验选择9个科室135个高频接触点位,消毒前后采样,比较75%酒精湿巾擦拭消毒、高能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消毒和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消毒效果;实验室试验将模拟试验桌面的30个染菌区块置于紫外线垂直照射下,计算消毒前后细菌杀灭率。结果:现场试验中75%酒精湿巾擦拭、高能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和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细菌杀灭率分别为94.99%、91.53%和9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的消毒效果好于高能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 P<0.05)。实验室试验中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对染菌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灭对数值均>3.00,模拟现场试验中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对物体表面样本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为4.99。 结论: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和高能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消毒效果均较好,与常规75%酒精湿巾擦拭消毒效果相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细菌性毛囊炎、疖、痈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其次为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皮肤黏膜的常驻菌群之一,约30%健康人群携带该菌 [1],在干燥物体表面生存期较长,如在干燥的脓液、痰液中可存活2~3个月,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大部分急诊科中化脓性皮肤软组织感染的致病菌 [2],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化脓性链球菌短暂或长期定居于上呼吸道,在干燥物体表面或尘埃中可生存数月,通过直接接触、污染物或飞沫传播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眼科日间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眼科日间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1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日间手术室应用常规管理法进行感染控制的2 905例手术患者和手术室卫生学监测样本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5月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进行感染控制的3 682例手术患者和手术室卫生学监测样本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日间手术室感染控制指标,并调查52名工作人员对质量改进后感染控制的认可度。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室空气培养检测合格率、外科手消毒检测合格率、物体表面检测合格率和手卫生依从性检测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60%以上的日间手术室工作人员认为感染控制的管理架构、结构和效果方面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 结论: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能提高眼科日间手术室的感染控制管理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结膜囊特大异物存留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女,3岁,21 d前玩耍串珠手链后发现右眼眼红,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右眼结膜充血、水肿,少量分泌物,翻转上睑未见异物。给予药物(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眼红症状明显好转。患儿于2016年10月20日因"发现右眼内上方眶周眼睑皮肤球形隆起1 d"再次于我院就诊。查体:一般状态良好,无哭闹。右眼内上方眶周触及一圆形物体,直径约8 mm,活动度佳,质硬,球结膜无充血,角膜光滑透明。眼眶CT:右侧眼球内前方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可见环形高密度影,平均CT值约为-20亨氏单位,病灶内及下方可见气体密度影(见图1)。临床诊断:右眼结膜囊异物?患儿于2016年10月21日在表面麻醉下睑板拉钩拉开上睑,推动上睑异物处,取出一直径约8 mm珍珠样球形异物,异物表面包裹少量分泌物(见图2)。异物取出后给予妥布霉素滴眼液3次/d点眼,点眼3 d后复查右眼结膜无充血,无异常分泌物。1个月后再次复查,未见明显异常,之后失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睑结膜巨大恶性黑色素瘤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81岁左眼肿物女性患者,半年内左眼米粒大小黑色肿物体积迅速增大,延伸至眼外并伴表面糜烂出血,经活体组织检查和全身麻醉下眼眶内容物摘除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左眼睑结膜巨大恶性黑色素瘤,组织病理类型为梭形细胞。术后未接受局部放射治疗和全身化学治疗,半年后去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为全球流行的优势株,Omicron变异株不断出现新的亚型,且携带更多的突变位点。与原始株和其他值得关切的变异株相比,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致病特征和流行特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Omicron变异株致病性和毒性减弱,免疫逃逸能力陡增,传播速度更加迅速,更易通过物体表面和气溶胶媒介进行传播。人群感染后潜伏期缩短,无症状和轻症者居多,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本文重点梳理Omicron变异株的致病特征和流行特征,以期为Omicron变异株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麻醉相关感染控制的改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各国人民密切关注。面对疫情,麻醉医师对于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手卫生、环境物表卫生、无菌操作、职业防护等感染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有待提高和规范。本文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针对中国麻醉感染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梳理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要求,提出如下建议。(1)在标准预防方面,在诊治疑似或确诊患者时,麻醉科医护人员应按照三级防护措施进行穿戴防护用具,包括戴N95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面屏,穿防护服等。(2)在手卫生方面,对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进行麻醉时,应严格按照手卫生的规范要求进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在实施各类操作时,麻醉医师应戴双层手套;接触患者后,如需要碰触麻醉机等或其他区域,应脱掉并丢弃外层手套。(3)在环境物表卫生方面,对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手术时,麻醉医师要对发生小面积的患者血液等污染及时清洁和消毒。手术后,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等)、医疗器械、患者用物等的清洁消毒,严格终末消毒,尤其不能忽略手频繁接触的物表。(4)在麻醉机消毒方面,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建议联合使用麻醉内回路消毒机与在呼气端及吸气端同时使用呼吸通路过滤器。首选高效低容量的疏水性过滤器,以使细菌和病毒清除率>99.999%,每3~4 h更换1次。(5)在隔离方面,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应当在负压手术室进行手术。应有医务人员通知层流工程技术人员及时检查,必要时更换负压手术间高效过滤器。(6)其他方面,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麻醉时,应谨慎处理麻醉操作中的锐器,防止刺伤,一旦发生应立即启动医源性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手烟对健康影响的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三手烟是指吸烟后附着在物体表面、灰尘颗粒甚至皮肤、毛发的烟草烟雾颗粒,以及这些颗粒被重新释放到空气中与空气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的二代污染物。三手烟具有普遍性、持久性、隐蔽性、毒性强的特点,婴幼儿的暴露要高于其他人群。本文结合近年来三手烟相关基础研究,系统介绍了三手烟的化学组成和产生机制,并从三手烟的遗传毒性、参与氧化应激、诱导炎症反应、影响物质代谢、促进肿瘤发生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开展三手烟研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