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发性光线性皮肤病的光硬化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光硬化治疗为特发性光线性皮肤病的光疗和光化学疗法,其治疗目标是提高患者对日光的耐受,预防疾病发作,也称为光脱敏治疗。光硬化治疗的作用机制涉及多种细胞和炎症因子。该治疗手段适用于所有特发性光线性皮肤病,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因治疗特殊性导致依从性较差,但长波紫外线1快速硬化治疗和家庭光疗的兴起有望解决这一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4例皮角患者组织病理与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皮角的组织病理与临床特征,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病理科经临床和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204例皮角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结果:204例患者中,男88例,女116例,年龄(70.47±14.76)岁,病程[ M( P25, P75)]为6(6,24)个月。皮角单发201例,多发3例,共207个皮角,位于头面颈部163个(78.74%),躯干18个(8.70%),四肢26个(12.56%)。按皮角基底损害组织病理性质分类,良性皮角154个(74.40%),基底病变包括病毒疣129个,脂溢性角化病15个,内翻性毛囊角化病3个,毛鞘瘤皮角5个,化脓性肉芽肿1个和钙化上皮瘤1个;癌前皮角40个(19.32%),基底病变是光线性角化病;恶性皮角13个(6.28%),基底病变包括鲍恩病5个和鳞状细胞癌8个。癌前及恶性皮角患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良性皮角( H=4.05、3.16,均 P < 0.01)。恶性皮角基底宽度大于癌前皮角及良性皮角( H=2.74、3.49, P < 0.05、0.01),后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0.73, P > 0.05)。癌前及恶性皮角高基比明显低于良性皮角( H=4.06、3.72,均 P < 0.01)。癌前皮角和恶性皮角基底红晕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皮角( χ2=29.57、6.23, P < 0.01或0.05)。恶性皮角出血结痂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皮角( χ2=4.89, P < 0.05)。 结论:大部分皮角基底是良性病变,以病毒疣为主,癌前和恶性皮角约占1/4。男性、高龄、宽基底、低高基比、基底红晕、出血结痂可以作为早期识别恶性皮角基底的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光与皮肤的"致病"与"治病"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光与皮肤病关系密切,很多皮肤病的发生都和光线,特别是紫外线有明显的关系.对于皮肤病而言,光即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于是衍生了光皮肤病学这一领域,包括探讨紫外线对皮肤的各种效应、各类光线性皮肤病和光相关性皮肤病的诊疗、光的防护、可见光光疗、光皮肤病的检测等.光与皮肤病值得皮肤科医生更多的关注与重视,为了让广大皮肤科同仁更深入的了解光化性皮肤病与光相关性皮肤病最新进展,《皮肤科学通报》编辑部组织撰写了"光相关性皮肤病专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鳞状细胞肿瘤皮肤镜特征专家共识(2017)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皮肤镜诊断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皮肤镜在非色素性皮肤病中的应用,并已积累大量资料[1-3].鳞状细胞肿瘤(squamous cell neoplasms)是皮肤非色素细胞肿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色素性肿瘤相比,非色素性肿瘤的皮肤镜特征较难评估.本共识涉及的鳞状细胞肿瘤包括:光线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is,AK)、鲍恩病(Bowendisease)、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oma,KA)、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皮肤镜可为此类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线索,减少误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形性日光疹与口服避孕药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多形日光疹(PLE)为最常见的特发性光线性皮肤病,日光照射后几小时发生瘙痒性皮疹,愈后不留瘢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