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军特种部队人员选拔评估课程研究现状及对我军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特种部队是新时代履行国家战略使命任务的重要作战力量.特种作战任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我军成独立建制的特种部队组建较晚,国内特种部队人员选拔的相关研究极少,尚未形成完备的特种作战人员选拔体系.选拔高素质人才进入特种作战队伍是保障战斗力的前提,笔者总结了外军尤其是美军特种部队人员选拔评估课程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我军未来特种部队人员选拔体系的建立提供一些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海军某特种部队训练伤问卷调查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海军某特种部队官兵训练伤的发生情况、特点及其诱因,结合外军及我军其他军种特种训练伤的现状与防护趋势,有针对性地制定特种训练伤防护对策与措施.方法 对海军某特种部队240名参训官兵进行训练伤情况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分析比较训练伤发生比例、首次训练伤发生时间、训练伤预后、训练伤对作训的影响、训练伤与作训科目的关系、训练伤的诱因等差异.结果 海军某特种部队官兵训练伤发生率为75.83%;首次训练伤发生在入伍后1年者为50.29%;训练伤预后良好者为90.11%,预后不良者为9.89%;未影响训练者为36.25%,因伤停训者为29.17%,其中停训时间为9.23 d/人,停训月发生率为每百人30.77次.排名前3的高风险致伤作训科目为基础体能训练、5 km越野和其他;排名前3的训练伤诱因是负荷过大、意外损伤和热身不足.结论 海军特种部队的训练伤发生率较高,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其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特种兵持续超负荷强度训练的医务监督干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特种兵持续超负荷强度训练的医务监督干预效果,掌握训练不同阶段官兵身体机能变化规律和特点.方法 选取参加2018年5月特种兵持续超负荷强度训练模式的特种部队士官学员78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式,确定研究组(n=38)和对照组(n=40).对研究组进行系统的医学服务,对照组则按照原有训练计划进行训练,不加入医务监督服务.训练时间均为5周,以常规生理生化指标对被试进行随堂机能评定,生理监测指标为肺活量、握力、背肌力、纵跳,生化监测指标为血红蛋白(HB)、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尿蛋白(PRO)、尿潜血(BLD).结果 生理监测结果显示:在持续超负荷强度训练后,两组肺活量、握力、背肌力、纵跳指标监测变化在训练初期、训练1周、训练3周、训练5周4个训练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化指标监测结果显示:除PRO、BLD两项尿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两组其他各项生化监测指标(HB、CK、BU)在开训前、训练中期(第3周)和训练结束即刻3个不同的训练阶段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特种兵持续超负荷强度训练医务监督干预对疲劳恢复和训练效果提升具有较好的军事训练价值,建议在特种部队的大强度超负荷训练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特种作战领域军事作业医学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特种作战部队是指军队执行特殊任务、进行特殊训练、配备特殊装备的武装力量[1],是世界各国实现国家安全目标、执行外交政策的一支重要的新型战略力量,其作为近期局部战争和未来战争中的主要作战样式而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2].世界军事强国充分认识到特种兵在未来作战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更加重视特种部队和特战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尤其是特种作战人员的身心素质和军事作业能力[3].军事作业医学作为军事医学从伤病防治向能力医学拓展的前沿学科[4],受到美国等发达国家军事医学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从维护军人的体能、智能、情景感知能力,到巩固军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军事作业能力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的研究工作.尤其是近年来,将军事作业医学与特种作战领域相结合进行的开拓性的研究工作,为指导特战部队科学施训、提升特种作战人员的身心素质和军事作业能力做出了显著贡献.现就近十年来特种作战领域军事作业医学的研究进展评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驻疆武警某部魔鬼周训练伤分析及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8/6
"魔鬼周"极限训练是武警特种部队训练改革的成果,对牵引反恐特战力量建设、引领示范特战专业实战化训练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为增强驻疆武警部队的反恐维稳处突能力,武警驻疆某部官兵于2016年9月开赴西北戈壁腹地,进行了为期7d的"魔鬼周"训练. 为了解部队"魔鬼周"期间训练伤情的特点和规律,为防治伤病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指导部队制定训练及卫勤保障计划[2] ,笔者对"魔鬼周"训练期间56名特战官兵的伤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陆军某特种部队营以下军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陆军某特种部队营以下军官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取陆军某特种部队营以下军官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 PF),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并与中国军人常模对比分析.结果: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1份.(1)SCL-90测试:研究对象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2.0%,低于军人常模;在单项因子阳性率方面,研究对象强迫症状因子非常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1),躯体化因子、恐怖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军人常模(P <0.05,P<0.01);在单项因子得分方面,研究对象强迫症状因子和人际关系因子得分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5,P<0.01),躯体化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军人常模(P<0.05).(2)16 PF测试:研究对象人格因素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幻想性、世故性、自律性、内向外向型、感性用事与安详机警性、怯懦与果敢型、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成就个性因素和新环境成长能力因素等15个因子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5,P<0.01);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和适应焦虑型等5个因子非常显著低于军人常模(P<0.01);人格因素低分人数比例较高的敏感性占20.8%、怀疑性占50.5%、忧虑性占27.6%、适应焦虑型占22.4%、专业成就个性因素占36.6%、创造能力个性因素占54.5%;人格因素高分比例较高的敢为性占20.8%、兴奋性占40.1%、内向外向型占28.1%、心理健康因素占86.4%.结论:陆军某特种部队营以下军官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仍有部分心理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特种作战行动卫勤保障问题刍议
编辑人员丨2023/8/5
在未来信息化条件战场环境下,特种部队实施的作战行动往往不以成建制的营、连进行,而是以更加灵活机动的作战班(组、小队)为单位进行.该文分析了特种部队以班(组、小队)为基本作战单元的卫勤保障特点,以及卫勤保障存在的问题,从建立特种作战行动卫勤保障预案体系、提高特种兵单兵自救互救能力、增强卫生连卫勤保障能力、配强一线自救互救药品器材等方面,就做好特种作战行动卫勤保障进行了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特种作战人员战术区战伤镇痛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战术区战伤镇痛是整个战伤镇痛管理体系的开端,有效的战术区战伤镇痛对于部队战斗力的保持具有重大意义.特种作战人员作战任务复杂多样、作战单元规模小、伴随医疗保障有限,导致战创伤发生率极高,因此其战术区战伤镇痛需求特点显著.本文分析了特种作战人员战术区战伤镇痛的特点及现状,并对如何有效开展战术区战伤镇痛进行了探讨,为提高特种作战人员战斗力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武警某部高温高湿环境下魔鬼周集训疾病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魔鬼周训练,是武警特种部队磨练意志力、锤炼部队战斗力的极限训练科目,是对体质水平、体能基础、运动素养、战斗技能、生存能力、协作能力、心理素质、智能和意志力等个体素质的综合锤炼和全面考验.东南沿海地区夏季气候高温高湿,丛林地带环境更加复杂,生活条件有限,武警特战队魔鬼周集训训练科目多、强度高、任务繁重,官兵身心受极度考验,易引发各种伤病,且与部队年度例行野外驻训相比,魔鬼周集训发病特点具有其自身特点.本研究通过对武警某特战队魔鬼周训练期间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特定环境下武警特战队野外训练和作战的相关卫勤保障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外军特种卫勤救援力量建设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索我军特种卫勤救援力量的建设思路和发展方向.方法 系统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外军特种卫勤救援力量建设特点,思考对我军发展特种卫勤救援力量的启示.结果 以美军"伞降救援队"和以军"669部队"为代表的外军特种卫勤救援力量发展较早,具有编制构架合理、任务清晰明确、重视选拔训练、武器装备先进和实战经验丰富等特点.我军特种卫勤救援力量起步较晚,缺乏经验,各方面制度、组织构架和组训模式还不够完善.结论 我军可以参考外军的经验教训,通过开展特种卫勤救援理论研究、探索合理的人员编配、构建完善的人员选拔与训练体系以及加强武器装备研发等方法,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我军特种卫勤力量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