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疫情处置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陕西省2020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陕西省人间布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陕西省2020年人间布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探讨疫情处置情况。结果:2020年陕西省共报告13起人间布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陕北地区报告3起,关中地区报告10起,涉及65例人间布病确诊病例。性别分布:男性47例,女性18例;职业分布:农民35例,养殖人员13例,学生8例,散居儿童6例,工人2例,幼托儿童1例;年龄分布: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0 ~ 69岁年龄段(30例);时间分布:13起事件发生时间集中在4 - 8月份,高峰期为5月份;感染途径:11起事件由职业接触感染,1起事件由饮生羊奶感染,1起事件由接触被病羊感染的放养犬只感染。13起事件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包括事件上报、流行病学调查、高危人群筛查、病原学培养、畜间疫情处置、消毒及宣传教育等。结论:陕西省陕北地区老疫区和关中地区新疫区布病疫情活跃,应根据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做好人间布病精准化防控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犬尿氨酸代谢通路对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犬尿氨酸代谢通路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成骨分化的影响,为研究牙周炎微环境对牙周组织再生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于2022年6至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口腔综合科收集19例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组)和19例牙周健康者(牙周健康组)的非刺激性唾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两组受试者唾液中犬尿氨酸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对牙周炎组和牙周健康组的牙龈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与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的表达情况。收集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前磨牙5颗(来自2022年7至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2~18岁的5例就诊患者),从离体牙上提取PDLSC,使用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对照组)或含有20 μmol/L犬尿氨酸的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犬尿氨酸组)培养7 d,对成骨诱导的PDLSC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ALP活性测定。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PDLSC成骨相关基因ALP、骨钙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Ⅰ,COL-Ⅰ)mRNA表达和犬尿氨酸通路相关基因AhR、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cytochrome P450 family,CYP)1A1、1B1 mRNA的表达。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RUNX2、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AhR蛋白表达情况。培养21 d时,用茜素红染色评估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PDLSC矿化情况。结果:牙周炎组唾液中犬尿氨酸[8.26(0,19.60)nmol/L]及犬尿喹啉酸[11.4(3.34,13.52)nmol/L]含量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分别为0.75(0,4.25)、1.92(1.34,3.88)nmol/L]( Z=-2.84, P=0.004; Z=-3.61, P<0.001)。牙周炎组牙龈组织中IDO(18.33±2.22)和AhR的表达(44.14±13.63)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分别为12.21±2.87、15.39±5.14)( t=3.38, P=0.015; t=3.42, P=0.027)。ALP活性测定显示,与对照组(329.30±19.29)相比,犬尿氨酸组PDLSC ALP活性(291.90±2.35)显著下降( t=3.34, P=0.029)。RT-qPCR结果显示,犬尿氨酸组PDLSC ALP、骨钙素和RUNX2表达(0.43±0.12、0.78±0.09、0.66±0.10)均较对照组(1.02±0.22、1.00±0.11、1.00±0.01)显著下降( t=4.71, P=0.003; t=3.23, P=0.018; t=6.73, P<0.001),AhR、CYP1A1 mRNA表达(1.43±0.07、1.65±0.10)均较对照组(1.01±0.12、1.01±0.14)显著升高( t=5.23, P=0.006; t=6.59, P<0.001),两组间COL-Ⅰ、CYP1B1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犬尿氨酸组OPN、RUNX2表达(0.82±0.05、0.87±0.03)与对照组(1.00±0.00、1.00±0.00)相比均显著下降( t=6.79, P=0.003; t=7.95, P=0.001),AhR表达(1.24±0.14)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0)( t=3.04, P=0.039)。 结论:牙周炎患者犬尿氨酸通路异常激活,不仅能上调AhR相关通路,还能抑制PDLSC的成骨向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眼弓蛔虫病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眼弓蛔虫病(OT)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8年3月至2021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OT患者40例4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扫描激光检眼镜(SLO)检查。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CDFI)、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分别为25、26、26只眼。40例患者中,男性23例(57.5%,23/40),女性17例(42.5%,17/40);均为单眼发病。年龄<18岁者30例(75.0%,30/40),年龄(9.60±0.60)岁;≥18岁者10例(25.0%,10/40),年龄(34.60±4.52)岁。长住农村地区33例(82.5%,33/40);有犬、猫接触史27例(67.5%,27/40)。40只眼中,周边肉芽肿型(周边型)、后极部肉芽肿型(后极型)、类似眼内炎的玻璃体混浊型(混浊型)、混合型,分别为18(45.0%,18/40)、11(27.5%,11/40)、6(15.0%,6/40)、5(12.5%,5/40)只眼。所有患者明确诊断后均接受药物和(或)手术治疗。周边型、后极型、混合型28只眼,给予手术、药物治疗分别为17、11只眼;混浊型5只眼,仅给予药物治疗。40例患者中,33例患者参与随访;治疗后随访时间(18.78±9.44)个月。观察患眼BCVA改善情况。治疗前后不同BCVA眼数比较行 χ2或Fisher's检验。 结果:首诊时,患眼BCVA光感~0.6,其中BCVA<0.1、0.1~0.3、>0.3者分别为20、13、7只眼。晶状体后玻璃体前界膜增厚24只眼(60.0%,24/40),玻璃体分层样混浊27只眼(67.5%,27/40),周边部/后极部肉芽肿22只眼(55.0%,22/40)。行CDFI检查的25只眼中,玻璃体可见特征性分层样或弥漫性混浊14只眼(56.0%,14/25)。行FFA检查的26只眼中,视网膜毛细血管"羊齿蕨样"渗漏15只眼(57.7%,15/26),病灶处片状无灌注区。行OCT检查的26只眼中,视网膜前膜、黄斑囊样水肿、玻璃体视网膜牵拉分别为8(30.8%,8/26)、5(19.2%,5/26)、2(7.7%,2/26)只眼。末次随访时,与治疗前比较,混浊型5只眼BCVA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周边型、后极型、混合型28只眼中,行手术治疗的17只眼,BCVA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258, P<0.05);仅行药物治疗的11只眼,BCVA不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94, P>0.05)。 结论:OT患者以儿童多见;视网膜肉芽肿、晶状体后灰白色增生膜或玻璃体分层样混浊具体一定特征性;OT主要通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玻璃体切割手术进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甘肃省迭部县犬利什曼原虫种型鉴定及种系发育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甘肃省迭部县犬利什曼原虫虫种类型和种系发育关系,为探索犬源型内脏利什曼病防控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提取8份甘肃省迭部县洛大行政村无症状感染利什曼原虫犬血液样本DNA,采用PCR法扩增分离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1(ITS-1)基因片段,对扩增的目的片段进行基因测序;采用MEGA 7.0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并经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甘肃省迭部县犬利什曼原虫种系发育关系。结果:8份无症状感染利什曼原虫犬血液样本均扩增出约320 bp的片段,与目标序列ITS-1大小一致。ITS-1序列比对显示,8份样本与婴儿利什曼原虫MG969403、MN648755虫株序列同源性为99.1% ~ 100.0%;系统发育树显示,8份样本均与婴儿利什曼原虫聚为一支。结论:甘肃省迭部县8份无症状感染利什曼原虫犬血液样本的原虫种型均为婴儿利什曼原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世界显微外科大师——Sun Lee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我还是外科住院医师的时候,林顿、布莱克莫尔、德巴基等人对临床上各种血管手术的报道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后我决定找一些有腹水的狗,以便于我同时研究狗和肝硬化患者的腹水。匹兹堡市圣弗朗西斯医院的玛丽·阿黛尔护士长,是个非常友善的人,一次就买了3只狗,并将它们伺养在病理学实验室大楼的屋顶上。单纯地通过胸腔下静脉缩窄术所获得的犬腹水中蛋白质含量远高于肝硬化患者。腹水形成后6个月,将腹直肌一端切断,进行腹膜转位,这样腹水便可以流经肌纤维。我在匹兹堡大学外科住院医师科研大会上发表这篇论文时,第一次见到了匹兹堡大学外科研究实验室的负责人伯纳德·费舍尔医生。当我在1955年完成了圣弗朗西斯医院的住院医师实习时,他邀请我加入他的团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1-2020年青海省鼠疫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青海省鼠疫疫情监测结果,掌握青海省鼠疫流行态势,为今后的鼠疫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20年青海省人间鼠疫疫情资料(来自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人间病例数据库)和动物间鼠疫疫情资料(来自青海省鼠疫监测数据和鼠疫疫源地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包括人间鼠疫疫情,动物间鼠疫疫情地区分布,宿主动物、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结果等。结果:2011-2020年,青海省发生人间鼠疫疫情1起,因剥食旱獭时不慎划伤右手中指感染,自死者的心、肝、肺、淋巴结穿刺液、气管分泌物和咽拭子样本中均分离出鼠疫耶尔森菌。共发生动物间鼠疫疫情16起,流行地区分布在海西州、玉树州和海北州,其中海西州动物间鼠疫流行最多,10年间共发生13起。宿主动物监测显示,主要宿主动物为喜马拉雅旱獭,其平均密度为0.07匹/hm 2。病原学监测显示,共分离出鼠疫耶尔森菌31株,其中海西州分离出27株;分离出鼠疫耶尔森菌的宿主动物以喜马拉雅旱獭为主,占总数的77.42%(24/31)。血清学监测显示,共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血清66份,其中犬阳性血清最多,为43份;喜马拉雅旱獭次之,为20份。 结论:2011-2020年青海省动物间鼠疫连年不断,局部地区呈活跃态势,鼠疫防控总体形势严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7年云南省玉龙县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确定云南省玉龙县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流行范围,并评估其流行风险,为鼠疫监测及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在玉龙县8个乡镇,每个乡镇根据地理景观、海拔、人口、面积等各选取2 ~ 3个自然村作为调查样点,10 - 11月采用夹(笼)夜法捕获小型兽类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采集宿主动物脏器等分离鼠疫菌,并用胶体金试纸条检测鼠疫F1抗原和抗体,自毙小型兽类标本同时进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检测鼠疫特异性抗原;采集犬、猫、鼠等指示动物血清使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共获包括自毙小型兽类在内的宿主动物1 019只,隶属4目6科12属22种。其中工具捕获小型兽类1 016只,室外996只,室外捕获率为25.28%(996/3 940),其构成为齐氏姬鼠占30.32%(302/996)、斯氏家鼠占22.09%(220/996)、大绒鼠占17.37%(173/996)、灰麝鼩占12.35%(123/996),均是调查区小型兽类的优势种;社鼠占8.13%(81/996)、大足鼠占4.02%(40/996)、褐家鼠占1.81%(18/996),均为常见种。居民区室内共捕获小型兽类9种20只,捕获率为1.11%(20/1 800)。其中褐家鼠占30.00%(6/20)、大足鼠占25.00%(5/20)、小家鼠占10.00%(2/20),均为居民区优势鼠种。8种18只小型兽类染带寄生蚤67匹,隶属3科5属5种,总染蚤率为1.77%(18/1 019),总蚤指数为0.070。居民区室内获寄生蚤49匹,3种4只小型兽类染带寄生蚤,染蚤率为19.05%(4/21),蚤指数为2.333。其中缓慢细蚤染蚤率最高,为9.52%(2/21),蚤指数为0.571;猫栉首蚤指名亚种蚤指数最高,为1.571,染蚤率为4.76%(1/21),二者为居民区小型兽类体表主要寄生蚤种。室外5种14只小型兽类染带寄生蚤18匹,染蚤率为1.40%(14/998),蚤指数为0.018。其中缓慢细蚤染蚤率最高,为0.50%(5/998),蚤指数为0.005;特新蚤指名亚种染蚤率次之,为0.40%(4/998),蚤指数为0.004;方叶栉眼蚤的蚤指数最高,为0.007,染蚤率排第三,为0.30%(3/998);棕形额蚤指名亚种的染蚤率和蚤指数均最低,分别为0.20%(2/998)和0.002。方叶栉眼蚤、缓慢细蚤和特新蚤指名亚种为室外小型兽类体表主要寄生蚤种。共采集指示动物血清419份,其中犬血清402份,IHA检测结果阳性1份,阳性率为0.25%(1/402);猫、鼠血清共17份,IH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小型兽类脏器分离培养鼠疫菌、胶体金试纸条检测均为阴性;自毙小型兽类RIHA检测阴性。结论:玉龙县鼠疫自然疫源地新增一个鼠疫指示动物阳性点,应加强该区域的鼠疫疫情监测和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采血方式对狂犬病疫苗免疫小鼠中和抗体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采血方式对狂犬病疫苗免疫小鼠中和抗体检测的影响,为狂犬病研究中选择更适合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rabies virus neutralizing antibody,RVNA)检测的采血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50只4~6周龄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摘眼球采血,间隔7天,n=30)、B组(内眦采血,间隔7 d,n=10)、C组(内眦采血,间隔14 d,n=10),各组小鼠进行狂犬病疫苗免疫后,于不同时点取血检测血清抗体,分析不同采血方式对小鼠RVNA的影响。每日观察小鼠状态,并记录体重。结果:在整个试验中,各组小鼠采血前后体重均有正常性增长,但各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小鼠利用率A组高于B、C组,B组和C组小鼠利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各组小鼠RVNA水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小鼠体重、RVNA水平无差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试验成本、动物福利等因素的影响,认为间隔7天内眦采血法为检测RVNA水平试验最合适的采血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7—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乙型流感病毒病原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上海市松江区2017—2020年乙型流感病毒流行情况及其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特征。方法:使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流感病毒疑似病例的标本,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标本接种犬肾细胞和鸡胚培养病毒。对乙型流感毒株HA和NA基因测序,序列进行基因进化及氨基酸变异分析,采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实验研究毒株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的敏感性。结果:2017—2020年度松江区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4.24%(506/3 554),主要流行季为冬春季,呈现B/Victoria和B/Yamagata亚型交替流行的特点。松江B/Victoria流行株主要位于1A(△3)B进化分支,少数位于1A及1A(△2)分支,与疫苗株B/Brisbane/60/2008相比,流行株HA和NA核苷酸同源性分别在97.62%~98.19%、98.11%~98.78%,1A(△3)B分支HA蛋白抗原决定簇区突变主要发生在120环和160环。B/Yamagata流行株均位于3进化分支,与疫苗株B/Phuket/3073/2013相比,HA(NA)核苷酸同源性98.71%~99.04%(98.69%~99.27%),未发现抗原决定簇区氨基酸改变。神经氨酸酶抑制实验显示,所测的乙型流感病毒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均敏感。结论:2017—2020年乙型流感病毒流行株与疫苗株抗原性匹配度不佳,需持续做好乙型流感病毒监测及病原学特征分析,为流感疫苗筛选及药物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四川省1株猪獾传播狂犬病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四川省一例由野生动物(猪獾)咬伤发病的疑似狂犬病病例的唾液标本进行狂犬病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从分子水平对病毒进行遗传变异特征分析,了解四川省野生动物狂犬病病毒的流行和变异情况。方法:从疑似狂犬病病例的唾液标本中提取总病毒RNA,采用PCR的方法以特异性引物进行狂犬病病毒序列扩增,将获得的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并运用生物学软件将所得序列进行拼接从而得到狂犬病病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对全基因组进行遗传变异特征分析。结果:经测序获得1株猪獾源狂犬病病毒(以下简称SCR23-052)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经NCBI在线BLAST及与多个参考序列比对表明,SCR23-052全基因组序列的组成和结构符合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特征;分别与宁夏毒株(J)、重庆毒株(CQ92、02050CHI)之间各个基因区域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SCR23-052基因组序列差异性在氨基酸水平明显低于核苷酸水平,说明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变异大多属于同义突变。种系发生分析显示SCR23-052属于基因V型,其糖蛋白主要抗原位点未见明显突变,在线网址预测糖蛋白在第56和338位发生了氨基酸糖基化,SCR23-052与参考疫苗株CTN181的信号肽序列相比氨基酸差异最少。本研究病毒在核蛋白主要抗原位点与所有参考疫苗株均发生了相同的突变(332位A→T),在B细胞表位仅与参考疫苗株CTN181相比发生了379位L→V的突变,SCR23-052与基因Ⅴ型的参考毒株在核蛋白研究位点均一致。结论:获得了1株野生动物猪獾源基因V型狂犬病病毒株全基因组序列,不同于四川以往报道流行的犬源狂犬病病毒基因I型毒株。SCR23-052与各参考株基因组序列相比有不同程度差异,但主要毒力特征未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