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迭部县犬利什曼原虫种型鉴定及种系发育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甘肃省迭部县犬利什曼原虫虫种类型和种系发育关系,为探索犬源型内脏利什曼病防控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提取8份甘肃省迭部县洛大行政村无症状感染利什曼原虫犬血液样本DNA,采用PCR法扩增分离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1(ITS-1)基因片段,对扩增的目的片段进行基因测序;采用MEGA 7.0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并经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甘肃省迭部县犬利什曼原虫种系发育关系。结果:8份无症状感染利什曼原虫犬血液样本均扩增出约320 bp的片段,与目标序列ITS-1大小一致。ITS-1序列比对显示,8份样本与婴儿利什曼原虫MG969403、MN648755虫株序列同源性为99.1% ~ 100.0%;系统发育树显示,8份样本均与婴儿利什曼原虫聚为一支。结论:甘肃省迭部县8份无症状感染利什曼原虫犬血液样本的原虫种型均为婴儿利什曼原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链格孢霉致播散型皮肤链格孢病3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3例链格孢霉致播散型皮肤链格孢病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真菌病原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9—2021年西京皮肤医院诊断的3例链格孢霉致播散型皮肤链格孢病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真菌培养和菌株鉴定结果及治疗。结果: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55、41和46岁,男1例、女2例。2例患有肾病综合征,1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均有不同时间糖皮质激素及他克莫司治疗史,均为慢性病程。皮损HE染色可见双轮廓厚壁孢子及木节状厚壁有隔菌丝,均未见黑素。内转录间隔区测序显示,2例致病真菌为互隔链格孢霉,1例为侵染链格孢霉。不同温度培养显示,链格孢霉在35 ℃以上生长能力明显下降。3例患者均将他克莫司减量至标准剂量的1/3以下或改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并同时给予系统抗真菌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播散型皮肤链格孢病具有双侧分布的血行播散及单侧肢体的淋巴管分布特点,皮损以覆盖痂皮的疣状斑块、结节和/或窦道为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液中念珠菌重组人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蛋白磁珠富集联合重组酶辅助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重组人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蛋白(M1蛋白)磁珠富集病原体结合重组酶辅助聚合酶链式反应(RAP)巢式核酸扩增技术检测血液中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方法,以实现对白色念珠菌血症和热带念珠菌血症的早期诊断。方法:针对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内转录间隔区的高度保守区域的设计引物探针,建立检测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RAP检测方法;用梯度稀释的标准菌株核酸和临床常见的血流感染病原体核酸检验灵敏度、重复性、特异性;用模拟样本进行M1蛋白磁珠富集血浆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RAP和实时荧光PCR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建立的双重RAP方法灵敏度为2.4~2.8拷贝/反应,重复性好,特异性高;M1蛋白磁珠富集病原体结合双重RAP方法可在4 h内完成对血浆中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检测,<10 CFU/ml的病原体富集后进行RAP检测样本数较PCR检测样本数多。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检测血液中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双重RAP方法,该检测方法具备准确、快速、减少污染物的优点,在念珠菌血症快速检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诃子基原物种及其混伪品的形态鉴别与分子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建立能够准确鉴别诃子、绒毛诃子及其混伪品的分子鉴定方法.方法:对诃子、绒毛诃子及其混伪品的新鲜果实进行烘干,观察其干燥前后的形态;提取样品DNA,采用DNA条形码内转录间隔区 2(ITS2)序列和psbA-trnH序列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并测序,采用DANMAN 7、MAGE 6 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比对,计算Kimura 2-paramete遗传距离,并构建邻接法系统发育树.结果:形态观察发现,诃子、绒毛诃子果实干燥前后与混伪品有较大的差异,可以通过形态差异进行鉴别;DNA条形码序列表明,诃子和绒毛诃子ITS2 序列基本一致,仅发现 4 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但不能由此对两者进行区分;诃子和绒毛诃子的psbA-trnH序列存在 2 处明显差异,可对两者进行准确区分;绒毛诃子中存在 2 种类型的单倍型,其明显差异在于是否在psbA-trnH序列上存在 1 段 16 bp的串联重复序列;混伪品与诃子、绒毛诃子之间具有较大的psbA-trnH序列差异,可直接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比对进行区分;对市场上流通的诃子炮制品进行鉴定发现,其多为 2 种单倍型绒毛诃子,且存在毛诃子混伪的情况.结论:利用psbA-trnH序列可准确鉴别诃子、绒毛诃子及其混伪品,发现绒毛诃子中存在 2种类型的单倍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不同地理种群腐食酪螨遗传变异和遗传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分析不同地理种群腐食酪螨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方法 2018年6-7月在安徽省芜湖市(WH)、阜阳市(FY)和河北省石家庄市(SJZ)、张家口市(ZJK)4个地区的面粉厂和米厂采集螨虫标本并经形态学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ox1)分子鉴定筛选出腐食酪螨,PCR扩增腐食酪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并测序.使用Chromas 2和DNAStar 1.00软件对基因序列进行校对和拼接,使用DnaSP 5.10.00软件计算各种群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态性(Pi),用MEGA 10.2软件包分析种群遗传变异和遗传分化指数(Fst)及基因流(Nm),用Arlequin3.1软件计算Tajima's D值和Fu's FS值并进行中性检验和分子方差分析,使用Network 10.2基于Median-joining法构建单倍型网络关系图,采用最大似然法(ML)对单倍型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腐食酪螨呈椭圆形,表皮柔软,乳白色或黄棕色,口器高度变异或退化;本研究获得的cox1与GenBank中腐食酪螨cox1(登录号:LC 190838.1)的序列一致性大于98%.腐食酪螨样本Cytb基因长度为372 bp,16个单倍型(H1~H16)中仅H4为共享单倍型(为来自WH和FY种群的9个个体共享),其余为独享单倍型.4个地理种群Hd较高,整体值为0.895(>0.5),其中以WH种群最高(Hd=0.867),SJZ种群最低(Hd=0.464).基于Cytb序列分析显示腐食酪螨4个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Pi>0.005);分子方差分析可见腐食酪螨4个地理种群Fst>0.15(P<0.05);中性检验结果显示,腐食酪螨Tajima's D值为-0.737 22,Fu's FS值为2.336 33(均P>0.05).单倍型网络图与系统进化树结果一致,4个地理种群个体相互交织分布,仅ZJK种群个别个体聚为另外一支.ITS序列长度为1 259~1 405 bp,32个单倍型(G1~G2)均为独享单倍型.4个地理种群Hd较高,整体值与分别值为1.000(>0.5).基于ITS序列分析显示腐食酪螨4个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Pi>0.005),Fst>0.25(P<0.05);Tajima's D 值和 Fu's FS 值分别为 2.030 29 和 3.044 54(均P>0.05).单倍型网络图与系统进化树结果一致,WH、FY、SJZ种群单倍型聚为一支,ZJK的单倍型单独聚为一支.结论 腐食酪螨4个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地理种群间存在较大遗传分化,FY种群可能有向WH种群扩张的历史,不同腐食酪螨地理种群间发生局部高水平基因交流,未发现明显地理分布格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深圳市1例黑热病病例实验室检测与分子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 对深圳市1例输入性黑热病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分子溯源分析以确定感染虫株.方法 收集2023年3月15日深圳市确诊1例黑热病病例的骨髓穿刺液和血液进行实验室检测.对患者骨髓穿刺液涂片姬姆萨染色后进行显微镜检查,对血液样品采用内脏利什曼原虫快速诊断试剂(rk39)进行血清抗体检查,并提取全血DNA,PCR扩增内转录间隔区Ⅰ(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1,ITS-1)序列并测序比对,同时基于ITS-1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对患者骨髓涂片显微镜检查查见大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确诊为黑热病,患者血液采用rk39快速诊断试剂检测结果呈阳性,PCR扩增出ITS-1基因产物序列与预期大小一致,经NCBI数据库中比对,与婴儿利什曼原虫ITS-1基因序列相似度为100%,确定感染虫株为婴儿利什曼原虫.对扩增的ITS-1序列进行系统发育树构建发现与婴儿利什曼原虫聚到一个分支,且与所选的参比序列中的KC347299距离较近.结论 深圳市1例黑热病病例是由婴儿利什曼原虫引起的,黑热病在我国仍时有发生,应加强非疫区医务人员诊断技术,积极配合使用新的诊断技术进行辅助诊断,同时应提高对利什曼原虫的防控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山西省绵羊捻转血矛线虫的感染现状及遗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了解山西省绵羊捻转血矛线虫的感染现状及遗传变异情况.方法 采集山西省晋北的山阴县、晋中的祁县和晋南的稷山县绵羊粪样,并提取粪样基因组DNA.利用捻转血矛线虫种特异性引物,扩增样品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2(ITS-2)部分序列,经凝胶电泳观察和DNA测序分析鉴定其种属,评估不同地区绵羊捻转血矛线虫的感染现状.取PCR阳性样品,采用扩增捻转血矛线虫ITS全长序列的保守引物,PCR扩增ITS全长序列并测序,在DNAMAN 9.0中与GenBank中已公开的捻转血矛线虫ITS-2和ITS全长序列进行比对,查找碱基变异位点.使用DNAstar 7.1软件计算捻转血矛线虫ITS序列的碱基含量,并对GenBank中已报道的不同地区、不同宿主来源的18条捻转血矛线虫ITS全长序列及本研究获得的2条ITS全长序列进行序列相似性分析,用最大似然法构建基于ITS全长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捻转血矛线虫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 共采集401份绵羊粪样,其中69份粪样扩增出ITS-2片段(占17.2%);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的ITS-2部分序列与捻转血矛线虫(GenBank登录号OQ674251)的序列相似性为100%,故鉴定为捻转血矛线虫.其中山阴县、稷山县和祁县的绵羊捻转血矛线虫阳性率分别为47.4%(64/135)、3.0%(5/169)和0(0/97).69份ITS-2阳性的粪样中,4份样品成功扩增出ITS全长序列,其存在两种基因型,且这两种基因型之间仅在ITS-1序列中226 bp处存在1个碱基差异.基于捻转血矛线虫ITS全长序列的序列相似性分析发现,两种基因型之间的变异率仅为0.1%;18条不同地区和不同宿主来源的捻转血矛线虫的序列间变异率为0~2.6%.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中鉴定的序列(GenBank登录号OP518297和O P518298)与来自美国(GenBank登录号EU086378)、老挝(GenBank登录号AB908961)和中国其他地区(GenBank登录号HQ844231)的序列处于同一分支上;捻转血矛线虫的群体遗传结构无明显的地理和宿主相关性.结论 山西省调查地区的绵羊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率较高,捻转血矛线虫的遗传变异率较低,与其他地区、不同宿主来源的捻转血矛线虫之间无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一种特殊虫草与冬虫夏草的表型和DNA条形码特征比较分析及鉴别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通过对子座和虫体部分进行表型与DNA条形码序列分析,探讨一种发现于四川的特殊冬虫夏草(以下简称特殊虫草)与常见冬虫夏草的区别.方法:体视显微镜观察虫草样品的外部特征;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得到真菌部位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和宿主蝙蝠蛾昆虫的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序列;利用CodonCode Aligner和MEGA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建立邻接(NJ)系统进化树;对ITS序列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寻找具有鉴别意义的酶切位点,并通过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鉴别进行验证.结果:特殊虫草与常见冬虫夏草相比,虫体头部的颜色明显不同;子座真菌的ITS序列存在 7 个差异位点,虫体COⅠ序列存在56 个差异位点,基于ITS序列及COⅠ序列的NJ系统进化树分析均显示,两者不能聚为一支;在两者差异区域,冬虫夏草存在 1 个XhoⅠ的酶切位点,因此其ITS序列的PCR产物可被限制性内切酶XhoⅠ切割为 2 个片段,特殊虫草不能被XhoⅠ切割,所以酶切前后的PCR产物在琼脂糖凝胶图上没有变化,通过该方法可对两者进行鉴别.结论:发现了一种特殊虫草,其与常见冬虫夏草的真菌子座和宿主蝙蝠蛾昆虫部分均有明显不同,并为鉴别两者提供了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真菌污染鉴定溯源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 对实验室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所得真菌进行鉴定溯源.方法 采用形态学鉴定、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技术和基质辅助激光解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法,对从药品中分离纯化的 4 个菌株和实验环境中采集到的 8 个菌株进行鉴定和同源性分析,并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 ITS测序鉴定结果最大鉴定率均大于 99%,结果可靠.其中 4 株样品检出真菌和 1 株环境菌的蛋白分子量主要集中在 2 000~18 000 Da范围内,主要质谱峰重叠度高,被鉴定为局限曲霉菌,且亲缘关系非常接近.另 4 株环境菌和 3 株环境菌被分别鉴定为聚多曲霉菌和烟曲霉菌.结论 样品污染菌来自pH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可使用形态学鉴定、ITS序列分析技术和MALDI-TOF-MS技术对实验室真菌污染进行鉴定和溯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速生薄口螨成螨的形态观察和系统进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了解速生薄口螨成螨扫描电镜下形态特征,并探讨该物种与粉螨中其他螨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方法 从纯培养的速生薄口螨中分离出成螨,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外部形态.提取该螨的DNA,PCR扩增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1(cox1)基因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并测序,与GenBank上8种粉螨的ITS序列和cox1序列进行比对,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扫描电镜下可见速生薄口螨的腹面表皮内突较发达,足Ⅰ表皮内突愈合成胸板,足Ⅱ表皮内突伸达中央,未连接;腹面有2对几丁质环,雄螨位于足Ⅱ~Ⅳ基节之间;雌螨前对几丁质环位于足Ⅱ~Ⅲ之间,后对几丁质环位于足Ⅳ基节水平;雄螨可见生殖褶、叶状瓣及阳茎等结构.PCR扩增和测序结果显示,cox1序列长539 bp,ITS基因片段序列长1 633 bp,与预期一致.ITS序列比对结果显示,速生薄口螨与热带无爪螨(GenBank登录号为KC215362)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0.41%,与其他粉螨序列相似性为83.33%~89.73%.cox1序列比对结果显示,速生薄口螨与害嗜鳞螨(GenBank登录号为MT075728)序列相似性最高,为83.55%,与其他粉螨序列相似性为79.78%~82.12%.基于ITS和cox1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在拓扑结构上存在差异:在cox1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上,速生薄口螨为一单支,与其他8种粉螨不在同一进化支上,与形态学分类较为接近;在ITS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上,速生薄口螨与罗宾根螨聚为一支,与形态学分类存在差异.结论 扫描电镜下可清晰观察到速生薄口螨雌雄成螨的形态结构.基于cox1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速生薄口螨与其他粉螨的亲缘关系较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