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 - 2018年中国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2004 - 2018年全国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了解布病发展趋势。方法:自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收集2004 - 2018年全国布病监测资料。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全国和各省份布病发病率趋势变化,总体趋势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进行估计;采用局部回归季节分解法分析全国和各省份布病季节特征;同时绘制各年龄发病率随年份变化热力图。结果:2004 - 2018年全国累计报告布病524 980例,死亡16例,发病率为2.61/10万,病死率为(3.05 × 10 -3)%。全国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APC = 11.58%,95% CI:7.91% ~ 15.25%, P < 0.001);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和陕西省未见明显变化趋势(均 P > 0.05);西藏自治区呈下降趋势(AAPC = - 55.19%, P < 0.001);其他省份均呈上升趋势(均AAPC > 0,均 P < 0.05)。全国发病高峰出现在4 - 6月;按省份划分,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福建省、安徽省发病高峰以4 - 8月为主,重庆市、上海市发病高峰出现在6 - 8月,其他省份发病高峰基本在4 - 6月。全国各年龄组均有布病病例报告,年龄分布呈倒"V"形;发病高峰出现在50 ~ 54岁年龄组(5.43/10万),其次为60 ~ 64岁年龄组(4.94/10万)。2004 - 2018年,发病率前3位年龄组由2004年的40 ~ 44、50 ~ 54和35 ~ 39岁转变为2018年的50 ~ 54、60 ~ 64和55 ~ 59岁。 结论:2004 - 2018年全国及大部分省份布病发病呈上升趋势,高发年龄逐渐向高年龄组转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清腺苷脱氨酶联合全血微小RNA-197-3p在人布鲁氏菌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联合全血微小RNA(microRNA,miR)-197-3p在人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简称本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选取布病患者120例,设为布病组,其中急性期组89例、慢性期组19例、隐匿感染组12例。另于同期在本院体检人群中选取畜牧业从业健康志愿者60例,设为对照组;在本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选取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患者60例,设为感染对照组。布病组和感染对照组患者均予以规范治疗。布病、感染对照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对照组受试者于入组时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检测血清ADA及全血miR-197-3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ADA、miR-197-3p及二者联合对布病的诊断效能。结果:治疗前,对照、感染对照、急性期、慢性期、隐匿感染组血清ADA(U/L:12.35 ± 2.89、18.33 ± 4.57、29.75 ± 6.46、22.20 ± 4.78、14.15 ± 3.03)及全血miR-197-3p水平(1.09 ± 0.33、2.25 ± 0.41、2.68 ± 0.59、2.43 ± 0.51、1.18 ± 0.4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 4.38、4.02, P = 0.014、0.019)。与对照组比较,其余4组血清ADA和全血miR-197-3p水平均较高(均 P < 0.05)。与感染对照组比较,急性期、慢性期组血清ADA水平均较高,隐匿感染组血清ADA水平较低(均 P < 0.05);急性期组全血miR-197-3p水平较高,隐匿感染组全血miR-197-3p水平较低(均 P <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感染对照、急性期、慢性期组血清ADA及全血miR-197-3p水平均较低(均 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DA和全血miR-197-3p水平升高是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 OR) = 2.235、3.40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1.491 ~ 3.362、1.623 ~ 7.605,均 P < 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ADA和全血miR-197-3p对布病诊断均具有辅助意义(均 P < 0.001)。血清ADA联合全血miR-197-3p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33,优于单独血清ADA、全血miR-197-3p的诊断效能(AUC = 0.823、0.840)。 结论:血清ADA联合全血miR-197-3p在人布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布病的临床诊断与疗效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我国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应用及思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布鲁氏菌病是一个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其诊断方法的研究仍然是热点领域之一。本文将对中国、美国和WHO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进行比较。对我国目前布鲁氏菌病的主要检测方法及现阶段分子生物学检测进展进行阐述,并对各种诊断方法的特点进行比较。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较完整的诊断体系,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种既简单又快速,且灵敏度和特异度都很高的检测方法,这需要进一步研究,为以后完善我国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7-2019年布鲁氏菌病患者医疗费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布鲁氏菌病(布病)患者的医疗费用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首要诊断为布病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就诊信息和费用信息。通过非参数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临床分期、并发症对患者医疗资源利用及医疗费用的影响。使用中位数描述布病患者的门诊和住院费用。结果:共13 532例纳入分析,其中门诊8 113例,住院5 419例,男性占67.8%(9 176/13 532),年龄(42.7±15.4)岁,以18~44岁(46.6%,6 304/13 532)和45~59岁(34.2%,4 622/13 532)年龄组为主。住院患者年龄(43.3±15.7)岁,高于门诊患者年龄(42.3±15.1)岁( Z=-3.85, P<0.001)。住院患者就诊时,全身症状以发热(36.9%,1 997/5 419)和乏力(36.6%,1 983/5 419)常见,局部症状以关节/肌肉疼痛(68.9%,3 735/5 419)常见;急性期患者占79.1%(4 289/5 419),慢性期患者占20.9%(1 130/5 419);患者有并发症占46.5%(2 519/5 419),主要为骨骼系统并发症。门诊患者人均门诊次数(1.6±1.4)次。住院患者次均住院天数为(11.3±4.2)d,慢性期和有并发症患者住院天数较长( P<0.05)。住院患者同年也有门诊记录占89.3%(4 840/5 419),人均门诊次数(3.6±2.6)次。门诊患者医疗费用以化验费和药物费为主(75.1%),住院患者以药物费、化验费和其他费用为主(74.4%)。2017-2019年门诊患者医疗费用 M( Q1, Q3)分别为61(52,497)、61(51,346)和58(46,318)元,住院患者医疗费用 M( Q1, Q3)分别为8 214(6 355,10 721)、9 095(7 018,12 155)和9 492(7 530,12 351)元。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并发症和关节/肌肉疼痛症状为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 P<0.001)。 结论:2017-2019年新疆布病住院患者经济负担较重,特别是高年龄组、慢性期、合并骨骼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提高患者早期就诊和规范治疗意识,减少慢性化和并发症发生,可降低布病诊治所导致的经济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1 - 2020年陕西省咸阳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陕西省咸阳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态势,为进一步进行人间布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传染病监测系统》中2011 - 2020年陕西省咸阳市人间布病发病数据及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 - 2020年,咸阳市累计报告人间布病病例864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年发病率自2014年开始迅速上升,2019年最高,为5.79/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900.40, P < 0.001);咸阳市人间布病病例主要集中在奶山羊养殖县,累计报告病例571例,占66.09%;全年各月份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 - 8月份,占64.35%(556/864);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40 ~ 69岁,占68.29%(590/864);男女性别比为2.40 ∶ 1.00(610 ∶ 254);职业主要是农民,占83.45%(721/864),散居儿童、学生、幼托儿童等非职业人群的比例有所上升。咸阳市人群血清学总阳性率为3.14%(283/9 009),病原学培养出现变异型菌株。布病发病时间与诊断时间的间隔中位数为8 d。 结论:陕西省咸阳市人间布病呈现总体上升的流行趋势,需要引起重视,加大防控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06 - 2022年云南省布鲁氏菌病诊断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掌握云南省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诊断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云南省报告的所有布病病例的基本情况和临床诊断资料。分析不同特征和临床分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病例的诊断情况。结果:2006 - 2022年云南省累计报告布病病例3 892例,其中,急性期占92.09%(3 584/3 892),亚急性期占4.91%(191/3 892),慢性期占3.01%(117/3 892),发病-诊断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3 d。男性占69.63%(2 710/3 892),女性占30.37%(1 182/3 892)。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40 ~ 59岁年龄组,占53.13%(2 068/3 892);发病-诊断时间间隔中位数最长为30 ~ 39岁年龄组(15 d),其次为0 ~ 9岁年龄组(14 d),其余年龄组均为13 d。职业分布,农民和牧民共占全部报告病例数的85.25%(3 318/3 892),分别占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病例数的84.88%(3 042/3 584)、90.05%(172/191)、88.89%(104/117)。就诊地区分布,本县区就诊的病例有2 120例,本地就诊率为54.47%(2 120/3 892),其中急性期1 930例(91.04%)、亚急性期115例(5.42%)、慢性期75例(3.54%);异地就诊的病例有1 772例,转诊率为45.53%(1 772/3 892),其中急性期1 654例(93.34%)、亚急性期76例(4.29%)、慢性期42例(2.37%)。就诊科室分布,67.58%(542/802)的病例在感染科进行诊疗,32.42%(260/802)的病例在非感染科进行诊疗。结论:2006 - 2022年云南省布病病例以急性期为主,发病-诊断时间间隔较短,以中老年男性农牧民为主要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布鲁氏菌病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布鲁氏菌病临床效果及对体液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10月,以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住院的布鲁氏菌病患者16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84例,西医治疗组85例。西医治疗组给予抗菌素等常规西医支持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治的中药,6周为1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分析治疗前后患者体液免疫指标、生化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84/84),西医治疗组为97.65%(83/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 P<0.05),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西医治疗组(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gG、IgA、IgM、C3、C4、miRNA-155、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IgG、IgA、IgM、miRNA-155、CRP、ESR、ALT和AST均低于治疗前,C3和C4补体水平高于治疗前( P<0.05),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IgG、IgA、IgM、miRNA-155、CRP、ESR、ALT和AST均低于西医治疗组,而C3和C4补体水平高于西医治疗组( 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布鲁氏菌病可以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同时降低CRP和ESR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体液免疫指标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病原体对器官移植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检测病原菌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器官移植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6例器官移植后肺炎/疑似肺炎患者的BALF,均进行了同步mNGS和常规微生物综合试验(CMT)检测,并以CMT结果作为参考标准,比较mNGS和CMT在器官移植患者肺部感染中诊断价值的差异,并分析mNGS对于混合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①肺炎病原体:在入组的35例患者中共检测出31种病原体,包括细菌(16种)、真菌(9种)、病毒(6种),其中mNGS和CMT共同检测到25种病原体,仅mNGS检测到19种病原体。采用mNGS方法分离出的微生物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1.4%(18/35)、42.9%(15/35)、31.4%(11/35)〕;白色假丝酵母菌、曲霉属和肺孢子菌属是最常检测出的真菌〔分别为31.4%(11/35)、22.9%(8/35)、22.9%(8/35)〕;有20例患者病毒检测呈阳性,最常检测到的病毒为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和EB病毒〔分别为28.6%(10/35)、20.0%(7/35)、17.1%(6/35)〕。此外mNGS还检测出1例布鲁氏菌。②诊断效能:就细菌检测而言,对纳入研究的35例患者样本进行CMT检测有20例阴性结果,对阴性样本采用mNGS方法检测共产生10例阳性结果;mNGS阳性样品的百分比显著高于CMT阳性样品〔优势比( OR)=5.5,95%可信区间(95% CI)为1.2~24.8, P=0.02〕;mNGS对于诊断细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50.0%,而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58.3%、91.1%。就真菌检测而言,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样品的百分比无明显差异( OR=1.5,95% CI为0.5~4.2, P=0.60);mNGS对于诊断真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2%、64.7%,PPV和NPV分别为68.4%、68.8%;对纳入35例样本进行CMT检测产生17例阴性结果,对检测阴性样本使用mNGS检测共产生6例阳性结果。共20例患者样本采用mNGS检测到病毒阳性。此外,23例患者(占65.7%)被确诊为肺部混合感染。 结论:使用mNGS检测BALF中的病原体提高了危重症器官移植患者肺部感染细菌鉴定的敏感度和特异度,mNGS在检测病毒和识别混合感染方面有明显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球人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掌握全球人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重点描述全球分布及热点变化。方法:以查找官方公布的国家报告为第一标准数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信息系统平台的OIE-FAO-WHO年度报告中的人布病资料为第二标准数据,通过数据提取与转换,计算各国年度发病率,描述全球人布病流行分布概况。结果:人布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是肯尼亚(203.07/10万)、也门(89.96/10万)、叙利亚(47.26/10万)、希腊(42.96/10万)和厄立特里亚(21.82/10万)。较2006年 Georgios Pappas等发表的全球人布病分布的数据有了显著的变化,许多流行区的布病流行状况已有所改善。另一方面,疾病新热点也不断出现,特别在非洲地区和中东地区,布病疫情呈现起伏。 结论:近十年来,人布病的全球流行分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各国之间的发病率差别很大,总体呈下降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8年济宁市重点职业病监测及职业人群健康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2018年济宁市职业人群的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检查情况,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1月,收集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济宁市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网报系统资料,收集用人单位2 167家,以及在岗期间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作业工人37 295人。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和职业健康检查等内容,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χ 2检验。 结果:作业工人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噪声(56.34%,39 935/70 883)、煤尘(15.65%,11 095/70 883)、电焊烟尘(10.25%,7 262/70 883)、矽尘(5.61%,3 975/70 883)。煤尘(煤矽尘)作业工人肺功能检查异常率为14.87%(461/3 100),不同工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噪声作业人员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检查异常率为4.56%(1 492/32 731),不同工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018年报告的重点职业病主要有煤工尘肺24例,占38.71%(24/62);矽肺21例,占33.87%(21/62);噪声聋、布鲁氏菌病各8例,分别占12.90%(8/62)。 结论:应加强济宁市存在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的监管,制定分类监督管理办法,保护工人职业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