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症状监测系统的杭州市学校因病缺课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杭州市学校因病缺课的情况及常见特征,为学校疾病精准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基于智能手机的"杭州市学校症状监测系统"监测信息2 823 145条,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以学校为基本单位,对不同学校类型、不同地区因病缺课及发热、咳嗽、皮疹、红眼、腹泻、腮腺肿大、呕吐等7个常见症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一般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杭州市全市学生请假中因病占比为65.78%(1 868 293/2 840 421),其中以咳嗽占比最大,为49.51%(924 947/1 868 293),其次为发热28.78%(537 630/1 868 293),红眼占比最低,仅0.41%(7 591/1 868 293)。发热、红眼在冬春季高发,分别占比全年同类症状的48.03%(258 961/539 170)和64.48%(3 193/4 952),随气温升高呈下降趋势( Z发热=-94.04, Z红眼=-18.10,均 P<0.001),呕吐以冬季为主,占比全年报告的61.94%(77 925/125 813)。学校类型( F=181.15, P<0.001)、地区类型( F=8.56, P<0.001)以及二者的交互项( F=4.47,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因病缺课和7个常见症状均存在学校类型差异,发热、皮疹、腹泻、腮腺肿大和呕吐存在地区差异。一般线性模型边际估计结果显示,农村幼儿园因病缺课比例高于城市(64.89% vs. 61.50%, F=8.24, P<0.001),农村中小学发热比例明显低于城市(小学:33.78% vs.43.09%,中学:25.68% vs.28.49%, F=17.58, P<0.001),农村中学皮疹比例显著高于城市(6.80% vs.4.68%, F=4.41, P=0.012),农村中小学腹泻比例显著高于城市(小学:4.06% vs.3.12%,中学:6.93% vs.4.94%, F=4.58, P=0.010)。 结论:小学生及农村地区学生应成为杭州市疾病监测与控制的重点人群,冬春季应重点做好流行性感冒、流行性结膜炎、诺如病毒感染等传染病监测预防工作,夏秋季农村地区应加强室内外防蚊灭虫等预防控制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时空分析模型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鼠传自然疫源性疾病,人主要通过接触鼠的排泄物、分泌物等方式感染HFRS。HFRS流行特征具有显著的人群差异、地理异质和季节消长特点,这些典型特征与宿主动物栖息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密不可分。全球每年HFRS报告发病人数约15万~20万,我国病例数占全球的70 %~90 %,是遭受HFRS危害最严重的国家。本文详细综述了我国HFRS流行特征、传播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生态学研究的模型与方法进展,以期了解我国HFRS的三间分布特征及传播的潜在影响因素,有助于开展HFRS疾病调查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猩红热发病趋势、临床特征和病原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猩红热是我国儿童和青少年重要的传染病之一,易在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聚集性疫情。2011年以来,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猩红热发病率升高,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M蛋白 emm基因型和主要超抗原型别的病原学特征是否出现明显变化仍不明确。虽然猩红热的重症率和病死率极低,但猩红热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加重我国儿童和青少年传染病的疾病负担。为进一步做好猩红热的预防控制工作,一方面需加强病例监测,持续关注猩红热疫情的动态变化;另一方面需全面深入开展病原学、免疫学、传播动力学、多学科交叉的生态学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军团病发病趋势和感染特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军团菌广泛存在于水源和土壤中,是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军团病主要由嗜肺军团菌1型引起,其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庞蒂亚克热和肺炎。近年来,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军团病发病率升高,其原因尚不明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的公共卫生防控策略也给军团病的发病水平造成了一定影响。为进一步做好军团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一方面需逐步建立完善我国军团病监测网络,开展病例监测、外环境监测和病原学监测工作,持续关注军团病疫情动态;另一方面需从病原学、免疫学、生态学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入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分析糖尿病足患者延迟就医原因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以健康生态学模型为框架,探讨糖尿病足患者延迟就医的原因。方法: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对20例延迟就医的糖尿病足患者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7步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根据健康生态学模型的5个层次,将延迟就医原因归纳为11个主题,个人特质层原因包括高龄患者感知觉衰退,足部溃疡未及时发现;行为特征层原因包括糖尿病足知识缺乏,消极治疗心理;人际网络层原因包括家庭支持力度不足,社会支持系统缺失;生活和工作条件层原因包括经济压力大,电子健康素养低,就诊不便;环境政策层原因包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差异,医疗条件限制。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延迟就医的原因是多层次系统性的,医务人员既需要从个体层面提高糖尿病患者足部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需要从系统层面探索相关的家庭、社会医疗支持资源,指导患者获得最佳医疗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健康生态学视角的冠心病患者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冠心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健康素养水平的高低。健康生态学理论认为影响个体健康的因素是多层面的,基于健康生态学视角,从个人特质、行为特征、人际关系网络、生活与工作条件、环境政策5个层面分析冠心病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制订针对性、系统的健康素养提升策略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绝经后女性阴道微生态变化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绝经后女性由于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发生外阴和阴道萎缩、乳酸杆菌比例降低、阴道内菌群失调、阴道免疫屏障受损等病理、生理改变,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症状、体征和疾病,对绝经后女性的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现从阴道菌群种类、数量、比例等方面阐述绝经后阴道微生态菌群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机制,明确全身及局部雌激素治疗对绝经后女性阴道微生态及泌尿生殖道症状改善的作用机制,以便深入了解绝经后女性的阴道微生态变化与泌尿生殖道症状的关系,从而提高绝经后女性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生态防龋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龋病是世界范围内最普遍的口腔疾病,附着在牙表面的牙菌斑是导致龋病的主要生物因素。虽然应用氟化物仍然是预防龋病的主要手段,但随着龋病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以及人们对龋病病因认识的更新,有必要使用其他生态学方法(如抗菌肽、精氨酸、益生菌、天然产物等)辅助氟化物的防龋效果。本文对近年来生态防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2个树种木质部栓塞抗性与其解剖结构及相关性状间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诱导木质部栓塞被认为是驱动树木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分析木质部栓塞抗性(用导水率损失50%的水势(P50)表示)的内在解剖决定因素对于理解其结构与功能间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恢复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测定广西弄岗喀斯特森林内12个主要常绿树种的木质部导管直径、导管组指数、组分占比、纹孔形态和纹孔膜超微结构,同时结合木质部储水特征(如木材密度和饱和含水量),综合分析干旱诱导木质部栓塞抗性与其解剖结构以及储水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Ps0与导管直径、密度、导管组指数以及组分占比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2)P50与纹孔形态特征以及纹孔膜厚度和纹孔腔深度等特征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3)P50与木材密度显著负相关,与饱和含水量边缘显著正相关,即木材密度较大、饱和含水量较低的树种表现出较强的栓塞抗性.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单一的解剖结构来评估栓塞抗性是不全面的;此外,木质部水分存储能力与栓塞抗性之间的权衡关系对于深入理解喀斯特植物耐旱性的内在结构机制以及多元化的水分利用策略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京津风沙源治理区植被固碳能力估算及归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植被固碳能力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基础,可通过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这一重要指标来反映.估算植被固碳能力是生态学和地表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的共同科学问题,揭示其变化特征及其因素影响对于区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区为研究区,估算了 2000-202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区NEP,并利用趋势分析法和稳定性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了影响NEP的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因素.结果显示:(1)202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区的NEP均值为110.09 gC m-2a-1,碳汇区面积约为3.591×105 km2,占总面积的78.80%;(2)2000-202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多年平均NEP为77.54 gC m-2a-1,年际变化率为4.118 gCm-2a-1,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研究区以NEP明显增加区为主,占比55.16%,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NEP呈下降趋势地区仅占比0.15%,主要分布在北部干旱草原沙地治理区,呈斑块状分布;(3)不同生态系统NEP从高到低依次为林地、农田和草地,林地固碳作用较强,未来林地固碳潜力较大,草地面积占研究区的70%,其总固碳量远超其他类型且呈增加趋势;(4)影响京津风沙源治理区NEP的主导因素为年降水量,其次,生态工程的实施也是NEP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因素对京津风沙源治理区NEP的影响表现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围绕京津风沙源植被固碳能力估算以及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性,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空间恢复的建议,以期为京津风沙源加强植被固碳能力以及生态修复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