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分析糖尿病足患者延迟就医原因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以健康生态学模型为框架,探讨糖尿病足患者延迟就医的原因。方法: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对20例延迟就医的糖尿病足患者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7步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根据健康生态学模型的5个层次,将延迟就医原因归纳为11个主题,个人特质层原因包括高龄患者感知觉衰退,足部溃疡未及时发现;行为特征层原因包括糖尿病足知识缺乏,消极治疗心理;人际网络层原因包括家庭支持力度不足,社会支持系统缺失;生活和工作条件层原因包括经济压力大,电子健康素养低,就诊不便;环境政策层原因包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差异,医疗条件限制。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延迟就医的原因是多层次系统性的,医务人员既需要从个体层面提高糖尿病患者足部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需要从系统层面探索相关的家庭、社会医疗支持资源,指导患者获得最佳医疗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健康期望寿命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健康期望寿命(HLE)的影响因素。方法:检索7个中英文数据库截至2022年5月7日收录的近三年相关文献。筛选纳入有关HLE影响因素的原始研究,影响因素包括疾病与伤害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健康决定因素的生态学模型将疾病与伤害的影响因素分为5个层次:个人特质、个体的行为与生活方式、社会社区网络、生活和工作条件、宏观上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状态。梳理研究地区、HLE指标、研究人群、影响因素、数据来源和结果等内容,应用证据图谱对不同HLE指标和两个维度影响因素的报告文献频次进行可视化展示,并进一步提取四大权威医学英文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的实证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纳入90篇文献,其中在中国开展的文献研究占28.9%(26篇)。报告疾病与伤害的文献53篇,全部涉及非传染性疾病,且占比最大(58.9%)。报告健康决定因素77篇,涉及生态学模型5个层次,所有文献会同时报告多层次。其中个人特质的文献数最多,共53篇(58.9%);个体的行为与生活方式47篇(52.2%);社会社区网络10篇(11.1%);生活与工作条件35篇(38.9%);宏观上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状态8篇(8.9%)。提取四大权威医学英文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近三年发表的HLE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21篇,其中涉及非传染性疾病和个人特质的文献最多,分别有11篇(52.3%)和12篇(57.1%)。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伤残调整寿命年贡献的最主要因素,个体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为最易被改变因素。结论:近三年HLE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非传染性疾病与个人特质的研究;未来应当深入探讨个体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和职业环境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疆南山牧区老年牧民轻度认知障碍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系统探究新疆南山牧区老年牧民轻度认知障碍患病影响因素,为当地医疗机构制订老年牧民轻度认知障碍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采用横断面调查,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新疆南山牧区1 145名≥60岁常住老年牧民为研究对象,在健康生态学模型的指导下,从生理、心理、行为生活方式,社会网络及医疗卫生环境5个维度选取研究变量,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23.0进行 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牧民轻度认知障碍患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 145份。1 145名受调查的新疆南山牧区老年牧民中男564名,女581名,年龄(70.84 ± 5.69)岁。轻度认知障碍患病率为36.1%(413/1 14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个人月收入1 000~2 999元( OR = 0.583,95% CI 0.366~0.926, P<0.05)、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 OR= 0.479,95% CI 0.315~0.728, P<0.01)是南山牧区老年牧民发生轻度认知障碍的保护因素;高血压( OR= 1.842,95% CI 1.256~2.702, P<0.01)、血脂异常( OR= 1.449,95% CI 1.069~1.964, P<0.05)、慢性疼痛( OR= 1.549,95% CI 1.082~2.216, P<0.05)是南山牧区老年牧民发生轻度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 结论:新疆南山牧区老年牧民轻度认知障碍患病率较高,需尽早开展筛查,重点关注患高血压、血脂异常、有慢性疼痛的人群,制订综合干预措施,延缓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生和发展,提高老年牧民的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力衰竭患者延迟就医原因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延迟就医原因,为引导心力衰竭患者及时就医、增加院内及院外护理范畴、优化护理模式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6—7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延迟就医的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健康生态学模型"为理论基础,对15例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应用质性研究中的描述现象学分析方法及Nvivo11.0中文版软件辅助分析资料,对访谈资料分析与提炼。结果:15例心力衰竭患者延迟就医时间为7~44 d,延迟就医原因可归纳为5个主题群:症状认知不足;疾病管理能力缺乏;特殊人群的认知和经历;家庭社会支持不足;医疗延迟。结论:医护人员应优化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内容及模式,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时识别特殊患者并给予针对性干预,探索心力衰竭患者获得院外优质医疗资源支持的途径进而改善延迟就医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社会生态学理论的社区老年人总体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以社会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系统了解社区老年人总体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我国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进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2022年2月至3月抽取浙江省4个城市的237名社区老年人,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总体幸福感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抑郁症筛查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Lubben社会网络量表进行调查,根据社会生态学模型的4个维度纳入自变量,采用分层回归分析、路径分析探讨社区老年人总体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社区老年人总体幸福感的得分为(87.07±11.76)分,患慢性病种类、健康自评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郁、居住形式、家庭关怀度、朋友网络是社区老年人总体幸福感的影响因素(P<0.05).路径分析结果显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家庭关怀度、朋友网络对总体幸福感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抑郁对总体幸福感有直接影响.结论 社区老年人总体幸福感处于较高水平,影响因素涉及多层次、多维度,相关工作人员可从生理、心理、家庭、社会四个维度开展干预和管理,以积极提高老年人总体幸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暴露生态学视角下绿地暴露健康效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城市绿地与居民健康福祉密切相关,绿地暴露所带来的多重健康效益已经成为耦合城市生态与健康科学的前沿热点议题.尽管绿地健康效应的综述研究并不鲜见,但是目前仍缺乏基于统一理论框架视角下对绿地暴露健康效益的系统综述.近期提出的暴露生态学作为一个耦合"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暴露-健康效应"框架体系,能够全面剖析、归纳已有绿地暴露健康效应研究,并指引未来相关领域研究发展.因此,研究在暴露生态学研究视域下,在主体-现实,客体-现实,主体-虚拟,客体-虚拟界面下进行了研究进展的综述分析,并指出了研究截面(尺度)单一、阈值研究与虚拟(及多感官)研究不足等问题.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1)构建跨时空、多尺度的绿地暴露测度模型,并量化绿地健康之间的因果效应;(2)构建阈值模型,分析健康促进的绿地暴露主体阈值与客体阈值;(3)探索绿地特征、暴露方式和剂量、多感体验对健康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相关领域前沿与不足的认识,也可以进一步促进暴露生态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森林径级结构研究:从统计描述到理论演绎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森林径级结构是树木生长、竞争、死亡等过程的综合反映,也是估算森林生物量、判断森林演替阶段与健康状态以及预测森林碳汇潜力的基础依据.林学领域早期对径级结构的研究以统计描述为主,多采用常见的概率分布函数来拟合样地尺度上径级结构的动态变化,缺乏对其形成机制的阐释.随着宏观生态学的发展,最大熵原理、中心极限定理等被用于解释大尺度上发现的相对一致的森林径级结构,但这类模型侧重概率统计,对具体生态学过程的分析仍然欠缺.2000年以来,在原始成熟森林中发现的径级结构的幂律特征催生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包括代谢尺度理论、林窗演替理论等.这些理论尝试从树木个体大小和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以及树木对资源的竞争过程来演绎径级结构达到稳态时幂律特征的形成机制.种群统计平衡理论为稳态径级结构的分析提供了一般性框架,揭示了不同的树木生长速率和死亡率如何导致径级结构特征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种群统计最优性假设为径级结构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数学层面上,转移矩阵、积分投影、偏微分方程等都是径级结构动力学分析的有力工具,但由于这类数学模型的时间动态解析求解较为困难,研究中通常预先假定森林处于理想的结构平衡状态.而在实际情况下,结构非平衡往往是森林的常态,也是森林碳库变化与碳汇潜力估算的基础.为了更好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森林动态趋势,应明确环境因子对径级相关的树木生长速率、死亡率的影响,并发展径级结构动态特征的解析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的孕妇身体活动影响因素网络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通过网络分析技术构建孕妇身体活动影响因素的网络结构,同时挖掘核心因素,为开发孕妇身体活动促进方案提供借鉴.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 年 8月至 2023 年1月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行常规产检的 602 名孕妇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孕期身体活动问卷和孕妇身体活动影响因素问卷进行调查.采用网络分析法构建孕妇身体活动影响因素的网络结构.结果:孕妇身体活动的总当量为(106.68±92.80)MET·h/周.59.4%的孕妇未达到指南推荐的身体活动标准.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孕妇身体活动影响因素中的个体、人际和环境因素分别形成 3 个集群,但彼此紧密联系,各因素之间互相影响.其中"我对妊娠期健康的重视程度"具有最大的强度、紧密度和中介度.结论:半数以上的孕妇身体活动不足,孕妇对妊娠期健康的重视程度是网络中最核心的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从孕妇个体、人际和环境因素多角度出发,开展以提高孕妇对妊娠期健康重视程度为核心的身体活动促进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的农村老年人主观认知下降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分析农村老年人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和效应大小,以期为制定改善农村老年人SCD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多阶段抽样和方便抽样法,以浙江省(宁波市、绍兴市、湖州市、台州市)的595例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村老年人SCD的影响因素.结果 595例农村老年人SCD问卷21(SCD-Q21)总均分为(8.41±4.84)分.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个人特质层(听力状况、看远处状况、看近处状况、高血压、是否握力下降)对SCD-Q21总分影响的总效应为0.634,直接效应为0.311,间接效应为0.323;行为与心理层(用药种数、体力活动水平、抑郁)对SCD-Q21总分影响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均为0.451,生活与工作条件层(受教育程度)对SCD-Q21总分影响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均为-0.120.结论 农村老年人的主观认知水平有待改善,应针对影响因素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高农村老年人的认知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的潍坊市居民自测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分析潍坊市居民自测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及自制人口学资料问卷进行调查,利用SPSS26.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潍坊市居民自测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问卷704份,其中有效问卷668份,问卷有效率为94.89%.668例居民的自测健康总分为324.78±49.61分.其中,生理健康子量表汇总得分为123.19±19.81分,心理健康子量表汇总得分为111.66±21.65分,社会健康子量表汇总得分为89.61±18.37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患慢性病情况、睡眠时间、锻炼频率、参加健康教育活动情况、家庭成员关系、就业状况、签约家庭医生情况、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医疗服务可及性、养老保险情况均为潍坊市居民自测健康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潍坊市居民自测健康水平有待提升,健康生态学模型的五个维度中均存在对潍坊市居民自测健康总分有影响的因素.因此,应从个体行为、环境、政策等角度有针对性地综合施措,提高潍坊市居民的健康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