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化钟神秀,百年铸辉煌——胰岛素百年回顾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胰岛素的发现是生物医学历史上的大事,具有深远的意义。2021年是发现胰岛素100周年,发现胰岛素受体50周年。笔者介绍胰岛素的发现历史,并简要回顾了百年来有关胰岛素化学本质、结构分析、化学合成、测定、制剂演变、生物合成和加工处理、作用机制的研究历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75岁糖尿病女性患者因右桡骨远端骨折拟行手术治疗。术前禁食期间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R)6 U静脉滴注,无其他并用药物。输液前测指尖血糖10.6 mmol/L。液体输注约3 min(输入液体约8 ml),患者突然全身发冷、恶心,随之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口吐白沫、双上肢抖动、小便失禁。指尖血糖9.6 mmol/L,可排除低血糖反应。心电监护显示,血压最低37/27 mmHg(1 mmHg=0.133 kPa),血氧饱和度0.40,考虑为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导致的过敏性休克。先后给予静脉泵入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和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等抗过敏、抗休克治疗,3 h后患者恢复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胰岛素腹腔注射配合饮食干预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血糖调控效果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胰岛素腹腔注射配合饮食干预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血糖调控的效果。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选取健康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健康KKAy小鼠作为未发病组,将建模成功的KKAy小鼠随机分为皮下胰岛素治疗组、腹腔胰岛素治疗组和发病不治疗组。未发病组给予维持饲料,其他组全部采用高脂高糖饲料。每日喂养时间为08:00至20:00,间隔4 h喂养1次,共4次。皮下和腹腔胰岛素治疗组在喂养前分别进行胰岛素皮下和腹腔注射,第1次喂养前注射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皮下组:0.125 IU/g;腹腔组:0.250 IU/g),间隔0.5 h后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皮下组:0.075 IU/g;腹腔组:0.125 IU/g);其余3次喂养前,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皮下组:0.075 IU/g;腹腔组:0.125 IU/g),共给药4周。定期检测各组小鼠饮食量、体质量及空腹血糖、餐后1、2 h血糖,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受实验。结果:腹腔胰岛素治疗组小鼠的总饮食量低于皮下胰岛素治疗组;与初始体质量相比,第4周皮下和腹腔胰岛素治疗组体质量分别下降5.05、3.59 g;皮下和腹腔胰岛素治疗组空腹血糖变化分别为5.4~9.4、5.4~6.4 mmol/L;餐后1 h血糖变化分别为4.6~12.3、5.7~8.9 mmol/L;餐后2 h血糖变化分别为2.5~9.8、3.8~7.1 mmol/L。针对糖耐受指标,腹腔胰岛素治疗组在各时间点均有提高,皮下胰岛素治疗组除0、60 min外,其他时间点呈现下降。结论:配合饮食干预,胰岛素腹腔注射相比胰岛素皮下注射,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血糖的控制效果更佳,且对糖耐受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胰岛功能不佳的2型糖尿病优化胰岛素治疗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报道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1例病程长伴胰岛功能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优化治疗的案例,旨在对临床合理启用胰岛素的时机和方案优化进行探讨。患者为中年男性,因“发现血糖升高8年,血糖控制不佳2周”入院。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高血压病2级,高脂血症。患者8年前2型糖尿病初诊断时,起始口服二甲双胍治疗,期间曾加用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格列齐特)、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3年前患者出现血糖严重波动伴消瘦,重新评估肝、肾功能及胰岛功能后,考虑胰岛素功能不佳,停用口服降糖药物格列齐特和阿卡波糖,改用二甲双胍0.5 g,2次/d,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早18 U、晚16 U,皮下注射。本次入院后重新评估胰岛功能,考虑患者餐后血糖升高明显伴消瘦,制订和优化胰岛素使用方案,改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早12 U、晚10 U皮下注射,停用二甲双胍治疗,后根据血糖情况,逐步调整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剂量为早12 U、晚12 U皮下注射,并出院随访。3个月后复测空腹血糖5.8 mmol/L,餐后2 h血糖8.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回顾性分析1例在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就诊,应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优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患者为57岁男性,因“口干、多饮、多尿20余年,下肢乏力半个月”入院,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发肾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及脑血管病变。入院前应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50R)每天2次皮下注射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不佳,睡前间断有心慌、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入院后应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治疗,三餐前、三餐后、睡前血糖控制均较好,无低血糖发生。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使用,可在降低低血糖发生率、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减少注射给药等方面发挥优势作用,患者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优化胰岛素治疗胰岛功能不佳的2型糖尿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报道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1例病程较长,胰岛功能偏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过程。患者为老年女性,主因“口干、多饮、多尿28年,血糖控制不佳2周”入院。患者于28年前确诊为“2型糖尿病”,曾服用格列齐特、阿卡波糖(卡博平)、二甲双胍治疗,10年前因血糖控制不佳,改为胰岛素降糖治疗,曾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治疗,后改为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降糖治疗。近期患者降糖方案调整为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早18 U、晚14 U,餐前5 min皮下注射,联合西格列汀100 mg,1次/d,期间患者空腹血糖12~16 mmol/L。2周前患者测空腹葡萄糖22.0 mmol/L,随机血糖29.6 mmol/L。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G1A2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期;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入院后给予胰岛素皮下泵强化治疗,而后给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早18 U、晚14 U皮下注射+阿卡波糖100 mg,3次/d,口服治疗。治疗后,血糖控制稳定,多次空腹血糖6.0~6.5 mmol/L,餐后2 h血糖8.0~8.5 mmol/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胰岛素抵抗小鼠模型(eLtaS trans)肠道菌群改变及其对糖耐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利用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eLtaS trans小鼠)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肠道菌群变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检测eLtaS trans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葡萄糖耐量;收集小鼠粪便样本进行宏基因组和16S rDNA测序及相关分析;通过"脏笼"共享实验将eLtaS trans小鼠的粪便移植到WT小鼠体内,检测移植后不同时间点的小鼠葡萄糖耐量。 结果:eLtaS trans小鼠与WT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上存在显著差异( P=0.028)。与WT小鼠相比,eLtaS trans小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增加;在菌群组成上,eLtaS trans小鼠中的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 P<0.001),而拟杆菌门、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明显下降( P=0.042, P=0.033);与代谢性疾病相关的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和狄氏副拟杆菌的丰度在eLtaS trans小鼠肠道菌群中显著降低( P=0.033, P=0.013)。eLtaS trans小鼠的肠道菌群在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其他次级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其他氨基酸的代谢、能量产生和转化等方面与WT小鼠存在显著差异。eLtaS trans小鼠粪便移植后7、8、9周后的WT小鼠葡萄糖耐量异常,而停止移植1周后小鼠的葡萄糖耐量恢复正常。 结论:胰岛素抵抗能够导致小鼠肠道菌群发生明显改变,同时胰岛素抵抗小鼠的肠道菌群能够进一步诱发机体葡萄糖耐量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木糖醇医学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木糖醇在工业、农业、食品、医药等领域广泛应用,其多元醇特性在防龋剂中的应用在既往几十年更是享有盛誉。目前更多的木糖醇医学应用及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与糖消费量相关的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和肥胖等疾患的保健与防治领域。这是因为木糖醇具有低糖指数、低热量及代谢不依赖胰岛素等特点,木糖醇可降低血糖,减少内脏脂肪积聚和减轻体重,同时具有调节脂代谢、骨代谢、肠道菌群等多重作用,这赋予木糖醇这样的健康甜味剂巨大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信迪利单抗致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69岁女性患者因左肺腺癌术后复发采用免疫治疗,予信迪利单抗200 mg静脉滴注,1次/21 d。患者无糖尿病史,治疗前血糖正常。首次静脉滴注信迪利单抗3 d后,患者感口干和乏力,10 d后症状加重,伴恶心,实验室检查示随机血糖27.0 mmol/L,给予降糖治疗。静脉滴注信迪利单抗第29天,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示空腹、餐后1、2和3 h血糖水平均高于参考值上限,C肽和胰岛素均低于参考值下限,尿常规示酮体(±),葡萄糖(++++),考虑为信迪利单抗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降糖方案经多次调整,最终确定为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12 U皮下注射、早晚餐前,14 U午餐前;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12 U皮下注射、睡前;5 d后患者口干、乏力、恶心等症状消失,空腹血糖4.8~5.8 mmol/L,餐后血糖7.8~8.7 mmol/L;尿常规检查示酮体及葡萄糖均为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利拉鲁肽治疗正常体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1例长期随访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报道1例在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长期随访的长病程正常体重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使用利拉鲁肽治疗后疗效及靶器官保护随访4.5年的结果。患者为53岁男性,糖尿病病史15年,体重指数23.76 kg/m 2,既往曾使用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疗效欠佳入院。入院诊断:T2DM、双眼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2级很高危组、外周多动脉粥样硬化。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调整为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16 U、1次/晚联合利拉鲁肽注射液1.2 mg、1次/d,盐酸二甲双胍1 g、2次/d治疗,随访4.5年期间,长期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基本达标,体重稳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进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好转。实现兼顾降糖、稳定体重、靶器官保护的多重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