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糖醇通过调节PI3K/Akt/FoxO1/NF-κB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肾损伤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究木糖醇改善2型糖尿病(T2DM)肾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对照组(DC组)、10%木糖醇组(DX10组)、20%木糖醇组(DX20组),每组6只.除NC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用链脲佐菌素(40 mg/kg)构建T2DM模型.造模成功后,在正常饲料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木糖醇连续喂养8周.通过试剂盒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BG);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比色法检测肾组织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肾组织p-PI3K、PI3K、p-Akt、Akt、p-FoxO1、FoxO1、NF-κB、ICAM-1、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与NC组比较,DC组FBG升高(P<0.01),木糖醇干预后下降,且DX20组下降更显著(P<0.05);(2)与NC组比较,DC组11-6和TNF-α分泌增加(P<0.000 1),木糖醇干预后均下降,且DX20组下降更显著(P<0.000 1);(3)与NC组比较,DC组CAT和T-AOC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P<0.01),木糖醇干预后,CAT和T-AOC活性升高而MDA含量降低(P<0.05),且DX20组变化更显著(P<0.05);(4)H-E染色显示,木糖醇干预可改善小鼠糖尿病肾损伤,且DX20组效果更佳(P<0.05);(5)Western-blot检测显示,与NC组比较,DC组小鼠肾组织中p-PI3K、p-Akt、p-FoxO1和Bcl-2/Bax均降低(P<0.000 1,P<0.001,P<0.01,P<0.001)、NF-KB 入核增多(P<0.000 1)、ICAM-1 升高(P<0.01);与 DC 组比较,木糖醇干预可逆转相关蛋白的变化,且DX20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 木糖醇可通过活化PI3K/Akt/FoxO1及抑制NF-κB通路改善T2DM小鼠肾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木糖醇医学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木糖醇在工业、农业、食品、医药等领域广泛应用,其多元醇特性在防龋剂中的应用在既往几十年更是享有盛誉。目前更多的木糖醇医学应用及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与糖消费量相关的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和肥胖等疾患的保健与防治领域。这是因为木糖醇具有低糖指数、低热量及代谢不依赖胰岛素等特点,木糖醇可降低血糖,减少内脏脂肪积聚和减轻体重,同时具有调节脂代谢、骨代谢、肠道菌群等多重作用,这赋予木糖醇这样的健康甜味剂巨大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友好型小儿复方鸡内金速溶散的设计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针对小儿复方鸡内金散腥臭气、苦味等口感不佳问题,采用粉体改性技术改良创新为儿童友好型小儿复方鸡内金速溶散.方法 通过志愿者视觉模拟评分法、溶化性评价方法等,筛选速溶散的掩味剂、分散剂种类与用量.采用常规粉体性质测量方法比较小儿复方鸡内金散与小儿复方鸡内金速溶散的粒径、比表面积、密度、休止角、接触角、微观形态、吸湿性等粉体学性质差异.采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和志愿者感官评价方法对比评价 2种散剂气、味、砂粒感、溶化性等口感差异.结果 添加处方量 0.85%的β-环糊精可显著掩蔽鸡内金的腥臭气与苦味,添加处方量 49.15%的木糖醇可使速溶散在 15 s内快速溶化,溶化效果最好.传统散剂改良为速溶散后,粒径显著降低,粒径累积分布 90%时对应粒径(D90)从311.539 μm降低至 58.389 μm,比表面积从 0.065 8 m2/g增加至 1.018 2 m2/g,振实密度由 0.821 2 g/mL减小至 0.610 7 g/mL,休止角由 47.6°增大至55.3°.口感多模态评价结果表明,志愿者对速溶散的依从性更佳,速溶散几乎无苦味,仅具轻微腥臭味、砂粒感,明显甜味,溶化时间(14.8±6.3)s;而传统散剂具有较弱苦味、腥臭味,明显砂粒感,甜味较淡,溶化时间(26.7±8.5)s.结论 小儿复方鸡内金散的速溶化改良实现了"口腔速溶、无水服药"功能,显著提升了服药口感,为中药儿童药或传统散剂的现代改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低共熔溶剂对黄连中生物碱绿色提取工艺的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通过低共熔溶剂优化黄连中生物碱的绿色提取工艺.方法 通过氢键受体(氯化胆碱、甜菜碱、脯氨酸)和氢键供体(D-葡萄糖、D-果糖、柠檬酸、L-苹果酸、甘油、DZ-乳酸、木糖醇、尿素)合成多种类型的低共熔溶剂,采用加热法进行低共熔溶剂的合成制备,超声从黄连粉末中提取生物碱,HPLC法测定药根碱、巴马汀、黄连素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低共熔溶剂摩尔比、含水量、料液比、提取时间)筛选最佳萃取方案.结果 与水或甲醇等传统萃取方法相比,用甜菜碱与乳酸制备的低共熔溶剂萃取黄连中的有效成分效率最高.优化后的最终萃取黄连生物碱工艺为甜菜碱与乳酸比例1∶3,低共熔溶剂含水量30%,料液比1∶20,提取时间30 min.结论 甜菜碱与乳酸制备的低共熔溶剂可用于黄连中生物碱类成分的高效、绿色提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优化防絮凝祛泡剂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可视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研究经定比定量的优化药物参数合成的防絮凝祛泡剂新配方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2021 年5 月~2022 年11 月接受无痛胃镜检查1 200 例患者,随机数表法分成优化新配方的观察组(西甲硅油乳剂 400 mg/人、链霉蛋白酶 20 000 U/人、碳酸氢钠散 1.6 g/人、木糖醇 1.0 g/人)和原配方的对照组(西甲硅油乳剂 400 mg/人、链霉蛋白酶20 000 U/人、碳酸氢钠散1.0 g/人),各600 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胃内黏膜可视度及白色絮凝情况、瘤变检出率;以及两组祛泡剂配置后 0、1、2 和 3 h祛泡力及抑泡力变化.结果 观察组检查中食管、胃内无絮凝且黏膜下可视度评级优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食管、胃黏膜病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配置后 0、1、2 和 3 h的pH值及黏膜下可视度评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级可视度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C、D级.提示观察组祛泡力及抑泡力强、稳定性好且口感舒适度优良.结论 新配方胃镜检查中食管及胃内无絮凝,具有优质的黏膜下可视度;配置后 3 h内pH值及祛泡祛粘液效力未受明显干扰,表现出良好稳定性,且有口感优势,提高了食管、胃黏膜病灶的检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产甘油假丝酵母甘油分解代谢CgGCY1、CgGCY2和CgDAK基因的克隆、敲除及其功能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产甘油假丝酵母(Candida glycerinogenes)能够利用甘油大量生长菌体而无有机酸、醇等代谢物积累,是潜在的优良宿主细胞.为了解C.glycerinogenes-甘油分解代谢途径,成功克隆得到二羟基丙酮(DHA)途径的编码基因CgGCY1、CgGCY2和CgDAK.利用“Ura-Blaster”敲除盒分别构建的缺失突变菌Cggcy1△/gcy2△和Cgdak均不能在甘油培养基中生长.qRT-PCR及酶活测定结果显示,与葡萄糖培养相比,甘油培养下细胞通过强化糖异生、HMP途径积累生物量,下调EMP途径和副产物合成关键酶表达以弱化有机酸、醇的合成,同时上调TCA循环以补偿EMP途径下调带来的能量和还原力不足,使得生物量提高24.5%而不积累有机酸、醇等代谢物.以甘油为共底物进行木糖发酵,木糖醇产量和转化率达到39.4 g/L和89%,与葡萄糖为共底物相比分别提高了79%和32.8%.本研究表明C.glycerinogenes甘油分解代谢仅依赖于DHA途径,以甘油为共底物更有利于木糖醇的合成和转化;结果可为代谢改造C.glycerinogenes 以甘油为共底物合成高附加值化合物打下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混合糖发酵条件下甲酸抑制木糖发酵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纤维素燃料乙醇生产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纤维素原料预处理过程中产生多种副产物会显著抑制酿酒酵母的生长繁殖和发酵,其主要成分弱酸类中甲酸被认为具有最强的抑制效应.为了解工业酿酒酵母混合糖发酵时木糖利用被甲酸特异性显著抑制的机制,为发酵菌株的抑制物耐受育种提供依据,以乙酸存在条件下的发酵为对照,研究甲酸存在条件下菌株分别发酵混合糖和单独木糖时的发酵性能以及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葡萄糖浓度对菌株发酵木糖和木糖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同时研究甲酸存在条件下葡萄糖代谢产物乙酸和乙醇对菌株发酵木糖的影响以及混合糖和单独木糖发酵过程中甲酸浓度变化和甲酸脱氢酶基因FDH1转录情况.结果显示:葡萄糖只有在甲酸存在条件下才特异性地显著抑制木糖发酵,木糖消耗速率的下降与木糖还原酶(XR)和木糖醇脱氢酶(XDH)酶活下降有关;单独木糖发酵时,只有当乙酸、乙醇和甲酸共存时才表现出抑制效应,且随乙醇浓度增加抑制效应越明显,木糖发酵被抑制与XDH酶活下降有关,但乙酸、乙醇和甲酸三者对木糖发酵的协同抑制效应明显弱于60 g/L葡萄糖存在时的抑制;混合糖发酵时FDH1基因转录被抑制导致甲酸分解缓慢,对甲酸存在条件下木糖发酵被抑制有部分贡献.综上,葡萄糖抑制甲酸分解与葡萄糖代谢产物乙酸、乙醇和甲酸的协同抑制对混合糖发酵时甲酸对木糖发酵特异性显著抑制有贡献,但尚存在其他未知抑制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含木糖醇注射剂临床应用现状及潜在风险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含木糖醇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潜在风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和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我国含木糖醇注射剂临床应用特点及潜在风险.结果 含木糖醇注射剂在我国临床广泛使用,尽管在适应证方面对此类产品进行了限制,但是超说明书使用现象比较普遍,而且有些含木糖醇复方注射剂未限制适用人群,增加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结论 含木糖醇注射剂在临床上不仅应严格按照适应证使用,还应关注大量输液导致木糖醇过量摄入的潜在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静脉滴注木糖醇对肝移植术后患者血糖和血清C-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木糖醇对肝移植术后患者血糖和血清C-肽的影响.方法 2015年2-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行肝移植术术后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前后配对法,在肝移植患者静脉滴注木糖醇注射液之前和之后分别测定患者血糖、血清C-肽,比较血糖及血清C-肽的变化.结果 静脉滴注木糖醇注射液前后,患者血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的血清C-肽浓度高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患者静脉滴注木糖醇注射液后血糖不升高,且木糖醇注射液能刺激胰胰岛素的分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响应面法优化山楂茶饮料配方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如何使山楂茶饮料达到更好的口感和较好的保健效果.方法:以茯苓、山药、山楂3种中药材为原料,甜蜜素、木糖醇、多聚果糖为甜味剂,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该茶饮料配方的最佳方案.结果:优化后的山楂茶饮料配方的最佳方案为:山楂9.89 g,甜蜜素0.05 g,木糖醇9.05 g,多聚果糖0.50 g(注:饮料规格为300 mL).优化后的配方做出的茶饮料为淡黄色,澄清透明,无沉淀和异味,有淡淡的药香味,酸甜可口,口感清爽,醇厚回甘,不涩.结论:该配方山楂茶饮料符合现代人对保健饮料天然、安全、健康、美味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